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访古】吴汝峰:唐横海军节度使程日华、程怀信墓探访记

摘要: 唐横海军节度使程日华、程怀信墓探访记      孟村不是村,是县,在黄骅西南七十华里左右。孟村在河北众多县城里边有两个方面比较突出,一是河北仅有的两个回族自治县之一,第二是弯头管件制造业极为发达,在其县城和郊区,目之所及处尽为弯头管件制造厂。孟村的历史不长,建国后才成立,至今不到七十年的得名史。不过孟村的历史人文颇值得称道, ...

唐横海军节度使程日华、程怀信墓探访记

  

   孟村不是村,是县,在黄骅西南七十华里左右。孟村在河北众多县城里边有两个方面比较突出,一是河北仅有的两个回族自治县之一,第二是弯头管件制造业极为发达,在其县城和郊区,目之所及处尽为弯头管件制造厂。孟村的历史不长,建国后才成立,至今不到七十年的得名史。不过孟村的历史人文颇值得称道,我概括为一城,二刘,三古墓。一城即饶安古城,即隋唐时期饶安县治所在地,当地居民称之为殿顶子,是孟村唯一一座古城遗址,2021年列入沧州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政府为纪念这段历史在县城建有饶安公园。二刘即刘震寰和刘格平。刘震寰,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渤海军区回民支队支长兼黄骅县县长,东北野战军铁道纵队第二支队支队长。刘格平,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大革命后期起任顺直党组织军事委员,津南党的特派员,津南特委书记,是津南革命运动的重要领导人。1949年9月,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并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中央统战部副部长、中央民委党委书记、中央民族学院院长、宁夏回族自治区主席、山西省副省长等职。二刘在渤海乃至津南地区的革命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永载于党的光辉史册。三古墓即魏国太夫人刘氏墓,明初吏部尚书王翱墓以及程家林程日华、程怀信墓。王翱墓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二程墓为市级,刘氏墓为县级。二程墓作为三处古墓中我最后踏访的一个,自然给予了很多的期待。其实前几年我来过此地,可惜当时的交通工具比较落后,电三轮在返程时还未到家就没电了。当时我按导航中的提醒只是找到了大概的位置,夏季玉米生长得正旺盛,我穿过很大一片玉米地才一睹尊容,古墓的封土被挖掘殆尽,只余下一个大坑,旁边孤零零地立着一个一米来高的洋灰石碑,正面似乎写过字,但是经过风吹雨打,早就模糊不清了。天色渐渐暗下来,我只得悻悻而归。

   这次就不一样了,我爸和我去孟村办事,办事的地方正好离此地不远,再加上春回大地,万物复苏,野草还未长高,庄稼也还未播种,在一望无际的平原上,视野可以说是超级棒。导航中并没有古墓的具体位置,书中也只是记载其在孟村县城北偏东五公里,董林村西北一千五百米。因此只能先去董林村,再一一询问墓葬的具体位置。董林村是董林乡的所在地,规模颇大,经常看到一些富户盖上高大的门楼,偌大的院子里建一独栋别墅。快出村的时候,两边的民居就显得有点破落了,贫富差距就是如此触目惊心。先后和村里两位过路的老人打听墓葬的具体位置,第一位驾驶小三轮路过,我招手询问,老人琢磨良久,称不太清楚。第二位老人就明白多了,他称二程墓为老台子,其实学名也就是古代的封土,他详细说明了道路的行进方向及转向,最后是经过一座东西向的桥,沿着河堤的西岸一直向北走。

   的确如此,从大桥转向以后,就能隐隐约约看到几百米外的高台了。在快靠近高台的地方,我看有三个老头正在河边的水利设施的石板上聊天,我期待能从他们口中获得意外的收获。当我说明来意,以为老人对我说,那你问对人了,我就是当年参与挖掘的民兵之一。当我询问具体细节时,老人为我娓娓道来,还从旁边折了一根蒿子棍,一边解说一边画图。我心想,这可不行啊,地上本来就不干净,图上难以标明一些细节,而且图我也带不走,回家忘了怎么办。今天办事正好兜里有签字笔,我又到车里撕了一块纸夹子,递给老人。麻烦您老在纸上写吧,之间老人写了个古字,后边写了个草字头,就忘记怎么了,我领会到他是要写墓字,便说:“下边一个日、大、土。”老人先在纸的左上角标写上了古墓土三个字。之后开始边说边画,在讲述的过程中,旁边的两位老人默默退了出去,他们本来就知之甚少,再加上临近中午,可能回家做饭了。

参与挖掘程日华墓的老人

   这位参与者能留下来最好了,在讲述的过程中,我不经意打量了一下老人,破旧的棉衣,头上戴一顶线织的帽子,眼镜最令人印象深刻,眼镜的款式很老了,中间似乎折过,老人用胶布粘了起来,倒是还算结实,没有在讲述过程中意外折断。据老人讲,1967年,当时的村委书记邵玉普,民兵连长刘凤起主持挖掘此次封土的行动,主要用土来垫沟,平整土地。挖掘十几亩的墓葬封土自然是声势浩大,封土挖的差不多,便是要清除这些封建落后的东西,众人继续向下挖掘。在进入主室之前,先发现了一个前室,前室左右两侧各有形制相同的耳室,也就是老人口中所说的门房,门房之内以白灰做底,绘有人像,我以为是力士金刚之类的用来镇墓,老人一再确认是穿着唱戏一类的服装,应该是当时墓主人生前生活的生动再现,类似于乐舞图。除了壁画之外,耳室还摆放有帽翅,墓门打开后,遇风即化。继续往北走,接近墓门,墓门前方左右两个各摆有八个花盆,我也一时难以揣摩其中的用意。花盆被一孙姓村民搬走,该村民早已过世,后代移居外地。墓门是砖砌的,与万历皇帝定陵用砖整整齐齐砌造墓门不同,墓门中间塞的砖是斜砌,墓道及墓室是砖券,进入主墓室,空间扩大。内陪葬品保存较为完好,东侧有马骨一堆以及石槽一个,当时墓主人去世后为其殉葬的战马。西侧有碑两通,老人说是立碑,我猜测应该是墓主程日华的墓志铭,有志盖和志文两部分,因而老人误认为是两块碑,实则是一个整体。关于墓主的遗骨问题,老人一再强调,主室中没有棺材,也没有人骨。那么程日华埋骨何处,也就成了一个迷。老人又讲,后来他在墓南十余米处平整土地的时候,发现一个大洞,垂直向下,深不见底,老人猜测这可能是程日华真正的埋骨处。老人称之为气眼,为了避免他家的牲畜耕地的时候陷进去,便匆匆用砖头瓦块给塞满了,后来的他回去和他的高姓老师说,老师还想拿个绳子进去一探究竟,听闻已填满,只得作罢。老人说的这个地方现在已成了一个大水坑,再往南就被厂房盖住了。如此巨大的墓葬规模,墓砖自然是墓室建筑的重中之重,听老人讲,墓砖的体积巨大,比拖的土坯略小,我推断当和明代沧州城砖相仿,墓室铺方砖,其余为长方形条砖。当时村上有六个小队,每队分了六十车,一共扒出三百六十车砖,这个数字足以使人为之一震。墓砖主要用于垒猪圈,砌墙头,建房子,当时大队部有几间房就是用墓砖盖的,后来大队部颓圮坍塌,砖头又被垫了沟,这位老人也用墓砖砌了自家的院子,数量颇多,现在还很完好。墓葬的封土也颇费人力,土质极为黏密硬实,狐狸刺猬也不能将其穿透,这种土不是本地土,老人说是通过古运河从外地运来的,古运河现在已经湮没无闻了。

老人画的古墓图

   临近谈话结束,老人问我是哪里人,他问我是不是毕孟人,我说我是毕孟南边的大浪白村的,老人说他邻居的娘家就是我们村的,现在已经过世了。老人问我的姓氏,我说姓吴,老人问是不是口天吴,我点头称是。这也巧了,老人也是吴姓宗亲,出自海丰吴氏,海丰吴隶属于现在的山东无棣,是当地的名门望族,进士举人频出,吴式芬更是清代著名金石学家。关于家族的渊源,老人也说的头头是道,不经意的相遇,身上竟凝聚了同一个组祖先的血脉。正是这种家族血缘的亲近感,让老人前后给我连续讲了半个小时,老人说要不是同姓宗亲,早就忙着回家做饭了。老人负责巡查旁边的这条河流,也许下次我还会再来,希望老人也还健在。老人回家做饭,我挥手告别,连连称谢。

   二程的墓就在眼前了,向东北方向穿过一片麦田,大概几十米,就是程日华墓。旧时传为程知节墓,即程咬金,征辽东卒后葬于此,因而当地人称此地为程家林,乡曰将相乡。但众所周知,程知节死后陪葬唐太宗昭陵,沧州既不是他的出生地,也不是他的仕宦地,更不是他的死亡地,死后没有理由葬于此。此当是后来历史传播过程中的演绎,因为程知节比程日华的名气大,也就附会到了程知节的身上。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草船借箭也是这个道理。程日华生于定州,自少效力于成德军中,为成德大将张孝忠部下牙将。唐德宗时,奉命劝降背叛朝廷的沧州刺史李固烈,被杀死李固烈的乱军拥立为沧州刺史。他守卫沧州,抵御卢龙、成德二镇围攻。后遣使归顺朝廷,贞元二年(786),唐德宗正授其为横海军节度使,关于其逝世的年代,正史中记载不一,有贞元二年(786)和贞元四年(788)两说。作为唐后期盘踞在渤海西岸的横海军的开创者,程日华虽不及河朔三镇风光,但作为节度使,掌握着一方军政大权。在建筑能力不发达的古代,也只有此类高级官僚才有财力负担的起如此庞大的工程。据史料记载,墓葬高一丈,周回二十丈,也就是高5米,直径36米。但如今只剩下一个半圆形的墙体,弧长十余米,朝向东南,上方密布酸枣树,墙体下边的平地被芦苇覆盖,多呈扑倒的状态。近几年随着文物保护力度的加大,墓葬四周也种植了小松树,西南方树起了摄像头,摄像头的西边几米处还有一个宣传栏,其中是空的,原来应该是古墓的介绍。

程日华墓

   程日华西北百步远就是程怀信墓,程日华死后,其子怀直擅自袭位,被朝廷承认,授横海节度留后,后升为横海节度使。但其在位期间,荒于畋猎,数日方还,不恤军政,军士不胜寒馁。于公元796年为其从父兄怀信所驱逐,逃回京师。程怀信自任横海军节度使,在位十年,于公元805年去世。沧县志记载,其高度和规模远低于东南方向的程日华墓,但历史使他们互换了位置,该墓现存的封土至少是程日华墓的十倍,封土高3.5米,直径34.3米,且保存完好。墓葬保存完好也就为盗墓贼所觊觎,于是墓葬的四个方向都安装了摄像头。上方立了文物保护警示牌。

  

程怀信墓

   返程离开,坐在车上遥望两座古墓,历史就在目光里。历史就在身边,与老人挖掘墓葬同一区域的三个人中,有两个已经去世,有一个参军退伍后定居秦皇岛,只有老人还坚守在家乡的沃土之上。如果不是与老人的偶然相遇,解密程日华墓葬密码的钥匙就将永远在世间遗失。有的东西失去了,就永远失去了,不留一丝痕迹。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