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资料库

《收藏家》2020年第11期

摘要: 2021年全年杂志订阅 清代皇室书家综述鹿鸣高山在望——康熙皇帝书法拍卖市场解析仲连中国古代书画拍卖场中,那些高精尖的稀缺品,从来就不缺买家的关注和追捧,尤其是清代皇帝御笔大多深藏清宫内苑,只少量赐与朝臣的书作流传在外,历经沧桑世变,现在存世的康熙帝书法是少之又少。2014年北京秋季拍卖季上,北京翰海推出康熙帝行书立轴《朱子诗》,吸引了 ...


《收藏家》

2021年全年杂志订阅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进入 藏家微店 享八折优惠


特别关注

清代皇室书家综述



鹿鸣

  

清代自皇太极以来,为巩固统治,提高皇族文化素质,对皇子暨近支各宗室及岁以上子弟进行正规的教育,形成非常严格的学习教育制度,对读书地点、教学内容、师资来源均有定制,所教授的内容主要是满文、汉文以及骑射等。雍正时期,为方便皇子们学习,特设尚书房(道光朝改为上书房)。乾隆时期,这一制度又与“秘密建储”皇子继承相结合,形成了清代对皇子完整的教育制度。据乾隆四十三年(1778)上谕可知,皇子(孙)年满6周岁即就尚书房读书,择满汉词臣朝夕进讲,教学内容仍然是满文、汉文、骑射,等等。

❖  顺治临苏轼武侯庙记 


皇子们的书法学习就穿插在汉文教学中,是每天必备的重要课程内容,其教学程序一般先从基础唐楷描摹、写仿格入手。上书房讲习主要分为师傅和谙达两种职位。上书房师傅向来由皇帝在善书对翰林官僚群体中选拔,代表了清代官方所承认的书法名家的整体水平。他们的书法审美要求能直接影响诸皇子的书法学习。加上清初前几位皇帝是身体力行,广搜古代法帖名迹,不废笔墨,给后世子孙留下了极好的榜样,最终促成了一个相对较为突出的皇室书家群体。在这个群体中较为突出的帝王书家有顺治、康熙、雍正、乾隆等;皇室书家则以乾隆之子永瑆影响最大,成就最高,而清末民初的没落皇孙溥儒也堪称较为突出。


❖  顺治行书卷轴

高山在望



——康熙皇帝书法拍卖市场解析
仲连


中国古代书画拍卖场中,那些高精尖的稀缺品,从来就不缺买家的关注和追捧,尤其是清代皇帝御笔大多深藏清宫内苑,只少量赐与朝臣的书作流传在外,历经沧桑世变,现在存世的康熙帝书法是少之又少。2014年北京秋季拍卖季上,北京翰海推出康熙帝行书立轴《朱子诗》,吸引了众多买家的眼球。该拍品为原装初裱,黄绫天地头、素绢手绘云龙隔水、象牙轴头、花梨木盒外带浮雕海天云龙、内嵌描金龙纹宫纸,精工细作,是一件极为少见的宫装宫裱艺术珍品。在此之前,这件康熙帝《朱子诗》曾在内地拍场拍卖过4次,前三次都在北京中贸圣佳的拍卖会上拍出,最早是2002年春拍中拍出143万元,2004年春拍再次以660万元拍出,2006年春拍则以418万元成交。2007年在江苏无锡文苑春拍名家翰墨专场中,估价为380~480万元,最终以869万元成交。时隔一年,即增值一倍。7年后的2014年北京翰海秋拍,此件以1800~2800万元的高估价参拍,似乎更彰显了康熙帝书法的稀缺价值。最终,作为一件在拍场中转手4次的“熟货”,《朱子诗》不负众望,以2300万元高价成交,完美展示出康熙帝书法的市场价值。

❖  康熙 临米芾书 立轴 水墨纸本

雍正书法的艺术特色



——以故宫博物院藏品为例
周炜文 


清代雍正皇帝的书法一直以来受到的关注度不如康熙与乾隆。雍正的书法作品主要保存在宫中,民间流传较少,以至于人们对他的书法艺术了解甚少,其存世书迹有立轴、成扇、建筑上的楹联、匾额等,艺术水平比其他清帝却毫不逊色。本文以故宫旧藏雍正传世书法作品为主要赏析对象,结合历史背景和人物个性,探究一代帝王雍正皇帝的书法艺术特色。

❖  胤禛行书夏日泛舟诗轴

短笺小草墨痕斜



——乾隆《御制朱笔诗稿》书法摭谈
胡彦杰


乾隆书法以行书、草书、楷书较为常见,就书法水准而言,“题匾,对联、立轴”等大字作品,时有“结字欠密,用笔圆多方少,布白太匀,墨色缺少干湿浓淡的变化”等弊病,《御制朱笔诗稿》等小字作品则书卷气较足,更为精彩。
2017年嘉德拍卖公布了一份乾隆《御制朱笔诗稿》,收录了70首乾隆御笔诗。这是除了故宫收藏外,较为罕见的乾隆《御制朱笔诗稿》珍品。嘉德拍卖乾隆《御制朱笔诗稿》全部都是乾隆本人的朱笔,并非大臣的墨笔誊写稿。诗稿每纸都有界格,高度为22.3厘米,宽度不一,标准的五格为9.3厘米,间有三格、两格、一格者。诗稿的写作时间应是乾隆四十一年(1776),与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乾隆御稿应为同一批。

❖  乾隆 题玉澜堂诗稿

脱尽町畦



——成亲王永瑆的书法
胡吉连


永瑆(1752~1823),清高宗弘历第十一子,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受封为成亲王。在乾隆诸子中,永瑆自幼聪颖,出类拔萃,“自幼工书,高宗爱之,每幸其府第”。永瑆一生志趣文艺,14岁时曾因落款“镜泉”二字,被高宗乾隆责斥。但乾隆钟情书画,对永瑆书法则颇为赞许,称其“幼龄所学文理字画,尚觉可观”。永瑆一生政治上非常平淡,并无卓著功勋,乾隆在位期间与其兄永瑢同列《四库全书》总裁,以及偶尔从事一些科举监考之类的事。此外,几无可圈可点的政绩。嘉庆四年(1799),权相和珅入狱,永瑆受命总理户部三库,以取代和珅并清理其党羽,迎来了其政治生涯的一次短暂权力高峰期,但深知其中利害的他很快就以缺少生活阅历为由,辞去了这一权重之职。尔后,又因挚友洪亮吉上书事件受到牵连,被免去军机大臣之职,从此远离政治权力的中心,潜心书画,广交饱学鸿儒之士,书法大进,跻身一代名家之列,与翁方纲、刘墉、铁保并称清中期四大家。

❖  永瑆 楷书临钟繇帖轴

小议溥儒书法



赵鹏辉


溥儒是皇室家族成员,旧王孙,出生时地位很高,入民国后待遇仍然比较好,溥儒生活无忧,从小就爱诗词书画,以诗人自居。他说:“如若称我为画家,不如称我为书家。如若称我为书家,不如称我为诗人。”在传统封建社会,学问文章乃头等事,而书画为雕虫小技,难以与学问文章相提并论,溥儒作为一个诗书画兼修的旧式文人,自然希望人称其为诗人,而非书法家或画家,在其眼里书法家比画家的地位略高,因为通常而言,书法家还有一定的学问,而画家则一般为专业性很强的画匠,知识水平较低,因此身为旧王孙的溥儒更愿意当一位文人。但这终究是个人的愿望罢了,世人更倾向于把他当作画家,他的画名早在南渡台湾前就已显著,其实溥儒的书法也具有强烈的个性,但被画名所遮。事实上,不仅他自己承认书法上下的功夫比绘画多,而且启功在回忆时也认为如此,当启功问其如何绘画时,他总是强调要读书,多作诗,自然能画好。这个事实告诉我们溥儒是传统型的文人画家,以学问为根基,以书画来自娱消遣。溥儒的书法以帖学为宗,风流潇洒,意趣横生,是20世纪重要的帖学名家。

❖  溥儒 扇面 1925年

观展前沿

待细把江山图画



——傅抱石五十年代绘画艺术展综述
赵启斌

“待细把江山图画——傅抱石五十年代绘画艺术展”是南京博物院按照傅抱石绘画创作年代推出来的第二个专题性绘画艺术展览,作为傅抱石系列展的组成部分于9月15日与观众见面。傅抱石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中国画创作是他绘画创作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是连接前期创作与晚年创作的枢纽阶段。此次展览有着独特的创意,按照傅抱石的创作年代、艺术发展脉络以及精神历程进行展览创意,凸显出傅抱石特有的精神情怀和艺术个性,集中反映出傅抱石“笔墨当随时代”“时代变了,笔墨不得不变”的艺术理念和中国画的创作宗旨。我们从傅抱石上世纪五十年代年的作品中可以非常深刻地感受到中国人民面对一切困难和阻力时不屈不挠的精神和意志,他的绘画中所揭示的这一强大的精神能量和意志对于今天我们所面对的处境和时代都具有相当的说服力和概括力,时间过去六七十年都不失其现实意义,可见其艺术生命力的顽强,其独特的意义自不待言。

❖  傅抱石 湘君图

博物精华

花有露珠 蝶有茸毛



——新乡市博物馆藏清代粉彩瓷器鉴赏
郑媛媛  秦欣欣  周舟

清代粉彩瓷因其质地优良、造型精美、釉色奇幻、装饰巧妙而闻名于世。它始于康熙,兴于雍正,盛于乾隆,《饮流斋说瓷》中有提到当时的粉彩瓷色料品种齐全且层次划分精细,其色彩搭配和装饰打破了宋代“清水出芙蓉”的朴素单色釉局面,转而呈现绚丽而清逸的色彩美感,在中国传统陶瓷中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审美格调,有“花有露珠,蝶有茸毛”的评价。可以说国家的繁荣昌盛为清代粉彩瓷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经济基础,粉彩也由此逐渐替代青花成为当时陶瓷的主流装饰。新乡市博物馆收藏的清代粉彩瓷众多,接下来将介绍几件具有代表性的精品以供赏鉴。

❖  霁蓝釉轧道粉彩开光花鸟锥把瓷瓶 

浅谈云南省博物馆藏石寨山出土金器



王丽明


地处祖国西南角的云南,既是汉文化、东南亚文化、藏文化相互沟通的媒介和走廊,又以文化的多样性显示自己的特色。因此,古代云南的金器,以活色生香的姿态强烈表现着不同信仰、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们独特的世界观和情感,展示着自己独特的魅力。云南省博物馆藏石寨山金器2000余件,生动反映了当时金器的工艺特征和时代特色。

❖  饰四牛鎏金骑士贮贝器盖 

赏古集真

试论宋代绘画题材对玉器的影响



许海樱


中国绘画源远流长,在中国几千年的绘画史中,传统绘画对玉器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国传统绘画与玉器发展到宋代,二者共同步入辉煌时期,为后世绘画、玉器的发展、创新提供了蓝本。本文以宋代绘画入手,试着探析绘画对玉器创作的影响,通过对绘画的研究、诠释,扩大至玉器的研究范围。
宋朝上下320年,以仁义治国,政策稍松,经济繁荣,为艺术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坏境与基础。受唐代“海纳百川”包容心态的影响下,文坛禁地稍驰,艺术成就硕果累累。两宋孕育出一大批文人雅士,更是诞生了一位颇具文采的宋徽宗,因他的个人喜好,宫廷绘画进入升温期。宋朝,是一个充满文艺气质的朝代,一方面,画坛人才辈出,为后世留下许多佳作;另一方面,这些绘画的题材、构图对玉器也产生了直接影响。宋代玉器的风格、造型、工艺、技法等综合艺术较前朝更为稳定。加之宋徽宗赵佶不仅擅书画,更是嗜玉成瘾,由此促进了宋代中后期绘画、玉器这两个行业的发展与创新,构建出属于自己的时代审美与特征。在宋元之际就已经从刺绣、瓷器上可看出绘画对工艺美术的影响,玉器也不除外,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青玉镂空松下仕女图》《青玉松阴听泉图山子》都是宋代玉器的代表作。从这两件作品的题材与构图都可看到绘画的影子。由此,不难看出宋代绘画影响了玉器的审美与发展。

❖  宋 玉鸟衔花佩 

古器物考

古代玉器中的凤凰纹饰



蔡霞


明清时期,玉凤的造型已成特定,常伴有牡丹、云、花草、龙、螭等,凤首似鸳鸯头形、花冠,有呈如意头,发向后飘,出现颈周下披之式,尾多向下或向后侧。从明末开始,玉凤的羽纹日趋繁复,通体饰有羽毛纹,采用阴刻短平线、鳞形纹表示翎毛羽纹。到了清代,凤鸟的装饰更加繁复,凤首为鸳鸯头形,眼睛细长,凤颈毛很多,尖嘴下出现似羊须的髯,多采用阴刻的短并行线来表现翎毛,长尾分多绺,尾稍卷曲似云纹,长尾阴刻茎络纹,似芭蕉叶子。

❖  凤钗

艺坛随笔

汉文佛经与藏经橱(下)



——用文物解读《西游记》系列
邢鹏

明代小说《西游记》是以唐代僧人玄奘西行取经为原型而创作的。佛经不仅是贯穿小说始终的终极目标,也被作为小说故事中“无字经书”与“有字经书”之辨的意象体现,反映了佛教内部修行方法的区别。小说中的唐太宗为玄奘指经取号为“三藏”(第十二回),并借如来之口解释“三藏”的含义和数量。虽然这些内容并非佛教的正统观念而均是小说家言,但其恰是明代中期以后社会上以超度荐亡为主要特征的“死人佛教”之真实反映。小说故事中的唐僧师徒在到达灵山之后,因未送“人事”而得到了无字经书。据佛教知识,小说作者可能赋予了无字经书更深刻的寓意,即是对佛教禅宗中顿悟法门与渐悟法门之争故事的暗喻。

❖  北京智化寺如来殿抽屉柜式经橱 

赏玩手札

纵横奔放  酣畅淋漓



——从《长白飞瀑》看关山月的艺术成就
 王衍

《长白飞瀑》是关山月先生作于1972年的作品,这幅作品气势磅礴,震撼人心,可谓是关山月先生的顶尖之作。这幅作品充分诠释了关山月的艺术风格和特色,即笔墨奔放,场景大,气派大,写实,有气势,博采各种艺术形式为己所用,从而传达出一种热情昂扬、生机盎然的新气象和新精神。

❖  关山月 长白飞瀑

公私秘藏

绮丽芳名世竞夸



——居廉《张丽人小像》
翰宣

居廉(1828~1904),是19世纪中后期岭南地区著名的画家,他擅长草虫花卉、山水及人物,画风在当时影响极隆,有论者称其为“隔山画派”(或“居派”),画迹流布极广。居廉的人物画师承多元,笔法细致,设色妍丽,其中尤为出色的当属仕女画,高剑父曾评价其师“鲜画仕女,偶一染翰,雅秀绝俗,别饶风致”。在清末,仕女画的人物造型呈现程式化的态势,居廉延续了这一时期主流的人物表现方式,在画作的整体布局和细节表达上,则非常的细致、精准与独到。正如本幅《张丽人小像》,仕女柳眉细眼、娴静雅逸,抚琴而坐,若有所思,衣饰线条流畅、飘逸,体现出不俗的笔墨功力。作品意境秀雅,颇具文人画的逸趣。画作有二十余家题跋,多为当时岭南地区的官员、学者、诗人。

❖  居廉《张丽人小像》

拍前预览

秋色秋声迎飞帆 古钱古币逐专场



——北京诚轩2020年秋季拍卖会开槌在即

 晓轩

北京诚轩2020年秋季拍卖会将于12月9日至16日在昆仑饭店拉开帷幕,推出中国书画、瓷器工艺品、钱币三个项目,共计五个专场。
中国书画共540余件拍品,齐白石、潘天寿、张大千、吴冠中、陆俨少等皆有精品亮相,其余名家亦不乏佳作,值得瞩目。

❖  光绪二十九年户部光绪元宝库平一两银币样币


《收藏家》

2021年全年杂志订阅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进入 藏家微店 享八折优惠



分类: 中文 研究 书籍资料库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