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资料库

《收藏家》2021年第01期

摘要: 《收藏家》2021年全年杂志订阅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进入藏家微店享八折优惠品味服章之美 再现大明风华——孔府旧藏明代服饰吕健 张露胜孔府旧藏明代服饰目前主要保存在山东博物馆和孔子博物馆,其中藏于山东博物馆的明代服饰是上世纪50年代从曲阜孔府调拨而来;孔子博物馆收藏的明代服饰早先是由曲阜孔府文物档案馆保存。孔府旧藏的明代服饰实物种类丰 ...


《收藏家》

2021年全年杂志订阅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进入 藏家微店 享八折优惠


特别关注

品味服章之美 再现大明风华



——孔府旧藏明代服饰
吕健 张露胜


孔府旧藏明代服饰目前主要保存在山东博物馆和孔子博物馆,其中藏于山东博物馆的明代服饰是上世纪50年代从曲阜孔府调拨而来;孔子博物馆收藏的明代服饰早先是由曲阜孔府文物档案馆保存。孔府旧藏的明代服饰实物种类丰富,涵盖朝服、礼服、公服、常服、忠静冠服、吉服、便服等主要的服饰门类。

❖  大红色暗花纱缀绣云鹤方补圆领



20世纪早期蓝地花蝶纹服巾赏析



于奇赫


丹佛艺术博物馆(Denver Art Museum)位于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市,博物馆的收藏为当地居民了解世界多元文化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的视野,而“纺织艺术和时尚”藏品门类中的一套20世纪早期蓝地花蝶纹服巾制作精美、保存完整,给人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这套藏品在1969年由休伯特·W·凯斯(Hubert W. Keith)捐赠给丹佛艺术博物馆,曾在该博物馆于2011年10月30日举办的“天丝:中国末代王朝的丝绸遗产”展览展出。

❖  蓝地花蝶纹服巾


桂林博物馆藏壮族背带浅析



秦婕


桂林博物馆馆藏壮族背带代表性较强,以清末至今制作和使用的背带为主,不乏融实用性和观赏性为一身的精品。通过对馆藏壮族背带的梳理,发现即使属于同一民族,因居住区域的不同,背带的形制也会有所差异,但都具有明显的时代性,代表同时代壮族背带制作工艺的最高水平,因而有必要对馆藏壮族背带进行科学分析与研究。


❖  壮族凤鸟鱼蝶纹刺锈背带


清代满族服饰带


蔡憬萱


清代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二大少数民族政权,满族的先祖为肃慎族,起源于白山黑水之地,发展到辽金元时期的女真人就是其中的一支。骑马狩猎是满洲先民们赖以生存的主要生活方式之一,因此为适应骑射的需要,清代的满族服饰在继承汉族传统服饰的特点之外,也加入了大量本民族的元素,设计出了方便、实用又自成一体的服装。


❖  康熙。雍正、乾隆皇帝画像

博物精华

一模·一样



——吉林省博物院藏糕饼模具赏析
李沁芳

吉林省博物院多年来陆续收藏了约2000件糕饼模具,数量众多,品类丰富,为我们研究糕饼模具提供了重要的文物支撑。糕饼模具,顾名思义就是制作糕饼所使用的模具,在我国的使用范围比较广泛,南北方都有使用,而且因为南北方饮食文化和习俗的差异,这些模具在不同地区的称呼也有区别。

❖  方形模:水晶木模



应国贵族墓地出土青铜器赏析


赵利鑫


应是商周时期中原地区的一个古老封国,直到春秋早期被楚国所灭,历时350余年。应国贵族墓地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薛庄乡北滍村滍阳岭上。1979年,当地砖瓦厂烧砖取土时,陆续发现了一批应国青铜器。经考古专家论证,滍阳岭即是应国贵族墓地所在位置。1986~2007年,历经20余年的考古发掘工作,共发掘墓葬500余座,出土各类文物万余件,其中出土的大批精美绝伦的青铜礼器,备受世人瞩目。

应国虽是一个小国,但从出土的应国铜器的造型、纹饰、铭文和制作工艺来看,其物质文化较为发达,在周王朝较高的政治地位,与邓、申、姜等周边诸侯国之间有政治联姻关系。这些铜器及铭文,是研究应国的历史、文化、艺术等极有价值的实物资料。


❖  应申姜鼎

赏玩手札

无羁时节好行空



——马晋画马
王瑞钢


晚清民国时期,传教士带来的西方绘画对中国传统绘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形成了“西画东渐”的历史浪潮。流畅地道的墨线,一丝不苟的层层晕染,外加无法效仿的颜色运用,中西合璧,焕然一新的作品打开了中国绘画史的新篇章。在意大利画家郎世宁的“新体画”影响下,诞生了一批绘画巨匠,马晋就是其一。他们使用中国传统的笔墨颜料,纸本或绢本,却采用西方绘画技法,如明暗法、透视法,兼用传统中国绘画的线条塑形手段,诞生了一系列中西融合魅力四射的绘画作品。



❖  马晋设色工笔百骏图卷(局部)

古器物考

垂足而坐



——高句丽相关文物材料考识
马洪

中古汉人从席地坐改为垂足坐,这种民族重大礼俗的演化过程极其缓慢,起始于汉代,经魏晋南北朝过渡期,直至唐宋才最终完成,历时800余年。

坐姿的演变,乃由多种因素促成,其中最直接的影响,便是高型坐具的使用。西域胡床的传入,竺国佛座的泊来,无疑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目前所见,古代高型坐具史料,大都来自于我国的西部和中原地区,而地处东北的高句丽的相关文物材料,或许受限于零散和交流的不畅,尚未被古代家具研究者所了解和认知。本文对此略作介绍,希望能给古代家具演化史的学术研究补充一些新的内容。


❖  高句丽角觝墓壁画

公私秘藏

龙纹镂空花钱赏析



王显国

龙纹花钱是镂空花钱中重要的一部分,沿用时间也较长。最早可追溯至唐宋时期,盛于元明时期,衰于清代民国。各类龙纹镂空钱铸造时间也有不同。单龙纹镂空钱多是早期铸造的。这类花钱数量较少,纹饰粗率,未发现黄铜质,说明它们均是早期铸造,明清以后基本未再铸造。双龙花钱品种多,有大双龙、降龙和升龙等。双龙花钱应是盛行于元明。其中,双降龙镂空花钱造型古朴,均为青铜材质,数量较少,铸造时间相对较早。升龙钱始铸时间稍晚,约出现了辽金时期。早期双升龙花钱铜质较好,钱体较厚重,龙纹精制、霸气十足。明清时期出现黄铜花钱,龙纹也渐趋呆滞。尤其是清代民国时期“弹簧龙”,龙身似一串算珠,已经没有早期龙纹的气势,失去生气。龙凤纹、鱼化龙镂空钱的出现,是龙纹花钱多样化的体现。


❖  单龙纹镂空花钱


雍容华贵器 琳琅尽得归



——《长物集赏》概述(上)
李理  赵强

《长物集赏》是《雍贵宝笈》丛典的第二卷,该图集收录有中外艺术藏品209件。从文物属性上来看,既有雍容典雅的宫廷艺术品,又有贴近生活的东西方海外文物。从文物类别上来看,涵盖了金银铜器、掐丝珐琅器(景泰蓝)、砚台、家具、瓷器、玉器以及书画等门类,真可谓“琳琅尽得归”。
如此众多艺术品的收藏并非一日之功,能够分门别类,自成体系更属难得,是收藏家学养与情怀的集中体现。本文从皇家气度、骨董珍玩、翰墨凝香、域外臻萃四个方面加以简述,希望能够与读者共同分享《长物集赏》中的雅器珍玩。

❖  清乾隆 掐丝珐琅缠枝莲纹三事

赏古集真

清微淡远 中和雅正



——北京国子监孔庙馆藏清代琴与瑟

黄茜茜


琴和瑟,均为中国最古老的拨弦乐器。《诗经•周南•关雎》中载:“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可知琴瑟自古便被联系在一起,同时作为儒家传统礼乐文化的重要参与者,始终与国家礼乐建构关系密切。清朝时满汉文化相互影响、互相融合,清朝逐渐建立了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礼乐体系,在尊儒崇礼的文化背景下,琴瑟等礼乐器的存在更使儒家礼乐文化的发展增光加彩。

❖  清康熙五十四年 彩绘云龙纹二十五弦瑟

人物述林

艺海拾珍



——海上画派名家况维琦

王蔚


民国时期的上海,有这样一位海派画家,他是清末词宗的长子,秉承家学,诗词功力深厚;亦曾跟随赵叔孺学习治印之法;同时又是吴昌硕的得意弟子,精善丹青。时人称他为诗、书、画“三绝”,此人便是海派名家况维琦。

❖  秋江图


冯其庸和他的收藏



商萱

学者收藏古物,一类凭眼光和财力,非精、绝不收,以藏品贵重而名闻天下,近代张伯驹、周叔弢等即属此类;一类资金有限,专收一个门类,借以自成一家,比如以收藏青铜器和碑帖拓本著名,终成一代金石大家的容庚。还有一类,偏重于文物的研究价值,各门类都收,也并不求精,比如近代罗振玉、梁启超等。冯其庸生前,也是一位广搜博采的收藏“杂家”,他收藏的文物品类丰富、数量极多,以至于居住的“瓜饭楼”,变成了一座小型博物馆。

❖  新石器马家窑文化  马厂型双耳罐

专名例释

王铎行书五律诗书艺浅论



魏永年

明末清初,正当新旧王朝更替的历史时期,书法艺术的发展已不见郁勃的生命力。恋古与创新相互激荡。此时,幸有王铎振臂一呼,以其雄强豪迈的书风一洗当时书坛萎靡不振的风气,以卓荦不羁的超凡之才,自信勤奋的探索精神,创造出“风樯阵马、笔走龙蛇”气势夺人的新书风。其个性解放与艺术风格成为文人士大夫追求发展变法的思想对当时的书法起到了重要意义。也为当时书坛注入了一股新鲜的活力和生机,对明末清初以及后来的书坛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与开拓。


❖  王铎 行书五律诗条幅

大家书荐

中国印学全面而权威的工具书



——《中国印论类编》(修订版)出版

荣边


本书收集的印论资料完备而丰富,在此基础上,重视考证学术源流,辨明著作真伪,每一章最前面有《提要》,说明分类的目的和编者的印学观点,以及资料的价值。本书分为五大部分:论印章源流沿革、论印人流派、论印谱、论印章审美、论篆刻创作技法及印材工具。附录部分有:印论作者传略及索引、人名索引、印谱索引。

❖  《中国印论类编》(修订版)


《收藏家》

2021年全年杂志订阅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进入 藏家微店 享八折优惠


分类: 中文 研究 书籍资料库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