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资料库
吐鲁番:明月天山交河城
摘要: “吐鲁番是唐朝丝绸之路上重要交通枢纽,也是唐朝经略西域的重要战略要地。唐代交河古城是一座差点被历史淡忘的城市,被风沙侵蚀的遗址似乎在低声诉说千年前丝路上的传奇。本书以吐鲁番为线索述及唐代吐鲁番地区的历史事件、地理环境、经济地位、历史名人、文化面貌、社会万象等,以此对吐鲁番地区在唐代的重要政治、军事、经济地位进行整体考察,并从文化 ...
吐鲁番是唐朝丝绸之路上重要交通枢纽,也是唐朝经略西域的重要战略要地。唐代交河古城是一座差点被历史淡忘的城市,被风沙侵蚀的遗址似乎在低声诉说千年前丝路上的传奇。本书以吐鲁番为线索述及唐代吐鲁番地区的历史事件、地理环境、经济地位、历史名人、文化面貌、社会万象等,以此对吐鲁番地区在唐代的重要政治、军事、经济地位进行整体考察,并从文化传播角度叙述中原文化在吐鲁番地区的传播情况。

《吐鲁番:明月天山交河城》
本书是一本历史类通俗读物。吐鲁番是唐朝丝绸之路上重要交通枢纽,也是唐朝经略西域的重要战略要地,对唐朝的政治、经济都影响深远。本书以吐鲁番为线索对唐代吐鲁番地区的历史事件、地理环境、经济地位、历史名人、文化面貌、社会万象等皆有述及,以此对吐鲁番地区在唐代的重要政治、军事、经济地位进行一个整体考察,并从文化传播的角度,叙述中原文化在吐鲁番地区的传播情况,向读者展开一幅涵盖唐朝社会、历史、文学、经济、外交等各个方面的生动画卷。
作者简介
侯晓晨(1991— ),河南省辉县市人。先后于西北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现为新疆大学历史学院(历代西北边疆治理研究中心)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隋唐史、西域史,发表学术论文数篇,讲授《中国史学史》《简明新疆地方史教程》等课程。
这是一座差点被历史淡忘的城市,被风沙侵蚀的遗址似乎在低声诉说千年前丝路上的传奇。本书带您了解唐朝的交河古城。总序 盛唐:中华文明的辉煌时代
序章 吐鲁番的政权
一、麹氏高昌政权的发展
二、唐代西州的建立
三、安史之乱后西州的存亡
一、独特的自然地理
二、复杂的地缘关系
三、显著的军政地位
一、四通八达的交通
二、多元的人口构成
三、经济制度的运行
四、繁华的商业都会
一、唐高祖的驸马乔师望
二、谙练边事的宰相唐休璟
三、盛唐英雄的落幕封常清
四、艰难时期的专权宰相元载
一、高昌王的御弟玄奘法师
二、忠勇赤诚的蕃将阿史那社尔
三、文雅安边的儒将裴行俭
一、文化传播与互动
二、多元的民间信仰
三、财主的日常借贷
四、民事纠纷与诉讼
一、沧桑的古城印记
二、阿斯塔纳古墓群
三、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结语
后记
吐鲁番地区在历史上有着多种名称,不同名称的背后,不仅隐藏着一段光辉、繁荣、兴盛的发展历程,也上演着政权更替和刀光剑影。两汉时期,这里是车师前国所在地,中原王朝同北方的匈奴政权曾长期围绕此地展开激烈且频繁的争夺。高昌的名称也诞生于此时或更早,因地势高敞,人物昌盛,故名高昌。魏晋时期,前凉王张骏于此地建置高昌郡,将中原地区的郡县制度首次推行到西域。北魏时期,北方的柔然部落攻破高昌并拥立高昌王,继而先后出现阚氏、张氏、马氏、麹氏四个汉人为主体居民的地方政权。本书的开端,正是从高昌国的建立开始的。
自汉武帝开通西域,中原王朝同西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日益密切。神爵二年(前60),汉宣帝于西域建立西域都护府,标志着新疆地区正式纳入中国版图。东汉王朝对西域的治理经历了“三绝三通”的曲折历程。魏晋南北朝时期,不仅中原地区出现“三国鼎立”“十六国”等政权割据、相互征伐的纷繁局面,西域地区同样面临柔然、高车、嚈哒、吐谷浑、北魏等政权的争夺。麹氏高昌国的建立,得益于当时漠北柔然政权掌握了吐鲁番的主导权。北魏文成帝和平元年(460),柔然政权扶植阚伯周为高昌王。《魏书》和《北史》等文献皆将这一年视为高昌“建国称王”的开端。事实上,在此之前北凉沮渠氏流亡政权占据高昌时已经具备王国的体制。阚氏高昌政权存在二十八年,始终接受柔然的统治。此后柔然势力衰退,高车政权扶植敦煌名门张孟明为高昌王,仅在位八年,因内乱而被杀。高昌国人拥立马儒为王。马儒在位期间,高昌国摆脱了游牧政权的操控,获得了短暂的独立。为进一步摆脱潜在的危险,马儒向北魏请求“举国内徙”,此举遭到国人反对,进而引来杀身之祸,高昌王再次易主。这一年为北魏宣武帝景明二年(501),亦即有名的孝文帝改革后不久。高昌国人拥立麹嘉上位,预示着开启了高昌国发展的新阶段。公元502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特殊的一年。这一年中原和西域皆有新的王朝诞生。在中原地区,南朝齐和帝下诏禅位于萧衍,萧梁王朝建立,改元天监。而在西域地区,麹嘉上年即位后,这一年改元承平,麹氏高昌国正式建立。自此至唐太宗贞观十四年(640)平定高昌国,相较于此前的阚氏、张氏、马氏高昌政权,麹氏高昌政权进入了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麹氏高昌国共历经麹嘉、麹光、麹坚、麹玄喜、麹宝茂、麹乾固、麹伯雅、麹文泰、麹智盛等十位君主,但与中原王朝的交往却并不频繁和密切。麹乾固在位时期,高昌国与中原王朝在四十一年里基本没有往来。两者的交往主要集中在王朝后期的麹伯雅、麹文泰父子在位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