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资料库
日本文化交流小史
摘要: 日本文化交流小史 作者:上垣外宪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年: 2007-11页数: 181定价: 15.00元装帧: 平装丛书:东亚文化硏究书系ISBN: 9787307058774内容简介本书系着眼东亚文化圈生成与发展的曲折多致历程,所选择的论著,或总论整个东亚文化圈诸国间的文化互动(如池田温的《东亚文化交流史》、福井文雅的《汉字文化圈的思想与宗教》),或用力于东亚文化圈 ...
日本文化交流小史

作者:上垣外宪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07-11
页数: 181
定价: 15.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东亚文化硏究书系
ISBN: 9787307058774
内容简介
本书系着眼东亚文化圈生成与发展的曲折多致历程,所选择的论著,或总论整个东亚文化圈诸国间的文化互动(如池田温的《东亚文化交流史》、福井文雅的《汉字文化圈的思想与宗教》),或用力于东亚文化圈某一国度的文化史(如铃木贞美的《日本的文化民族主义》、森贞彦的《新探》、上垣外宪一的《日本文化交流小史》),或研讨东亚文化圈内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史(如古濑奈津子的《遣唐使眼里的中国》、阿部洋的《中国的近代教育与明治日本》、刘岸伟的《小泉八云与近代中国》)。就浩博的东亚文化而言,这些论著所述当然只是冰山一角,却也可以一斑窥豹、以蠡测海。本书为该书系之一“日本文化交流小史”。
目录
前言
一 文化交流史的曙光
二 日本文化交流史的重要性
序章 文化交流的曙光
一 中国史书中出现的“倭人”
二 乐浪郡与加罗
三 汉倭奴国
四 作为文化交流的邪马台国
五 汉文表记在日本的起源
六 何谓日本文化
七 河内王朝的对外交往
八 马与铁
九 制铁术的引进与佛教
十 先进技术与佛教
十一 新的汉文与高句丽的僧侣
十二 《三经义疏》
十三 “汤之冈”碑文
十四 遣隋使
十五 大化革新的时代
第一章 律令制的导入
一 律令制与汉诗文
二 《怀风藻》、大友皇子、长屋王
三 新罗使节
四 山上忆良、大伴家持、《万叶集》
五 对新罗的思恋
六 从大安寺到东大寺
七 琵琶
八 弁正与阿倍仲麻吕
九 鉴真
十 吉备真备
第二章 平安京与密教的隆盛
一 桓武天皇与渡来人氏族
二 空海与真言密教
三 从嵯峨天皇的宫延文化到“和汉兼才”
四 渤海使节与《源氏物语》
第三章 禅僧们的时代
一 《宋史》中记载的日本僧侣
二 荣西
三 道元
四 入宋的禅僧及来日的南宋僧侣
五 一山一宁及其弟子们
六 日元贸易与水墨画的领域
七 中国趣味的全盛时期与对其的反感
八 与李氏朝鲜的交往
第四章 从朱子学到《水浒传》
后记

作者:上垣外宪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07-11
页数: 181
定价: 15.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东亚文化硏究书系
ISBN: 9787307058774
内容简介
本书系着眼东亚文化圈生成与发展的曲折多致历程,所选择的论著,或总论整个东亚文化圈诸国间的文化互动(如池田温的《东亚文化交流史》、福井文雅的《汉字文化圈的思想与宗教》),或用力于东亚文化圈某一国度的文化史(如铃木贞美的《日本的文化民族主义》、森贞彦的《新探》、上垣外宪一的《日本文化交流小史》),或研讨东亚文化圈内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史(如古濑奈津子的《遣唐使眼里的中国》、阿部洋的《中国的近代教育与明治日本》、刘岸伟的《小泉八云与近代中国》)。就浩博的东亚文化而言,这些论著所述当然只是冰山一角,却也可以一斑窥豹、以蠡测海。本书为该书系之一“日本文化交流小史”。
目录
前言
一 文化交流史的曙光
二 日本文化交流史的重要性
序章 文化交流的曙光
一 中国史书中出现的“倭人”
二 乐浪郡与加罗
三 汉倭奴国
四 作为文化交流的邪马台国
五 汉文表记在日本的起源
六 何谓日本文化
七 河内王朝的对外交往
八 马与铁
九 制铁术的引进与佛教
十 先进技术与佛教
十一 新的汉文与高句丽的僧侣
十二 《三经义疏》
十三 “汤之冈”碑文
十四 遣隋使
十五 大化革新的时代
第一章 律令制的导入
一 律令制与汉诗文
二 《怀风藻》、大友皇子、长屋王
三 新罗使节
四 山上忆良、大伴家持、《万叶集》
五 对新罗的思恋
六 从大安寺到东大寺
七 琵琶
八 弁正与阿倍仲麻吕
九 鉴真
十 吉备真备
第二章 平安京与密教的隆盛
一 桓武天皇与渡来人氏族
二 空海与真言密教
三 从嵯峨天皇的宫延文化到“和汉兼才”
四 渤海使节与《源氏物语》
第三章 禅僧们的时代
一 《宋史》中记载的日本僧侣
二 荣西
三 道元
四 入宋的禅僧及来日的南宋僧侣
五 一山一宁及其弟子们
六 日元贸易与水墨画的领域
七 中国趣味的全盛时期与对其的反感
八 与李氏朝鲜的交往
第四章 从朱子学到《水浒传》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