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资料库
《收藏家》2020年第04期

“斗茶”大约始于五代,最早流行于福建建安一带,至北宋已颇为盛行,为适应“斗茶”文化的需求,宋代以福建建阳为中心所制造的黑釉盏闻名天下,受其影响,福建多地皆有生产,同时还辐射到周边省份,如浙江、江西,甚至蔓延到四川、重庆、湖南、广西、河南、山西等地。本文就建盏类文物产生的时代背景、各地出土建盏类文物的特征及审美取向进行论述,以便同仁对我国宋元时期流行的黑釉盏有更多的认知。



建盏在造型、釉色等诸多方面都与宋代茶文化的特点息息相关,而其间曾经困扰学界的种种问题,也可以尝试从包括茶文化在内的宋代风俗中去探觅其根源。



宋代黑釉茶盏
张润平


玄远无极穹空幽
定窑是继唐代邢窑白瓷之后北方地区兴起的一大瓷窑体系,产品清雅脱俗、色莹可爱。定窑以烧制白釉瓷著称,但也烧制高质量的黑釉瓷,这里称为“黑定”。黑定的出土情况带给我们一些新思考。
❖ 宋 定窑黑釉鹧鸪斑盏 佳士得拍卖


黑釉瓷在历朝历代中不断发展创新,新的品种不断涌现,古陶瓷研究者也会遇到许多疑问。笔者试答其三,以求教于方家。



重庆江津的两件传世玉璧
张雨颖 陈龙
重庆市江津区位于渝西南,是川东平行岭谷区的西缘,属于古代巴蜀文化的分布范围。重庆市江津区文物管理所藏有两件传世的玉璧精品,在川东、重庆地区并不多见,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清宫漆器的运用
——以沈阳故宫藏品为例
刘晓晨
沈阳故宫珍藏的明清时期清宫漆器共计200余件,清代漆器尤多。如果算上家具、陈设、宫廷遗物等其他类别的漆器及其他材质文物的漆制包装附属品的漆器,则数量远非如此。沈阳故宫的文物来源多为北京故宫拨交或购买征集而来,故多出自清宫旧藏。馆藏文物数量虽不多,不过“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漆器的品类很全,纹样也很精美。



黑龙江省博物馆藏清三代釉上彩瓷
王晓艳
清朝盛世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社会生产力提高,日益庞大的国内外瓷器消费市场,三代帝王对瓷器的喜爱和重视,督陶官郎廷极、唐英等对御窑厂的苦心经营,种种原因促进了瓷器生产进一步提升,瓷器生产在工艺技术和产量上都达到了历史高峰,进入了它的黄金时代。本文选取了16件黑龙江省博物馆藏清三代釉上彩瓷,包括纯釉上彩瓷和釉下彩与釉上彩相结合彩瓷,介绍如下。



师心佛心



《蔡行勅》与宋徽宗题文会图书法比较
杨勇
中国古代皇帝之中,书画艺术成就最高的非宋徽宗赵佶莫属,特别是他的书法艺术更是为世人瞩目。他所创制的“瘦金体”楷书独步古今,诸多名迹传世,草书也造诣非凡,藏于辽宁省博物馆的《草书千字文》最为著名。惟有宋徽宗的行书墨迹传世寥寥,最具代表性的是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文会图》中的一段行书诗题。另外还有一件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的行书《蔡行勅》,旧时著录中将其定为宋太宗所书,当代学者则明确否定这一说法,比较一致地认为《蔡行勅》的书法风格和宋徽宗书法关系密切,但在认定是宋徽宗亲笔所书还是代笔的问题上诸位专家意见不同。本文旨在关注书法墨迹本身,通过两件书法墨迹的笔画、结体、章法行气等方面的比较,说明两件墨迹在笔画特征、章法行气、书写习惯、书法风格等方面的密切关系。


宋画中的葫芦
朱万章
绘画中出现葫芦形象,最早要算是宋画了。作为花鸟画的分支,葫芦画在宋代却并非以花鸟画的形式出现。它在画中的形象,大多出现在人物画中,是作为画中主人的配角而存在。它在画中的位置、功能的变幻反映出葫芦进入绘画之初的角色并不丰富,其实用性的功能要远远大于其文化内涵。



金身妙相融汉藏 稀有等身似真身
2019年岁末,笔者赴杭州考察佛教艺术遗迹时,恰逢厦门博美拍卖公司在杭举办巡展,一尊释迦太子诞生等身铜像(以下简称“太子诞生像”),引起了我的特别好奇和极大兴趣。这尊像不同于常见的太子诞生像:它的体量超常,通高达83厘米;它的姿势特殊,右手上举,左手下指,完全相异于常见的太子诞生像手势;它的衣着简单而奇特,不同于常见的身着布兜的式样;它的躯体修长,体态优美,全身结构匀称,肌肉起伏自然,具有梵式造像的雕塑美感,也完全不同于常见的太子诞生像造型风格。下面试对此像的造型样式、风格、年代,以及造像题材的经典依据及造像流传历史等相关问题略作探讨,不妥之处,请大家指正。




再生
——于非闇的花鸟画
韩小赫



唐琴小春雷考略
绛云
寒舍有古琴一床,琴背镌有“小春雷”三字,遂以名之。琴乃家翁于上世纪四十年代宦游江南所得,传家已七十余载。本文结合文献,从三个角度审视“小春雷”:琴内外清楚可见之铭款;琴之形制、漆色断纹、灰胎、音声;利用红外线透视龙池左侧被浓墨涂盖之“原始”腹款。




千年典范之美
山东博物馆藏书总量虽然不多,但素以精善闻名。门类齐全,甲骨、碑帖、竹简、传统古籍皆有。甲骨以罗振玉旧藏为最,竹简则是银雀山《孙子兵法》汉简,传统古籍有400余种入选《中国善本古籍总目》,其中含有一定量的宋刻珍本,今举其中10种16部宋共赏。



唐王公淑墓志考释
鲁晓帆
1992年9月在北京市海淀区八里庄地区的玲珑公园西墙外发现的唐代墓葬是唐代王公淑及其夫人吴氏的合葬墓。近年来研究此墓壁画的学者不乏其人,但是对此志文内含的研究却显得相对浅显。笔者认为此志文的内容对研究唐代幽州城的历史,还是有一定研究价值的。同时,它对丰富北京地区唐代地方史料,也是一件不可多得实物资料。



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快速订阅
往期回顾
Review of previous periods

| 随刊赠送24P画册活动征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