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资料库
泾川金石录
摘要: 新书推介丨魏海峰编著《泾川金石录》甘肃教育出版社西北学2025年07月05日 08:01甘肃敦煌作者简介魏海峰,甘肃泾川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主编《泾川完颜文萃》等十多种地方文化书刊。主持或参与编撰《丝绸之路上的世界遗产•泾川文化遗产录》《泾川佛教瑰宝》《泾川馆藏文物精华》等专著。著者:魏海峰出版社: ...
新书推介丨魏海峰编著《泾川金石录》甘肃教育出版社 西北学 2025年07月05日 08:01 甘肃敦煌
作者简介

魏海峰,甘肃泾川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主编《泾川完颜文萃》等十多种地方文化书刊。主持或参与编撰《丝绸之路上的世界遗产•泾川文化遗产录》《泾川佛教瑰宝》《泾川馆藏文物精华》等专著。

著者:魏海峰
出版社:甘肃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5年04月
定价:88元
ISBN:978-7-5423-5850-9
内容简介
《泾川金石录》是魏海峰老师在长期从事地方文化研究和文博工作的过程中,以泾川当地历代金石文物为对象进行收集、整理、校订、考证、注解的金石学论著。
全书分为上编“历代泾川金石辑”和下编“王母宫·大云寺金石专辑”,收录、展示了泾川现存的馆藏、野外金石文物和原件已佚但地方志书、民间文献有载的上自商代、下至民国(及个别当代)的金石文物信息共计200多件(组)、400多篇(则),其中大量数据和信息都是首次公开发布。每件金石资料包括以原碑繁体字为主的录文和以通行简体字为主的题解、作者、注释等。本书除了对录文中的错字异文进行逐一注解外,对每件金石文物的规格、材质、保存现状和刊勒年代、背景、作者等信息均予以考证阐释,并对前人论述作了大量补充或勘误。
目 录








编辑荐语
在泾川为古泾州治所,是丝路古道要冲,在历史长河中保存了众多遗迹。几千年形成的各种文物,以形制、文字、图案等承载着最深沉的文化记忆,《泾川金石录》的出版,恰如一把精巧的钥匙,为我们打开了通向陇东古代文明的智慧之门。
这部收录泾川境内自商周迄今金石遗存的珍贵文献,不是简单的文物图录,而是一部镌刻在金石之上的立体地方志。书中那些斑驳的碑文,记录着古代泾州的郡县沿革、职官制度;那些古朴的铜器纹饰,诉说着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与工艺演变;那些残缺的砖瓦陶文,折射出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与精神信仰。当我们将这些散落的文明碎片一一拼接,一个立体鲜活的古代泾州便跃然眼前。
《泾川金石录》按时代顺序编排,作者以严谨的态度辨识了文物携带的文字,全面地还原了文物的信息,并且对古代的异体字、错讹字等进行了注解。作者在严谨的学术考证之外,更注重揭示文物背后的历史脉络与文化关联,使专业考证与通俗解读相得益彰。这种既保持学术严谨性又兼顾可读性的处理方式,使得本书既能满足专业研究者的需求,也能为历史文化爱好者提供丰富的营养。
翻开《泾川金石录》,我们仿佛能听见古代工匠凿刻石碑的叮当声,感受到历代文人墨客在名山古刹题记留文的雅致情怀。这些金石遗存之所以珍贵,不仅在于它们的年代久远,更在于它们承载的文化基因依然在我们的血脉中流淌。
文章来源
根据书籍信息编辑。特此说明!
作者简介

魏海峰,甘肃泾川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主编《泾川完颜文萃》等十多种地方文化书刊。主持或参与编撰《丝绸之路上的世界遗产•泾川文化遗产录》《泾川佛教瑰宝》《泾川馆藏文物精华》等专著。

著者:魏海峰
出版社:甘肃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5年04月
定价:88元
ISBN:978-7-5423-5850-9
内容简介
《泾川金石录》是魏海峰老师在长期从事地方文化研究和文博工作的过程中,以泾川当地历代金石文物为对象进行收集、整理、校订、考证、注解的金石学论著。
全书分为上编“历代泾川金石辑”和下编“王母宫·大云寺金石专辑”,收录、展示了泾川现存的馆藏、野外金石文物和原件已佚但地方志书、民间文献有载的上自商代、下至民国(及个别当代)的金石文物信息共计200多件(组)、400多篇(则),其中大量数据和信息都是首次公开发布。每件金石资料包括以原碑繁体字为主的录文和以通行简体字为主的题解、作者、注释等。本书除了对录文中的错字异文进行逐一注解外,对每件金石文物的规格、材质、保存现状和刊勒年代、背景、作者等信息均予以考证阐释,并对前人论述作了大量补充或勘误。
目 录








编辑荐语
在泾川为古泾州治所,是丝路古道要冲,在历史长河中保存了众多遗迹。几千年形成的各种文物,以形制、文字、图案等承载着最深沉的文化记忆,《泾川金石录》的出版,恰如一把精巧的钥匙,为我们打开了通向陇东古代文明的智慧之门。
这部收录泾川境内自商周迄今金石遗存的珍贵文献,不是简单的文物图录,而是一部镌刻在金石之上的立体地方志。书中那些斑驳的碑文,记录着古代泾州的郡县沿革、职官制度;那些古朴的铜器纹饰,诉说着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与工艺演变;那些残缺的砖瓦陶文,折射出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与精神信仰。当我们将这些散落的文明碎片一一拼接,一个立体鲜活的古代泾州便跃然眼前。
《泾川金石录》按时代顺序编排,作者以严谨的态度辨识了文物携带的文字,全面地还原了文物的信息,并且对古代的异体字、错讹字等进行了注解。作者在严谨的学术考证之外,更注重揭示文物背后的历史脉络与文化关联,使专业考证与通俗解读相得益彰。这种既保持学术严谨性又兼顾可读性的处理方式,使得本书既能满足专业研究者的需求,也能为历史文化爱好者提供丰富的营养。
翻开《泾川金石录》,我们仿佛能听见古代工匠凿刻石碑的叮当声,感受到历代文人墨客在名山古刹题记留文的雅致情怀。这些金石遗存之所以珍贵,不仅在于它们的年代久远,更在于它们承载的文化基因依然在我们的血脉中流淌。
文章来源
根据书籍信息编辑。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