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资料库
唐宋河套边防体系的构筑与生态变迁
摘要: 唐宋河套边防体系的构筑与生态变迁 作者:保宏彪出版社:凤凰出版社出版年: 2023-10页数: 208定价: 85.00装帧: 平装丛书:陕西师范大学史学丛书ISBN: 9787550637597内容简介唐宋是一个多民族共生共荣、多元文化交流融合的重要历史阶段,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国家认同、国家版图形成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 重的作用。 ...
唐宋河套边防体系的构筑与生态变迁

作者:保宏彪
出版社:凤凰出版社
出版年: 2023-10
页数: 208
定价: 85.00
装帧: 平装
丛书: 陕西师范大学史学丛书
ISBN: 9787550637597
内容简介
唐宋是一个多民族共生共荣、多元文化交流融合的重要历史阶段,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国家认同、国家版图形成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 重的作用。《唐宋河套边防体系的构筑与生态变迁》立足唐宋时期河套地区行政建制、民族关系、农牧业发展等内容,以边防体系的构筑为切入点,探讨这一时期河套地区军事据点、 边防城、镇戍防线的设置于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形成,揭示军事背景下人地活动对河套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及边防体系对维护河套地区局势稳定的重要作用。
作者简介
保宏彪,宁夏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隋唐史、宋夏史。发表论文三十多篇,主持完成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唐宋时期河套地区城市发展 与生态变迁研究》(17XZS038),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鄂尔多斯高原历史地理研究》(11&ZD097)和《中国古代长城的历史地理学研究》 (19ZDA188)。出版《百川归海》《唐初益州行政机构研究》两部学术专著。
目录
概述
第一章唐代河套行政建置及其演变轨迹
第一节唐代前期河套行政建置
一、 灵州都督府
二、 夏州都督府
三、 胜州都督府
四、 丰州都督府
第二节唐代后期河套行政建置
一、 节度使制度的创设
二、 灵州节度使
三、 夏州节度使
四、 振武节度使
五、 天德都防御使
六、 定难军节度使
第三节河套地区行政建置的演变轨迹
一、 数量由少到多
二、 格局由小到大
三、 实力由强到弱
第二章游牧部族在河套地区的活动
第一节突厥
一、 突厥源流
二、 梁师都割据夏州时期的突厥
三、 唐太宗至唐高宗时期的突厥
四、 后突厥汗国时期的突厥
第二节稽胡
一、 稽胡源流
二、 稽胡在河套地区的活动
第三节铁勒
一、 铁勒源流
二、 唐太宗时期的铁勒
三、 唐高宗时期的铁勒
第四节回纥(回鹘)
一、 回纥源流
二、 唐太宗时期的回纥
三、 唐玄宗时期的回纥
四、 中晚唐时期的回纥(回鹘)
第五节粟特
一、 粟特源流
二、 唐朝对六胡州的管理
三、 康待宾之乱
第六节吐谷浑
一、 吐谷浑源流
二、 吐谷浑东迁安乐州
三、 安史之乱后的吐谷浑
第七节党项
一、 党项源流
二、 安史之乱后的党项内迁
第三章河套地区羁縻府州的设置
第一节羁縻府州制度的创设
一、 创设背景
二、 唐朝君臣关于处置突厥降户的争论
第二节各部羁縻府州在河套地区的分布
一、 突厥
二、 稽胡
三、 铁勒
四、 回纥
五、 粟特
六、 吐谷浑
七、 党项
第四章河套边防体系的构筑
第一节“以城为塞”战略在河套地区的实施
一、 河套边防体系的内层结构
二、 河套边防体系的外层结构
第二节军镇与羁縻府州交错格局的形成
一、 河套边防体系中的重要军镇
二、 军镇与羁縻府州的交错格局
第三节河套内层边防体系中的驻防城
一、 以府城、州城、军城为主体的驻防城
二、 黄河沿岸关津要塞
第四节河套外层边防体系中的驻防城
一、 河套外层驻防城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二、 河套外层驻防城的位置移徙与兴废变化
三、 唐代后期河套南部的筑城活动
第五节河套内外边防筑城活动的地理特征与军事意义
一、 驻防城体系的地理特征
二、 驻防城体系的军事意义
第五章唐代河套边防体系中的重要城市
第一节夏州
一、 河套南部东端交通枢纽
二、 夏州城的空间结构
三、 夏州城的经济生活
第二节灵州
一、 灵州治城考辨
二、 河套南部西端战略枢纽
三、 灵州城的经济生活
第三节盐州
一、 盐州治城考辨
二、 盐州城的经济活动
三、 盐州城的重筑
第六章农耕经济和游牧经济的发展与互动
第一节河套地区农耕经济的发展
一、 河套地区主要农业区
二、 河套地区水利事业的发展
第二节河套地区游牧经济的发展
一、 各游牧部族的主要畜种
二、 唐代河套地区牧业经济
第三节农耕经济与游牧经济的互动
一、 马匹贸易
二、 绢马贸易
第七章唐代河套边防体系的构筑与生态变迁
第一节唐代前期温暖气候下的边防与生态
一、 边防建设
二、 生态变化
第二节唐代中期气候转寒背景下的边防与生态
一、 边防建设
二、 生态变化
第八章宋辽夏金时期河套行政建置
第一节北宋河套行政建置
一、 延安府
二、 保安军
三、 绥德军
四、 银州
五、 麟州
六、 府州
七、 丰州
第二节辽朝河套行政建置
一、 东胜州
二、 丰州
三、 天德军
四、 云内州
五、 宁边州、金肃州、河清军
第三节西夏河套行政建置
一、 兴州
二、 灵州
三、 定州
四、 怀州
五、 永州
六、 顺州
七、 静州
八、 安州
九、 盐州
十、 夏州
十一、 银州
十二、 绥州
十三、 宥州
十四、 洪州
十五、 龙州
十六、 石州
十七、 丰州
十八、 胜州
第四节金朝河套行政建置
一、 金夏之间的四州八馆之争
二、 武兴军、宁化州等行政建置
第九章宋夏时期河套南部重要城市
第一节夏州
一、 唐代至五代时期的夏州
二、 北宋毁弃夏州城
第二节灵州
一、 北宋时期的灵州
二、 从西平府到兴庆府
三、 影响党项西夏政治中心西移的主要因素
第十章北宋河套边防体系中的堡寨
第一节宋初河套边防体系中的堡寨
一、 宋初河套边防体系的构筑
二、 陕西路沿边堡寨中的弓箭手
第二节堡寨是耕战结合的军事载体
一、 北宋在河套地区广建堡寨的原因
二、 耕垦荒地
三、 镇守防御
第十一章河套地区宋辽夏金榷场贸易
第一节设立宋夏保安军榷场的原因
一、 夏州李氏割据政权发展经济的客观需要
二、 保安军的战略意义
第二节张崇贵对开设保安军榷场的间接影响
一、 “景德和约”的历史背景
二、 张崇贵在缔结“景德和约”过程中的特使身份
三、 张崇贵对保安军榷场选址的间接影响
第三节保安军榷场的商品种类与行政管理
一、 关于保安军榷场商品种类的推测
二、 北宋对保安军榷场的管理
第四节保安军榷场在北宋军政格局中的地位
一、 促进河套南部诸州经济发展
二、 巩固西北边防
第五节辽、金、西夏在河套地区的榷场贸易
一、 辽夏榷场贸易
二、 金夏榷场贸易
第十二章北宋河套边防体系的构筑与生态变迁
第一节北宋河套边防体系的构筑
一、 河套南部广兴屯田
二、 横山地区修筑堡寨
第二节北宋河套地区生态变迁的表现
一、 河套南部的水灾
二、 河套南部的过度屯垦与水土流失
三、 河套南部森林资源的破坏
第十三章唐宋构筑河套边防体系与当地生态变迁的关系
第一节民族关系
一、 唐代民族关系
二、 北宋民族关系
第二节经济发展
一、 唐代河套经济
二、 宋夏时期河套经济
第三节生态环境
一、 唐代河套生态
二、 宋夏时期河套生态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保宏彪
出版社:凤凰出版社
出版年: 2023-10
页数: 208
定价: 85.00
装帧: 平装
丛书: 陕西师范大学史学丛书
ISBN: 9787550637597
内容简介
唐宋是一个多民族共生共荣、多元文化交流融合的重要历史阶段,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国家认同、国家版图形成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 重的作用。《唐宋河套边防体系的构筑与生态变迁》立足唐宋时期河套地区行政建制、民族关系、农牧业发展等内容,以边防体系的构筑为切入点,探讨这一时期河套地区军事据点、 边防城、镇戍防线的设置于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形成,揭示军事背景下人地活动对河套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及边防体系对维护河套地区局势稳定的重要作用。
作者简介
保宏彪,宁夏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隋唐史、宋夏史。发表论文三十多篇,主持完成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唐宋时期河套地区城市发展 与生态变迁研究》(17XZS038),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鄂尔多斯高原历史地理研究》(11&ZD097)和《中国古代长城的历史地理学研究》 (19ZDA188)。出版《百川归海》《唐初益州行政机构研究》两部学术专著。
目录
概述
第一章唐代河套行政建置及其演变轨迹
第一节唐代前期河套行政建置
一、 灵州都督府
二、 夏州都督府
三、 胜州都督府
四、 丰州都督府
第二节唐代后期河套行政建置
一、 节度使制度的创设
二、 灵州节度使
三、 夏州节度使
四、 振武节度使
五、 天德都防御使
六、 定难军节度使
第三节河套地区行政建置的演变轨迹
一、 数量由少到多
二、 格局由小到大
三、 实力由强到弱
第二章游牧部族在河套地区的活动
第一节突厥
一、 突厥源流
二、 梁师都割据夏州时期的突厥
三、 唐太宗至唐高宗时期的突厥
四、 后突厥汗国时期的突厥
第二节稽胡
一、 稽胡源流
二、 稽胡在河套地区的活动
第三节铁勒
一、 铁勒源流
二、 唐太宗时期的铁勒
三、 唐高宗时期的铁勒
第四节回纥(回鹘)
一、 回纥源流
二、 唐太宗时期的回纥
三、 唐玄宗时期的回纥
四、 中晚唐时期的回纥(回鹘)
第五节粟特
一、 粟特源流
二、 唐朝对六胡州的管理
三、 康待宾之乱
第六节吐谷浑
一、 吐谷浑源流
二、 吐谷浑东迁安乐州
三、 安史之乱后的吐谷浑
第七节党项
一、 党项源流
二、 安史之乱后的党项内迁
第三章河套地区羁縻府州的设置
第一节羁縻府州制度的创设
一、 创设背景
二、 唐朝君臣关于处置突厥降户的争论
第二节各部羁縻府州在河套地区的分布
一、 突厥
二、 稽胡
三、 铁勒
四、 回纥
五、 粟特
六、 吐谷浑
七、 党项
第四章河套边防体系的构筑
第一节“以城为塞”战略在河套地区的实施
一、 河套边防体系的内层结构
二、 河套边防体系的外层结构
第二节军镇与羁縻府州交错格局的形成
一、 河套边防体系中的重要军镇
二、 军镇与羁縻府州的交错格局
第三节河套内层边防体系中的驻防城
一、 以府城、州城、军城为主体的驻防城
二、 黄河沿岸关津要塞
第四节河套外层边防体系中的驻防城
一、 河套外层驻防城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二、 河套外层驻防城的位置移徙与兴废变化
三、 唐代后期河套南部的筑城活动
第五节河套内外边防筑城活动的地理特征与军事意义
一、 驻防城体系的地理特征
二、 驻防城体系的军事意义
第五章唐代河套边防体系中的重要城市
第一节夏州
一、 河套南部东端交通枢纽
二、 夏州城的空间结构
三、 夏州城的经济生活
第二节灵州
一、 灵州治城考辨
二、 河套南部西端战略枢纽
三、 灵州城的经济生活
第三节盐州
一、 盐州治城考辨
二、 盐州城的经济活动
三、 盐州城的重筑
第六章农耕经济和游牧经济的发展与互动
第一节河套地区农耕经济的发展
一、 河套地区主要农业区
二、 河套地区水利事业的发展
第二节河套地区游牧经济的发展
一、 各游牧部族的主要畜种
二、 唐代河套地区牧业经济
第三节农耕经济与游牧经济的互动
一、 马匹贸易
二、 绢马贸易
第七章唐代河套边防体系的构筑与生态变迁
第一节唐代前期温暖气候下的边防与生态
一、 边防建设
二、 生态变化
第二节唐代中期气候转寒背景下的边防与生态
一、 边防建设
二、 生态变化
第八章宋辽夏金时期河套行政建置
第一节北宋河套行政建置
一、 延安府
二、 保安军
三、 绥德军
四、 银州
五、 麟州
六、 府州
七、 丰州
第二节辽朝河套行政建置
一、 东胜州
二、 丰州
三、 天德军
四、 云内州
五、 宁边州、金肃州、河清军
第三节西夏河套行政建置
一、 兴州
二、 灵州
三、 定州
四、 怀州
五、 永州
六、 顺州
七、 静州
八、 安州
九、 盐州
十、 夏州
十一、 银州
十二、 绥州
十三、 宥州
十四、 洪州
十五、 龙州
十六、 石州
十七、 丰州
十八、 胜州
第四节金朝河套行政建置
一、 金夏之间的四州八馆之争
二、 武兴军、宁化州等行政建置
第九章宋夏时期河套南部重要城市
第一节夏州
一、 唐代至五代时期的夏州
二、 北宋毁弃夏州城
第二节灵州
一、 北宋时期的灵州
二、 从西平府到兴庆府
三、 影响党项西夏政治中心西移的主要因素
第十章北宋河套边防体系中的堡寨
第一节宋初河套边防体系中的堡寨
一、 宋初河套边防体系的构筑
二、 陕西路沿边堡寨中的弓箭手
第二节堡寨是耕战结合的军事载体
一、 北宋在河套地区广建堡寨的原因
二、 耕垦荒地
三、 镇守防御
第十一章河套地区宋辽夏金榷场贸易
第一节设立宋夏保安军榷场的原因
一、 夏州李氏割据政权发展经济的客观需要
二、 保安军的战略意义
第二节张崇贵对开设保安军榷场的间接影响
一、 “景德和约”的历史背景
二、 张崇贵在缔结“景德和约”过程中的特使身份
三、 张崇贵对保安军榷场选址的间接影响
第三节保安军榷场的商品种类与行政管理
一、 关于保安军榷场商品种类的推测
二、 北宋对保安军榷场的管理
第四节保安军榷场在北宋军政格局中的地位
一、 促进河套南部诸州经济发展
二、 巩固西北边防
第五节辽、金、西夏在河套地区的榷场贸易
一、 辽夏榷场贸易
二、 金夏榷场贸易
第十二章北宋河套边防体系的构筑与生态变迁
第一节北宋河套边防体系的构筑
一、 河套南部广兴屯田
二、 横山地区修筑堡寨
第二节北宋河套地区生态变迁的表现
一、 河套南部的水灾
二、 河套南部的过度屯垦与水土流失
三、 河套南部森林资源的破坏
第十三章唐宋构筑河套边防体系与当地生态变迁的关系
第一节民族关系
一、 唐代民族关系
二、 北宋民族关系
第二节经济发展
一、 唐代河套经济
二、 宋夏时期河套经济
第三节生态环境
一、 唐代河套生态
二、 宋夏时期河套生态
结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