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资料库

荐书 | 齐国货币研究的创新性力作——读《临淄齐国故城出土钱范研究》有感

摘要: 近日,收到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编撰出版的《临淄齐国故城出土钱范研究》一书甚为欣喜。我与该书主编董文斌同志结识于临淄齐故城考古发掘工地,多有交流。他毕业于吉林大学考古专业,研究生毕业后考入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至今。他勤奋好学、精研专业、进步很快,已成为山东考古学界的青年精英之一。从他主编《临淄齐国故城出土钱范研究》一书即可看到他扎 ...
近日,收到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编撰出版的《临淄齐国故城出土钱范研究》一书甚为欣喜。我与该书主编董文斌同志结识于临淄齐故城考古发掘工地,多有交流。他毕业于吉林大学考古专业,研究生毕业后考入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至今。他勤奋好学、精研专业、进步很快,已成为山东考古学界的青年精英之一。从他主编《临淄齐国故城出土钱范研究》一书即可看到他扎实的学术功底和研究水平。收到书后,认真阅读,收益良多。



众所周知,对历史文化的研究,多凡从其政治、经济、文化为切入点,而对其经济的研究可谓其大宗。而钱币则是研究经济最直接的实物资料。通过钱币的发现,可观其经济发展之盛衰。历来有难见于成批多量发现而著称,钱范则尤甚。该书以2019至2020年对齐故城西南部推论为稷下学宫建筑群遗址发掘出土的三千余块齐大刀刀币和賹化圜钱钱范为基本资料,经分类整理、描述、绘图、拍照、研究而编著成书。钱范出土地点位于齐故城西南小城西门外,今齐都镇小徐村西的黉大道南北两侧,发掘面积约1300平方米,考古勘探和发掘显示遗址夯土建筑群紧邻齐故城小城西墙,东西约210米,南北约190米,距小城西门约150米,总面积4万平方米,发掘资料证明此建筑群战国初期与小城一体规划建造,此战国时期高等级院落式建筑群推论是历史上著名的稷下学宫遗址。该建筑群战国末期随着齐国的灭亡而废弃后成为城内治铸垃圾的填埋坑,发掘地点因未发现炉址而断定此处出土钱范是由小城南安合庄齐币铸造作坊搬运至此,有意填埋,故钱范皆出土于汉代的灰坑和水井内,此发现是近五十年齐文化考古工作的又一重大发现。该书分为上、下两册,2024年10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近年齐文化研究的又一最新创新性成果,总览全书,约略有以下突出的特点。

《临淄齐国故城出土钱范研究》

编著: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10月



一是材料新。这批钱范出土于2019年至2020年,短短三年,主持发掘者就完成了这批材料的整理研究工作,及时向学界公布这批极有价值的材料,值得赞誉和倡导。众所周知,钱范是铸造钱币的模具,是研究古代铸币的重要实物。1993年我有幸参与了山东省钱币学会编撰《齐币图释》一书,与潍坊市博物馆孙敬明、临沂市博物馆冯沂一起完成了“齐刀篇”的研究任务。当时曾就历年出土的齐大刀和齐币钱范做过系统统计,“40多年来山东各地所出土大刀币总数已达10645枚以上,有比较明确统计数字者共150 批”,“齐国币范,有大小刀币及賹化等,大小刀币及賹化范均有发现,均为范制,但铜贝范则尚无所见。”[1]但齐币钱范出土数量较少,据不完全统计,历年齐故城内出土齐法化大刀范8方,皆出土于齐故城西南小城内安合村齐刀币铸造遗址[2],且出土时间、地点及同出文物多著述不清、资料不全。此次发掘一次性出土齐国币范3000余块,其中齐大刀范 189件,有面范1000件,背范89件,其他刀币半成品、工具范和残损不清范81件,賹化圜钱子范23件。这批钱范的出土不仅数量多,而有大刀和賹化两类,是齐币钱范历年出土之最,且经科学考古发掘,同出遗迹遗物清晰,是一批十分难得的研究齐国钱币的珍贵实物资料,这批材料的及时公布和研究成果的出版,正逢其时。


 齐大刀面范

賹化圜钱子范



二是资料全。这批钱范不仅数量多,而且也是唯一正式考古发掘出土的一批钱范资料,其学术价值不言而喻。编者利用考古学分类整理的方法,在钱范分类的基础上,将钱范出土遗迹的位置、形状都做了详尽的描述,然后再分类详尽描述钱范的形状、颜色、尺寸及重量,均配以线图和照片,特别是该书编辑将与钱范同出遗物都做了绘图和器物描述,图文并茂。本书编者还下了大功夫将钱范进行了四维立体彩色拍照,向人们立体展示了这批钱范资料,极便查阅和使用,这是该书的又一显著特点。



三是观点新。该书在全面报道描述这批钱范资料的基础上,按照考古报告编撰的基本要求,对此的研究也颇有新意。诸如:1.这次发掘虽出土了大批钱范和陶支架、鼓风嘴、炉壁、冶渣等铸币遗物,但推断此地不是铸币之地,这些遗物是由东南侧安合村铸币作坊搬运至此,搬运时间推断为战国末期。2.这次首次发现了阳文正书的“賹文化”陶质用范,结合出土賹化陶范均为背范而不见面范这一现象,推断賹化圜钱的铸造是铜质面范与陶质背范的方式,是迄今国内发现的最早的铜范铸币案例。3.賹化范与三字刀共出,且部分有互为改制的现象,明确了齐大刀与賹化圜钱同时作为齐国官方货币使用和流通,也证明安合铸币作坊战国晚期同时铸造齐大刀(齐法化)和賹化圜钱,这是以前所不知的。书中所涉新论较多,在此不一一列出。



凡上所论,都是非常精准的。正如中国钱币博物馆馆长周卫东先生在书序言所说:“这是第一部基于科学考古发现出土齐国钱范整理研究的专著,是一部关于齐国刀币及賹化(刀)圜钱与铸造工艺的研究力作。”他还在序言中对齐币研究提出了两个新的观点:一是近年来,随着具有代表特征性内容的齐币窖藏和钱范的不断出土,关于齐刀币产生的时间越来越明了,它大概产生于战国早中期。二是齐刀币铸造采用的是地道的块范工艺而非堆叠铸工艺而賹化(刀)钱的铸造,采用的是与战国晚期半两钱与蚁鼻钱相同的铸造工艺,即铜面范与陶背范的组合。



齐币研究是齐文化研究的重要课题,近现代多有学者进行研究,并取得重大成果。山东省当代学者应首推王献唐《中国古代货币通考》。其次,朱活先生,其代表性著作是《古钱新探》《古钱新典》《古钱新谭》。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齐文化和齐币研究进入了高潮时期。此时,山东省钱币学会成立并编纂出版了《齐币图释》一书。同时,潍坊博物馆孙敬明先生编纂出版了《海岱古钱新解》,淄博市文物局张光明先生出版了《齐国货币研究》等齐国货币研究专著。以上研究形成了齐币分类、年代铸造、流通的阶段共识。即:齐大刀分齐之化、安阳之法化、即墨法化(小刀)为齐国春秋时期铸造货币:齐法化、莒邦法化、賹化圜钱为战国时期铸造货币:建邦之长法化和齐明刀是战国特殊时期所铸造的纪念币和短时间流通货币。毋庸赘言,齐币研究还应深化,特别是在刀币的形成铸造年代、齐之法化(四字刀)的铸造作坊和始铸年代、齐刀不殉、齐币流通时间及区域等方面。综上所述,这批钱范出土和该书的研究成果对以上所论已有了新的突破。





四是科技成果新。科技考古,多学科交叉交流借鉴、互为利用是当今世界考古学发展的基本趋势。本书编者非常重视科技考古研究,在编目编排中增加了“模拟实验研究”和“科技考古研究”两章,特别是“模拟实验研究”的完成,拓宽并深化了齐币的研究领域,对今后齐币的活化研究和发展文化产业做了很好的探索。



此外,该书还有编排适当、印刷精美、图像清晰、便于阅读等特点,是考古、历史、齐文化研究学者和钱币爱好者必备的参考书目。



(作者系中国殷商学会副会长、淄博市博物馆研究馆员)





[1]山东省钱币学会编:《齐币图释》第46页、113页,齐鲁书社,1996年:淄博市钱币学会编:《齐国货币研究》第3页,齐鲁书社,2003年。

[2]张龙海、李剑、张继彬:《齐故城出土的刀币范》,《山东金融研究》钱币专刊,1987年。

分类: 中文 研究 书籍资料库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