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神狮鬣秋风-大唐皇陵兆域石狮遗存考察探究
长安关中平原渭北有着一座座规模宏大、雄伟的唐代帝陵,其营造集于山之阳,兆域之内群峰连绵,松柏苍翠,掩映成群,素瓦朱垣,宫寝玉殿连绵,域内皇寺梵音飘渺,心系长安李唐皇嗣。
大唐皇陵兆域堪舆建筑犹如长安城布局,柏城四神门由神狮雄踞护佑,宽阔绵长的司马道有鹊台、乳台、石像生、朱雀门、享殿、入陵山至天子玄宫,后越陵顶至玄武之神门,东西二神门亦有雄狮守护。司马道东西两侧石刻有序整齐对称排列,这是大唐帝王级的礼制神道石雕,其与整个兆域和谐一体,气度恢弘,蔚为壮观。
大唐帝王陵石刻被我国现代美术运动先驱,著名画家、雕塑家、美术教育家、美术史论家和考古学家王子云先生誉为 “唐代雕刻露天博物馆”,唐代帝陵也被堪称世界陵寝史上的奇迹之一。
狮子对于几千年中国而言是外来猛兽,但却在传统文化中意外地占据着重要位置,乃至被神化。唐陵兆域石狮是唐代思想、艺术与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产物之一,是唐朝与西方丝路文化交流的重要的实证物证之一。
多年大唐皇家兆域原址田野考察,对唐陵兆域内石狮进行系统归纳、类比、梳理并制成图表解读。图表可以快速、清晰地了解大唐皇陵顶级狮雕文化艺术的精气之神,并从石刻中解读大唐帝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历史、艺术与文化等信息。
精美的石头会说话,工匠用刀笔赋予冰冷的石刻生命,唐陵每一件石刻都是一卷卷大唐王朝的史卷,每一件石刻都演绎大唐历史的盛衰。
四神门石狮是唐帝陵兆域建筑礼制配置,它与唐代皇陵建筑、礼制、美术、雕刻技艺文化交融、交相辉映的石雕艺术作品,是兆域整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神道两侧和四神门外陈设的大型石雕成为唐朝历代帝王文治武功皇权的象征,同时也是大唐帝国王朝兴盛衰败的晴雨表。
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大唐兆域陵寝建筑已随着大唐王朝的消亡而毁圯,兆域历经连年兵火浩劫和人为肆意而为的摧残破坏,现大唐皇陵兆域内地面建筑已荡然无存,但兆域内基址与礼制石雕犹在,护佑皇陵的神狮犹在,山陵犹在,其大唐精神犹在......
大唐皇陵兆域
四神门百件千年石狮图示
帝王介绍以史书为参考
1
初唐时期皇陵兆域神门石狮
初唐时期:这时期大体上指唐开国至唐玄宗先天元年(或称武德至开元初)之间,即公元618~712年。初唐时国力强盛,有贞观之治、永徽之治等,女皇武则天武周时期。此时大唐威名远播,版图辽阔。
唐献祖李熙,西凉后主李歆之孙、陇西人。曾任金门镇将,领豪杰镇守武川。唐懿祖李天赐,字德真,父李熙。仕魏为幢主。大统年,赠司空。唐高祖李渊即位后,武德元年六月初六(618年7月3日),追谥李熙为宣简公,追谥李天赐为懿王。
唐高祖李治仪凤二年(677),谨追上尊号,谥宣皇帝,皇祖妣夫人张氏,谨追上尊号,谥宣庄皇后;皇祖懿王,谨追上尊号,谥光皇帝,皇祖妣妃贾氏,谨追上尊号,谥光懿皇后。同年五月,改墓为陵,敕皇祖宣皇帝陵,以建昌为名;皇祖光皇帝陵,以延光为名。寺有阿育王素像一铺,景皇帝玉石真容一铺,铭勒如在。故总章敕云:“为像为陵,置寺焉”。后至开元二十八年(740),下诏改为建初陵和启运陵。(《旧唐书》载,咸亨五年六月,追尊宣皇帝与光皇帝。开元十三年《大唐帝陵光业寺大佛堂之碑》碑记为仪凤之年,追尊)
唐太祖李虎,陇西人,父李天赐。喜读书,精通骑射,早期追随大都督贺拔岳,深受重用,从平元颢,打败万俟鬼奴。后来,追随宇文泰平定叛乱,抵抗东魏,成为西魏八柱国之一,赐姓大野氏,拜太尉,封陇西郡公。当时荣盛,莫与为比。北周建立后,追封李虎为唐国公,谥号襄。李虎的孙子李渊受禅登基,建立唐王朝。武德元年,追谥李虎为景皇帝,庙号太祖,关中陵墓号为“永康陵”。
唐世祖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