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资料库

收藏家2022年第4期

摘要: 特别关注——徐悲鸿与陈子奋相交艺事考杜永梅现收藏于福州市博物馆的《伯乐相马图》,是徐悲鸿在1928年参加第一届福建省美术展览会期间,赠予福建籍艺术家陈子奋的。当时,徐悲鸿接时任福建省教育厅厅长黄孟圭邀请,由上海赴福州为省教育厅绘制巨幅油画《蔡公时被难图》,并为第一届福建省美术展览会开幕剪彩。❖徐悲鸿 伯乐相马图孙珂首都博物馆藏有大量 ...


特别关注

从西湖行宫到《闲情偶寄》

清代杭州的赏石文化



温玉鹏



清代是中国赏石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从叠石造园到对珍奇异石的嵬集,从以石为题材的书画创作,到文人雅士的案头清供,皆蔚然成风。以杭州为代表的赏石文化,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与审美内涵,展现出鲜明的时代性与地域性。

❖  吴滔  皋园课花图卷(局部)


文人赏石之“寓意于物”

而不“留意于物”



何娴倩



一拳顽石,冷然掷于世间,石之不生不死,跳脱了轮回,以其永恒的寂寥彰显着世间的真实。中国文化史中,赏石文化的热度从未降温,奇石是文人士大夫找寻到的占有心中丘壑的一种方式,顽石蕴含的是一个情性疏野的世界。中国人赏石在心、在境,不在物,如  果说天下遥不可及,桃花源又遍寻不见,那么现实中的奇石,赏石便是唾手可得的替代之物,一方心境,可以摆放在园林庭院中,可以安置在桌头几案上,在与之相处中,在赏的相对中,顽石奇石给予了人们拥有与解脱的幸福与圆满。

❖  明 文徵明 真赏斋图卷(局部)


晚明时代的写石风潮


沈焱



赏石,顾名思义是以天然的岩石作为审美对象,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白居易《太湖石记》云:“百仞一拳,千里一瞬,坐而得之。”这种把千里江山之景致寓意于顽石一块的意趣,是高度抽象的,与同时代世界其他地区的艺术相较也无疑是极为先觉的。


❖  明 孙克弘 玉堂芝兰图


赏心悦事谁家院


——故宫御花园假山石景及其陈设小考

贾薇



紫禁城御花园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明代多以“宫后苑”称之。御花园中心为钦安殿,相传永乐皇帝认为,靖难之役的成果得益于真武大帝的庇佑,故修此殿以祀神。围绕着钦安殿和御花园内左右对称分布着浮碧亭、澄瑞亭、金香亭、玉翠亭等建筑。日本学者冈大路在其《常瀛生译中国宫苑园林史考》一书中称御花园内“建筑物的配置,既对称,又均整,设计是乎取了几何学的”。

❖  堆秀山与御景亭

文博研究

草莽不嫌求一士  卅年知己忽天人



——徐悲鸿与陈子奋相交艺事考

杜永梅



现收藏于福州市博物馆的《伯乐相马图》,是徐悲鸿在1928年参加第一届福建省美术展览会期间,赠予福建籍艺术家陈子奋的。当时,徐悲鸿接时任福建省教育厅厅长黄孟圭邀请,由上海赴福州为省教育厅绘制巨幅油画《蔡公时被难图》,并为第一届福建省美术展览会开幕剪彩。

❖  徐悲鸿  伯乐相马图


首都博物馆藏
观音经变图像赏析与图像学研究


孙珂



首都博物馆藏有大量的明清宗教绘画,其中多数为水陆法会画(后简称水陆画)。这批馆藏宗教绘画来源多为北京地区的寺庙旧藏或少量私人收藏,目前在账的首都博物馆藏宗教绘画有近千余件,其中卷轴式水陆画和纸板牌装水陆画占多数。这批宗教绘画藏品整体质量较好,其中不乏精品,但目前馆内研究成果不多,且基本集中在卷轴式水陆画上,纸板牌装水陆画尚未有人进行过系统地整理研究。


❖  观音普门品


海外珍藏

对幅考


——南宋绘画的成就与缺陷(上)

  [日]藤田伸也  著/范丽雅译



日本自古以来从中国携走为数众多的绘画,很多仍然留存至今。这些绘画的特征就是他们几乎忠实地保留了流入日本时的原形,较少接受过补笔或补色,这个特点在对幅作品上亦然。事实上,相对于中国本土,其原本就是对幅形式的作品在日本被保存得更好。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就一部分南宋院体画的小幅作品而言,为使其更符合日本的鉴赏形态,出现了把册页画改为挂幅装,或把画卷裁断,改装为挂轴画的例子。


❖  南宋 李迪 雪中归牧图 双幅


“其昌”银店及其外销银器


白芳



外销银器是中国银匠按照西方银器的式样,采用中国传统的制作工艺。生产制作并销售给来华的西方人或接受洋风的中国人使用的金银类器皿。根据目前外销银器的流传现状可知,最早的外销银器始见于康熙年间,兴盛于乾隆至道光年间,清末至民国持续发展,前后延续200余年。早期的外销银器主要产自广州,五口通商之后慢慢向香港、上海及近代以来的开埠城市扩散。

❖   银狮纽鼻烟盒及底款


名家述林

米芾谈书画收藏



赵启斌  罗泽群



米芾在长期的书画收藏鉴赏中,积累了诸多宝贵的书画收藏鉴赏经验和教训,其中诸多有关书画收藏鉴赏的一些原则、保管、使用、装裱的一些方法和依据,到现在都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值得做出深入的学习和研究,作为书画收藏鉴赏的优秀传承保持下来。

❖  宋 米芾 云起楼图

赏玩手札

任政临虞恭公温彦博碑赏析



马骄



任政楷书深受欧体的影响,其书法平正端方,结体紧凑,下笔即铺,收笔融圆,尽得欧体精髓。欧阳询八体兼妙,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欧阳询楷书代表作品有《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邕禅师塔铭》《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碑》等碑。欧体最大的特点就是平正中见险决(险绝),规矩严谨、疏密有致、重心稳固。

❖  虞恭公温彦博


从对联看清代翰林书法的庙堂之气


隆晓鹏



清代翰林院是国家重要的人才储备之地,其目的是“培馆阁之才,储公辅之器”。翰林院官员主要执掌撰拟一些应制文章,除此之外,没有特别的职责,非常闲散,俸禄微薄。但是翰林官的出路却非常优越,其体制不同于他官而升迁较易。故翰林群官在清代官僚体系中具有不可比拟的社会地位,如翰林官七品可以悬挂朝珠,着貂袿,而其他官员则五品以上才能挂朝珠,三品以上才能着貂袿。七品的翰林官(编修、检讨)外放可为四品道府,内升虽迟,但开坊后可按资转至尚书、侍郎,这些都是其他官员所不敢奢望的。因此在一场交往中,七品翰林官(编修、检讨)能与总督、巡抚等封疆大吏平行来往。康熙二十八年(1689),大学士徐元文兼掌院事。此后,翰林院掌院均由大学士、尚书等重臣兼任。清代一般取得进士身份才能进入翰林院。按制,殿试三甲中,一甲第一名授翰林修撰,一甲第二三名授编修;二甲第一名和朝考第一名也可直接进翰林院。对于多数二三甲的进士不能直接进入翰林院任职,他们首先通过官选,取得的身份是候补的翰林官—“庶吉士”。通常,朝廷按照朝考成绩、结合殿试、覆试名次,遴选新晋进士中文章书法优异者。翰林院附设的庶常馆,以学士、侍郎等官充当教习,督其学业。经过三年教习后,散馆考试,成绩优异者“留馆”,授为翰林官,结合原来殿试成绩二甲出身者为编检,三甲出身者为检讨。


❖  曾国藩 德业政声联

专名例释

鄂君舟车队 持节行天下



——鄂君启金节详解

程露



鄂君启金节铸造距今已有2000余年了,岁月给他披上了一件青绿的外衣,却依然掩盖不住他金光闪闪的光芒。2000年前的汉字我们至今仍在使用,2000年前的路线我们依然可以走过,他默默为我们述说着2000多年前楚国繁荣的商贸、发达的交通网络以及完备的关税制度。

❖  舟节

古籍版本

谈早期雕版印刷品中的鱼尾



刘明



“鱼尾”是古籍书口(即版心)中常见且固定的版式特征,当然也会出现在书口之外的位置;同时也是版本学的基本术语,因其司空见惯而较少引起学界的注意或讨论。鱼尾作为古籍书口的一种标志性款识,讨论它的源起及形成,需在早期印本古籍(指五代北宋时期的雕版印刷品)的视域里予以考察。这就涉及到以下两个问题:第一,古籍印本里的鱼尾出现的时间、功能,及呈现在书口的演变过程;第二,古籍印本采用鱼尾特征的缘由,尝试从技术功能和文化寓意两个层面予以思索。学界就鱼尾的起源也存在一些研究性的意见,如何远景认为鱼尾是对简牍时代契口的摹仿与代替(参见所撰《鱼尾的起源》),即着眼于固定竹简而在简的编连处用刀刻上三角形的契口,进而演化成雕版印本里的鱼尾。还有学者认为鱼尾是“鱼符”的省略图形,甚至还有从中国哲学思想的角度认为双鱼尾版式是辨证统一关系的再现。这些见解无疑深化了有关鱼尾起源的认识,颇具启发性,也还留有进一步讨论的空间。

❖  辽 刻新雕诸杂赞

古器物考

战国中山国中柱盂形器的

文化艺术内涵研究



张晓鹏



中柱盂形器,也被称作 “空柱盘”“中柱盘”或 “中柱盆”等,由于在盂形器的中间竖立着一个空心或实心的中柱而得名。河北博物院的两件中柱盂形器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其所反映的正是战国中山国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


❖  鹰柱铜盆

艺坛随笔

佛陀的故事与相关题材造像



——用文物解读《西游记》系列(上)

邢鹏



在佛教故事中,记载了悉达多太子从诞生至出家,乃至悟道成佛,直至去世(涅槃)的各种事迹。后人不仅使用文字对这些故事予以记载,还通过绘画、雕塑等形式予以表现和传播其内容。其中许多内容为小说《西游记》或明或暗的方式予以借鉴。

❖  明 太子诞生像

赏古集真

济南地区出土长颈瓶赏析



郝素梅 常祥 刘秀玲



长颈瓶是我国古代瓷器中一种较为特殊的瓶类,其主要特征为喇叭状侈口、细长颈、圆鼓腹。据相关研究,南北朝之前我国很少有这种形制的瓶形器,这类器物可定名为净瓶或宝瓶,其用途和形制的渊源,应是受到印度佛教和相关艺术的影响而产生的。河北景县北魏正光二年封魔奴墓出土的两件铜制长颈瓶,其性质就被相关学者定位为净瓶。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佛教造像和壁画之中,净瓶也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图像。如河南安阳隋张盛墓中出土的一件僧俑,左手提一件长颈瓶。

❖  隋 长颈瓶


王府遗珍


——浅谈恭王府家具

魏子雲



恭王府,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前海西街,占地面积6.112公顷。乾隆四十五年(1780),大学士和奉旨建此府,咸丰元年(1851)清廷赐封此宅邸于恭亲王爱新觉罗·奕,恭王府的名称也因此得来。恭王府是清代规模最大的一座王府建筑群,承载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故有了“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的说法。

❖  上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恭王府家具陈列展厅

下图左  戒台寺藏恭王府龙纹百宝格大柜

下图右  戒台寺藏恭王府家具



分类: 中文 研究 书籍资料库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