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希瓦汗国与俄罗斯帝国的关系(二)

摘要: (接上文) 叶卡捷琳娜二世·阿列克谢耶芙娜(1729年5月2日-1796年11月17日) 18-19世纪的希俄关系 在18世纪上半叶,希瓦汗国在与俄国交往的主要兴趣仍然是贸易,而俄国的主要目标则是使希瓦汗国在政治上臣属于它,使希瓦人加入俄国国籍。19 世纪上半叶,俄国因英国在中亚的活动而决定兼并希瓦汗国,因此加速了对希瓦汗国的侵略。 17 世纪末期,俄国开始探测里海东岸以及通往希瓦和布哈拉的道路。1690年,杜布罗温访问希瓦,测 ...

(接上文)

叶卡捷琳娜二世·阿列克谢耶芙娜(1729年5月2日-1796年11月17日)

18-19世纪的希俄关系

在18世纪上半叶,希瓦汗国在与俄国交往的主要兴趣仍然是贸易,而俄国的主要目标则是使希瓦汗国在政治上臣属于它,使希瓦人加入俄国国籍。19 世纪上半叶,俄国因英国在中亚的活动而决定兼并希瓦汗国,因此加速了对希瓦汗国的侵略。

17 世纪末期,俄国开始探测里海东岸以及通往希瓦和布哈拉的道路。1690年,杜布罗温访问希瓦,测绘了突厥斯坦地图。到18世纪初,希瓦汗国与俄国仍保持着友好往来,双方还有过几次使节往返,并且从来往信件中可以看出双方的交往意图。希瓦汗尼雅兹·伊斯哈克曾派使者于1700年1月21日带信去莫斯科,提议与莫斯科签订一个条约、双方共同缔结防卫联盟、俄国取消对铁和铅的出口禁令。沙皇在1700年6月30日回信,绝口不提贸易一事,而是强调“我们伟大的沙皇陛下,命你臣服。”

1703 年希瓦汗又给俄国写信通报新汗阿拉卜·马赫木德登基之事,信中还提到了两国的和平与友谊,但是,只字未提希瓦臣服俄国一事。1703 年,沙皇彼得一世在回信中承认了新登基的希瓦汗。从1714年俄国的勘查队来到希瓦汗国边境起,希瓦汗国与俄国开始了长达三年多的军事冲突。18世纪初期,据土库曼商人说,在阿姆河的旧河床一带,即现在称为乌兹波伊的地区发现了蕴藏量丰富的金砂矿床。沙皇彼得一世得知这一消息后,决定派出以别科维奇·切尔卡斯基为俄国勘查队到希瓦汗国边境进行勘查,其使命有二: 一是勘查寻找金矿和探明重新开通阿姆河旧道,使之流入里海的可行性;二是劝说希瓦汗和布哈拉汗接受俄国国籍,或者至少是承认俄国的保护。

1715年,由别科维奇率领的、士兵多达6千人的勘查队出发了。队伍经里海海路后在曼格什拉克半岛的最东端登陆。在此,他们建筑了一个要塞,作为进一步前进的基地。别科维奇在此对阿姆河的旧道进行了勘查,并写了一份报告呈给沙皇。到1716年夏天时,别科维奇在里海东岸已经建起了图克卡拉供、亚历山大罗夫斯克和克拉斯诺沃兹克三个要塞,然后他返回了伏尔加河畔。

1717年,别科维奇从伏尔加河出发,再次前往希瓦汗国勘查。这一次他率领着一支由哥萨克人和诺盖人组成的庞大队伍,取陆路前往里海海岸的古里耶夫,到达恩巴河,渡河以后,别科维奇派米儿咱特夫克列夫去考察通往印度和通往中国的道路,他自己则向咸海方向前进。他在咸海海边进行了7个星期的勘查。

这支庞大的配备有武器的俄国勘查队的到来,令希瓦人感到不安,他们准备阻止勘查队的继续南下。别科维奇为了在希瓦人未来得及集结军队之前赶到阿姆河流域,每天赶20 英里以上的路程。8月15日,其一行来到了距希瓦城 100 英里的阿姆河下游第一支流处。希瓦汗召集了24 000人的军队,从希瓦城出发前往拦截。当两军相遇时,希瓦军被哥萨克人的炮火击溃。在战争打响后的第三天,希瓦军队被迫撤退。希尔·加齐汗认识到自己的军队不是俄国武装部队的对手,决定和谈。

在和谈中,希瓦汗以供应食宿方便为由,建议别科维奇把其勘查队人员分成几支,分别驻扎在汗国的各个城市里,袭击了这些互相孤立的俄军驻地,很容易地就把俄国驻军一支支地消灭掉了,别科维奇及其侍从也被砍头。活下来的俄国士兵都成了奴隶,能够逃回俄国的只有几个人。1717年9月,阿斯特拉罕城地方官员向俄国参政院报告了俄国勘查队的悲惨结局。俄国人在中亚的第一次直接军事行动就这样以失败告终了。

消灭俄国勘查队以后,希瓦汗国与俄国的关系恶化,两国之间断交达半个世纪之久。希瓦汗长时期生活在可能遭致俄国人报复的恐惧之中。他想寻找机会与俄国缓和关系。1720年希瓦汗遣使俄国,请求沙皇宽恕,并要求重新与俄国建立友好关系。但是,俄国拒绝恢复友好关系,并把希瓦的使者囚死在狱中。俄国放弃了勘查队所建筑的那处要塞。

在18 世纪中叶以后,希瓦与俄国之间重新开始了使团互访,贸易往来也比较频繁,但是,两国之间的关系还是相当紧张的。19世纪初,俄国对哈萨克草原北部的征服已经基本完成。但是,锡尔河下游与咸海北岸之间,甚至恩巴河与里海东北岸之间的广阔草原,实际上仍然是既不属于俄国,又不属于希瓦。希瓦汗国的势力在麦哈穆·拉希姆统治时期(1806-1825年)达到了曼格什拉克半岛。在此半岛上放牧的既有哥萨克人,也有分属于俄国和希瓦的哈萨克人。哈萨克人与哥萨克人之间经常发生冲突。在冲突中,以俄国为后盾的哥萨克人又常常南下到希瓦境内抢劫,有时还向境内的游牧民强征赋税。哥萨克人的这些行为严重损害了希瓦的利益,引起希瓦政府的强烈不满。希瓦政府于是支持这里的哈萨克人,经常庇护和支持那些以各种方式反对俄国的哈萨克贵族代表人物,以便在必要的时候推举这些人出任哈萨克斯坦的首领。希瓦还支持哈萨克人袭击俄国商队,并让他们把俘虏的商人和劫持物带到希瓦市场上出售。哈萨克人的这种袭击有时候甚至深入到俄国的奥伦堡。

1838年,俄国借口希瓦汗国支持哈萨克人民反俄斗争而出兵希瓦,沙皇尼古拉一世命令奥伦堡总督彼罗夫斯基远征希瓦。1839年秋,彼罗夫斯基将军率领俄军于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从奥伦堡出发前往希瓦。这支5千人的部队和1万只骆驼的辎重队伍,带着大炮,冒着严寒,踏着深深的积雪进入了乌斯特乌尔特沙漠中心。希瓦人与之展开了一连串的游击战。他们烧毁了从阿斯特拉罕来的俄军供给船只,烧毁了从里海的亚历山德罗夫斯克要塞起锚的渔船,赶走了俄国军队的给养——羊群,俘虏了沙皇派来的负责新马补充的官员及其辎重队,怂恿哈萨克牧民不给俄国先遣队运送给养。这些活动,再加上恶劣的气候,致使许多俄国士兵死于饥饿和冻伤,大批骆驼病倒。俄国远征军在不到目的地一半路程时就于1840年2月1日撤退了。彼罗夫斯基损失了五分之一的士兵。然而,失败并没有使他气馁,他以后又组织了一支比较齐备的远征军,进行了第二次远征。在第二次远征中,希瓦汗阿拉·库里汗慑于俄国的决心和威力,于1842年派遣使团,带着400余名被释放的俄国奴隶前往奥伦堡求和。

彼罗夫斯基同意与之和解,并于1842年与希瓦签订了一个和平联盟的条约。彼罗夫斯基远征之后,俄国与希瓦的关系开始缓和。

然而,和平是表面的,俄国暗中加快了入侵希瓦的步伐。原因有三: 一是英国在中亚的行动,加强了俄国控制希瓦的决心。19世纪上半叶,英国与俄国在中亚的争夺变得明显起来。从19世纪初期到19世纪30年代,英俄为了争夺波斯及阿富汗而展开了激烈的斗争,1837-1838年,英俄为争夺阿富汗的赫拉特,发生了第一次赫拉特危机。俄国在斗争中失败,英国于1838年入侵并占领了喀布尔。英国在中亚南部的这些活动使俄国沙皇尼古拉一世决心立即进攻希瓦汗国。在报复希瓦汗支持哈萨克人反俄的借口之下,俄国开始了上面已经提到的彼罗夫斯基远征。彼罗夫斯基远征的失败,使他认识到奥伦堡作为一个继续推进军事行动的基地,已经不能够满足俄国进一步军事扩张的需要,于是,他提议把俄国入侵中亚的基地推进到咸海一带。

二是英国在西亚、中亚的经济地位和影响也促使俄国加紧对希瓦采取行动。英国商品在这些地区是有竞争力的,它削弱了俄国商界在此的地位和利益。俄国工商界人士详细研究了俄国与中亚“相互的商业要求”,“交货方式”,“中亚贸易物品的运输道路”。他们认为,俄国在希瓦的贸易有优势。希瓦对俄国的金属、黑色软革和其他商品的依赖性,“随着居民的增加,对这些物资的需求将逐年扩大,因而希瓦和整个中亚定居人民对俄国的依赖性也将增加,至少是生铁和熟铁,中亚只能从俄国得到。”他们主张,俄国也应该从经济上加紧控制希瓦汗国。

三是希瓦与俄国之间的关系又因希瓦汗的反对派走向亲俄道路而复杂化。在希瓦汗国内,约穆特土库曼人拥立自己的汗阿塔·穆拉德宣布独立。在他领导下所进行的反对汗政权的斗争一直持续到汗国被俄国征服前夕。阿塔·穆拉德在19世纪50年代末开始与奥伦堡总督来往,二者联合起来反对希瓦政府。 他还向奥伦堡总督许诺,他将带领所有服从他的居民接受俄国国籍。

这些因素都使俄国对希瓦的要求迫切起来。1841年,俄国尼基福罗夫大尉访问了希瓦。由于希瓦政府不愿意使自己被任何一种义务束缚,所以他没有获得任何成果。1842年,俄国大使详细调查了希瓦汗国的定居人口。据他报告说,该汗国人口总数不超过30万。

1844年,俄国从奥伦堡各处调来船只,对咸海作了全面的军事测量。1847年,俄国在咸海东北岸的锡尔河口修建了雷姆要塞( 后改名阿拉尔斯克),该要塞以后成为俄国入侵中亚南部的主要基地。之后没过几个月,俄国已经在此拥有了一系列要塞,完全控制了这条大河的下游流域,开始了从咸海通往锡尔河的航运。

1856年,高加索总督、高加索军队总司令巴里亚京斯基向亚历山大二世提出沿乌斯秋尔特从里海海岸到咸海修建铁路的方案。他呼吁应该尽快在里海东岸占领一个据点,以便建筑通向咸海的铁路。他还主张装备一个考察团去研究从里海通往咸海的道路。亚历山大二世认为他的主张是极其重要和有益的,为此发给一切必要的津贴。

1858年,俄国使者伊格纳季耶夫出访希瓦。他出使的目的是加强俄国在希瓦和布哈拉的影响,改善俄国与两汗国的贸易。在希瓦,他取得了汗关于不再煽动土库曼人和哈萨克人反对俄国的许诺。伊格纳 季耶夫的出访是俄国形式上派遣外交使团到中亚汗国去的最后一次。

1861-1865年,俄国开始进攻塔什干、突厥斯坦等城市,并且占领了这些城市。1868年6月,俄国与布哈拉埃米尔签订了和约,迫使中亚这个最大的汗国承认了与俄国的附庸关系。1869年,俄国越过里海,占领了克拉什诺沃茨克湾,并以此为基地开始入侵希瓦汗国。1873年春天,俄国对希瓦发动了大规模进攻。1873年8月12日,在俄军的逼迫下,希瓦汗无条件地与俄国签订了条约。从此,希瓦汗国沦为俄国的保护国,丧失了独立主权,不再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

文字来源: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网

图片来源于网络搜索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