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资料库

《文物春秋》2023年第六期

摘要: 2临淄齐故城出土燕侯脮磬及有关问题黄锦前【关键词】燕侯脮磬;山巤;燕侯载簋;任用贤良;战国中期【摘要】通过对原简报中山东临淄齐故城出土的燕侯脮磬铭文有关文字的改释,认为“山巤”应系此磬之名,磬铭与传世的燕侯载簋铭文立意和措辞近似,表达了当时统治者渴望贤良辅佐治国安邦之殷切期盼,与文献所载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各国统治者不拘一格求才纳 ...



研究与探索


1

扶风强家村窖藏器恒簋盖铭新释——从西周世官的特殊现象考察

叶先闯

【关键词】恒簋盖;友;虢季氏世系;世官;殷簋

【摘要】扶风强家村窖藏铜器群属于西周虢季氏家族,然而同窖所出的恒簋盖铭中的恒一直以来都被排除在该家族世系之外。恒簋盖铭所见器主恒的册命辞与殷簋铭文“更乃祖、考、友”有相似之处,殷簋铭文或可为破解恒簋盖铭提供重要线索。将二铭比观,可以发现恒可能是作为家族宗子之“友”参与到世族职官赓继中,而“友”正是西周贵族社会中血缘亲属关系的重要构成,其与贵族家主或存在人身依附关系,这样不仅能更合理地解读恒簋盖铭“更 、克司直鄙”的含义,而且能为恒簋盖何以出现在虢季氏窖藏中提供合理证明。

2

临淄齐故城出土燕侯脮磬及有关问题

黄锦前

【关键词】燕侯脮磬;山巤;燕侯载簋;任用贤良;战国中期

【摘要】通过对原简报中山东临淄齐故城出土的燕侯脮磬铭文有关文字的改释,认为“山巤”应系此磬之名,磬铭与传世的燕侯载簋铭文立意和措辞近似,表达了当时统治者渴望贤良辅佐治国安邦之殷切期盼,与文献所载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各国统治者不拘一格求才纳贤、任用贤良的情况可互证,系战国社会动荡不安的反映。燕侯脮诸器年代为战国中期。燕侯脮磬出自临淄齐国故城内,系齐破燕所劫获的战利品,是战国中晚期燕齐之间互相攻战的历史遗物与见证。

3

河北灵寿东城遗址2015年出土动物遗存研究

李文艳 吕小红 韩金秋 班琳 王春雪

【关键词】河北灵寿;灵寿东城遗址;动物骨骼;战国;汉代

【摘要】2015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对河北省平山县中山灵寿故城东侧的灵寿东城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初步判定该遗址为战国时期中山国都城的军事驻防城。遗址出土了一批动物骨骼,共计80件,其中可鉴定标本23件,分战国和汉代两个时期:战国时期动物种属主要为马、牛、猪,汉代动物种属为猪、牛、狗,均为古代家畜饲养的常见种属,此外鹿类动物也是汉代灵寿先民的利用对象。根据动物骨骼的部位、出土位置及伴出品,可以判断这些动物可能存在除食用外的功能,如奠基或祭祀等。不同时期对不同动物的利用情况,进一步验证了随着中山国的灭亡,灵寿东城的军事功能逐渐衰落,到了汉代已成为普通平民生活区。

4

吴晋堆塑罐的形制与内涵演变

钟乐彤

【关键词】堆塑罐;吴晋时期;明器

【摘要】堆塑罐是吴初至西晋晚期流行于江浙一带的陶瓷明器,其形制与堆塑内容的历时性变化以及使用情况的区域性差别,表明其器物内涵并不统一。在五联罐到堆塑罐的演变以及堆塑罐自身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本地吴越文化和中原习俗等因素的影响,堆塑罐逐渐由“谷仓”演化为祭祀、供奉之器。这一变化与堆塑罐自身的器物特性和长江下游地区的政治文化格局息息相关。


文博论坛


5

让文物活起来的便携化趋势观察

程希

【关键词】让文物活起来;网络平台;便携化

【摘要】目前信息技术+博物馆正处于数字化+网络化向智能化迈进的阶段,便携化是这一阶段最活跃的表现,也是“让文物活起来”的各种形态和相关信息得以迅速传播及转化利用的最有力支持。在这一过程中,“让文物活起来”不仅发挥了更具普及性的精神滋养作用和社会教育意义,提升了文物藏品的观赏性和应用性,而且增强了更广泛的受众对于博物馆的参与感、体验感,丰富了观众对于文物藏品的获得感和个性化专属感,建立起了观众与博物馆和文物藏品之间更为密切的联系。越来越多的博物馆成为可以随时陪伴人们的移动博物馆,人们也可以更加随心所欲地赏玩自己喜爱的文物藏品。

6

麦积山石窟研究的知识图谱——基于CiteSpace 的可视化分析

邵晓霞 王晖 杨维玱 董广强

【关键词】麦积山石窟研究;CiteSpace;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研究热点;演进趋势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重视,石窟寺价值的挖掘与阐释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麦积山石窟作为中国四大石窟之一,相关研究成果较为丰硕。利用 CiteSpace软件对 1993—2022年中国知网收录的468篇麦积山石窟研究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在梳理发文量时序差异、核心作者与研究机构分布、研究成果学科分类等内容的基础上,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和突变性分析,结果表明,麦积山石窟研究主要集中在相关的人、地及景,雕塑、造像、壁画及石窟维修保护,相关年代,相关的国内其他石窟与佛教文化艺术传播等五个方面,历经起步、突变、平稳和持续发展四个阶段的积累,已发展成为一个跨学科交叉研究领域,初步形成了具有较高学术影响力的研究学者群体,科研成果数量总体呈现较稳定的递增趋势,研究的广度、深度进一步拓展。



文保技术


7

故宫院藏清代万寿灯联烫样的染色工艺研究

张云

【关键词】万寿灯联烫样;染料;染色工艺;故宫博物院;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

【摘要】清代宫廷春节期间要挂万寿灯,上悬挂有颂扬皇帝和祝愿吉祥的彩色灯联。为了揭示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万寿灯联烫样的染料和染色工艺,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对其丝线进行了染料鉴别。共对红、黄、蓝三个不同色系的24件样品进行染料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黄色为黄檗或黄檗和槐米套染而成,蓝色为靛蓝或靛蓝和黄檗套染而成,红色为红花和黄檗套染而成。研究为了解万寿灯联工艺及其保护和修复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


文物介绍与研究


8

雅安市博物馆藏西汉御兽青铜人像考

曾艳

【关键词】御兽青铜人像;巫师御虎蹻;博山炉;西汉;雅安市博物馆

【摘要】四川省芦山县博物馆1974年征集到一件西汉时期的御兽青铜人像,现藏雅安市博物馆。有学者根据其铜人纵目特征认为其为杜宇氏蜀部族后裔斯榆人为其先祖蚕丛所造之像。根据相关文献记载及考古图像资料,可重新判定该造像的御兽铜人为巫觋,所御四兽为翼虎,其主题是中国古代艺术品中常见的“巫师御虎蹻”。通过对比江苏盱眙和湖南永州鹞子岭出土的两件汉代青铜博山炉,基本可以确认该兽青铜人像原来为青铜博山炉的柄座部分。

9

河北内丘十方村出土石雕神兽析疑

郭少青

【关键词】河北内丘十方村;石雕神兽;吴村;东汉末期;墓前石刻

【摘要】1999年,河北省邢台市内丘县十方村出土了一件造型构思巧妙、雕刻精美的石雕神兽。通过梳理海外收藏机构相关石刻资料,发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收藏的一对石雕神兽和法国巴黎吉美博物馆收藏的一件石雕神兽为早年内丘十方村及附近的吴村流失的文物,其中巴黎吉美博物馆所藏石雕神兽与十方村出土者应为一对。综合分析器物造型、纹饰特征和出土地周边古墓情况可知,十方村和吴村出土石雕神兽的制作年代为东汉末期。两对石雕神兽的发现,填补了河北地区墓前石雕神兽资料的空白,对研究我国北方早期墓前石刻的地区分布、发展演变以及古代墓葬制度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0

镇江博物馆藏杨继盛《自书稿》辨伪

李军

【关键词】杨继盛;《自书稿》;明代;镇江博物馆;辨伪

【摘要】镇江博物馆藏有定为杨继盛真迹的《自书稿》一卷四幅,该藏品的真实性值得怀疑。首位收藏者褚平世所留题跋信息不足、判断有误,难以为据。卷中两幅作品题款标明书写地为“谪所”,这意味着它们是嘉靖三十年(1551)杨氏谏阻马市被贬至临洮后所作。但对照杨的自传性著作《自书年谱》,卷幅中两诗的情感、经历与嘉靖三十二年(1553)他弹劾严嵩而受重刑下狱后的遭遇相符,故两诗当作于北京而非临洮,署名杨氏属于作伪之举,整件藏品并不可信。

11

石家庄市博物馆藏永年武家书画作品选介

张杏缓

【关键词】河北永年;武氏家族;书画作品;石家庄市博物馆;晚清至近现代

【摘要】武氏家族是清代晚期河北永年地区的名门望族,其诗书传承,直至近现代,几代人成就斐然。石家庄市博物馆收藏有多幅武家人的书画作品,比较重要的包括武汝清的行书八言对联,武延绪的楷书武用章墓表轴、行书七言对联、行书陆龟蒙七言诗轴,武莱绪的行书七言对联,武福鼐的墨笔山水轴、隶书节张载《西铭》横幅、隶书节陶渊明《咏三良》诗轴、行书七言诗轴、行书横幅等,集中体现了永年武家良好的学养底蕴。


武汝清行书八言对联





THE  END


主管: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

主办:河北博物院

出版:文物春秋杂志社

主编:熊慧彪

编辑部主任:成彩虹

美术编辑:焦雅琳


分类: 中文 研究 书籍资料库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