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资料库
《收藏家》2021年第02期
来自: 收藏家杂志社 |
发布时间:2024-11-10 09:28 |
查看: 177 | 发布者: gogoyy |
摘要: 《收藏家》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进入藏家微店享八折优惠特别关注❖春秋 神人驭龙双通车构件胡琰梅战汉时期玉器纹饰丰富,学者对此期出现纹饰的命名未达成统一规范,在缺乏高清图的情况下,易给研究者特别是玉器初学者造成困扰。文章将五组战汉时期常用的有关联而易混淆的纹饰进行集中讨论,并提出自己粗浅的认识,以期找到处理混乱的可行办法。纤巧玲珑 ...

2021年全年杂志订阅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进入 藏家微店 享八折优惠
艺术是生活的反映,但有别于文字记载,它不是直接地去钩沉史实,而是凝聚了艺术家对生活的理解和提炼后的感受,有机地熔化在自己所创造的形象之中。因此,欣赏那些极具气度和张力的战国玉器,常常会产生一种震撼人心的视觉冲击,就是因为战国时期的玉工,在对生活和时代精神的领会与把握上,有着较常人更为敏感、更为深切的悟性,因而在题材的选择和形象的造势、以及今人所不可企及的技艺水平上,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那种或咄咄逼人、或奔放豪迈、或干净利索的格调与神韵,常常在方寸之间,被展现得淋漓尽致!此类状况,一直影响到西汉早期甚至更晚些时候。这里,笔者以几组典型的战国玉器为例,试图探析该时期玉工在实现他们的创作意图时,如何通过驾驭、征服、对峙等诸如具有征伐或威慑意义的场景和造型艺术,来准确、深刻地表达其中的精神或主题,从而以一个侧面来领略战国玉器那种隐含着“尚武”精神的时代风格。
战汉时期玉器纹饰丰富,学者对此期出现纹饰的命名未达成统一规范,在缺乏高清图的情况下,易给研究者特别是玉器初学者造成困扰。文章将五组战汉时期常用的有关联而易混淆的纹饰进行集中讨论,并提出自己粗浅的认识,以期找到处理混乱的可行办法。
1968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北保定市满城县的陵山上发掘了两座汉代墓葬,墓主人分别是中山靖王刘胜及王后窦绾。两墓共出土礼仪、陈设、装饰用玉90余件。其中的装饰用玉玉质优良、造型生动、雕琢细腻,显示出汉代玉器雄浑豪放又不失清逸脱俗的艺术趣味,是研究西汉玉器的珍贵资料。
中国古代玉器不仅历史悠久,而且以其功能广泛、造型丰富、装饰多样、工艺独特、风格各异而闻名遐迩。以玉为中心载体的玉文化,更是深深地影响了古代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成为中国古代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西周时期是中国古代玉器制作的高峰时期,而以动物为造形的佩饰更是西周时期玉器制作的一个主题题材,玉燕就是此时期动物造型佩饰中的作品之一。这里介绍8件河南三门峡虢国墓地国君虢仲墓8出土的燕形玉佩,以供读者鉴赏。
❖ 白玉燕

“吞吐大荒——傅抱石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绘画展”展出南京博物院藏傅抱石晚年作品近50余件,是傅抱石晚年绘画的一次集中展示。傅抱石在他人生中的最后六年里,爆发出强烈的创作激情,取得的艺术成就无与伦比。傅抱石在这一时期不断挖掘具有时代特色和自我鲜明个性特色的绘画题材和绘画创作主题,带动了“新金陵画派”的整体性崛起,将江苏乃至我国的美术事业推向了新的高度,也将他的绘画艺术与浪漫而充满生命力的大时代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跨出了成功的一大步,创造出了新中国的一代经典。
❖ 傅抱石 湘君涉江
最近一个月,艺术圈关注最多、热度不断的展览莫过于嘉德艺术中心正在展出的“妙宝庄严——故宫博物院藏法器展”,此展览由嘉德艺术中心与故宫博物院联袂推出,从2020年12月16日持续至2021年3月14日,展期长达三个月,此次展览是继2019年“故宫博物院藏宫廷器座展”之后,嘉德艺术中心与故宫的再度合作。法器类文物是故宫博物院藏品中的一个重要门类,这些法器大多深藏宫中,极少展出,因而不为外界所知。

金代人物纹饰镜在师承唐宋传统的同时,又有所开拓和创新,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时代风格。中国国家博物馆藏金代人物纹饰镜形制多样、图案丰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结合考古出土资料和传世品,对馆藏金代人物纹饰镜作初步介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其在铸造特点、纹饰内容和布局等方面的艺术特征。
经济组织的基本形式是企业,澳门艺术品拍卖公司的经济行为根植于澳门社会网络。通过社会嵌入,澳门艺术品拍卖公司在经营初期能够实现通过降低交易成本提升竞争力,依靠弱连带优势融入澳门社会,多渠道获取信息与发展机会,以及占据结构洞优势位置。但除此之外,部分澳门艺术品拍卖公司随着时间流逝,经营过程中还出现了信息流动僵化,认知形成偏差和偏离市场轨迹的情况,步履维艰。究其原因,这与澳门艺术品拍卖公司的价值角色定位,特殊社会环境下艺术品拍卖公司对澳门社会实现的嵌入机制,以及澳门艺术品市场本身的发展起源有关。
陈洪绶是明末清初画坛上一位富有革新精神和独特风格的人物,其绘画风格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他的绘画,以其独立不倚的高古奇骇格调,冲破形式,突起于晚明至清代以后的画坛,在中国人物画发展的道路上,立起一座里程碑。陈洪绶所创作的人物画图式,经明清画家的承续,“海派”著名画家的发扬光大,渐成为中国人物画由中古向近代转型的杰出代表。徐悲鸿、齐白石等现代国画大师也深受其影响。
白衣彩陶盆,大河村三期即仰韶文化晚期的文物,距今5000年左右。此盆为泥质红陶,盆内外通体大面积绘有白衣作衬地;口沿饰红彩直线纹、圆点纹和“半月纹”,黑彩弧边三角纹、直线纹、弧线纹;盆身腹部绘饰有红彩的园点纹、直线纹、弧线纹和弧边三角纹组成的“伞状纹”,黑彩绘饰的圆点纹、弧边三角纹和月亮纹;上腹近口沿处有两对钻孔,疑为此盆珍贵,虽然破裂,没有扔弃,仍旧锔补重新使用。彩陶盆出土时与红色陶钵、陶瓮扣合在一起,瓮内有残碎的人骨,推测这组器物组合为儿童瓮棺来使用。盆沿和盆身的图案均是由多种色彩绘制而成,黑彩、红彩和白彩的搭配恰到好处,这种复彩的运用极有可能是来自于山东地区北辛-大汶口文化系统的影响。整体纹饰和构图与庙底沟文化核心区彩陶风格基本完全一致。说明当时的大河村既吸收西来的庙底沟文化,又融合了东来的大汶口文化因素,是文化交流荟萃、兼收并蓄的风水宝地,最终形成了较为先进的大河村文化,成了人类文明的前沿阵地。

新近出版的刘跃进主编《汉魏六朝集部珍本丛刊》影印了一部明乔缙刻本《贾长沙集》,该本有傅增湘题跋,称其与“宋本同珍可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傅增湘是从此乔缙本存世稀见的角度立论,重在文物层面的版本价值。其实,不惟版本价值之珍贵,文献价值亦足可相颉颃,甚至具有印证学术史的标本意义。因为,该本虽名为“集”,实际正文十卷是贾谊的《新书》,故而是现存最早的《新书》版本,有着无可替代的学术价值。这表现在两方面:其一,史志著录的《新书》有九卷本和十卷本之别,今传《新书》诸本均为十卷本。九卷与十卷是如何分卷的,文献无证,《新书》的早期版本也不存,似乎无法解决此问题。但此乔缙本恰恰以难得的实物证据给出了初步的答案,提供了还原《新书》编定中卷次釐分历史“真相”的线索。其二,今之《新书》的通行本是阎振益、钟夏校注《新书校注》(中华书局,2000),以明正德十年(1515)吉府本为底本,而乔缙本乃刻在成化间,比吉府本要早,另外校本中也未列,殊为遗憾。

❖ 明 乔缙刻贾长沙集卷端

对于温姓之源,过去有着不同的版本及不同的说法。最具代表性的主要有三个:一是出自“己姓”,为颛瑞高阳氏之裔,是昆吾氏之子立温国后以国为氏。二是颛顼高阳氏之裔,昆吾氏之子苏国之后,源于苏国己姓。三是认为温氏源于姬姓,为唐叔虞之后。笔者在整理北京地区出土的唐代墓志时,特别是对《温令绶墓志铭》考证时,也对温姓的起源产生了一定兴趣。在对专家学者们现有研究成果表示钦佩的同时,却对温姓源流有了点不同的见解,在此愿与众多方家学者共同探讨与分享,从而达到对温姓源流进行必要的修改与补充之任。
石鲁一生仅去华山实地写生过一次,而他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反反复复画了20多年,以华山为题材的山水画数量最多,现存的华山题材作品有140余幅。尤其在70年代,山水画几乎全是华山。可见华山之于石鲁,是灵魂之所在。1960年6月,石鲁与赵望云、何海霞、刘旷等人到华山写生,他从山门口的玉泉院一路画到西峰之巅,画有钢笔速写和水墨写生40余幅。60年代,石鲁的水墨创作还能看到与写生的关联。到了70年代,他所画完全是胸中的意象华山了。华山之所以重要,是石鲁从外在自然之“形”,写出内在之“灵”,是丘壑内营,心迹外化最好的体现,是连接主观精神与自然感受的媒介,是内在自我的映射。石鲁是位观察细致,思维敏捷的艺术家,同时又是想象活跃,情思飘逸的诗人,深受道家世界观影响。道是自由的,美由天地之道衍生而出,所以美也是自由的,达到美需要进入“天人合一”的自由状态,所以“物”与“我”是中国艺术观中永恒的命题,也存在于西方审美现象学等精神分析法和美学理论的指涉中。
❖ 华岳出奇峰

《长物集赏》是《雍贵宝笈》丛典的第二卷,该图集收录有中外艺术藏品209件。从文物属性上来看,既有雍容典雅的宫廷艺术品,又有贴近生活的东西方海外文物。从文物类别上来看,涵盖了金银铜器、掐丝珐琅器(景泰蓝)、砚台、家具、瓷器、玉器以及书画等门类,真可谓“琳琅尽得归”。如此众多艺术品的收藏并非一日之功,能够分门别类,自成体系更属难得,是收藏家学养与情怀的集中体现。本文从皇家气度、骨董珍玩、翰墨凝香、域外臻萃四个方面加以简述,希望能够与读者共同分享《长物集赏》中的雅器珍玩。
位于杭州西湖边的雷锋塔,曾因《白蛇传》的传说和列入语文课本的鲁迅杂文《论雷锋塔的倒掉》而广为流传,家喻户晓。在我的砚台藏品里,有一方黄元秀手制并题铭的雷峰塔砖砚,是一件重要的藏品。这方砖砚就是以雷锋塔的塔砖为材雕刻而成的。此砚形制硕大,朴茂苍古。两侧有“西关”“吴甲□□”等铭文,正面刻砚堂砚池,砚首刻双龙戏珠图和“雷锋塔砖”四个刚劲有力的大字。砚背刻无量寿佛和雷锋塔图案,塔如老衲,阅尽苍桑。砚背右下刻有一段题铭:“雷锋塔亦名黄妃塔,又名西关塔,吴越国王钱俶黄妃所建,成于宋太祖开宝五年,圮于十三年九月二十五日,历九百五十三年。塔圮后一日虎林黄文叔题。”
2021年全年杂志订阅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进入 藏家微店 享八折优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