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重走西游路:祖师西来无意 法相东传留踪

摘要: 南方都市报 宋金绪西行漫记  直下秦州向凉州  在中国的版图上,甘肃就像一头跃起的金钱豹,从中国中部一直伸向西北,东西全长2000多公里。从地貌上,甘肃地处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会之地,正是这条狭长的绿洲孕育了辉煌灿烂的丝绸之路。  8月8日午夜,西行团队到达甘肃省天水市,在这里停留三天,参观了伏羲庙和麦积山石窟。天水古称秦州,地处陇右,南北两山横亘,渭河贯穿全境,全市森林覆盖率高达27%,冬 ...
南方都市报 宋金绪

西行漫记

  直下秦州向凉州

  在中国的版图上,甘肃就像一头跃起的金钱豹,从中国中部一直伸向西北,东西全长2000多公里。从地貌上,甘肃地处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会之地,正是这条狭长的绿洲孕育了辉煌灿烂的丝绸之路。

  8月8日午夜,西行团队到达甘肃省天水市,在这里停留三天,参观了伏羲庙和麦积山石窟。天水古称秦州,地处陇右,南北两山横亘,渭河贯穿全境,全市森林覆盖率高达27%,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有陇上江南美称。被誉为中国第四大石窟的麦积山石窟位于天水麦积区东南,以精细优美的泥塑佛像著称。始建于元代的玉泉观位于天靖山南麓,殿宇亭阁错落分布,高耸巍峨,山上古柏林立,颇有道家仙气。传说丘处机的弟子就在此修真,死后葬在庵内。同样建于元代的伏羲庙坐落在西关,殿内古柏苍天,更显人类初祖殿堂之肃穆庄严。不同宗教的文化都在一城,而且各有各的信众,共生共存,颇具中国特色。

  参观完麦积山,西行团队兵分两路,两位法师和北京摄制组去天水甘谷、武山两县,六位行者和广东电视台赶往兰州,双方约定8月11日在兰州会合。

  车出天水,在赶往兰州的高速公路上,两旁荒山相对,我才意识到这里就是典型的黄土高原的地貌。公路两旁的墚峁相连,时而出现沟壑。这里是半干旱的气候,每年少雨,山上植被很少,仔细看也有些许绿意。山下时而露出一条河沟,浅浅的流水顺着一侧流过,更显雨水之珍贵。一路上就面对这样的荒山,确实感觉有些荒凉。不过,当年也许正是这种荒凉,坚定了玄奘西行的决心。

  8月12日清晨,兰州东郊,一百多名居士信众举行隆重的欢迎西行团队的仪式。兰州市佛协会长理因法师及几十位法师捧着香盘迎接,将明贤法师和慧在法师拥上花车。沿途很多信众站在街道护栏外向法师合什致意,相互转告“这就是前去印度的新唐僧”。上午10点,车队到达兰州一个住宅小区,在这里举行了一场祈福活动,现场有几百名市民参加。

  8月13日,西行团队乘车从兰州来到永靖县城,乘船渡过刘家峡水库,到达炳灵寺石窟。炳灵寺乃西秦(385-431)所建,西秦的统治者比较热衷佛教,著名的高僧玄高、玄绍、昙弘等人都来到西秦弘法讲经。《高僧传》记载,西域禅学大师昙摩毗来到西秦的国都,领立徒众,训以禅道,西秦奉为国师。炳灵寺分为上寺和下寺,上寺为藏传佛教的喇嘛居住,下寺主要为石窟佛像。下寺中171窟为唐代弥勒佛大佛龛,依山雕凿,高27米,原为石胎泥塑,尽管面部有些损毁,但仍可以看出丰满的形象。

  炳灵寺附近就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黄河渡口,当时很多人西行都经过此地,西晋高僧法显西行求法就经过这里。为了度过黄河天堑,西秦曾在炳灵寺附近造桥,直到宋代,仍有在这里建造桥梁的记载。炳灵寺石窟的价值在于保存了西秦时期的佛像,在佛教西来的过程中,炳灵寺的佛像早于麦积山的佛像,更能体现印度和西域的风格。

  参拜完炳灵寺后,西行团队直奔武威。武威古称凉州,位于河西走廊的东部,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城市。从兰州到武威有200多公里,一路上的地貌从荒山变成了绿洲。公路南面是绵延的祁连山脉,北面是合黎山、龙首山,中间就是狭长平坦的地带。

  进入乌鞘岭后,就进入了河西走廊。

刘家峡水库边的明贤法师,依稀有当年玄奘大师的影子

  西游信史

  玄奘在凉州讲经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记载,玄奘在秦州停留一宿后,来到兰州,恰好遇到凉州人送官马回,于是随之来到凉州(今武威),凉州本为匈奴休屠王地盘,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几次深入攻打匈奴,匈奴北逃大漠之中。汉武帝将游牧之地设立郡县,纳入中央王朝统治,迁户移民,实行农耕。此地设武威郡,下设十县。自汉以降,武威就成了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市。唐代前期,凉州管辖三县,人口三万多。当时凉州为河西都会,连接吐蕃和西域各国,商贸往来不断。

  玄奘法师在凉州受到僧俗的欢迎,他们请他开讲《涅槃》、《摄论》以及《般若经》,玄奘都一一答应。散会之后,很多人送给玄奘珍宝、金银以及马匹,他留下一半作为日常之用,其余都送给周围的寺庙。每逢开讲之时,有各国商人为法师献上珍宝,俯首赞叹法师,回到西域后向国王汇报玄奘法师之美,并说玄奘打算去印度取经,届时将会经过西域。西域各国听说后,都欢喜异常,纷纷准备款待法师。

  唐初,凉州地处国境,凉州以西就是吐蕃政权,唐政府不许百姓私自出国。时任凉州都督李大亮严格执行禁令,搜查很严。有人向李大亮汇报了玄奘打算西行一事,李害怕出事,于是赶紧向玄奘询问情况,玄奘只说一句“欲西求法”。李大亮不答应,要求玄奘打道回府。当时凉州有慧威法师,乃沙门领袖,他敬重玄奘的学问,又听说他西行求法,更加佩服,于是派遣两位弟子把玄奘偷偷送出凉州城。玄奘不敢大白天行路,只是昼伏夜行,这样就到达瓜州(今酒泉)。
  
  西游寻踪
  
  曾经辉煌的陇右

  陇右地区指东起陇山,西至洮河流域,南至白龙江流域,北至葫芦河上源的广大地区,古人以西部为右,故称陇山以西通称陇右。天水地处陇右核心地带,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公元前688年,秦武公发兵陇西,平定戎族,在天水设立邽县,其治所邽丘就在天水市的麦积区。天水也是羲皇故里,自从夏商周三代,伏羲就被视为传说中的中华民族人文初祖。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秦安大地湾文明遗址的出土发现,更加证明了远古天水地区的文明程度。在距今7800年前的大地湾,发现了我国最早的粮食品种黍和最早的彩陶,比仰韶文化还要提前。在距今5000年的大地湾四期文化中还发现了400多平方米的大型建筑遗址,其地面平整光滑坚硬,类似现代的水泥地面。这些都充分证明了远古天水的发达程度。

  天水的古代文明是和地理环境分不开的。据成书于六世纪前期的《水经注》记载,流经天水境内的大小河流达126条,分属两大水系,以秦岭为界,北部是渭河水系,秦岭以南属嘉陵江水系。从天水市内缓缓流过的藉水河也是渭河的支流之一,尽管水量很小,但是在历史时期上百条小河汇入渭河,继而注入黄河,孕育了黄河流域的文明。
  
  佛教艺术宝库:麦积山石窟 

  麦积山位于天水东南45公里,始建于后秦时期,官府百姓、居士信众在悬崖峭壁上雕塑佛像。自北朝以降,唐宋元明各朝对石窟均有修建。石窟建立在二十米到八十米的悬崖峭壁上,从下面看,佛龛层层相叠,如同蜂窝一般。其中最大的摩崖大佛,始凿于隋代,石胎泥塑,中间的释迦牟尼佛高17米,两侧的菩萨高13米,整组佛像悬立在崖面上,俯瞰脚下千百年来的信众释子、文人墨客。

  麦积山石窟保存了从四世纪末到十九世纪约1500年的7000多件文物、壁画,被称为东方的雕塑馆。从十六国到隋唐,不同时期的佛教塑像都保存了下来。后秦时期的佛像受印度和西域的影响较多,佛像身体高大,身穿右袒袈裟,肩宽背直,挺身而坐。披巾绕肩而下,下身为贴身长裙,稳坐于佛座之上。到了北魏,佛教造像逐渐中国化,随着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实行汉化,佛像的袈裟变为褒衣博带,袈裟双领下垂,佛像秀骨清像。到了北魏后期,塑像的面部变得清瘦,长颈,削肩,眉目之间似乎只有一股笑意。隋代佛像摆脱了北魏单薄清秀的气质,采用大面积的手法,造像体积厚重,饱满,充满了生命力,这就为唐代丰满圆润拉开了序幕。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