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壁画——跨越时代、穿越古今的艺术
历史发展
壁画的发展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
石器时代是中国绘画的萌芽时期。一开始人们还只是发现新石器时代描画在器皿上的纹饰,后来逐渐在中国的许多省份发现了岩画,将中国绘画艺术的起源推前至旧石器时代。在这些岩画中有许多描绘人的图像,有些堪称宏幅巨制。
云南沧源发现的岩画就处于新石器时代,反映人类的活动,包括狩猎、舞蹈、祭祀和战争。这个时期的“艺术家”们在绘制岩画的时候并没有任何的边界的限制,岩面也并没有作任何的处理,创作也无拘无束。

云南沧源岩画 新石器时代
先秦时期,中国处于奴隶制社会,留下的壁画遗迹少之又少,可能是因为当时的人们喜欢在木头和布帛上作画。但是殷墟仍然发现过壁画残块,楚国大夫屈原的著名作品《天问》也是在观看楚先王庙堂的壁画后有感而作。

陕西石峁壁画残片 夏早期
现在发现的秦汉时期壁画以宫殿寺观壁画和墓室壁画为主。咸阳宫秦代壁画遗迹中绘有一支由七辆马车组成的行进队列,每辆车由四匹奔马牵引;另一处残存的壁画中绘制了一位宫女。汉代则有大量出土的墓室壁画,例如陕西西安的墓室壁画《天象图》、山西平陆的墓室壁画《山水图》等。

陕西咸阳宫壁画遗迹 车马图 秦代

山西平陆 墓室壁画 汉代
到了隋唐时期,从著名的敦煌莫高窟壁画可以看出,壁画的题材和范围都变得更加广泛,整体风格变得场面宏大,色彩瑰丽,堪称巨制。唐代的墓室壁画线条奔放自由,场面盛大壮观。

敦煌莫高窟 唐代
宋元时期的寺庙建筑壁画具有相当的规模。例如山西朔县崇福寺的宋代佛教壁画、山西芮城县永乐宫元代道教壁画等。这一时期的壁画尤以永乐宫壁画最为壮观,在永乐宫三清殿壁上绘有《朝元图》,描绘了280多个神像;纯阳殿壁上描绘了吕洞宾的故事,刻画尤为生动。

山西永乐宫壁画 《朝元图》 元代
中国壁画艺术发展到明清时期已经不能和唐宋时的盛况相比较了,但是仍有大量留存,且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山西地区留存了大量的明代壁画,数量众多、题材多样、艺术性强;北京法海寺大雄宝殿中的壁画,佛教和道教人物交相辉映,成为明代壁画的典范。清代时中国传统壁画已趋于衰落,寺庙壁画和宫廷壁画描绘和表现了现实重大题材以及民间小说的内容。例如西藏布达拉宫灵塔殿东的集会大殿内,画有《五世达赖见顺治图》;山西定襄关帝庙壁画讲述《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北京故宫长春宫回廊上则参考西洋画法描绘了《红楼梦》的部分情节。

北京故宫长春宫壁画 贾母游园 清代
高平市建筑壁画
高平市境内名胜古迹众多,是古建遗珍的汇集地。作为一座历史厚重的城市,几乎村村有古庙、山山藏古建,登记在册的古建文物有1574处,其中国保单位20处,省保单位8处,市保单位111处,位居全国之首。
最为著名的是中国现存唯一的北宋大型寺观壁画:开化寺壁画。开化寺东壁为佛传故事,用连环画形式绘成,残损严重,部分经后人补绘。西壁大概分为三组,构图形式大体相同,中间一组为说法图,南面及北面是佛经故事。北壁画为“鹿母夫人本生”等故事。画面构图严谨,笔力遒劲细密,楼台界面与人物并重,人物传神、界面工整,艺术手法高超、画技精湛,令人叹为观止。

开化寺壁画 宋代
游仙寺内有三佛殿,殿内金柱间扇面墙前后存壁画约17平方米,壁画上绘制了《西游记》的故事。

游仙寺壁画
定林寺前院东西配殿的前檐拱眼壁画约6平方米,东配殿两山墙存壁画20平方米,题材为地狱冥府,图案设置与人物造型在已知明代壁画中属于上乘。

定林寺壁画 地狱十王图 明代
清梦观中三清殿存有壁画,殿内四壁满绘壁画,内容为道教故事,以连环画的形式绘制而成。

清梦观三清殿壁画 元代
嘉祥寺的转佛殿为金代建筑,明万历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重修,殿内北、东、西三壁均绘有壁画。

嘉祥寺壁画 明代
仙翁庙位于寺庄镇伯方村,庙内仙翁殿后墙以及两山墙有明代重彩道教壁画171.2平方米,内容为朝元图。

仙翁庙壁画 宋代
万寿宫的主体建筑三教殿内残存元代工笔重彩道教壁画约5平方米,画面中人物身形丰润、衣饰富丽,画技堪与永乐宫元代壁画相媲美,可称稀世之物。

万寿宫壁画 元代
玉虚观位于良户村村中,是高平保存最完整的古代道观之一,中殿东西两壁壁画为元明时期道教故事,约40平米,题记多为《南华经》、《圣纪经》、《化胡经》等道藏文字。

玉虚观壁画 老子八十一化图 元代
分享自:传统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