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资料库
《收藏家》2020年第06期
古雅青翠 妙趣天成
康熙青花瓷是继元、明青花之后的又一个高峰,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康熙青花瓷器胎釉精细,造型古朴,纹饰优美,色调古雅幽靓、层次分明,具有承上启下的特点,既有明代青花遗风,又有创新发展,对后世制瓷产生了深远影响。

新乡市博物馆藏帽筒
帽筒创制于清代嘉庆朝年间,官员用于放置顶戴花翎,随着其不断发展,逐渐世俗化,成为寻常百姓家的装饰品与陈列品,是中国传统瓷器中的一种典型器物。帽筒的装饰题材丰富多样,有吉祥寓意纹饰、人物故事纹饰、神话纹饰、花鸟纹饰等等,体现了当时社会人们的精神意识和审美追求。

明代梅瓶赏析

天国遗粟
——太平天国时期瓷器赏鉴
孙建
现收藏于广东省博物馆的一件青花花卉纹四系平头盖茶壶就是一件标准的日用瓷器,该茶壶高18、口径8、底径14厘米,为清代晚期常见的青花花卉纹四系平头盖提梁壶,器物修胎粗率,釉面平整,有多处缩釉点,器身以国产钴料绘制假山牡丹纹,图案绘制手法粗犷,在平顶凹面壶盖上以青花写有“太平天国千卍年”字样。
河北博物院藏清代民窑青花瓷
青花瓷器是中国陶瓷的骄傲,是我国古陶瓷器中最具代表性的优秀品种之一。它起源于唐代,成熟于元代,鼎盛于明、清两代,一直沿用至今。清代不仅是我国青花瓷器的高度发展时期,也是陶瓷史上的黄金时代,尤其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产品质量日臻精进,工艺水平和品种数量都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同时也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状况。而清代民窑青花瓷在风格上则表现出自然、淳朴、流利,富于艺术气质。纹饰也更加图案化、吉祥化。本文就河北博物院育才街院区藏的部分清代民窑青花瓷的文物特点和时代特征做了简单的分析和介绍,以飨读者。

开封博物馆藏宋元瓷枕鉴赏
瓷枕是我国古代瓷器的一种特殊器物,既有纳凉安寝的使用功能,同时也兼具装饰、审美、镇宅、辟邪等作用。瓷枕的造型、装饰工艺与图案变化丰富,承载了诗文、戏曲、雕塑、绘画等中国传统文化,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劳动人民的文化审美偏好与精神追求。开封博物馆馆藏各时代瓷枕数量较多,本文挑选部分宋元瓷枕精品加以鉴赏。


到处皆诗境 随时有物华
2020年3月6日,由旅顺博物馆联合辽宁省博物馆举办的“天地徒存此老丁——陈半丁书画作品展”正式开展。展览是馆内首次围绕20世纪书画大师专题展览,也是因为疫情原因闭馆不闭展,首次采取线上形式展出。陈半丁花卉作品,不仅种类繁多,绘制精美,而且馆藏作品是首次对外展出。画中既有春夏之季“绿云冉冉,红雪霏霏”的绚烂,亦有秋冬时节“青霜傲雪下,仍有盛开花”的香韵,耐人品味。



清代广州外销丝绸上的康乃馨
花卉作为一种装饰图案,无论中外,都是被广泛地应用在丝绸面料的装饰之上。清代广州外销丝绸是专门针对海外市场的需求来样加工订制的,18世纪广州外销丝绸纹样反映着同时期欧洲丝绸面料洛可可艺术风格的流行趋势,以康乃馨、玫瑰、蔷薇等自然界的花卉图案与舒卷的植物藤蔓相组合的纹样,代表着洛可可艺术风格追求的轻快自由、纤巧柔美的特点。19世纪欧洲新古典主义艺术风格的流行,广州外销丝绸的纹样亦发生了相应改变。


玉瑱小议
——从大葆台西汉墓出土玉瑱说起
赵芮禾
大葆台西汉墓2号墓在考古发掘时曾出土有一玉瑱(耳塞),作为西汉时极为流行的九窍玉塞的组成部分,玉瑱在汉代墓葬中多有出土。但是玉瑱并非只作为葬玉出现在历史中,文章从玉瑱的使用功能着手,分为服饰功用与葬玉功用两个部分阐述其用法、材质与所代表的思想内涵。


衢州孔氏南宗家庙
的两件清代乐钟
衢州孔庙留存的礼乐用器为数不多,雍正十年编钟、雍正十一年大钟为我们了解清代的孔庙祭祀礼乐文化等提供了难得的物证,值得关注。

汉嵩山太室阙铭拓本版本
太室阙,位于河南嵩山太室山南麓中岳庙门前的中轴线上,是庙前的神道阙,分东西两阙。两阙结构相同,皆由阙基、阙身、阙顶三部分组成。阙上刻有铭文及各种人物、动物、树木形象,其中三处铭文皆位于西阙之上。西阙北面上方是元初五年吕常造石阙铭,即太室阙铭。铭文阴刻隶书,二十七行,满行十字,由内容可知该阙为阳城长吕常于汉元初五年(118)所造。南面上方为题额,阳文篆书,三行九字,现存“中岳泰室阳城”六字;题额下是延光四年(125)颍川太守题名,书体篆隶杂糅,剥蚀严重,存字不多。太室阙与启母阙、少室阙并称“嵩山三阙”。


房龄大长公主墓托果盘侍女图新考
房龄大长公主墓出土27幅侍女壁画。其中有一位托果盘侍女位于墓前室东壁北侧,手持一五足圆盘,盘中盛有两种果品。这两种果品应是陕西本地产的秋季水果,俗称八月炸的野生水果八月瓜和柿子。


首都博物馆藏
无款画虎图轴分析
本文以首都博物馆藏清代《无款画虎》图轴为例,尝试对画面信息解读并辅以拉曼光谱、荧光光谱和高光谱等科学手段对画面色彩和信息进行采集分析,为书画修复保护提供依据和思路,望有抛砖引玉的效果。


诗札与收藏


王守仁《致谢源书札》
五通连裱长卷考





胸中丘壑铸生机 笔底烟霞蕴意境
王衍
李可染,中国近代最杰出的画家之一,画坛巨擘。李可染先生的艺术成就主要是山水画、人物画,其中山水画的成就最为突出。李可染先生继承和发展了前人的艺术习规,创造出了新的山水画面貌,中国山水画到李可染先生这里算一站。
李可染先生具有深厚的民族哲学修养、传统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又借鉴了其他艺术的表现手法,对山水画进行了革新探求,所谓“推陈出新”“别开生面”,把中国的山水画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笔墨传情 戏画人生
张媛媛 杨学晨


咬文嚼字话古瓷
随着收藏队伍不断地壮大,我们的这个知识系统也应当有精细化的要求,使其更加科学、严谨。作为“行内”的新人——也正因为是新人,才容易发现一些问题,而老行儿们早已见怪不怪、习惯成自然了,每每在触及陶瓷术语、名称时不屑于“咬文嚼字”。但我还是希望和大家探讨我在学习中碰到一些“小”问题。
瓷器中有一种器型叫“四方窝角碗”,还有“窝角方盘”等等,清代及民国类似这样的器物还是比较多见的,现在各个拍卖会上时有出现,令人不解的是几乎所有拍卖图录都把“窝”写成“倭”字,要知道这个“倭”在字典里只有一种解释,那就是指日本、日本人,而“窝”有“使弯或曲折”的意思,大范围地出现这样的错误,可能就是历史传承下来的?或就是所谓的“习惯成自然”吧。

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快速订阅
往期回顾
Review of previous periods

| 随刊赠送24P画册活动征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