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资料库
《考古》2024年第1期
发布时间:2024-5-10 20:26 |
查看: 708 | 发布者: coolcool |
摘要: 《考古》2024年第1期(总676期)目录〇调查与发掘福建将乐县龙灯山和井陇山旧石器时代遗址试掘简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东南工作队、福建省考古研究院、将乐县博物馆(3)湖北荆门市屈家岭遗址点南部岗地2016年的发掘............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荆门市博物馆、屈家岭遗址保护中心(15)陕西三原县天井岸汉代建筑遗址第一次发掘简 ...

福建将乐县龙灯山和井陇山旧石器时代遗址试掘简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东南工作队、福建省考古研究院、将乐县博物馆(3)湖北荆门市屈家岭遗址点南部岗地2016年的发掘............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荆门市博物馆、屈家岭遗址保护中心(15)陕西三原县天井岸汉代建筑遗址第一次发掘简报............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34)成都市高新区黄家官山M8和李家山M9的发掘............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51)河北邯郸市从台区赵苑唐代墓葬............邯郸市文物保护中心(72)从平底夔纹陶器看岭南“米字纹陶”遗存............吴桐(81)高昌石窟遗迹与“高昌样式”............夏立栋(90)安徽萧具金寨遗址陶器产地分析............陆青玉 王芬 张小雷 武昊 蒋成成 栾丰实 文德安(102)深人探索殷商家族结构的可贵资料一一初读《安阳孝民屯(四)殷商遗存·墓葬》............朱凤瀚 (114)湖北荆门市屈家岭遗址点南部岗地2016年的发掘 自2016年起,屈家岭遗址点南部岗地发掘了房址、倒塌堆积、灰坑、烧土坑、柱洞等屈家岭文化和石家河文化居址类遗存。该区域初步确认为屈家岭文化时期的中心居住区。这批材料年代集中于屈家岭文化早期晚段至晚期早段,是探索聚落内部功能区划及演变、江汉地区的社会变革及文明化进程的重要资料。陕西三原县天井岸汉代建筑遗址第一次发掘简报 遗址由5座近正方形夯筑土台和1处圆形巨坑组成。2018~2019年,东台和西台发掘了夯筑土台、壕沟、柱洞、踩踏面、散水等遗迹。出土了瓦当、板瓦、筒瓦、铺地砖,以及陶器等遗物,年代多为西汉中晚期。5座夯筑土台的修建、使用时间推测集中在西汉中晚期,或为汉书记载的“五帝祠”遗址。成都市高新区黄家官山M8和李家山M9的发掘 2座岩坑墓于2018年发掘,均为南、北墓室纵向拼接而成,墓室存在打破关系。出土陶器、铜器、玉器、铁器、石器、漆器、铅器、骨器等遗物。2座墓的年代推测为西汉晚期至新莽时期,构造方式罕见,是两汉时期竖穴式墓向横穴式墓的过渡,是研究合葬墓和川渝地区崖墓起源和流行的新材料。从平底夔纹陶器看岭南“米字纹陶”遗存 岭南地区米字纹陶遗存主要源自江浙地区的考古学文化因素,始见于春秋晚期晚段。夔纹陶器平底化是米字纹陶遗存取代夔纹陶遗存的反映。米字纹陶器与岭南地区起源的非米字纹陶器、无固定纹饰陶器构成了米字纹陶遗存的内涵,与来自今湖南地区越人的文化因素共同体现了外来考古学文化的影响。高昌石窟遗迹与“高昌样式” 石窟样式的特征主要表现在空间营造理念、造像技法和营建技术三个方面。高昌石窟遗迹可分为三期,分析其塔庙窟、佛殿窟、僧坊窟等洞窟的特征,可知高昌石窟将凉州造像的内容与河西、龟兹及高昌本土的洞窟形制重组配设,融合了凉州以及龟兹地区的造像技法,形成了反映高昌佛教流变的“高昌样式”。陕西西咸新区大原村西周时期制陶遗址2020~2021年发掘简报龙山文化白陶产地的初步研究——以两城镇等遗址白陶样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