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资料库
广西藤县中和窑址调查报告
摘要: 新书推荐 丨《广西藤县中和窑址调查报告》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2025年03月31日 18:03上海广西藤县中和窑址调查报告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上海城建职业学院、藤县博物馆 编著2024年12月出版218.00元978-7-5732-1433-1内容简介中和窑为烧造青白色瓷器的古代窑址,位于广西藤县藤州镇中和村。中和窑约建于宋代,至元代而废弃。 ...
新书推荐 丨《广西藤县中和窑址调查报告》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 2025年03月31日 18:03 上海

广西藤县中和窑址调查报告
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上海城建职业学院、藤县博物馆 编著
2024年12月出版
218.00元
978-7-5732-1433-1
内容简介
中和窑为烧造青白色瓷器的古代窑址,位于广西藤县藤州镇中和村。中和窑约建于宋代,至元代而废弃。中和窑为民窑,烧造的瓷器用于外销,瓷器种类繁多,几乎涵盖所有日常用品,所产瓷器细腻洁白,胎骨薄而坚硬,品质上乘。2021年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上海城建职业学院及藤县博物馆对中和窑进行了全面调查,并对相关标本进行了科技检测,本书为基于广西藤县中和窑田野调查撰写的调查报告。中和窑的田野调查,弥补了广西北流河流域青白瓷烧造的空白,为探索宋元时期窑业技术传播及陶瓷外销提供了新的材料。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历史沿革与生态环境
一、历史沿革
二、生态环境
第二节 中和窑历年工作概况
第三节 广西北流河流域瓷窑址考古工作思路与规划
一、基本思路、目的与内容
二、工作背景
第二章 窑址调查概况
一、Y1 黎山口
二、Y2 蚊子竹根
三、Y3 底村山背
四、Y4 水鸡冲
五、Y5平岭头
六、Y6罗位顶
七、Y7 庙口
八、Y8肥马岭
九、Y9芝麻坪
十、古码头
第三章 遗物
第一节 历年调查采集的瓷器
一、碗
二、杯
三、钵
四、盏
五、盘
六、碟
七、器盖
八、炉
九、底座
十、瓶
十一、罐
十二、执壶
十三、流
十四、铫
第二节 生产工具
一、研磨棒
二、网坠
第三节 窑具
一、垫具
三、匣钵
三、印模
四、轴顶碗
第四章 相关问题探讨
第一节 窑址年代
一、已发掘窑址年代概况
二、器物特征分析
第二节 器物装饰
一、纹样装饰
二、文字与刻划符号
第三节 价值与意义
附录 中和窑址出土瓷器胎釉成分分析
后记
后 记
中和窑址调查报告的标本,由藤县一代代博物馆工作者通过一线田野调查精心收集。2021年6月,我们对中和窑址进行了田野考古调查,并着手整理调查报告。2024年5月,我们完成了复核工作。报告的顺利出版,离不开所有参与调查与整理人员的共同努力,大家的精诚合作是完成这项工作的坚实保障。
本报告由郑建明、林强主编,何安益、司红伟和周舒娴担任副主编。具体撰写分工如下:第一章由何安益、郑建明撰写;第二章由吴双、张润泽撰写;第三章由司红伟、周舒娴、高守雷、赵子豪、聂敏莉、胡选奇共同完成;第四章则由郑建明、何安益、司红伟执笔。林强、郑建明、何安益负责统稿。摄影工作由赵子豪、周其云、郑锂湘、霍晓聪、黎华理承担,绘图由张润泽、黄政完成,插图排版则出自胡选奇、张润泽之手。
在报告整理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藤县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藤县博物馆、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上海城建职业学院、广西师范大学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借此报告出版之际,我们向所有给予指导、帮助和关心的单位表示由衷的感谢。
由于调查标本数量有限,且缺乏发掘地层信息,给整理工作带来了一定挑战。加之编者水平和经验有限,本书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恳请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编 者
2024年 11月
书 影









广西藤县中和窑址调查报告
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上海城建职业学院、藤县博物馆 编著
2024年12月出版
218.00元
978-7-5732-1433-1
内容简介
中和窑为烧造青白色瓷器的古代窑址,位于广西藤县藤州镇中和村。中和窑约建于宋代,至元代而废弃。中和窑为民窑,烧造的瓷器用于外销,瓷器种类繁多,几乎涵盖所有日常用品,所产瓷器细腻洁白,胎骨薄而坚硬,品质上乘。2021年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上海城建职业学院及藤县博物馆对中和窑进行了全面调查,并对相关标本进行了科技检测,本书为基于广西藤县中和窑田野调查撰写的调查报告。中和窑的田野调查,弥补了广西北流河流域青白瓷烧造的空白,为探索宋元时期窑业技术传播及陶瓷外销提供了新的材料。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历史沿革与生态环境
一、历史沿革
二、生态环境
第二节 中和窑历年工作概况
第三节 广西北流河流域瓷窑址考古工作思路与规划
一、基本思路、目的与内容
二、工作背景
第二章 窑址调查概况
一、Y1 黎山口
二、Y2 蚊子竹根
三、Y3 底村山背
四、Y4 水鸡冲
五、Y5平岭头
六、Y6罗位顶
七、Y7 庙口
八、Y8肥马岭
九、Y9芝麻坪
十、古码头
第三章 遗物
第一节 历年调查采集的瓷器
一、碗
二、杯
三、钵
四、盏
五、盘
六、碟
七、器盖
八、炉
九、底座
十、瓶
十一、罐
十二、执壶
十三、流
十四、铫
第二节 生产工具
一、研磨棒
二、网坠
第三节 窑具
一、垫具
三、匣钵
三、印模
四、轴顶碗
第四章 相关问题探讨
第一节 窑址年代
一、已发掘窑址年代概况
二、器物特征分析
第二节 器物装饰
一、纹样装饰
二、文字与刻划符号
第三节 价值与意义
附录 中和窑址出土瓷器胎釉成分分析
后记
后 记
中和窑址调查报告的标本,由藤县一代代博物馆工作者通过一线田野调查精心收集。2021年6月,我们对中和窑址进行了田野考古调查,并着手整理调查报告。2024年5月,我们完成了复核工作。报告的顺利出版,离不开所有参与调查与整理人员的共同努力,大家的精诚合作是完成这项工作的坚实保障。
本报告由郑建明、林强主编,何安益、司红伟和周舒娴担任副主编。具体撰写分工如下:第一章由何安益、郑建明撰写;第二章由吴双、张润泽撰写;第三章由司红伟、周舒娴、高守雷、赵子豪、聂敏莉、胡选奇共同完成;第四章则由郑建明、何安益、司红伟执笔。林强、郑建明、何安益负责统稿。摄影工作由赵子豪、周其云、郑锂湘、霍晓聪、黎华理承担,绘图由张润泽、黄政完成,插图排版则出自胡选奇、张润泽之手。
在报告整理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藤县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藤县博物馆、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上海城建职业学院、广西师范大学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借此报告出版之际,我们向所有给予指导、帮助和关心的单位表示由衷的感谢。
由于调查标本数量有限,且缺乏发掘地层信息,给整理工作带来了一定挑战。加之编者水平和经验有限,本书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恳请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编 者
2024年 11月
书 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