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资料库
醴陵钟鼓塘元代窑址
摘要: 醴陵窑遗址是分布于湖南省醴陵市沩山镇、枫林镇、左权镇等区域的大型窑场,沩山窑区正是醴陵窑的核心区,在这一区域分布有宋元及清代、民国时期的窑址,以后者居多。为了弄清沩山区域宋元时期的窑业面貌,2015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醴陵窑管理所对沩山钟鼓塘元代窑址(Y15)进行了主动性考古发掘。 ...

书名:醴陵钟鼓塘元代窑址【点击购书】
Y15为长斜坡龙窑,仅存后段,方向55°,窑床后段凿于自然山体之上,窑壁利用不规则的砖块与岩石砌筑而成,窑底用粉砂土铺就。
Y15出土遗物包括瓷器和窑具。瓷器分为芒口瓷和涩圈瓷,器形以碗、盏、盘、碟、高足杯灯盏为主,另有少量执壶和罐等。产品胎体洁白,胎质细腻。釉色以青白釉为主,多单次施釉,少有开片,积釉现象不明显。青釉产品多施两层釉,釉层变厚,多有流釉。双色釉数量较少。纹饰方面,芒口青白瓷多素面无纹饰,部分涩圈青白瓷或青瓷有纹饰,纹饰种类有菊瓣纹、刻划花等。装烧方式分为支圈覆烧和涩圈仰烧两类,以后者为主。涩圈叠烧的产品,一般放置于垫饼或垫柱上,只有极少数产品置于漏斗状匣钵内装烧。
醴陵与江西萍乡接壤,源自萍乡的渌江两岸是湘文化廊道之一,醴陵窑的青白瓷与萍乡南坑窑、景德镇窑等江西青白瓷窑场的窑业面貌十分相似。这座窑址的发掘揭示出醴陵窑从青白瓷向仿龙泉青瓷转变的过程,为研究龙泉窑对湖南窑业技术的影响提供了新材料。
(二)考古发掘
5.H3
2.火照坯底
4.对口扣烧法
(四)基本弄清了沩山宋元窑址窑业技术的来源
附表
后记(2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