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资料库

符号里 看中国

摘要: 著者:赵运涛书号:978-7-101-15236-4出版时间:2021年7月定价:78元开本:16开装帧:精装(空腔裸脊加护封)字数:400千页数:370CIP分类:K209主题词:中国历史-通俗读物内容简介人是“符号的动物”,“所有文化形式都是符号形式”。古人给我们留下了不计其数的富有象征意味和审美价值的符号。本书选取传世文献、考古发掘和民间信仰中最能代表中国的100 ...

著者:赵运涛

书号:978-7-101-15236-4

出版时间:2021年7月

定价:78元

开本:16开

装帧:精装(空腔裸脊加护封)

字数:400千

页数:370

CIP分类:K209

主题词:中国历史-通俗读物


内容简介


人是“符号的动物”,“所有文化形式都是符号形式”。古人给我们留下了不计其数的富有象征意味和审美价值的符号。本书选取传世文献、考古发掘和民间信仰中最能代表中国的100多个符号,如龙、凤、鸿蒙、祝融、太极图、八卦图、河图洛书、三星堆“太阳—神鸟—神人—神树”等,分为祥瑞、守护、神圣、人文四辑,对每个符号的生成过程、发展流变、现今影响、寓意与应用作了细致的考辨,辅以近300幅彩图,将文化中国的来龙去脉与核心精神娓娓道来。懂得了符号里的中国,无论是文化寻根、文博旅游,还是日常审美,都会是充满趣味的人文之旅。

作者简介


  赵运涛,笔名赵九九,北京师范大学古典文献学博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文学院教师、文学系主任。在学校开设了“先秦文献精讲”“中国文学与文化”“《论语》品读”“传统文化中的博物学”等课程。其中,“《论语》品读”“传统文化中的博物学”被评为校精品课程。著有《符号里的中国》《点读唐传奇》等。

目录


  推荐序 从“天文”到“人文” / 李 山

  自序

  

  辑一 祥瑞

龙的信仰:“中国龙”与“龙王”其实并不是一回事?
凤凰意象:凤凰如何由“雄凤雌凰”变成女性符号的?
龙生九子:龙真的只有九个儿子吗?
四灵:由天象“导航”演化出来的四方神兽
貔貅:有口无肛的招财神兽,本来是战神?
狮子:为什么大门口要摆两个石狮子?
金蟾:三条腿的“蛤蟆”是如何形成的?
蝙蝠:为什么和珅的恭王府到处都是蝙蝠的纹饰?
十二生肖:你的“守护神”与哪位古人一样?
岁寒三友:士大夫崇拜与民间俗信
花仙子:牡丹是如何成为花王的?
莲:民间吉花与佛教圣花
神奇的葫芦:为什么好多神仙的法器都是葫芦?
神秘三星堆:原始信仰中的动植物符号
画中有话:动植物组合图式的吉祥寓意

  辑二 守护

雨师风伯:靠天吃饭,祈祷风调雨顺
雷神:惩罚罪恶的正义之神
火神:那么多火神,为何只有“祝融”命名火星车最合适?
河神与海神:河伯信仰的消失,妈祖信仰的兴起
城隍爷、土地公与灶王爷:地域守护神
福禄寿三星:为何没有合并成一个福禄寿神?
财神:最受欢迎的财神是怎样炼成的?
门神:名字与画像为何能“召唤”神?
魁星与文昌帝君:读书人逢考必拜的神

  

  辑三 神圣

鸿蒙初辟:原始信仰与上古古神
解密“太公在此”:姜太公给自己封神了吗?
从道家到道教:老子是如何变成太上老君的?
超凡入圣:孔子的神圣化与历代孔子像
由人而神:关羽的成圣之路
仙界“拉郎配”:玉皇大帝与王母娘娘真是夫妻吗?
八仙过海:“八仙”各显哪些神通?
由神兽而神人:真武大帝的身世之谜
齐天大圣:孙悟空是“进口猴”还是“本土猴”?
观音、弥勒佛与罗汉:佛教造像的本土化
四大天王:中国古代的“变形金刚”?
十殿阎罗:不断扩招的地府官员
天宫之城:神仙们坐镇何方?

  辑四 人文

春节:历法与神秘“禁忌”的破解
清明节:扫墓祭祖的习俗是如何转移到清明节的?
端午节:历史上真的有屈原吗?
七夕:牛郎与织女,董永与七仙女,你能分清吗?
中元节:“鬼节”与“鬼符”
中秋节:嫦娥与后羿、吴刚究竟是什么关系?
重阳节:为什么九月初九叫重阳节?
太极图:从“无”到“有”推演万物
周天方位:八卦图是按照什么顺序把八个卦组合起来的?
大地基石:失落的河图洛书,最后被谁找到了?
谶语图像:预测千古的《推背图》中的图像符号与语言符号
后记


推荐序

从“天文”到“人文”李山

  文化犹如空气,充满生活的天地,滋养着人们的生命,丰富着人们的生活。古老的《周易》中有一句话:“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还有一句话:“百姓日用而不知。”文化就充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然而时常是:它知道你,你却不认识它。这就说到本书的意图:帮助人们认知身边无处不在的文化。

  本书从“天文”说到“人文”,从天地人神鬼说到蠃鳞毛羽昆,从古说到今。内容非常庞杂,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如祥瑞、守护、神圣、人文。很多“符号”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但人们又往往对其一知半解。

  大家都知道道教一般把太上老君奉为始祖,而太上老君又被认为是老子,老子不是一个历史人物吗,他是如何成为太上老君的呢?关羽本是一位历史人物,但我们常见道观或寺庙中供奉着关羽像,关羽是如何由人变成神的呢,为何儒释道都推崇关羽呢?行云布雨的“龙王”是随着佛教出现的一种信仰,你知道“中国龙”与“龙王”的区别吗?玉皇大帝与王母娘娘在正规的道教典籍中没有任何关系,那么他们是什么时候被人们视为一对夫妻的呢?在古代,北斗是如何“导航”的,古人是如何根据天象进行四方定位的,古人如何夜观天象?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人的眼睛为何那么大,大型青铜神树上的鸟是太阳的背负者?三星堆还有哪些未解之谜?……

  本书涉及儒释道以及第四空间民俗信仰,无所不包,然博而不杂,在编排与分类上力求系统:儒释道的人物造型符号包含着各自的文化发展史,动植物的吉祥元素符号既有士大夫文化,又有民间文化,传统岁时节日与传统神秘图式也都有着自己的内在逻辑,等等。

  除了内容体系化,本书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图像丰富。读图时代,图像的应用更能让我们直观地了解古代中国。全书近三百幅图像,可以说,每一幅图像也是一个符号,其背后则是几千年的文化积淀。有些图像不符合画中历史人物的朝代,却符合图像产生时代的特征。比如孔子像,校园里常见的“叉手礼”的孔子像实际是到了唐代才出现的,汉画像中都还没有这种礼仪,更别说孔子的时代了。还有常见的露着大板牙的孔子像,这背后实际是“圣人异象”思想的影响。另外,还有一些图像纠正了一些“误读”。比如龙生九子中的“霸下”,也就是常见的驮着石碑的乌龟,明朝流行说法说它是龙的儿子,于是它的造型就越来越像龙,成了龙头龟身,而从留存的古画来看,宋以前它就是乌龟的造型。

  书中所涉及的符号都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了,但人们往往对其背后的文化支撑不甚了解。为了解开这些符号的“密码”,作者对每个符号的生成过程、发展流变、现今影响、寓意与应用等方面都做了详细的探究。日常见到,书中读到,一旦解开某个符号的“密码”,当你再遇到,相信定会为其文化底蕴所折服,同时极大地拓展自己的审美空间。

  符号是一种共同的文化记忆。符号里的中国,就是可以通过符号来了解中国文化。中华民族是以文化认同为基础而形成一种想象的共同体的,只要你接受了中华文化,就融入了中华民族。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强大的感召力,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文明一直没有断绝,无论谁来了,都会为其折服,成为“我们”的一份子。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沉淀,凝聚成具有象征意义的诸多符号。了解了这些符号,也就了解了古人的精神世界与日常生活,以及传统文化对今日之影响。

  总之,传统文化离我们并不远。读罢本书,你就可以略知古今,并随时随地了解传统文化对现代生活的影响了。相信这可以让你的“日常”充满趣味。禅宗说“行住坐卧,无非是禅”“运水搬柴,无非是道”。这本书讲的是传统文化,但落脚点是解说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符号和现象。不脱离生活,方有趣味;不人云亦云,方有深度。这正是本书的追求,是否达到此等地步,有待于大家批评指正。

后记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耗时三年,终于完成了这样一部小书的写作。古人说:三年通一艺。如果把传统的博物学也看作一“艺”的话,这三年确实让我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写作过程中,迷茫过,挣扎过,因为它确实消耗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除了写作本书,还要上课,更要做研究,写专业论文。究竟是“专”,还是“博”,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论语》中,孔子也曾讲过“专”与“博”的问题:“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达巷党人说孔子这么博学,却不能以专精成一家之名。孔子的回答很巧妙,他拿射、御打比方:射箭往往是瞄准一个点,代表着专精;驾马车则要到处跑,代表着博学。孔子在专与博之间说“吾执御矣”,最终选择了博。和孔子一样,“博闻多识”是古代学者的一个重要追求,更有学者以“格物致知”为毕生之理念。正是受这种精神的感召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喜好,我最终完成了这样一部小书。

  从完稿到成书又是一段精细的旅程。大体完稿后,又用了将近两年的时间来完善。编辑建议我增补数文及相关知识点,如“鸿蒙”“雷神”“火神”“悟空”“天宫”“三星堆”等篇的补入。此外,从目录的编排、篇名的打磨、图片的取舍、图注的撰写到版式的调整,编辑和我来回“死磕”,直到都满意了为止。当我拿到校样时,看到文字与图像巧妙地搭配在一起,禁不住感叹:这哪里是一本书,简直就是一件艺术品!那一刻,我就像“庖丁解牛”里的庖丁一样,完成“解牛”的工作之后,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五年时间,我和编辑及中华书局上海公司的领导,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像修正一块宝玉一样对其精雕细琢,付出了不少心血。

  惟日孜孜,无敢逸豫。为了保证知识的准确性、内容的丰富性,前前后后参考了大量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搜集了大量图片与实物等材料,涉及文学、历史学、考古学、民俗学、社会学、民族学、语言学、文献学、文化人类学等诸多学科。如果能为学界贡献一份力量,将一些学术小问题推进一步,那将是我的荣幸。当然,本书主要还是一部面向大众的普及性质的传统文化读物。

  本书选取了传统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最精粹的、现代人习焉不察的符号,目的是希望能吸引更多的读者喜欢上传统文化,同时也希望能为和我一样的传统文化爱好者提供一份了解身边传统文化的“指南”。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博士导师李山老师的指导,他的博学多识激励我不断向学。感谢本书责编中华书局上海公司吴艳红女士的指教,从目录的编排、材料的甄别到图书的呈现方式,她都做了大量细致而认真的工作,在此向她表达敬意和谢忱。同时,疏漏之处敬请读者不吝赐教。

  

  感谢国学新知公众号提供,内容如有出入者,以实物为准。转载注明出处)。


分类: 中文 研究 书籍资料库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