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资料库

中国-哈萨克斯坦友好关系发展史-中国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友好关系史丛书

摘要: 中国-哈萨克斯坦友好关系发展史-中国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友好关系史丛书 作者:中华人民共和国甘肃省社会科学院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中国研究中心出版社:中国书籍出版社副标题: 中国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友好关系史丛书出版年: 2019-6页数: 304定价: 69.00元装帧: 精装丛书:中国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友好关系史丛书ISBN: 9787506869409内容简介 《中国-哈萨克斯坦 ...
中国-哈萨克斯坦友好关系发展史-中国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友好关系史丛书


作者:中华人民共和国甘肃省社会科学院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中国研究中心
出版社:中国书籍出版社
副标题: 中国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友好关系史丛书
出版年: 2019-6
页数: 304
定价: 69.0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中国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友好关系史丛书
ISBN: 9787506869409
内容简介
《中国-哈萨克斯坦友好关系发展史》是中国甘肃省社会科学院与哈萨克斯坦中国研究中心友好合作的成果。作为最早启动的我国智库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智库合作编著双边友好关系史的文化项目,也是“中国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友好关系史丛书”最先完成各有关部门审批的一部,不仅具有学术价值、历史价值,也极具政治象征意义和国际影响。甘肃省社会科学院与哈萨克斯坦中国研究中心友好合作,联合组织编著《中国-哈萨克斯坦友好关系发展史》(简称《中哈关系史》),便是一个令人欣喜的深化双边文化交流的开端。《中哈关系史》的立意和书写主题,是展现中哈两国在丝绸之路上2000多年的友好历史,推进“一带一路”和“光明之路”背景下的宽广未来。在内容上坚持尊重历史,撷取和聚焦双边关系史中友好往来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力避学术上尚无定论或尚存争议而可能产生分歧的问题。在历史资料的应用上,双方本着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原则,平实叙事,准确呈现,通俗生动,力避史料中偏向性的文字表述,力求讲好丝绸之路上两国人民之间友好的历史故事。基本的书写体例是以时间为主线,串联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和故事。于是,形成了全书的基本框架和布局:古代时期、近现代时期、中哈友好新时期。深入浅出、生动鲜活地展现了中哈人民发生在丝绸之路上的历史友好关系,讲述了两国人民的美好故事,传承了历史的记忆,也为民心相通打下了基础。中哈两国官方智库共同编撰《中哈关系史》的意义,不仅在于双方达成共同的历史认知,深化中哈民心相通;也在于双方超越了传统上的单边编写国别史或关系史的做法,在世界上创造了一个由两国智库共同编写友好关系史的经典范例;更在于双方向世界展示了在“一带一路”、“光明之路”背景下,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友好合作深度。作为合作方的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希望能够以《中哈友好关系发展史》项目为契机,进一步扩展双方学术交流,促进双方在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的全方位合作和发展。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书稿中很多内容涉及到了历史上中国与中亚地区的整体交往情况,但并不涉及领土、资源、民族等的归属问题,也不具有倾向性。1991年12月26日苏联解体后,诞生了现代中亚五国,并分别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展开了友好合作。由于在数千年历史长河中,中亚地区民族迁徙、民族交融频繁;在中亚大地上,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前后建立了许多政权,疆域变动复杂。本书超出历史上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关系的与中亚地区的整体交往情况,主要是为了方便追溯哈萨克民族的历史渊源。本书稿涉及的内容,需要在今后通过一些专门的学术著作去作严格的研究。
作者简介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是甘肃省委省政府直属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和综合性智库。前身为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成立于1964年,1979年10月更名为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现内设实体机构20个,内设学会、研究会、研究中心等非实体机构30个。2016年入选“中国智库索引”(CTTI)首批来源智库。近年来强化智库建设,每年推出大量重要研究成果,一些智库平台和重大科研项目在全国享有盛誉。如编辑出版的年度《甘肃蓝皮书》,已达每年15种;百卷本《陇上学人文存》已编辑出版70卷;在完成全省文化资源普查的基础上,编辑出版《甘肃省文化资源名录》(50卷),组织开发了涵盖国内各类文化数字资源的“中国文化资源云平台”。首倡并联合进行“藏水入甘”工程前期研究、“唐蕃古道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前期研究”等项目。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启动了“中国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友好关系发展史丛书”工程,其中,与哈萨克斯坦中国研究中心合作编写的《中国-哈萨克斯坦友好关系发展史》,被中宣部批准为“中华文化走出去重点项目”,与塔吉克斯坦总统战略研究中心合作编写的《中国-塔吉克斯坦友好关系发展史》,被埃莫马利·拉赫蒙总统以签发总统令的形式批准。在持续扩大国际国内智库合作中走向了世界。哈萨克斯坦中国研究中心,是哈萨克斯坦政界的重要智库和哈萨克斯坦民众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哈萨克斯坦中国研究中心通过社交媒体、报纸杂志、书籍出版等方式为哈萨克斯坦各界客观了解中国打开一扇新的窗户。近年来中心加大对涉华信息进行整理分析,为中哈两国智库搭建交流平台,为双方商界提供法律咨询。未来,该中心将继续引导哈萨克斯坦民众全面客观认识和了解中国,服务中哈关系发展大局。哈萨克斯坦中国研究中心成立三年多来,在促进中哈两国智库和民间交往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该中心将抓住当前有利契机,将中心打造成中哈政界、商界和学术界之间的交流平台,积极引导哈萨克斯坦各界正确解读中国内政外交政策,拓宽受众信息来源,驳斥不利于中哈友好的片面认知,努力消除“信息赤字”,为“一带一路”倡议在哈萨克斯坦扎根做出贡献。
目录
中文版序言
古代时期
先秦时期中哈之间的早期交往
张骞西使:中西文化交流的先行者
哈萨克斯坦与“祁连、敦煌”间的乌孙人
敦煌:月氏人的故乡
汉简中的康居
乌孙“天马”与武威“铜奔马”
沙井文化和骟马文化:月氏与乌孙的历史遗存
细君和解忧:西嫁乌孙的汉朝公主
常惠:汉朝乌孙交往史上一个值得铭记的人
汉代西域都护府和乌孙
西域重镇碎叶城与盛唐文化
怛逻斯城——唐帝国与大食帝国的角逐
盛唐文化与突厥文化的融合:突骑施钱币
漫漫取经路:玄奘西行途经中亚
西域胡商中粟特人的“东方梦”
突厥石人:北方草原上的独特风景
陪葬唐昭陵的突厥王子“阿史那社尔”
突厥与大唐的“和亲”及政治交往
西辽:中亚草原上的契丹文明余晖
喀喇汗王朝与宋朝的贸易交往
从蒙古汗国钱币看13-14世纪中亚伊斯兰文化的发展
马可·波罗东游所看到的西域风情
“长春真人”丘处机西游中亚觐见成吉思汗
中国明朝与中亚丝绸之路的延续
近现代时期
中国清朝与哈萨克汗国友好关系的建立
阿布赉:最早和中国清朝通使的哈萨克可汗
中国清政府和哈萨克汗国的政治经贸往来
哈萨克三玉兹与中国清朝政府的关系
中国清朝与哈萨克汗国的绢马贸易
中国茶事与中国哈萨克族的茶习俗
中哈文化联系表征:哈萨克语中的汉语词
冼星海:用音乐架起了中哈友谊的桥梁
率先承认迅速建交
霍尔果斯边境自由贸易区中的哈萨克人
阿拉木图激情传圣火
中哈友好新时期
“上海合作组织”开启中哈全面合作新篇章
中哈两国的政治互信与合作
中哈两国的经济贸易合作
中哈两国的人文交流与合作
“一带一路”与“光明之路”的对接合作
主要参考文献
中文版后记

分类: 中文 研究 书籍资料库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