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资料库
贵州古建筑
摘要: 贵州古建筑-中国古建筑丛书 作者:陈顺祥 /罗德启 /李多扶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副标题: 中国古建筑丛书出版年: 2015-12页数: 231定价: 368.00元装帧: 精装丛书:中国古建筑丛书ISBN: 9787112182398内容简介 自2011年4月北京《中国古建筑丛书》编委会di一次会议以来,经过近三年的时间,“贵州古建筑”分册全书终于完成交稿,参与工作的全体同仁感到莫大 ...
贵州古建筑-中国古建筑丛书

作者:陈顺祥 /罗德启 /李多扶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副标题: 中国古建筑丛书
出版年: 2015-12
页数: 231
定价: 368.0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中国古建筑丛书
ISBN: 9787112182398
内容简介
自2011年4月北京《中国古建筑丛书》编委会di一次会议以来,经过近三年的时间,“贵州古建筑”分册全书终于完成交稿,参与工作的全体同仁感到莫大的欣慰。根据几次编委会的精神,贵州分册的编写大纲几经修改,最终才确定了分册文本编纂的结构体系。在各参编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书稿总算付梓。贵州地处中国西南,是名副其实的山地王国。这里不仅有宜人的气候、丰富的资源和优美的自然景观,还有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的民族、地域文化。旧石器时代,遍布贵州的喀斯特洞穴曾经是远古人类的庇护之所和文化摇篮。新石器时代,贵州逐步出现“聚居”与“洞居”共存的现象,并持续了很长的一段时间。两千多年前的战国秦汉时期,夜郎已成为司马迁笔下西南夷中大的君长。唐宋时期,地处中央王朝与南诏、大理中间地带的贵州是茶马互市的重要区域。元代以后,贵州战略地位进一步提升,东西、南北通道打通,贵州遂成为西南交通的要津。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贵州成为全国第十三年行省,翻开了贵州历史新的一页。明清之后屯军、移民和商旅的大量进入、“改土归流”政策的强推,使贵州经济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各族先民利用贵州的自然条件,娴熟地使用了土、木、石、泥、竹等建筑材料,依山而建,逐水而居,以顽强和坚忍创造了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聚居形态和建筑文化。又由于地理、民族、经济、文化等因素,各区域建筑相互独立而又相互影响,造就了贵州建筑类型多样、建筑文化多彩的特色,也使贵州古建筑表现出特有的自然形态和文化形态,凸显出浓郁的山地特色、民族特色和文化特色,显现出“和而不同,和谐共生”的文化性格和精神境界。各区域建筑不仅反映了贵州各民族的个性特征,也是贵州建筑文化区别于其他建筑文化的重要标志。贵州古建筑是西部山地建筑瑰宝,也是我国古建筑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建筑文化深受周边文化圈的影响。它东承荆楚之流风,西接滇云之余韵,北延巴蜀之神采,南领黔桂之精华,是西南地区与长江中下游、珠江流域地区建筑文化交融、过渡、演变的重要见证。然而,以往对于贵州古建筑的研究,除散见报刊的文章和零星介绍外,尚缺全面系统的总结,一直处于“藏在深闺人未识”的状态。以至于有的同志见到马头墙就认为是徽派,见到木结构就是干阑吊脚,全然失去了对贵州古建筑区域特征的正确认识。根据贵州文化“多元一体”的基本属性,综合历史时期行政区划、古代文化交流通道等诸方面因素,同时考虑到要有利于读者了解不同类型建筑生成的共性文化背景,本书打破了建筑类型的罗列和现有行政区划的藩篱,按黔北黔西北、黔东北、黔东南、黔中黔南以及黔西等五个建筑文化区分章编撰。以文化片区分类,除同片区内所选建筑具有共性文化背景外,还方便读者阅读,使介绍的古建筑地点方位清晰明了,易于查考和比较分析。
作者简介
陈顺祥,贵州息烽人,1974年8月生,毕业于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天津大学建筑规划工稃硕士,注册城市规划师,副研究员,现任贵州省文物保护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与研究工作,主持、参与多项文物建筑保护工程勘察设计,致力于贵州传统村落的科学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发表多篇关于黄州传统建筑、传统民居保护的研究文章。
目录
总序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自然环境状况
一、地理
二、气候
三、植物
第二节 历史与文化
一、历史沿革
二、文化特性
第三节 建筑发展与特征
一、建筑演变
二、建筑分区
第二章 黔北黔西北建筑文化区
第一节 黔北黔西北建筑文化区概述
一、区域地理及历史沿革
二、区域文化及建筑特色
第二节 古城古镇
一、遵义
二、织金
三、赤水丙安古镇
第三节 古建筑
一、坛庙寺观
二、祠堂会馆
三、塔幢牌坊
四、其他
第三章 黔东北建筑文化区
第一节 黔东北建筑文化区概述
一、区域地理及历史沿革
二、区域文化及建筑特色
第二节 古城古镇
一、镇远
二、铜仁
三、黄平旧州古镇
四、松桃寨英古镇
五、锦屏隆里古城
第三节 古村落
一、石阡楼上村
二、铜仁客兰寨
三、天柱三门塘村
第四节 古建筑
一、坛庙寺观
二、会馆祠堂
三、楼阁桥梁
四、其他
第四章 黔东南建筑文化区
第一节 黔东南建筑文化区概述
一、区域地理及历史沿革
二、区域文化及建筑特色
第二节 古城古镇
黎平
第三节 古村落
一、雷山郎德上寨
二、黎平肇兴侗寨
三、从江增冲侗寨
四、三都怎雷寨
五、荔波董蒙寨
第四节 古建筑
一、侗族鼓楼
二、侗族风雨桥
三、其他
第五章 黔中黔南建筑文化区
第一节 黔中黔南建筑文化区概述
一、区域地理及历史沿革
二、区域文化及建筑特色
第二节 古城古镇
一、安顺
二、贵阳
三、青岩
第三节 古村落
一、安顺本寨村
二、长顺中院村
第四节 古建筑
一、坛庙寺观
二、楼阁亭塔
三、其他
第六章 黔西建筑文化区
第一节 黔西建筑文化区概述
一、区域地理及历史沿革
二、区域文化及建筑特色
第二节 古城古镇
一、盘县古城
二、安龙古城
三、鲁屯古镇
第三节 古村落
一、兴义南龙寨
二、安龙坝盘村
三、盘县水塘村
第四节 古建筑
一、寺观
二、其他
第七章 建筑营造与装饰
第一节 木结构
一、大木作
二、小木作
三、木梁桥
第二节 砖石结构
一、砖石建筑概况
二、砖砌筑技术
三、石砌体技术
第三节 建筑装饰技术
一、石雕
二、木雕
三、灰塑
四、彩画
第四节 建筑营建仪式及禁忌
一、楼基选址
二、砍树备料
三、请神下墨
四、竖架立楼
五、上梁
六、立门
七、落成启用
贵州古建筑地点及年代索引
参考文献
后记
主编简介

作者:陈顺祥 /罗德启 /李多扶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副标题: 中国古建筑丛书
出版年: 2015-12
页数: 231
定价: 368.0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中国古建筑丛书
ISBN: 9787112182398
内容简介
自2011年4月北京《中国古建筑丛书》编委会di一次会议以来,经过近三年的时间,“贵州古建筑”分册全书终于完成交稿,参与工作的全体同仁感到莫大的欣慰。根据几次编委会的精神,贵州分册的编写大纲几经修改,最终才确定了分册文本编纂的结构体系。在各参编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书稿总算付梓。贵州地处中国西南,是名副其实的山地王国。这里不仅有宜人的气候、丰富的资源和优美的自然景观,还有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的民族、地域文化。旧石器时代,遍布贵州的喀斯特洞穴曾经是远古人类的庇护之所和文化摇篮。新石器时代,贵州逐步出现“聚居”与“洞居”共存的现象,并持续了很长的一段时间。两千多年前的战国秦汉时期,夜郎已成为司马迁笔下西南夷中大的君长。唐宋时期,地处中央王朝与南诏、大理中间地带的贵州是茶马互市的重要区域。元代以后,贵州战略地位进一步提升,东西、南北通道打通,贵州遂成为西南交通的要津。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贵州成为全国第十三年行省,翻开了贵州历史新的一页。明清之后屯军、移民和商旅的大量进入、“改土归流”政策的强推,使贵州经济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各族先民利用贵州的自然条件,娴熟地使用了土、木、石、泥、竹等建筑材料,依山而建,逐水而居,以顽强和坚忍创造了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聚居形态和建筑文化。又由于地理、民族、经济、文化等因素,各区域建筑相互独立而又相互影响,造就了贵州建筑类型多样、建筑文化多彩的特色,也使贵州古建筑表现出特有的自然形态和文化形态,凸显出浓郁的山地特色、民族特色和文化特色,显现出“和而不同,和谐共生”的文化性格和精神境界。各区域建筑不仅反映了贵州各民族的个性特征,也是贵州建筑文化区别于其他建筑文化的重要标志。贵州古建筑是西部山地建筑瑰宝,也是我国古建筑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建筑文化深受周边文化圈的影响。它东承荆楚之流风,西接滇云之余韵,北延巴蜀之神采,南领黔桂之精华,是西南地区与长江中下游、珠江流域地区建筑文化交融、过渡、演变的重要见证。然而,以往对于贵州古建筑的研究,除散见报刊的文章和零星介绍外,尚缺全面系统的总结,一直处于“藏在深闺人未识”的状态。以至于有的同志见到马头墙就认为是徽派,见到木结构就是干阑吊脚,全然失去了对贵州古建筑区域特征的正确认识。根据贵州文化“多元一体”的基本属性,综合历史时期行政区划、古代文化交流通道等诸方面因素,同时考虑到要有利于读者了解不同类型建筑生成的共性文化背景,本书打破了建筑类型的罗列和现有行政区划的藩篱,按黔北黔西北、黔东北、黔东南、黔中黔南以及黔西等五个建筑文化区分章编撰。以文化片区分类,除同片区内所选建筑具有共性文化背景外,还方便读者阅读,使介绍的古建筑地点方位清晰明了,易于查考和比较分析。
作者简介
陈顺祥,贵州息烽人,1974年8月生,毕业于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天津大学建筑规划工稃硕士,注册城市规划师,副研究员,现任贵州省文物保护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与研究工作,主持、参与多项文物建筑保护工程勘察设计,致力于贵州传统村落的科学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发表多篇关于黄州传统建筑、传统民居保护的研究文章。
目录
总序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自然环境状况
一、地理
二、气候
三、植物
第二节 历史与文化
一、历史沿革
二、文化特性
第三节 建筑发展与特征
一、建筑演变
二、建筑分区
第二章 黔北黔西北建筑文化区
第一节 黔北黔西北建筑文化区概述
一、区域地理及历史沿革
二、区域文化及建筑特色
第二节 古城古镇
一、遵义
二、织金
三、赤水丙安古镇
第三节 古建筑
一、坛庙寺观
二、祠堂会馆
三、塔幢牌坊
四、其他
第三章 黔东北建筑文化区
第一节 黔东北建筑文化区概述
一、区域地理及历史沿革
二、区域文化及建筑特色
第二节 古城古镇
一、镇远
二、铜仁
三、黄平旧州古镇
四、松桃寨英古镇
五、锦屏隆里古城
第三节 古村落
一、石阡楼上村
二、铜仁客兰寨
三、天柱三门塘村
第四节 古建筑
一、坛庙寺观
二、会馆祠堂
三、楼阁桥梁
四、其他
第四章 黔东南建筑文化区
第一节 黔东南建筑文化区概述
一、区域地理及历史沿革
二、区域文化及建筑特色
第二节 古城古镇
黎平
第三节 古村落
一、雷山郎德上寨
二、黎平肇兴侗寨
三、从江增冲侗寨
四、三都怎雷寨
五、荔波董蒙寨
第四节 古建筑
一、侗族鼓楼
二、侗族风雨桥
三、其他
第五章 黔中黔南建筑文化区
第一节 黔中黔南建筑文化区概述
一、区域地理及历史沿革
二、区域文化及建筑特色
第二节 古城古镇
一、安顺
二、贵阳
三、青岩
第三节 古村落
一、安顺本寨村
二、长顺中院村
第四节 古建筑
一、坛庙寺观
二、楼阁亭塔
三、其他
第六章 黔西建筑文化区
第一节 黔西建筑文化区概述
一、区域地理及历史沿革
二、区域文化及建筑特色
第二节 古城古镇
一、盘县古城
二、安龙古城
三、鲁屯古镇
第三节 古村落
一、兴义南龙寨
二、安龙坝盘村
三、盘县水塘村
第四节 古建筑
一、寺观
二、其他
第七章 建筑营造与装饰
第一节 木结构
一、大木作
二、小木作
三、木梁桥
第二节 砖石结构
一、砖石建筑概况
二、砖砌筑技术
三、石砌体技术
第三节 建筑装饰技术
一、石雕
二、木雕
三、灰塑
四、彩画
第四节 建筑营建仪式及禁忌
一、楼基选址
二、砍树备料
三、请神下墨
四、竖架立楼
五、上梁
六、立门
七、落成启用
贵州古建筑地点及年代索引
参考文献
后记
主编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