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资料库

《收藏家》2020年第09期

摘要: 特别关注翰墨丹青最赋情——古今艺坛伉俪书画作品赏析闫立群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结为连理枝。古今艺坛,伉俪同善书画者不乏其例,他们是人生的伴侣和同道者,在艺术的道路上有着共同的理想与追求。吉林省博物院历来重视古今艺坛伉俪专题书画作品的征集与研究工作,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书画之美,今撷取6对古今艺坛伉俪的10件书画作品进行赏析, ...


特别关注

翰墨丹青最赋情



 ——古今艺坛伉俪书画作品赏析

闫立群


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结为连理枝。古今艺坛,伉俪同善书画者不乏其例,他们是人生的伴侣和同道者,在艺术的道路上有着共同的理想与追求。吉林省博物院历来重视古今艺坛伉俪专题书画作品的征集与研究工作,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书画之美,今撷取6对古今艺坛伉俪的10件书画作品进行赏析,并把他们琴瑟相和、脍炙人口的爱情故事分享给读者。

❖  潘素 云峰秋色



磨墨妇和试金石



 ——傅抱石与罗时慧夫妻情深

闫立群


1980年秋天,罗时慧应邀为唐遵之所集《傅抱石手札十四通册》题跋,想及与丈夫傅抱石数十年来的风风雨雨,深情地写道:“余何人斯?抱石之磨墨妇也。”夫妻之间琴瑟相融之情跃然纸上!俗话说:“每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女人。” 中国人一直津津乐道于“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的幸福婚姻,“男主外女主内”的分工,至今仍然是许多人的家庭梦想。傅抱石与罗时慧共同生活了35年,夫妻感情深厚。罗时慧出身大家闺秀,极富文才,对傅抱石的艺术最为理解,相互鼓励,辅佐着傅抱石的事业。在艰苦的日子里,她养儿育女,操持家务,历经忧患,默默支持着傅抱石的生活。文学传记作家们常以“磨墨妇”和“试金石”比喻罗时慧在傅抱石一生艺术事业中的地位。

❖  傅抱石 寿桃图



磐石之坚 连理之昌



 ——赖少其与曾菲的丹青之约

方磊


自古以来,在中国美术史上的丹青眷侣不在少数,元代就有“赵管风流”的故事流传下来。现当代有张伯驹与潘素、吴湖帆与潘静淑、傅抱石与罗时慧、吴作人与萧淑芳、谢稚柳与陈佩秋等,他们在生活上是情意绵绵的人生伴侣,在艺术上更是在师友之间。相比之下,赖少其与曾菲虽没有惊天动地的传奇故事,但更多的是普通人的温暖与深情。

❖  赖少其 曾菲





三生石上塑精魂



 ——雕塑家王临乙、王合内艺术成就浅析
杜永梅


王临乙,我国近现代著名的雕塑家、美术教育家,中国现代雕塑及现代雕塑教育的拓荒者和奠基人之一。他的雕塑,主张“融汇中西”,将西方扎实的造型基础与国内汉唐雕塑作品的“神似”追求相结合,追求雕塑的民族风范、中国气派。夫人王合内,原名合内·尼凯尔(Renee Nikel),法国巴黎人。1937年与王临乙在巴黎结婚后,遂随夫姓,改名王合内,追随丈夫回到烽火硝烟中的中国。1955年加入中国籍。她是杰出的中国早期女雕塑家,其肖像雕塑、动物雕塑兼收中西艺术之长,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在中国现代雕塑艺术史中占有重要位置。
王临乙、王合内夫妇,从青丝到白头,挚爱一生,也将毕生所学奉献给了中国的雕塑事业,去世后,又将毕生创作捐献给了身前任教的中央美术学院。在他们的墓志铭上这样写道:“他们是一对敬业于事业、忠贞于爱情的人。”



❖  王临乙 大禹治水




百年好合休嫌晚 艺苑英华蝶恋花



 ——记吴作人、萧淑芳伉俪的艺术之路

陶怡霖


在西方现代力量的冲击下,中国从经济、政治、文化层面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回应。而“五四新文化运动”则是一次全方位的回应。这一阶段的回应已经触及现代性问题的思考。潘公凯曾在《自觉与四大主义——中国现代美术之路》中谈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回应更自觉、更深入、更全面地触及现代性问题,展开了以“科学”和“民主”为核心的全民性的启蒙运动。美术也作为中国社会变革的一部分,参与进革命的“洪流”中,面对传统价值进行着反驳、捍卫、挖掘与重建,为民族的复兴自觉寻觅着这个古老文明体生命力的再起。而战争的爆发与民族自强的要求,使得美术中的“写实主义”得到了新的发展机会。高剑父、徐悲鸿、林风眠等先驱便是在这场历史洪流中致力于探索中西文化融合的有志之士。
总结新的文化论争,即如何处理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两对矛盾。作为第二代画家的吴作人、萧淑芳等仍然面临着同样的历史问题。夫妇二人作为画家个体给出了自己的一份理解与创造,教书育人,推动民族艺术的新发展。吴作人在其60余年的艺术生涯中探索创新,为中国画、油画开拓出一块新的天地。有“百花之神”雅号的萧淑芳天性爱美,她在水彩、水墨上探索与革新,进而自成一家。他们同学相遇,同道共进,携手同心,同路各异,命运让两颗画坛新星交织,璀璨在20世纪中国美术史的夜空。


❖  吴作人 画家齐白石像



当代赵管  并肩称雄



 ——海派名家谢稚柳、陈佩秋夫妇及其绘画作品

若水


谢稚柳、陈佩秋二位先生是享誉海内外的海派名家,画坛著名的神仙眷侣。他们夫妇因艺术而结缘,为了共同的理想与追求,在艺术创作的艰途中相互扶持共同坚守,携手走过了几十个春秋。在艺术上,他们既面貌迥异,又互有关联,以绘画艺术论,他们无论人物、山水、花卉、重彩工笔、泼墨写意,皆能入古出新,别具匠心,在20世纪下半叶的中国画坛旗鼓相当并肩称雄,被誉为“当代赵管”。绘事之外,他们又通晓画史画论,对中国书画的鉴定也独具慧眼。他们把借鉴之道看作是艺术实践的一个重要环节。常年累月地亲近大量古代经典书画作品,并试图通过对各家各派的技法获取及风格的认知,进而为书画鉴定带来物证依据。同时,他们又精通诗律,常在书画联璧之余,歌赋唱和,文采风流非时辈所能迄及。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谢稚柳、陈佩秋二位先生并欣赏几幅他们创作的绘画佳作。

❖  谢稚柳 柳荫高士图


赏古集真

和同为一家



 ——唐蕃古道遗珍赏析(上)

许彩莲


唐蕃古道是公元7世纪初随着唐蕃关系的日益密切而开通的,它是中原王朝与西藏高原吐蕃王朝之间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交通要道,其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在先秦至魏晋南北朝这一时期所开辟的“陇道”“高平道”“河西道”“羌中道”以及“吐谷浑道”联通了中原地区与西部地区以及青藏高原,为唐蕃古道的开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贞观八年,松赞干布遣使长安,拉开了唐蕃关系的序幕。之后,伴随着文成公主与金城公主的入藏,唐蕃关系日益密切。唐蕃古道开设驿站,双方使节、商贾、僧侣往来不绝,成为联通汉藏民族的“黄金桥”。
❖  唐代 三彩绞胎骑马狩猎俑

博古论道


发现中国古陶瓷之美



龙霄飞

我们在看陶瓷器物的造型时,对于美学设计方面要有基本的认识,明确什么样的线条、什么样的造型是优美的、典雅的;在了解陶瓷器物的用途时,就要知道不同时代古人的生活习惯与习俗,要把器物放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去找寻它本来的面目;探讨陶瓷器物的装饰和纹饰时,对于装饰有文字与绘画的内容,要清楚历代书法绘画的特点,要知晓民间书画与宫廷书画的特色;对于不同的故事画面,要能运用古代的历史典故、历史故事来解释和说明这件器物;对于书法和绘画的特色,要能与同时代的书法绘画风格进行比对,找出渊源和模本;对于诗文要能明了其出处。这些对于深入和全面了解一件古陶瓷器物的方方面面是十分有帮助的。因此,加强多方面的修养和知识储备,才能具备辨明雅俗的能力,不断提高古陶瓷审美的水平。

❖  清雍正 珊瑚红地珐琅彩花鸟纹瓶

博物精华


沈阳故宫藏清宫廷马镫



蔡憬萱


马镫是马具中较晚出现的一种特殊器物,不仅方便上马,更是使人们在骑乘的过程中,便于对马的控制,解放双手,尤其是对骑马作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拟在对沈阳故宫所藏的清代马镫资料作进一步分析整理的基础上,就其清代御用马镫的材质、制作工艺、纹饰、形制、功用等问题略陈管见。

❖  乾隆 戎装大阅图


茗香远扬谁为器



 ——中国茶叶博物馆藏清代外销茶具鉴赏

李竹雨


17~19世纪是中国茶叶对外贸易的黄金时期,繁荣的茶叶贸易不仅带来了丰厚的利润,更是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艺术的融合。大量的中国茶具随着各国商船来到西方世界,随着当地饮茶习俗的发展和变化,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中国茶叶博物馆收藏大量清代外销至欧洲茶具,现择其中部分精品,略作介绍。

❖  清  “白玉轩”款朱泥莲瓣壶

专名例释


玲珑慧智  汉韵生香



 ——满城汉墓出土博山炉

王晓阳


两汉时期的博山炉造型精致、制作考究。满城汉墓出土的错金博山炉及骑兽人物博山炉为其中的佼佼者。文章从社会思想、造型艺术和结构功能三个角度对满城汉墓出土的博山炉加以赏析,力求揭示其蕴含的敬山求仙、以神入画、精巧雅致等艺术特点,彰显其精湛的制作工艺及丰富的文化内涵。
❖  错金博山炉

公私秘藏


许承尧旧藏明清人物画



李艳红


许承尧是赫赫有名的文物收藏与鉴赏家,一生致力于徽州文物的收集与保护。许承尧去世后,其藏品绝大部分由安徽博物院收藏保管。书画是许承尧收藏的大宗,明清人物画占有一定的比重,主要包括道释画、徽州容像及徽州名人画像。其中许多藏品有许承尧、黄宾虹等题跋,艺术价值很高。本文择其重要者概述一二。

❖  明 丁南羽 罗汉渡海图其一

新书序跋

赏心乐事谁家院 雄图白日敛精华



——精缩的近现代书画史(下)
李理 赵强

《艺苑觇标》是《雍贵宝笈》丛书的第一卷,该图集有前后两部分,前半部是“掇英揽妙”,均为中国近现代和当代名家的书画作品,后半部是“长安墨韵”,都是长安画派及黄土画派的丹青佳制。 
笔者依照内地绝大多数学者的观点,把1840年鸦片战争起到1919年新文化运动止,称之为“近代”;从1919年起到1949年,称之为“现代” ;1949年起至今,称之为“当代”。从《艺苑觇标》可以看出,自“海派”代表画家任伯年到当代名家徐义生、王西京,近现代及当代书画名家辈出,经典作品不断涌现。雍贵艺术博物馆的创建者按照地域画派的名家名作,历经十数年的庋藏与积累,形成了千余幅近现代和当代名家名作的汇聚,纵贯150年的书画史,难能可贵。藏家之艰辛,精品之纷呈,无一不是一个奇迹。
中国近现代及当代书画史,是一部没有完成的艺术史,因为当代人无法写全当代史。今天,有更多中青年艺术家承前启后,展露锋芒,“黄尘暗天起,海内已纷拏”,近现代及当代书画史仍在精彩地续写当中。《艺苑觇标》的前后两个部分,基本是按照书画家生年的顺序来编纂,依照有师承关系的先后顺序进行梳理,目的是让读者能从中管窥一部精缩的中国近现代书画史。


❖  陆俨少 新城北山图


真伪辨微


历代文献中的宣德炉



——宣德鼎彝谱非伪书考

南炳文 曹东芳


中国金石礼器文化源远流长,明清以来铜器,尤其以宣德三年(1428)铸造的鼎彝最为珍贵。《宣德鼎彝谱•杨荣原序》( 清嘉庆十三年张海鹏辑录文朋《墨海金壶•宣德鼎彝谱》)称之为“诚谓天朝之伟器,昭代之尊彝,在宗庙则与瑚琏并珍,在朝廷则与球琳同宝”。嘉靖至万历时期收藏鉴定大家项元汴《宣炉博论》一文称“虽三代,汉魏之器亦当退舍”“与南金和氏璧同价”。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明代档案“由于明亡时焚烧宫殿衙署,使大量明朝档案化为灰烬。以后清政府多次下令销毁明朝档案,各地架格库和南明朝廷档案所剩无几,又历次大兴文字狱也销毁了大量书籍”,以至明代文献记载此事非常少见。明清以来的多次劫难给寻找、研究宣德朝鼎彝造成很大困难,致使近代有研究者提出了质疑。

❖  明宣德  山雷螭首彝


市场观察


立秋时节,艺术品的春天来了



——中国嘉德2020春季拍卖记实录

木子


从没有一场拍卖,来得如此之晚;
从没有一场拍卖,如此让人期待;
从没有一场拍卖,如此酣畅淋漓。
立秋后,夏季的余热还没褪去,整座京城被笼罩在一股股热浪里。姗姗来迟的中国嘉德春拍终于在八月引起一波春拍潮。此次春拍涵盖 31 个专场,4500 余件文物艺术品,包含中国书画、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瓷器及古董珍玩、古典家具及工艺品、古籍善本、邮品钱币、茅台酒、葡萄酒等品类,总揽15.89亿元,获11个白手套,这样的佳绩是对市场最温暖的回报,为疫情期间的艺术品低迷行情带来了勃勃生机。
❖  张大千 仙山楼阁

《收藏家》杂志 
2020年度全年订阅中

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快速订阅





往期回顾

Review of previous periods

2020年第08期 精彩呈现
2020年第07期 精彩呈现

2020年第06期 精彩呈现




《收藏家》

| 随刊赠送24P画册活动征集中|

联系电话:010-65127493

感谢关注


《收藏家》杂志APP

电子书阅读


长按识别二维码进入APP


分类: 中文 研究 书籍资料库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