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资料库

北周莫仁相、莫仁诞墓发掘简报

摘要: 北周莫仁相、莫仁诞墓发掘简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原载《考古与文物》2012年第3期(原文较长,本期刊载莫仁诞墓)墓志 1合。标本M22:1。墓志置于甬道北部靠近墓室处,出土时上首朝北。墓志青石质。志盖盝顶,盖顶长46、宽45、厚9.5厘米。盖面分为十二界框,框内减底阳刻篆书三行,行四字,盖题为“大周上开府故莫仁诞墓志铭”(图一八)。志石长宽55、厚9厘米 ...
北周莫仁相、莫仁诞墓发掘简报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原载《考古与文物》2012年第3期
(原文较长,本期刊载莫仁相墓)

2.甬道  南接第四天井,北接墓室。平面呈南北向近长方形,拱顶土洞式结构。甬道入口处东、西两边各有约0.05米的收分,水平进深2.35、宽1.2、高约1.75米。在第四天井北端和甬道相接处有一炸药炸开的盗洞,直径不明,导致土质松散,使甬道顶部整体下错。因盗扰严重,不见封门。



3.墓室  南与甬道相接,为穹窿顶土洞结构,平面呈正方形,墓底长、宽均为3.3、四壁残高1.7米,原穹窿顶因整体坍塌高度不详。墓室四壁残留有白灰痕迹。墓室北壁下为生土台棺床,东西长2.2、南北宽1.52、高约0.55米。墓室内填淤土,内含少量木炭颗粒及生土块等,土质较坚硬。


二、葬具葬式
因墓室坍塌及盗扰严重,葬具葬式不详。在墓室内淤土中采集到一枚铁制泡钉及几件锈蚀严重的铁制棺饰,由此推测可能使用了木棺埋葬。在墓室西南角发现一具破损的头盖骨和零散的人骨,系人为扰动所致。








5.墓志

墓志  1合。标本M21:97。墓志石发现于甬道北部靠近墓室处,出土时上首朝北,志盖发现于墓室内西南角。墓志青石质。志盖盝顶,盖顶长49、宽48、盖厚12厘米。盖面分为九界框,框内减底阳刻篆书三行,行三字,题为“大周大将军定安公铭”(图一四)。志石长57、宽56、厚14厘米,阴刻楷书32行,满行33字,共计1024字(图一五),录文如下:

大周大将军定安公铭(盖题)

大周使持节大将军丹淮青幽豫五州刺史定安县开国公故莫仁信公墓志(首题)

君本姓马,讳相,字饮勿头,长安扶风人也。其先马服君之后,因勋以氏。祖闻德,献文帝」之光,利用建侯,遂翼成帝业,拜南面俟利弗。父伯丑,风轨早闻,幼居天阙,仼武川镇军」主、朔州主簿。酋望夙著,其来远矣。君器局敦敏,雄气清杰,闺门孝友,乡党仁信。弱冠从」戎,奇谋久立,风神亮拔,实为领袖。永熙之季,地分秦赵,身虽在伪,迺心正朔,沙苑之机,」遂得归朝。天子嘉焉,补都督、殿中辅国二将军,寻迁征虏将军、中散大夫、上蔡县开」国伯,邑五百户。强寇荐食,边隅未静,折冲陷敌,君有力焉。特授平东将军、大中大夫、帅」都督,授抚军将军、通直散骑常侍、大都督。晏婴相齐,季文佐鲁,二公之化,比德而三。册」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大都督。夙夜在公,不惶寝食,朝廷善之。出治归宁、槃龙」二郡守,未及下车,风政斯举。进爵归义县开国侯,俄进为公。君器宇渊弘,显居望首,锡」姓莫仁,树为宗主。世子迴洛,体居美胤,太祖文皇帝封承隆嗣,弱年一十有一,授抚」军将军,宗之首也。君贞风盛轨,留咏甘棠,主上特闻,诏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大都督。公外兼戎略,尽先见之谋;内立忠诚,竭廉平之节,除丹州诸军事、丹」州刺史。君直道奉上,正身率下,以镇捍之重,允寄时英,又除蒲州副防主。于是委质见」诚,屡陈方策,持授使持节、大将军,归义之封,改为定安公,频加增邑,通前合二千五百」户,怀远安近,民悦来苏。君春秋六十有九,身历三朝,方欲入裨,王道永赞,升平既与,善」无因去,正月上旬,严霜暴戾。主上追伤,朝野悲惜,赠淮青幽豫四州刺史,谥曰信公,」礼也。粤以宣政元年岁次戊戌四月戊戌朔廿三日庚申,迁于万年县界鸿顾乡寿贵」里。君入化在朝,礼聘云氏为妻,后蒙赐姓口豆连。夫贵妻重,蒙授安民郡君,寻迁归义」国夫人。夫人恪恭妇礼,肃敬夫家,内外以安,中表斯附。春秋六十有三,次前二载遘薨」于京第。天子嗟悼,内外哽恋,赠定安国夫人,迁同今里。夫唱妇随,古今通典,改从夫」葬,永联幽席。在伪元室虎氏,遂能孤楼自守,二纪有踰,育训英稚,并皆成立。停年卌将」二,薨于齐土。仰蒙神谋上感,中原荡定,奉迁之会,遂得迎赴同坟。依聟追荣,例合夫」人之位。今以上闻,未蒙恩返。长子菩提,虽隔慈光,盈于四纪;虽有称子之名,曾无侍尊」之效。夙霄追恋,随时崩绝,天述良求,得逢善会。统除之际,先奔父命,慈养之恩,始蒙奉」接。君遘疾床枕,恒得捧侍,始终归暮,曾无时阙。夫响因声来,死由生至,畏慎莫之防,智」术不能勉。呜呼,岂不痛哉。清音素业,难可备书,善言美行,自当传之竹帛。泉隧虽深,陵」谷难固,勒兹玄石,用铭幽路,韵作讼曰:」

堂堂显祖,伟伟高名。时因利建,武定文经。奋袂勤王,事立功成。建麾作牧,抟风上征。爰」及我君,川岳降灵。含章内朗,玉洁冰清。出居州伯,入职王庭。当朝蹇愕,理务廉平。三惑」去心,四慎缠情。天不祐善,良人丧精。橐籥无准,物有亏盈。自非金石,岂得长宁。月过飞」电,日驶奔星。长辞朗世,永入幽扃。在生既感,没有余馨。甘棠留咏,空谷传声。

北周莫仁相、莫仁诞墓发掘简报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原载《考古与文物》2012年第3期
(原文较长,本期刊载莫仁诞墓)


墓志  1合。标本M22:1。墓志置于甬道北部靠近墓室处,出土时上首朝北。墓志青石质。志盖盝顶,盖顶长46、宽45、厚9.5厘米。盖面分为十二界框,框内减底阳刻篆书三行,行四字,盖题为“大周上开府故莫仁诞墓志铭”(图一八)。志石长宽55、厚9厘米,面阴线刻格,格内八分32行,行满32字,共计983字(图一九),录文如下:



四、结语

莫仁相墓及莫仁诞墓,是西安南郊新发现的2座规格较高的北周纪年墓,墓葬形制完整,墓主身份明确,随葬器物较丰富,为探索陕西地区北周墓葬分布规律及形制特点补充了新资料。

陕西地区迄今已发现的北周墓主要分布于西安北部地区:位于西北方向的咸阳底张湾一带,已发现了包括北周武帝宇文邕[2]、谯忠孝王宇文俭[3]、冀国公字文通[4]等在内的20余座大中型墓葬,被确定为北周皇族和高品秩官员的埋葬区;东北方向的大明宫乡一带因集中发现了4座北周粟特人、罽宾人墓葬[5],亦被确定为在华外族人埋葬区。除此之外,西安南郊长安区一带也曾发现有数座北周墓[6],但墓葬的规格及随葬品数量都远不及西安北郊,故一直未受到足够的关注。

墓主莫仁相、莫仁诞父子,史传无载。据志文可知,莫仁相本姓马,长安扶风人,生于北魏永平二年(509年),卒于北周宣政元年(578年),主要活动于东魏、西魏、北周时期。其祖马闻德、父马伯丑,史籍均无载。莫仁相弱冠从戎,永熙三年(534年)北魏分裂后先仕于东魏;至西魏大统三年(537年)沙苑之战时,归附西魏,而后仕于西魏、北周;宣政元年(578年)卒,官至使持节、大将军、定安公(正九命),食邑二千五百户,赠淮青幽豫四州刺史,谥曰信公。元配虎氏,在莫仁相归附西魏后留于齐土,孤独终老,并独自养育长子菩提。莫仁相入长安后再娶云氏。云氏蒙赐姓口豆连,于建德五年(576)卒于京第,赠定安国夫人,后“改从夫葬,永联幽席”。莫仁相父子墓附近并未发现其它北周墓,故志文所称口豆连氏从夫而葬,极有可能是与莫仁相合葬于此墓中。

莫仁诞,字迴乐,生于西魏大统八年(542年),卒于北周建德五年(576年),当为莫仁相与口豆连氏之子。莫仁诞十一岁即被北周政权授予抚军将军[7],之后历任帅都督、大都督,天和六年(571年)迁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大都督,建德元年(572年)加少虎贲。建德五年(576年)十月,随北周武帝宇文邕出兵攻伐北齐,不幸战死于晋阳城,卒年三十四岁。诏赠使持节、上开府仪同大将军(正九命),封赵州赵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建德六年(578年)窆(biǎn)于万年县原望乡三儒里。

2座墓葬均为北周时期典型的长斜坡墓道多天井单室土洞墓。其中莫仁相墓开天井4个为北周墓中首见[8];其在墓室北部设置横向土质棺床的做法则为当时单室土洞墓中较为常见的形制[9],还见于咸阳机场四号墓、五号墓、十三号墓[10]等北周墓中。

莫仁相墓出土了组合关系较为完整的陶质明器,制作工艺和造型都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所出陶俑包涵了北周时期陶俑组合的三大类型镇墓俑、出行仪仗俑、庖厨劳作俑。各类陶俑的形制和数量与同年埋葬于咸阳北原的若干云墓[11]、独孤藏墓[12]差别甚小,此三人品秩相当,而后两墓均未被盗扰,对比可知莫仁相墓所出陶俑扰乱程度小,俑群组合较为完整,可作为西安南郊北周墓随葬俑群的标准器。

莫仁相墓志记其于宣政元年(578年)迁“万年县界鸿顾乡寿贵里”。鸿顾乡(或作洪固乡)寿贵里,常见于北魏至唐代墓志中[13],由志文可知,该乡里在北魏至西魏时期设于京兆山北县下,北周时废山北县而置万年县,又置于万年县下。从墓志的出土地来看,其地理位置就在今长安区韦曲北原一带。莫仁诞墓志记其于建德六年(577年)“窆于万年县原望乡三儒里”,此乡里名未见于史籍,或可补史之阙。


领    队:李  明

发    掘:袁  明  李举纲  岳友军

绘    图:党晓婷  韩民兴

拓    印:李宏涛

摄    影:张明惠

保护修复:韩民兴  李艾娟

执    笔:李举纲  袁  明  张  彦


分类: 中文 研究 书籍资料库
关键词:

最新评论


分类信息

作者: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更多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