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资料库
《文物春秋》2023年第四期目录

研究与探索
“
论碣的文化表征与记忆重构
葛恒新
【关键词】碣;碣类刻石;灵石崇拜;文化表征;文化重构
【摘要】通过对窆石、监囿守丘刻石、石鼓和秦始皇刻石等早期石质遗存进行分析,结合金石学家对“碣”字的释义可推知,碣的早期形制是单独高耸的坚顽巨石,对其的祭祀起源于原始灵石崇拜习俗。秦始皇东巡祭祀名山时,碣被纳入国家祭祀仪式中,由民间祭祀的对象上升为统治阶级的政权表征物。魏晋以后,人们开始使用“碑”的广义概念,碣的面貌逐渐模糊。到隋唐时期,人们依据对碣圆形的历史记忆将圆首方趺碑指称为“碣”,用于代表中层官员的社会地位,并通过典制固定下来。


“
新见郳大司马器与小邾国官制研究
贾一凡
【关键词】郳大司马器;郳国;小邾国;大司马;官制;春秋晚期
【摘要】通过分析山东滕州大韩墓地M43出土4件铭有“郳大司马”的青铜器的形制特征并对其铭文内容进行释读,可知郳大司马器群年代为春秋晚期,器主名彊,记事采用周历,铭文“故寿其身”为金文初见。结合相关史料进行考证,认为小邾(郳)国君在春秋早期未受周王册命,应只有与职官系统相仿的家臣体系,至国君郳犁来受封子爵之后,小邾(郳)职官设置开始规范,出现了郳公戈、郳公克敦、郳大司马器群等国君称公、有六卿称谓的器物,表明小邾(郳)国的官制逐步走向成熟。

“
李三孤堆楚王墓铸客类铜器新论
孟倩
【关键词】李三孤堆楚王墓;铸客类铜器;使用机构;铸客身份;楚幽王
【摘要】李三孤堆楚王墓是目前发现的规格最高的战国晚期楚国王室墓葬,出土有72件带铭文铜器,其中以带有“铸客”或“铸器客”铭文的铸客类铜器数量最多。基于前人研究成果,经全面梳理国内外文博机构所藏铸客类铜器,共统计出42件(套),其中有6件铜器铭文中虽无“铸客”或“铸器客”词组,但在造型、纹饰或铭文写法上与铸客类铜器存在紧密关联,亦可纳入。结合楚简和楚国玺印材料对铸客类铜器铭文进行分析和考证,铸客可能是地位高于冶师与佐的掌管铸造的楚人职官,其所铸器物的使用/保管机构大多为与饮食相关的内府机构,服务对象为楚国王室成员。

文博论坛
“
新时代背景下中小型博物馆发展的制度建设研究
刘卫华
【关键词】中小型博物馆;制度建设;新时代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中小型博物馆蓬勃发展,但是因客观条件的制约,其制度建设尚存在诸多需要提升的方面,如体系不够完善、内容不够科学、程序不够规范、表述不够严谨、特色不够突出、落实不够到位等。加强制度建设不仅是中小型博物馆高质量创新性发展的需要,也是为广大公众提供优质文化服务的需要。中小型博物馆的制度建设要力求体现规范性、强调系统性、遵循科学性、符合公平性、注重前瞻性,同时处理好分散与统一、民主与集中、规范化与人性化、原则化与量评化、自律与他律、稳定性与更新性等诸方面的关系,通过规范的制度建设,提升管理效率,提高发展质量。
“
正定文物工作十年历程
崔伟丽 马育敏
【关键词】河北正定;文物工作;2013—2022年;考古发掘;革命文物;活化利用
【摘 要】2013—2022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定县文物工作发展的关键十年,在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正定古城保护工作做出的重要批示的基础上,制定了古城保护法规性文件,完成多项不可移动文物的修缮保护工作,科学开展考古发掘工作并取得丰硕成果,稳步提升馆藏文物科技保护水平,推进文物有效利用,使文物价值得到进一步体现。

考古发现与调查
“
迁安市爪村遗址5801地点1988年发现的石制品研究
王法岗
【关键词】河北迁安;爪村遗址;5801地点;旧石器时代晚期;小石器工业
【摘要】爪村遗址位于河北省迁安市爪村,1958年发现的地点被命名为5801地点。1988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今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又对5801地点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100多平方米,发现石制品80件。石制品原料包括硅质灰岩、白云岩、燧石、石英砂岩、石英、火山岩等,剥片以锤击法为主,少量为砸击,类型包括石核、石片、工具和断块,工具分为刮削器、凹缺刮器、砍砸器等,属于中国北方以小石片石器为主的工业类型。动物骨骼的碳十四测年结果为42020~41091 cal BP,铀系法测年结果为距今4.2万~5万年处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开始阶段。这批标本为全面认识该地点的石器技术和文化特点,探索小石器技术的延续发展提供了重要资料。

“
山西太原阳曲县思西村发现金元墓葬
太原市文物保护研究院
【关键词】山西太原;阳曲县思西村;金元时期;砖室墓;八边形仿木结构砖雕
【摘要】2022年,太原市文物保护研究院在山西省太原市阳曲县思西村配合农投真空冷冻干燥食品加工项目建设施工进行的考古勘探时,发现并发掘了3座金元时期的仿木结构砖雕墓。这3座墓葬结构相似,呈“品”字形排列,与宋元时期流行的“五音姓利”丧葬风水理念吻合,为研究太原地区金元时期家族墓地的葬俗、葬制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


文物介绍与研究
“
从程怀信墓志铭看程氏家族在横海镇的割据
向传君
【关键词】程怀信墓志;唐代;横海镇;藩镇割据
【摘要】横海镇是唐王朝牵制河北三镇的重要力量,对唐后期的政治产生了重要影响。程怀信墓志记载了程氏先祖情况、墓主的生平仕历和程氏割据横海镇的史实,对研究藩镇割据问题有重要义。结合史籍和墓志的记载,在考证程氏家族世系的基础上,梳理横海镇设立的原因和经过,程氏家族在横海镇割据的历史过程以及程执恭(程权)结束在横海镇割据的历史原因,反映了大唐王朝对割据型藩镇的政策,纠正了史籍相关记载的诸多谬误。

“
金曹溥神道碑考释
王文琛
【关键词】金代;曹溥神道碑;科举;职官铨选制度;迁转
【摘要】金曹溥神道碑碑主曹溥为河北定武人,其于天会六年(1128)参加“南选”科举,及第后的官职迁转与《金史·选举志》所载“南北选”的铨选制度有所不同,说明金初官职迁转制度还未定型,正处于演变的过程中。曹溥散官品级均高于其时任的职官品级,可能与金代散官和职官迁转考核周期不同等因素有关。

“
内丘梵云寺慈云桥浮雕栏板
贾城会 胡强
【关键词】河北内丘;梵云寺;慈云桥;浮雕栏板;明清时期
【摘要】梵云寺位于河北省内丘县南赛乡寺沟村南且停山下,寺内现存一座单拱石桥名慈云桥,始建于明,清雍正十二年进行了修葺,其栏板浮雕图案很有特色。浮雕图案的内容来源于历史典故、戏曲故事、民间传说等,涉及儒释道三类题材,反映出儒释道三教融合的特点。

“
长芦盐运使严禁越境卖盐告示初探
秦进才
【关键词】乾隆十四年严禁越境卖盐告示;长芦盐运使;长芦盐政;清代
【摘要】长芦盐运使及其所属场署发布的告示、布告,是长芦盐运使等向盐商、灶户等发布政令、法令和上情下达的载体,是具有法律强制和教化劝谕双重功能的官文书,为了解长芦盐业与社会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具有历史文物、珍贵档案等多种价值。长芦盐运使乾隆十四年严禁越境卖盐告示是目前所见年代较早的长芦盐务档历史文物、珍贵档案,体现了钦命长芦盐政与特授盐运使的关系——制度的设计初衷与官员的实际权势并不相等,官员权势不仅仅体现在制度规定、职官品级、名号上,而是取决于他在官僚体系中的实际地位。

THE END
主管: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
主办:河北博物院
出版:文物春秋杂志社
主编:熊慧彪
编辑部主任:成彩虹
美术编辑:焦雅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