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资料库

《收藏家》2023年第7期目录

摘要: ★即时征订扫描二维码
《收藏家》2023年第7期

目      录


|特别关注 | 

谈谈中国服装史上从先秦到宋代的
若干问题
孙机

论北齐朝服制度的汉化与革新
唐瑄孜

论明代鞋履的形制
蒋玉秋

“清承明制”在赐服上的表现
——以孔子博物馆藏容像为例
李昕

乾隆皇帝《缂丝双头牡丹图轴》粉本与
来源浅析
景闻 


| 书画研究 |

宋元时期画龙图式的演变

朱万章



| 石窟造像研究 |

北周丘目陵猛略四面造像碑初探 

安放琪


五台山罗睺寺“开花现佛”形制与意涵研究

谷新春、张洋洋、郭丽平



| 陶瓷研究 |

唐英款青花缠枝莲纹花觚考辨浅谈

陈聪景、吕伟涛



| 考古研究 |

大同北魏平城墓葬出土陶俑分析与研究

古顺芳



| 学术争鸣 |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恽寿平款

《夏夜清荷图》辨伪 

姚雨萌


反照风月鉴

——名家伪款“红楼画”谫论

许军杰




摘    要


|特别关注 | 

|栏目导读 | 


中国古代服饰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庄重典雅而又千姿百态的各类服饰共同构成了中华服饰文化的百花园。古代服饰作为一种文化表现形式,集历史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宗教、民俗、艺术、科技于一身,是不同时代物质文化和思想文化的直观物化体现。本期“特别关注”栏目由孙机先生领衔,分别从历史朝代更替影响服饰风格变化、民族文化融合视野下的服饰新态、容像服饰反映出的文化传承、明代鞋履风格、皇家高级织物特色等不同角度,对中国古代服饰进行论述。



谈谈中国服装史上从先秦

到宋代的若干问题

孙机


摘  要: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服饰作为东方古国的文化符号,以一种特别的表现形式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历史。不同时期服饰的发展变化,都会受到来自于当时政治、经济、社会的影响而被打上时代的烙印。本文从周代礼制对服饰的影响谈起,以不同时期服饰的结构为主线,结合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直到宋代等不同朝代统治者政治理念、生活习俗的差异,概括阐述了中国服饰史前中期相应的结构变化。
关键词:中国服饰史  深衣  鲜卑装  幞头  帔帛
作者单位:中国国家博物馆


论北齐朝服制度的汉化与革新

唐瑄孜


摘  要:在中国古代社会中 , 朝服是君臣主要用于礼仪性或政治性朝事的礼仪服饰。纵观朝服制度的发展,可见北齐朝服制度建构是其中的重要转折点之一。北齐王朝进一步延续了北魏以来的汉化政策,其朝服制度基本框架引入、沿用了汉晋南朝的传统制度,在冠服组合、穿戴群体方面与汉晋南朝之制如出一辙。而在汉化基础上,北齐王朝也在等级制度和实际应用方面对朝服制度进行开创性革新,其结果使朝服等级具备以官品为界的清晰特点,朝服也自此成为礼仪性较强、实用性较低的礼仪服饰。北齐对于朝服制度的开创性改革,基本确立了后世朝服制度的等级结构与功能范畴。
关键词:北齐  朝服  汉化  革新
作者单位:北京服装学院


论明代鞋履的形制
蒋玉秋

摘  要:本文以明代出土和传世鞋履实物为研究对象,详细分析了鞋履的形制。同时,通过梳理明代典章、笔记、小说等文献,以及与明代图像的比对,对明代鞋履的品类、用料、颜色等进行了多重考证和文化阐释。

关键词:明代  鞋履  形制

作者单位:北京服装学院




“清承明制”在赐服上的表现
——以孔子博物馆藏容像为例
李昕

摘  要:历代服饰变革,都不会完全舍弃前代之制,在清代也不例外。孔子博物馆藏有衍圣公府保存下来的历代衍圣公容像,其中,六十五代衍圣公孔胤植和六十六代衍圣公孔兴燮所处的明末清初,正是清代服饰制度继承和革新明代服饰制度的过渡时期。本文认为两幅容像人物服饰属于清代装束,同时又沿袭了明代蟒服的表现形式;进一步考察发现,清代服饰在蟒袍形式、云肩、通袖、膝襕纹样、补子制度等方面都具有明代赐服特点。清初统治者根据现实需要,所定服制在保留满族特色的基础上,继承部分明代服制内容,从服饰角度为“清承明制”提供了理论实证。

关键词:“清承明制”  赐服  容像  孔子博物馆  衍圣公

作者单位:浙江理工大学




乾隆皇帝《缂丝双头牡丹图轴》
粉本与来源浅析
景闻

摘  要:本文以故宫博物院藏两幅乾隆皇帝缂丝御笔双头牡丹图为研究对象,结合院藏同题材绘画作品和《石渠宝笈》相关记录,分析了两幅作品所用粉本;并根据御笔诗作、印章等内容,对比其他几幅以御笔绘画为粉本的缂丝作品,浅析了影响缂丝御笔绘画粉本选择的因素。通过对《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中的相关记录,对包括《缂丝双头牡丹图轴》在内的缂丝御笔绘画作品来源进行归纳总结,本文认为两幅缂丝双头牡丹图与设色纸本,都源出于水墨笺本。并蒂牡丹题材的选择,符合缂丝御笔绘画作品粉本选择的规律,与文人画借物喻志的表达方式一脉相承。缂丝御笔绘画产自缂丝技艺精湛的苏州地区,之后由宫内如意馆进行装裱;也有部分属于大臣进贡。

关键词:乾隆皇帝  缂丝  御笔绘画

作者单位:故宫博物院






| 书画研究 | 

宋元时期画龙图式的演变

朱万章

摘  要:在宋元时期,陈容、张与材等人创作的、以“龙”为中心的画龙图,和李公麟、马远等人创作的、以“人(神)”为中心的画龙图并驾齐驱,成为并行不悖的两种画龙模式。前者是对“神”与“威权”的崇拜与敬畏,后者则是人定胜天理念的流露。在画龙图作为小众画科流变与演进的历程中,既可看到宋元时期审美趣好的嬗变与画史的发展,亦可见观念的更替。

关键词:陈容  李公麟  画龙  图式

作者单位:中国国家博物馆





| 石窟造像研究 | 

北周丘目陵猛略四面造像碑初探 
安放琪

摘  要:造像碑是佛教造像艺术与中国传统碑碣相结合的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是佛教艺术发展过程中与中国本土文化相融合的结果,在佛教研究中有着重要的艺术价值。北周前期造像碑在雕凿风格上继承了北魏以来的造像样式的继承,后期在艺术上显现出本土文化与汉民族文化的交融与互渗,逐渐体现出被汉化的发展趋势,在汉化过程中又结合本民族特色,发展出民族融合特色的造像风格。丘目陵猛略四面造像碑即是一通北周时期有着明显民族融合特色的佛教造像碑。

关键词:造像碑  丘目陵猛略

作者单位:山西博物院



五台山罗睺寺“开花现佛”形制与意涵研究
谷新春、张洋洋、郭丽平

摘  要:“开花现佛”是通过人为操纵木质机械使得莲花开放或闭合,从而显现或遮蔽内部佛像的俗称。它的原始样貌或在唐代已显露雏形,而后零星出现在元代和清代的文献中。国内现存实物非常稀少,清乾隆皇帝或许受罗睺寺“开花现佛”的灵感启发,授意在京城和热河制造有四例,今存有二例。根据罗睺寺“开花现佛”的文献记载,可知清至民国“开花现佛”原置于西方殿中,并与其他造像共同构成一个完备的西方极乐世界的缩影。

关键词:罗睺寺  “开花现佛”  西方极乐世界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山东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 陶瓷研究 |  

唐英款青花缠枝莲纹花觚考辨浅谈
陈聪景、吕伟涛

摘  要: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清乾隆唐英款青花缠枝莲纹花觚,原本是供奉在北京东坝娘娘庙的“五供”之一。督陶官唐英于乾隆六年监烧此器,敬献给“东坝天仙圣母”,以感谢神灵保佑其三子的出生。以往认为东坝天仙圣母是泰山娘娘。但东坝娘娘庙处在北京东郊的运河漕运码头上,清代华北地区又普遍将海神妈祖和泰山娘娘均称作“天仙圣母”,并且唐英特意选在妈祖诞辰的“春月”敬献青花“五供”,因此推测他要敬献的这位“天仙圣母”极有可能就是海神妈祖。

关键词:唐英款青花缠枝莲纹花觚  东坝娘娘庙  泰山娘娘  海神妈祖

作者单位:南昌航空大学/中国国家博物馆






| 考古研究 | 


大同北魏平城墓葬出土陶俑分析与研究
古顺芳

摘  要:大同北魏平城陶俑从开始的关陇风格为主,逐渐融入鲜卑风貌,变为杂糅风格;到太和时期形成四大组合完备的统一风格,可以称为太和风格;之后转变为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风格。伴随着孝文帝从平城迁都到洛阳,北魏平城生活气息浓厚的陶俑风格也被传到了洛阳。

关键词:北魏平城  陶俑

作者单位:大同市考古研究所





| 学术争鸣 |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恽寿平款
《夏夜清荷图》辨伪 
姚雨萌

摘  要:清早期画家恽寿平创新没骨花鸟画技法,为清初画坛带来一阵革新之风,但其流传至今的没骨花卉作品中多有仿制之作。现藏于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署名恽寿平的一件《夏夜清荷图》就并非真迹,系一件仿作。本文在第一部分结合馆藏实物对恽寿平没骨荷花作品呈现的三种风格面貌进行阐述。在第二部分围绕《夏夜清荷图》图像展开分析,指出该图在构图布局、笔法风格上与恽寿平没骨荷花作品有一定出入,继而围绕该轴文字部分从书法水平、题诗内容两方面分析作伪痕迹,最后再通过对比印鉴判断该图为后人仿恽之作。同时,将该图题款年代与作者生平履历对照,推测该时间段作者经历和心境与画中表达意境不符,不应为当时所作。

关键词:恽寿平  没骨荷花 《夏夜清荷图》 辨伪

作者单位:北京市文物进出境鉴定所




反照风月鉴
——名家伪款“红楼画”谫论
许军杰

摘  要: 书画署款是判别作者归属的重要依据。假托名家之款,借以鱼目混珠、从中牟利是最常见的一种书画作伪方式;举凡历代著名书画家的作品,皆有伪作,绝无例外。名家伪款“红楼画”主要包括仿绘托款、凭空造款、临摹改款、挖款补款、无款添款五种类型,各有特点。伪款书画不等同于伪作、赝品,更不能径判为劣作、次品,应当根据具体情况辩证地看待。红楼书画的鉴真与辨伪犹如风月宝鉴的两面,不能只看正面,也要重视反面,清楚地了解作伪方式不仅有助于鉴真,对于全面认识红楼画史亦大有裨益。

关键词 : 仿绘托款  凭空造款  临摹改款  挖款补款  无款添款

作者单位:河南省红楼梦研究会










即时征订

扫描二维码

分类: 中文 研究 书籍资料库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