深度阅读
讲座 | 河野俊行:文化遗产的真实性
《世界遗产公约》“下一个50年”主题活动
The Next 50 Celebration Event
丝绸之路:丝路来风
2022 UNESCO世界遗产志愿者倡议

活动简介
Backgroud Introduction
很高兴向大家介绍我们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西安国际保护中心(IICC-X),作为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的分支机构,IICC-X是一家成立于2006年的国际性非政府组织。自成立以来,我们开展了一系列国际合作、研究和教育项目。
为庆祝《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颁布50周年纪念,IICC-X配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一个50年:作为韧性、人文与创新之源的世界遗产”年度主题倡议,策划并开展活动;在后疫情时代恢复社会文化生活的关键时期,IICC-X充分意识到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和数字化记录、分享的必要性,响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志愿者(WHV)倡议,启动了2022年的世界遗产志愿者(WHV)倡议——丝路来风项目。该项目致力于提高公众对遗产保护的认知,促进青年教育,推动知识共享,鼓励创意创新,为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贡献力量。
在该项目中,我们将与志愿者携手翻译、编辑并发布一系列由世界各地的遗产专家和工作人员提供的在线讲座,介绍文化遗产相关知识、保护技术的最新发展与应用,丝绸之路世界遗产的历史与保护状况,以及基于2022年国际古迹日年度主题“遗产与气候”的思考。志愿者将获得对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的多元化理解,贡献自己的知识、经验和创意,将知识以更易检索和获取,更加永久的方式保存下来,推动社会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共同提升。
主讲人简介
Presenter Profile
主讲人:河野俊行(Toshiyuki Kono)
简介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前任主席,荣誉主席,日本九州大学理事副校长,国际著名文化遗产保护专家。曾参与起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等重要国际文件,协助不丹等国完善文化遗产保护法等。
[video]https://mp.weixin.qq.com/mp/readtemplate?t=pages/video_player_tmpl&action=mpvideo&auto=0&vid=wxv_2466047023029485569[/video]
/ 本次讲座视频 免责说明:讲座内容仅代表学者个人观点 /
讲座主题
Lecture Topic
《文化遗产的真实性》
“Authenticity of Cultural Heritage”
讲座内容概述
Summary of the Lecture
本次讲座主题为“文化遗产的真实性”。要成为世界遗产或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遗产必须满足“突出普遍价值”(OUV)的要求。根据《实施‹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 (以下简称《操作指南》),突出普遍价值意为罕见的、超越了国家界限的、对全人类的现在和未来均具有普遍的重要意义的文化和/或自然价值。《操作指南》中也反应出突出普遍价值定义标准、真实性和完整性等内容,其中真实性是成为世界遗产的核心要素之一。在《雅典宪章》、《威尼斯宪章》、《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和《奈良文件》里都阐释了真实性的相关内容。
在1978年版《操作指南》中指出财产应在设计、材料、工艺和环境方面满足真实性的测试;真实性并不限于考虑原始形式和结构,而是包括随后所有的修改和添加,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修改和添加本身具有艺术或历史价值。例如对于华沙老城来说,华沙历史中心作为战后重建的成品概念,完全保留了其真实性,它包括两类结构,第一类是二战破坏之前的现存结构,第二类是重建之后的特征。根据2005年版《操作指南》,如果遗产的文化价值通过各种属性真实可信地表达出来,就可以理解为符合真实性条件,这些属性包括:形式和设计;材料和实质;使用和功能;传统、技术和管理系统;位置和环境;语言和其他形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神和感觉;以及其他内部和外部的因素。在真实性方面,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有理由重建考古遗迹或历史建筑或地区。重建只有在完整和详细的文件基础上才能被接受,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靠猜测。


最后在案例讲解中提及到的卡苏比的布干达国王陵墓,它的真实性体现在与该遗址相关的传统文化和文化习俗的连续性上。虽然该遗址的真实性由于主墓室结构在火灾中的损失而被削弱,但该建筑的传统建筑工艺和所需的技能仍然可以使其重现。这一因素再加上对该建筑的广泛记录,将使这一关键属性得到真实的更新。



在遗产日益丰富的今天,对于遗产真实性的研究需要引起更多的关注。
文献拓展
Literature Expansion
Reconstruction: changing attitudes. (2022). Retrieved 18 June 2022, from https://en.unesco.org/courier/july-september-2017/reconstruction-changing-attitudes
作者Christina Cameron,教授, 蒙特利尔大学建筑学院加拿大建筑遗产研究主任
态度转变
早年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WHC)遵循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的指导原则,整体上反对重建。1980 年,“华沙历史中心” 被列入世界遗产成为破例之举,该遗产进行大规模重建,这一重建运动被视为波兰人民爱国情怀的象征。尽管也有其他例外,直至最近,委员会对重建遗址依旧持保留态度。2005年,由于其基于文化价值的遗址修复,也就是该遗产无形价值方面的因素获得认可,经过修复的波黑“莫斯塔尔旧城和旧桥地区”被列入世界遗产。对于2010 年被大火烧毁的乌干达“巴干达国王们的卡苏比陵”,委员会临时批准重建,条件是新的重建建筑须基于完善的档案资料、遵循传统形制、建造技艺以及使用功能的延续。事实上,世界遗产委员会最新版本的《实施‹世界遗产公约>的操作指南》仍与《威尼斯宪章》的内容相呼应:“就真实性而言,考古遗迹或历史建筑或地区的重建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方可或许。重建只有在基于完整和详细的档案记录的情况下才可以被接受,而不是凭空臆断。”

华沙历史中心(来源:OUR PLACE The World Heritage Collection)

莫斯塔尔旧桥地区(图源:Silvan Rehfeld)

巴干达国王们的卡苏比陵(图源:UNESCO)
然而,鉴于近年来极端分子对遗产地的袭击,世界遗产委员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对重建的态度上有所转变。这种转变的理由部分基于《奈良真实性文件》(1994 年“本着《威尼斯宪章》的精神构思”,被ICOMOS采纳)中的理念,其中强调了对无形价值的重视,为重建提供了更充分的理由。
2012 年,马里“廷巴克图”世界遗产地的苏菲陵墓遭到蓄意破坏,标志着这一转变的开始。极端分子不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和世界遗产委员会关于保护这些受人尊敬的陵墓的呼吁,故意进行报复,直至摧毁了十四座陵墓。此事过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率先开展了重建进程,并于2015 年以创纪录的速度完成。这是试图回答“支持还是反对重建?”这个问题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廷巴克图申遗文本中突出普遍价值声明所列出的遗产价值,将重点放在了陵墓如何见证了廷巴克图的历史,没有提及社区价值观或建筑技术。是在墓葬被毁之后,社区和无形价值才被重视起来。

廷巴克图(图源:UNESCO)
社区重建的手段
支持重建的声音多来源于当地社区:传统的建筑技术从长者传给新一代的建筑者,该项目将整个社区凝聚,这些遗址将继续服务于宗教仪式和冥想活动。事实上,当地社区参与墓葬的重建,在某种程度上被视为(当地社会的)和解过程和再生工具。反对重建的观点,除了世界遗产委员会“操作指南”中有关重建的规则之外,包括了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决策过程缺乏透明度的质疑,以及担心决策仅由专业人士和政府组织于当地社区不在场的情况下做出。在这种情况下,记录决策过程非常重要,如此子孙后代才能了解决策如何产生、考虑了哪些选项、保留了哪些价值以及创造了哪些新价值。此外,还有观点希望在经历诸如廷巴克图的创伤后花时间进行反思,为之后可能会发生的情况做准备。随着陵墓的重建,人们会渐渐遗忘记过往,甚至被剥夺去反思的空间。日本“广岛和平纪念公园(原爆遗址)”中(保留并展示)半毁坏的原爆穹顶的目的正是告诫人们记住这个人类创造的最具毁灭力的武器。

广岛和平纪念公园(原爆遗址)(图源:UNESCO)
参考文献:
Boccardi, G. (2018). Authenticity in the Heritage Context:
A Reflection beyond the Nara Document. The Historic Environment: Policy &Amp; Practice, 10(1), 4-18.
doi: 10.1080/17567505.2018.1531647
Khalaf, R. (2021). World Heritage on the Move: Abandoning the Assessment of Authenticity to Meet the Challenges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Heritage, 4(1), 371-386. doi:10.3390/heritage4010023
SESSION 11: Integrity and Authenticity – Our World Heritage. (2021). Retrieved 18 June 2022, from https://www.ourworldheritage.org/nha_s11/
Wood, B. (2020). A Review of the Concept of Authenticity in Heritage,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Historic Houses. Collections, 16(1), 8–33. https://doi.org/10.1177/1550190620904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