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资料库
近代青海考察记与调查资料汇编 | 张双智 杜常顺
发布时间:2024-5-31 22:05 |
查看: 648 | 发布者: coolcool |
摘要: 书名:近代青海考察记与调查资料汇编著者:张双智 杜常顺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书号:978-7-5596-3148-0出版时间:2019年8月1版册数:40册定价:32000.00元中图法分类号:K294.4作者简介张双智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边疆民族史,在《清史研究》、《中国藏学等》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篇,出版《清代朝觐制 ...


书名:近代青海考察记与调查资料汇编
著者:张双智 杜常顺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书号:978-7-5596-3148-0
出版时间:2019年8月1版
册数:40册
定价:32000.00元
中图法分类号:K294.4
作者简介
张双智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边疆民族史,在《清史研究》、《中国藏学等》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篇,出版《清代朝觐制度研究》专著,编辑整理《民国藏事史料汇编》等大型史料汇编。杜常顺 青海师大人文学院院长兼历史系主任,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西北少数民族历史与宗教文化。先后在《民族研究》、《世界宗教研究》、《佛学研究》、《中国藏学》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
内容简介
青海考察记与调查资料,指清末民国官员、学者自内地到青海地区出使、考察、旅游或任职青海时所留下的纪行文字。其记载涉及到青海地区的地理、物产、农业、经济、宗教、民俗等等内容,包括了建设、开发青海的建议。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为了建设抗战大后方,中央政府非常重视新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广大西北地区的开发,大学和政府机构派出多个调查团赴青海地方各县市深入调查,撰写成调查报告,是往昔青海社会面貌的实录之作,也包括蒙藏委员会的调查报告等,多侧面地反映了近代青海地区的自然、社会风貌,是深入了解青海社会历史文化的珍贵史料。随着国民政府建设新青海的主张提出,诸多专家学者发表文章或专著,创办《新青海》月刊、边事月刊,刊登相关文章,提出建设新青海的对策。由于它是私家之作,所记皆是亲自所得,具有真实性,记事考证与写景抒怀并举,是史学、游记、民族研究的一大创造。考察记、调查报告、期刊是青海历史文化研究组成部分,本汇编选录了19世纪以来青海考察记、调查报告、刊物共40种,约2000万字,辑为40册。时间跨度为自1840至1949时期,其内容涉及200年来青海各方面情况,是了解近代青海社会的窗口。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与青海师范大学联合一些学者进行青藏高原历史文化的研究,为了深化对青藏高原各民族历史和社会情况的了解,拟先整理蒙藏历史资料,编纂青藏高原历史文献丛书,近代以来青海考察行记和调查报告就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青海是农牧交错、民族杂居地区,也是中央政府经营西北,治藏、治新的关键之地。稳定西北应先经略青海,青海不稳定则新、藏危险。清政府设立西宁办事大臣,作为独立的军府制度,与新疆伊犁将军、驻藏大臣平级,是很有眼光的战略举措,对新疆、西藏起到巩固和防御的作用。中华民国成立后,开发建设青海成为时代的要求,官员、学者、记者纷纷到青海考察或调查,了解社会、宗教、民族、经济、地理情况,进行总结,并提出具体建议,为今天的学术研究留下了珍贵历史资料,有必要进行整理和评述。青海东接秦陇,西通新疆,南交川藏,北护甘凉,绳结边疆民族地区,民族、宗教多,也是康雍乾时期蒙、藏、回、汉等族纷争之地,清廷多次派钦差大臣、大将军亲至平叛,形成了《抚远大将军允禵奏稿》、《年羹尧奏折》、《岳襄勤公行略》、《豫师青海奏稿》、《那文毅公青海奏议》、《西征随笔》等奏议,是了解这时期青海政治、军事、民族情况的必读书,易于查找。青海人民出版社2016 年出版一套“青海地方史志文献丛书”,囊括了青海地区地方志,已比较全面,不在本文考述之内。道光、咸丰年间,西北边疆地区危急,刺激了部分有识之士整理西北边疆史地文献,多关注于蒙古、新疆、东北地方。但有极少数官员因公途径青海或遣戍西宁任职时,记录沿途见闻。其中首推庄俊元《湟中公余日记》,道光十六年(1836)进士,点翰林,习满文,道光二十三年(1843 年),授甘肃西宁府知府,署西宁道台,在任6 年,为官清正。以日记体记录了公署日常之事,人员往来、道路行程等。另一名篇是《湟中行记》,作者阔普通武,满人,光绪进士,为满洲通达者,素亲近维新派。1898 年,康有为伪造内阁学士阔普通武《变法自强宜仿泰西设议院折》上奏光绪,请定立宪开国会,使得阔普通武名声大震。戊戌年,阔普通武获任西宁办事大臣,赴西宁上任,1903 年返回,将途中见闻成文,记述了沿途自然地理、道路交通、城镇、物产民俗。裴景福1906 年撰写成《河海昆仑录》,是安徽霍丘县新店埠人,光绪十二年(1886) 进士,授户部主事。光绪十八年(1892),补广东陆丰、番禺、潮阳、南海四县县令。1904 年,两广总督岑春煊参劾其贪污,收禁其于番禺。1905 年,裴贬戍新疆,从南海出发,次年四月抵迪化,沿途经过青海,记载“西宁,宁夏有湟鱼、鲤鱼来,价廉而味美,湟鱼处青海,海中有山,番人据之,死者弃尸于海,鱼吞食之,味腥秽,人不贵也”。说出了青海湖100 多年前藏族人不吃鱼的风俗。又记录西宁碾伯县产沙金、有丰富的羊毛,建议开矿,购机器织造毛货发展经济。方希孟,安徽寿州人,光绪三十二年(1906),为伊犁将军长庚幕府宾客,随其出关,于10 月15 日自郑州启程,于次年4 月14 日抵达迪化,途径西宁,以日记体记录沿途见闻,成文为《西行续录》。康敷镕,四川人,曾任清末甘肃安定县知县。宣统三年(1911)至1913 年,为青海西宁府管辖丹噶尔县首任知事,以个人经历,撰修《青海记》(又名《青海志略》、《青海调查》),分卷记述蒙古、藏族分布、户口、畜牧、矿产、垦地、森林、水源、名山、寺院、名酋、气候、方域、蒙番强弱等。又撰《青海地志略》三卷,主要讲城镇、山川、河流的分布,文字虽简,也引证了青海的历史资料。
目 录:
第1 册
湟中公余日记
湟中行记
青海记
康敷镕 青海地志略
第2 册
河海昆仑录
第3 册
周希武玉树调查记+ 宁海纪行
青海风土记
海藏紀行
第4 册
西北筹边要言
西北种族史
第5 册
甘肃全省调查民事习惯问题报告册
玉树近事记
第6 册
最近之青海
第7 册
蒙藏民族的历史概述
马鹤天西北考察记青海篇
第8 册
马鹤天甘青藏边区考察记第一编
马鹤天甘青藏边区考察记第二编(一)
第9 册
马鹤天甘青藏边区考察记第二编(二)
马鹤天甘青藏边区考察记第三编
第10 册
西北之实况与开发
侯鸿鉴西北漫游记
第11 册
西北历程
陇蜀之游
西北揽胜
西北随轺记
第12 册
西北视察记
西北行
西行散记
第13 册
中国的西北角
伟大的西北
西行杂记
西北剪影
西北行第一集
西北行第二集
跃进中的西北
第14 册
青海南部旅行记
青海中部荒区调查报告
青海调查报告
中华自然科学社西北科学考察团
青海人文地理志
西北盐政调查实录
西北食盐
柴达木盆地
第15 册
西北屯垦计划说略
开发西北之先决问题
西北铁路之建设
西北问题一夕谈
实际开发西北的初步
西北建设论
甘宁青三省林政之概况及其改进之刍议
第16 册
西北垦殖总论
第17 册
青海羊毛产销调查报告
青海省农业调查
甘青宁经济纪略
第18 册
边疆教育
边疆教育概况
边疆教育
第19 册
西北教育考察报告书
教育部边疆教育委员会报
补助西北教育设计报告书
西北中等学校师资之改进
第20 册
青海玉树囊谦称多三县调查报告书
祁连山北麓调查报告
果洛调查报告
青海
青海志略
边疆异俗漫谭
第21 册
西北建设考察团报告
第22 册
青海
第23 册
西北地理
西北之地文与人文
青康藏新西人考察史略
第24 册
西北农业考察
第25 册
青海社会调查资料选编(一)
第26 册
青海社会调查资料选编(二)
第27 册
西藏班禅驻京办公处月刊(一)
第28 册
西藏班禅驻京办公处月刊(二)
第29 册
西陲宣化使公署月刊(一)
第30 册
西陲宣化使公署月刊(二)
第31 册
西陲宣化使公署月刊(三)
第32 册
西陲宣化使公署月刊(四)
第33—38 册
新青海
第39 册
新青海第四卷
第40 册
新青海第五卷
推荐语:
1. 本汇编内容涉及两百年来青海各方面情况,是了解近代青海社会的窗口。2. 本汇编选录了19世纪以来青海考察记、调查报告、刊物共40种,约2000万字,辑为40册。3. 本汇编选取的很多内容是私家之作,所记皆是亲自所得,具有真实性,记事考证与写景抒怀并举,是史学、游记、民族研究的一大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