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走进榆林,探访灿烂的古代文明
摘要: 提起榆林,你会想到什么?煤炭、石油、天然气,还是广为传唱的陕北民歌,抑或是雅俗共赏的榆林小曲。其实除了这些,榆林还有很多无与伦比的历史遗存。7月19日至7月23日,记者一行在榆林实地探访了神木石峁遗址、府谷寨山遗址、靖边统万城遗址、清涧李家崖文化遗址、明代长城遗址等,深刻感受到榆林博大厚重的文化底蕴和神秘传奇的古代文明。● ● ●石破天 ...

提起榆林,你会想到什么?
煤炭、石油、天然气,
还是广为传唱的陕北民歌,
抑或是雅俗共赏的榆林小曲。
其实除了这些,
榆林还有很多无与伦比的历史遗存。
7月19日至7月23日,记者一行在榆林实地探访了神木石峁遗址、府谷寨山遗址、靖边统万城遗址、清涧李家崖文化遗址、明代长城遗址等,深刻感受到榆林博大厚重的文化底蕴和神秘传奇的古代文明。在神木市高家堡镇秃尾河畔,顺着黄色的盘山路驱车而上,便看到石峁遗址。这座4300年前依山而建、随山起伏的黄帝部族都邑,至今仍旧气势恢宏。
石峁遗址由皇城台、内城、外城组成,城内面积达400万平方米以上,是目前中国乃至东亚地区最大的史前城址。石峁遗址2020年入选美国考古学会《考古》期刊世界十年十大考古发现,2021年入选我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走进石峁遗址博物馆,讲解员郭娜指着内瓮城遗址介绍:“2013年考古人员为了测量当时的用石量,用石头补砌了部分墙体。经过多年风吹雨淋,补砌的一些石块已经脱落,而遗址原本的依然坚固。经专家们研究,石峁墙体使用了草拌泥和糯米浆,才能固若金汤。”
走出博物馆室内,站在瞭望台上,远远望去,对面便是皇城台。皇城台作为石峁遗址的核心区域,是目前东亚地区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早期宫城建筑,展现着神秘王国都邑的极致辉煌。
遗憾的是,石峁遗址中墓地盗掘严重,当时的墓葬形制不得而知,而府谷寨山遗址弥补了这一缺憾。
从府谷田家寨镇政府出发,穿过一大片玉米地,沿着盘山路跌宕起伏。由于前几日下雨,通往寨山遗址的路面被雨水冲毁,记者一行只好下车徒步前行。陕北的太阳火辣辣地直射地面,但无法匹敌大家探秘古遗址的热情。
“看!这就是寨山遗址墓葬区。”府谷县文物保护和旅游服务中心主任王明清说道:“在4000年前的陕北,石峁文化分布区的先民们已经懂得尊卑有别,这片等级分明的墓地就是证明。”
寨山墓地是首次全面揭露的石峁文化大型墓地,也是河套地区首次发掘的等级区分明显的龙山时代墓地。该墓地的发掘,为石峁文化墓葬研究提供了丰富、系统的资料。
● ● ●

在商代,鬼方是一个拥有强大力量的部族。清涧县高杰村镇李家崖村中,有一处3000多年前鬼方族留下的遗址。虽然目前已被茂密的林草所覆盖,但是当地人还是能辨识出遗址的分布范围。在清涧县文物所副所长杨瑞霞的指引下,记者一行爬上了一座小山坡。当时正值夕阳西下,余晖为遗址披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杨瑞霞伸手指向远方说道:“这就是李家崖商城遗址,占地6.7平方公里。遗址内发掘出商代房址、窖穴、瓮棺葬等多处遗迹,并出土青铜器、陶器、骨器、石器等文物,填补了陕晋黄河两岸商代文化研究的空白。我们下一步准备复原城址样貌,辐射带动县域旅游发展。”
著名学者王国维认为,到战国时,鬼方有了一个更加大名鼎鼎的称呼——匈奴。位于靖边县的统万城遗址是赫连勃勃建立的大夏国都城遗址,也是匈奴族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留下的唯一一座都城遗址,2012年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在毛乌素沙漠的南缘,距今已有1600年历史的统万城遗址屹然矗立,白色城体高大宽厚且坚固硬实。画家朱亚东站在遗址一侧,用1个多小时画完了西南角楼。他说:“听朋友说这里风景好,我今天先来找找角度和感觉,之后我想为统万城画一幅大点的油画。”

在遗址不远处,刚建成的统万城遗址博物馆迎来上百位参观者。大家在馆内触摸白土规整致密、惊叹匈奴金戈铁马、探访王朝兴衰交替、感受文化多元融合。

统万城景区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勇介绍:“统万城至今留存有大量历史遗迹,它的兴衰反映了历史的变迁过程,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城址内遗存的夯土遗址,及其独特的沙漠环境特征,构成独特的沙漠废墟景观,随季节、气候、光影及观赏角度的变化,不断展现着令人震撼的特殊氛围与独特景观,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位于榆林红山之巅的镇北台,是明代长城遗址中最为宏大、气势最为磅礴的建筑物之一,有着“万里长城第一台”的美誉。它巍峨挺拔,北瞰河套,南蔽三秦,锁长城要津,控关陇门户,为古代边关贸易、民族和谐做出了特殊的贡献。
走上镇北台第一层,讲解员栾佳蔚介绍:“以前守城将士在这里驻扎休息、练兵习武。立着的这座《镇北台记》石碑详细地记载了修建镇北台的起因、时间和过程。”

镇北台呈正方梯形,外砌砖石,内夯黄土,方正整齐,雄伟壮观。整个镇北台全建在款贡城内,为城中之城,设计十分奇巧,即使台内聚集上千军兵,在城外却很难看到,起到了屯兵埋伏,迷惑敌军的作用。
登上台顶,极目远眺,塞上风光一览无余。虽不见昔日金戈铁马,但蜿蜒腾跃的万里长城残体相连,墩台相望,仍向世人展示着它的雄浑与残缺之美。

“北台南塔,六楼骑街”是榆林独特的标志性建筑。榆林老街形成于明成化年间,全长2公里,文昌阁、万佛楼、星明楼、钟楼、凯歌楼、鼓楼,由南至北纵列排开,形成独树一帜的“六楼骑街”历史风貌。
不同于其他城市的老街,榆林老街保留了原生态,处处体现着烟火气。老街两旁,阡陌街巷,通向旧时的四合院,院里居住的大多是榆林古城的居民。老街上的78条巷道,多形成于明代嘉靖初年至清代乾隆末年,且每道巷子的名称都有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

漫步榆林老街,人们可以深切地感受“老榆林,小北京”的古城遗韵,也能细细品味塞上驼城的沧桑历史。
这就是榆林。它早在距今4300年前的龙山时代,已明确出现国家形态,聚落差异悬殊、人群分化明显、等级观念突出,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提供重要线索。之后的历史长河中,它作为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交汇地,促进了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
榆林,一个古代文明遗址荟萃的地方,值得更多人前来探秘!
来源丨群众新闻
编辑丨杨利娜
校对 | 汉唐三三
审核丨屹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