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边疆时空】横亘在中国东北的巨龙——金长城

摘要: 金长城是中华民族历史上重要的文化遗址,是金朝为防御蒙古等少数民族而修筑的军事防御工程,是中国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金长城,始建于公元12世纪,东起嫩水,西趋黄河,全长4000多公里,由主墙、护城壕、副壕、马面、烽燧、边堡、屯兵城组成。金长城工程分为东北、临黄、西北、西南四路。齐齐哈尔境内的金代长城边堡属于东北路的一个组成部分,起于内蒙古莫力达瓦旗尼尔基镇七家子村,沿大兴安岭东坡蜿蜒,经过所属的甘南、龙 ...

金长城是中华民族历史上重要的文化遗址,是金朝为防御蒙古等少数民族而修筑的军事防御工程,是中国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金长城,始建于公元12世纪,东起嫩水,西趋黄河,全长4000多公里,由主墙、护城壕、副壕、马面、烽燧、边堡、屯兵城组成。金长城工程分为东北、临黄、西北、西南四路。

齐齐哈尔境内的金代长城边堡属于东北路的一个组成部分,起于内蒙古莫力达瓦旗尼尔基镇七家子村,沿大兴安岭东坡蜿蜒,经过所属的甘南、龙江县和碾子山区,止于内蒙古科尔沁右翼中旗的霍勒河。齐齐哈尔境内有金代所修长城206.15公里,边堡20座,还有驻扎守护界壕的大型屯军古城4座,起自甘南县查哈阳乡,途经碾子山区,止于龙江县济沁河乡。坐落于整个齐齐哈尔段的金长城是全线中修建最早、规模最壮观、保留最完整的一段。

历代修筑长城的选址主要取决于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并根据一定的自然地理环境因素,选择山与河、山与山、平坦草原与丘陵之间的地形地貌构筑长城,所以长城沿线往往环境复杂。金长城是以防御为主的军事设施,其走向及选线受到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尤其是不同的地形地貌的影响。

受限于北方地理条件的制约以及当时所面临的游牧民族骑兵的威胁,金长城的构筑也有明显区别于其他朝代长城的特征:其一,有墙体和壕沟两部分,界墙是地上的建筑,壕沟属于地下建设,这一方面是受限于北方地势较为平坦,为能有效阻挡骑兵需要人为构筑更加复杂的地势,并且也有利于金长城界墙建设过程中的就地取材;其二,有多道界壕,北部游牧部族兴起,势力逐渐强大,金朝统治者为防止其侵扰,修筑界壕加以防御,而金势逐渐衰微,界壕不得不多次向南移建。这样逐渐南退,重新修建或补筑界壕,而形成了多道界壕。

金长城是我国仅次于万里长城的第二条长城,是我国东北各民族智慧和力量的结晶,是我国历史上中华民族大融合的历史见证。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