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资料库
中共莱芜县委建立旧址
中共莱芜县委建立旧址位于济南市莱芜区牛泉镇云台山和尚洞内。因原有和尚在此建庙,故名。洞在石岩下,洞口面西,宽14米,高7米,进深4米。1997年11月25日,被公布为原莱芜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工人、农民、学生的抗日运动在全国各地不断高涨。当时刘仲莹在上海闸北区组织发动工人群众抗日运动,因目标暴露受到缉捕,党组织即派他回莱芜开展地方党的工作。刘仲莹回到莱芜后,首先在鹁鸽楼等地发展党员,成立了党小组,刘仲莹任组长。后到县农民协会、县师范讲习所等处,秘密发展了数名党员。1931年底,刘仲莹与济南市委书记胡萍舟和泰安特支书记曾宝瑛接上关系。经上级党组织同意,建立了莱芜特别支部,刘仲莹任特支书记。中共莱芜特支成立后,通过领导改造国民党县农会和县师学生运动,积极发展共产党员。与此同时,鹿省三、王培汉等一批在外地求学、谋生的中共党员,或是受党组织派遣,或是因躲避敌人追捕,先后返回莱芜,分别与刘仲莹接上了关系。他们的回归,不仅充实了莱芜党组织的领导力量,而且有了与上级党组织联系的渠道,为莱芜党组织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1932年夏,鹿省三多次往返于济南、莱芜之间上报莱芜情况,传达省委指示,使省委和莱芜特支都认为,有必要成立莱芜县委,以促进党的工作在莱芜进一步开展。
1932年秋,中共莱芜县委成立大会在云台山和尚洞召开。会议由刘仲莹主持,省委特派员张天民传达了中共山东省委关于建立中共莱芜县委的决定。大会通过提名表决方式,确定县委成员由刘仲莹、黄仲华、毕指南、刘伯戈、周茂森等组成。刘仲莹任县委书记,黄仲华任组织委员,毕指南任宣传委员,刘伯戈、周茂森等任委员。中共莱芜县委受山东省委和泰安中心县委领导。从此,莱芜党组织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莱芜县委成立后,刘仲莹注重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了贫农团、雇工会、短工会、手工业会、妇女会等多个阶层的群众组织。刘仲莹与县委其他成员一起,更加广泛地开展建党工作,迅速在一、二、三、十区近20个村庄发展党员,建立起4个分区委及县农民协会特别支部、县师范讲习所、共产主义青年团,密切了党与群众的联系,拓展了党的群众基础。到1933年春天的时候,全县党员发展到200多人。莱芜人民在中共莱芜县委的领导下,开展了一系列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
为了纪念这一历史性事件,1991年开始,原中共莱芜市委在洞下建立了中共莱芜县委建立旧址纪念碑,在洞前建立平台和刘仲莹雕像,山脚下也于同年树立起由中共山东省委原第一书记杨得志题写的“红旗飘万代”石碑,成为了一处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撰稿:李振
视频编辑:刘佳
实地调查:刘斌、李振、刘佳、常祥
审核:艾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