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把铲磨成勺!她是新中国第一代女考古人,发现女将军妇好墓
就连半边床也被书占满了
这间屋子的主人已是92岁高龄
她曾主持挖掘了
中国首位女将军妇好的墓葬
她就是新中国第一代女考古人
郑振香
唤醒沉睡三千年的殷商历史
1976年5月16日
这是中国考古史上
值得记录的一天
郑振香带领的考古队
在安阳小屯村西北角的一片高岗地
进行挖掘工作
当考古队在挖掘到五米多深时
发现全是硬土
再挖下去地下水就要渗出来
大部分人都准备放弃了
而郑振香却坚持继续
她认为显露出来的夯土
不符常理
必须弄个水落石出
即便受到工人质疑
她也还是坚持深挖
探到八米深时
铲子终于带出了
令人惊喜的红色漆皮
就是这关键性的一铲
一座沉睡3000多年的殷商大墓
露出真颜
▲妇好墓坑
这是中国最早的女将军妇好的墓葬
出土不同质料的随葬品1928件
其中最能体现
殷墟文化发展水平的青铜器
共有468件
三联甗、偶方彝、大铜钺等
珍贵文物相继现世
过去只停留在甲骨文中的
商朝王室生活突然变得真切起来
妇好墓的发现被评为
“当年世界考古十大发现之一”
▲妇好墓出土的珍贵文物
唯一的考古女孩
1952年
郑振香进入北大考古系
她是那届考古系里的唯一女生
当时,曾有人问她
“你一个姑娘家学考古
看到那些骨头不害怕吗”
她回答说:
“不怕,在我看来
这些骨头就跟陶罐一样
没什么”
毕业后郑振香怀着
对田野考古的一腔热忱
离开繁华的首都北京
来到她向往已久的中国考古圣地
安阳殷墟
从此在安阳埋头考古四十多年
她几乎跑遍了殷墟的每一寸土地
对那里的遗址布局了然于胸
也是这份扎实的经验储备
让她在妇好墓的机遇面前
自信、专业、果断
“考古人不下田野
好比唱戏的不上舞台
不可能做出成绩”
这是郑振香恪守一生的信念
她将这股信念深刻践行于人生中
其间四十余年
近半生光阴
把最好的年华奉献给了最热爱的事业
变小的铲子
在很多人眼里
考古学是一门浪漫的学科
发掘帝王陵寝,解开历史谜团
但在郑振香眼里
这却是一门需要以
极大耐心、细心
消解枯燥、重复的学科
郑振香有一把用来挖掘的考古铲
在长期高强度的使用下
竟磨损得如“勺子”一般大小
“磨小了,老用老用就变形了”
郑振香说起来风轻云淡
似乎“一铲一铲下去的艰辛”
与她对考古的热爱相比
都显得“理应”“不值一提”
不能拿走的日记
今年92岁高龄的郑振香
在北京一个老公寓里
已经住了快30年
她说,搬进来的时候什么样子
到现在还是什么样子
家具从未换过
也许在考古人心目中
“古旧”并不是什么遗憾的事情
这个不大的单元房里
到处都堆积着倾注了她毕生心血的
书籍和考古资料
因为记忆力不如从前
郑振香特意把商朝人物关系谱系图
贴在了她卧室的柜子上
“忘了就看看,这是一种习惯”
“我喜欢看商代的,商文化”
郑振香这样说
她还有很多日记本
面对来访的客人
会不厌其烦地叮嘱“只能看不能拿”
神情像个守护珍宝的小孩
其实那里记载的
并不是什么特别的秘密
而是密密麻麻的读书笔记和思考段落
不为发表
也不为给任何人看
就只为了单纯的“掌握知识”
在某个日记本扉页
郑振香摘抄了这样一句话
“不要等待运气降临
要去努力掌握知识”
她还写了这样一句名言
“在泥土下面黑暗的地方
才能发现金刚钻
在深入缜密的思想中
才能发现真理”
泱泱中华,万古江河
正是一代又一代
像郑振香一样的考古人
筚路蓝缕、不懈努力
探索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密码
为世人再现历史的辉煌与璀璨
图文转自:“共青团中央”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