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资料库
收藏家2022年第5期
来自: 收藏家杂志社 |
发布时间:2024-11-10 09:17 |
查看: 217 | 发布者: gogoyy |
摘要: 文博研究观展前沿专名例释明成化丁未年兖州府学文庙铜豆初探布明虎 魏洋洋明蜂窝纹铭文铜豆,通高16.2、盘径14.9、底径12.2厘米,重2300克,1985年入藏巨野县文物管理所保管,至今由巨野县博物馆珍藏。整器方唇外折,器盘扁圆,豆盘较深,粗柄,平底,底沿外折,柄、底中空,器盘外、柄部饰锦纹,足部边缘饰回纹。柄一侧有“大明成化丁未三月吉日,山东兖 ...


董健丽
唐代是中国陶瓷蓬勃发展时期,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器物种类繁多,造型千姿百态,釉色品种丰富,纹饰端庄大气,文化内涵多元。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唐代器物计1534件,涵盖了各个窑口,各种釉色,使用功能齐全,日常用具、陈设用具、文房用具、宗教法器、丧葬用具、乐器、玩具等各种门类无所不包,直观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本文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述论,不妥之处,敬祈方家不吝赐教。

张润平
白釉瓷经过北朝时期的初创,隋代发展,到唐代已经非常成熟,以邢窑白瓷为代表,制瓷工艺精湛。唐代制瓷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瓷器已成为生产的主流,形成了以北方邢窑白瓷和南方越窑青瓷为代表的两大瓷窑系统,生产出“类银类雪”的白瓷以及“千峰翠色”的青瓷,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唐代北方邢窑生产白瓷品质优良,制作工艺精湛,产量大,唐代邢窑白瓷在当时畅销国内。在唐代北方遗址和墓葬中发现最多,如陕西、河南和河北等省。唐末至五代时期邢窑开始衰落,河北曲阳定窑取而代之,仍以烧造白瓷为主,成为北方白瓷重要窑口,为北宋定窑发展打下基础。
朱宏秋
在中国陶瓷史上,隋唐五代是个辉煌时期,窑场数量众多,分布在今天的陕西、山西、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南、广东、福建、四川等地,其中以河南、河北及浙江最为密集,窑场规模相当大。越窑是传统青瓷的典范,邢窑是北方白瓷的代表。今天我们常常以“南青北白”两种最大量最普遍的陶瓷色彩来概括唐代陶瓷面貌,大致是准确不差的,然而除了这两种釉色之外,实际情况要丰富很多,还有黑色、褐色、黄色、茶叶末色、绿色等单一色彩,更有白与黑、白与褐、白与蓝、白与绿、花釉、绞胎、长沙窑等两种色彩,以及三彩的斑驳淋漓、变化万千,在技术、材料等工艺条件具备的前提下,借以天时与地利,渗透了唐代人对色彩的追求与热爱。本文试图通过河南地区出土与收藏的一些典型陶瓷器,展现这些不同色彩的陶瓷是如何施展釉色的魔力,在同一件器物上达成对比与和谐,以及本人的一些对陶瓷釉色的感觉,这些色彩的感觉虽然是主观的、变化的,却也是客观存在,不容忽视的。
郭三娟
长沙窑址位于今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铜官镇至石渚湖一带的湘江东岸,安史之乱以后逐渐发展,晚唐时期达到鼎盛,五代逐渐衰落。长沙窑瓷器素以彩饰著称,据统计长沙窑施彩器物多达41%。从长沙窑彩瓷的装饰特征来讲,在釉色方面,目前发现最大宗的产品为青釉,此外还见有白釉、绿釉、黑釉、铜红釉等多种釉色;在技法方面,见有彩料彩釉绘画、模印贴花、印花、划花等各类工艺。丰富的釉色与多样的技法,塑造了长沙窑瓷器装饰富于变化、张力较强的艺术特点。


——记“中国水陆画艺术精品展”
兰维
3月15日,广东省博物馆策划主办的“庄严万象:中国水陆画艺术精品展”正式开展,一批题材特殊、风格多样的绘画作品—水陆画呈现在大家面前。这是岭南地区第一次举办水陆画专题展,画作主要来自北方地区。何为水陆画,水陆画有哪些形式,水陆画有何艺术特色,水陆画有哪些题材,水陆画内涵为何,北方各地区的水陆画有何特点,水陆画收藏情况如何,水陆画如何修复等等问题是展览试图传达给观众的。展览共展出来自北京、山西、甘肃、广东等地的水陆画70件,辅以相关道释画、书籍、矿物颜料、修复工具等,展品总数达到100余件。

——清代宫廷所用梳篦说略
白兰
关于梳篦的起源,历来说法不一。宋代高承在《事物纪原》中记载:“赫胥氏造梳,以木为之,二十四齿,取疏通之意。”赫胥氏即上古的炎帝,虽然这只是一种传说,但据考古发现梳篦在六千年前已经出现在华夏大地。


布明虎 魏洋洋
明蜂窝纹铭文铜豆,通高16.2、盘径14.9、底径12.2厘米,重2300克,1985年入藏巨野县文物管理所保管,至今由巨野县博物馆珍藏。整器方唇外折,器盘扁圆,豆盘较深,粗柄,平底,底沿外折,柄、底中空,器盘外、柄部饰锦纹,足部边缘饰回纹。柄一侧有“大明成化丁未三月吉日,山东兖州府知府赵兰造”20字楷体铭文。成化丁未年为成化二十三年,即1487年。

王嘉雯
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马家窑文化,以绚烂多姿的彩陶最具代表,其纹饰种类繁多,主要包括几何纹饰和动物纹饰两大类。其中,动物纹饰颇受欢迎,不仅因为图案形象取材于现实,贴近人们的生活,更是反映了远古先民丰富的宗教信仰、精神追求和文化观念。特别是彩陶纹饰中的蛙纹,造型多样,文化蕴意深厚。


——以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品为例
彭冰
芭蕉,又名甘蕉、绿天、扇仙、甘露树等,是常绿多年生大型草本植物,性喜温暖,耐寒性弱。它原产中国南部,在长江以南地区广为种植,日本及东南亚亦有栽培。中国传统文学艺术品中,有着大量的芭蕉题材,诸如“蕉窗夜雨”“雪里芭蕉”“未展芭蕉”“雨打芭蕉”“蕉叶题诗”等。文人笔下的芭蕉,不仅是浓荫翠绿、秀美可爱的庭院绿植,还是风雅冲逸、寄托作者审美情思的标志物。下面就结合馆藏文物中的芭蕉图像来具体探析芭蕉的文化内涵。

——梅清和他笔下的黄山
张晓南
从古至今,华夏大地名山众多,入画者无数,安徽黄山则是其中翘楚。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黄山的交通甚为堵塞。它之所以成为名山,与宗教的兴盛密切相关。高僧普门开山建庙后,黄山获得文人名士的认同,与黄山有关的舆地图、方志、游记以及诗文书写盛极一时,绘画方面也不例外。黄山是花岗岩地质,奇松怪石竞秀,瀑布溪流飞泻,温泉云海各异,对于游览地域相对局限的古人来说是非常震撼的。文人雅士开始走出书斋、畅游天地,绘出山川丘壑的高洁品质。明末清初,同时代的“四王”,专注笔墨形式,更富于技巧。然而活跃于安徽黄山地区的画家如渐江、石涛、梅清、戴本孝等明确以黄山为表现对象,独抒性灵,专注地域特征,彰显出与众不同的风貌。梅清面对黄山美景不是单纯的写生,他将黄山的景点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增减、挪动,他对黄山是有自己的观察和理解的。

——晚清翰林书法三题
隆晓鹏
翰林学士是清贵的士人群体,集中了当时知识分子中的精英,社会地位优越。唐朝的张九龄、杜甫,宋朝的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苏轼,明朝的宋濂、方孝孺、张居正,晚清的曾国藩、李鸿章等,皆是翰林中人。北宋时,翰林学士开始设为专职。明代,翰林学士作为翰林院的最高长官,主管文翰,并备皇帝咨询,实权已相当于丞相。由于翰林学士参与机要,有较大实权,当时号称“内相”。学而优则仕,翰林学士作为封建社会选拔出来的饱学之士入朝为官,首先要通过科举考试。翰林又作会试、乡试的考官,充各省的学政,关系科举考试。考试中对书法有苛刻的要求,所以,凡入翰林者都有一手上佳的书法。今就晚清翰林学士的书法艺术,谈谈我的看法。


——南宋绘画的成就与缺陷(下)
[日]藤田伸也 著/范丽雅 译
从宏观的绘画史潮流来看,南宋时代的对幅绘画意味着以在平面上创造出三元立体空间为宗旨的古典写实主义的终焉;与此同时,这也意味着绘画的装饰性、平面性的再发现,但这种再发现不再带有自觉性和目的性,因为在其中间,找不出南宋画家自身意识到这点的痕迹。这点直到进入元代以后,由于钱选、赵孟等人带有复古主义风格的绘画创作活动兴盛,才使得人们自觉地去追求绘画的装饰性和平面性。不过,钱选、赵孟他们否定南宋绘画的卑俗性,讨厌对幅画。他们嗜好使用的绘画形式是画卷,这是一种与对幅画形成鲜明对比的,适合于亲密少数人欣赏的绘画形式。

——用文物解读《西游记》系列(下)
邢鹏
明代小说《西游记》中关于佛陀的传记故事,应是作者据其在所了解的佛教故事、明代宗教与民俗节日(如浴佛节等)的仪式以及在寺院中常见的佛教造像、佛经等内容而进行杂糅创作的。

❖ 北齐 白石释迦牟尼佛涅槃像

——滕州市博物馆藏印章考释
孙兵
中国印章起源于殷商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广泛应用于政治、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众所周知,中国古代的印章以铜质为主,因此印章的产生与灿烂的华夏青铜文化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并结合出土实物看,中国的青铜时代有可能是印章产生的年代。文献中最早对“印”字加以解释者,是东汉学者许慎,他在《说文解字》中称,“印”是执政者所持有的信物,凡是和印有关的东西都有“卩”这个偏旁。“印”之右半即古之“节”字,古代把竹节剖为两半,双方各执一半为信物。又刘熙《释名》说“印”,就是信物,都明确了印章作为凭信工具这样的实用功能。

吕砚 闫博君 赵伟
元朝是我国北方草原地区蒙古族建立的大一统的封建政权。元世祖忽必烈于1279年最终灭亡了南宋,结束了唐末五代以来形成的长达三百余年的分裂割据、政权对峙的局面,为南北方经济的恢复、文化的交流、科技的发展、民族的融合等等产生了巨大的作用。据《元史·地理志》记载:“故其地北踰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疆域广大,超越汉唐。“(至元二十七年)于是南北之户总书于策者,一千三百一十九万六千二百有六,口五千八百八十三万四千七百一十有一,而山泽溪洞之民不与焉。”①人口众多,可谓极盛。为了加强和巩固统治,蒙元统治者对各民族和不同区域的文化采取了积极吸收和借鉴的政策,在不断的融合之中,缔造出了一种缤纷繁盛的“大元”气象,其整体文化面貌上呈现出了开放性、多样性、多元化的特征。在此背景下,元代的制瓷工艺进一步发展,生产规模有所扩大,产品数量有所增多,种类有所丰富,烧造技术也更为成熟,从而使元瓷在前代的基础上展现出瑰丽的面貌,并为今后明清两朝制瓷业格局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青白釉玉壶春瓶

张磊
北京中轴线建筑群一直以来都是作为北京市重要的文化遗产受到特别保护。在当下,随着我国建设文化强国的力度持续加大,推动文化理念升级不断升华,以北京中轴线正阳门箭楼为代表的中轴线建筑群保护与活化利用,成为新时代推动北京市建筑保护优化完善的重要内容之一。

❖ 正阳门瓮城复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