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资料库
【新书介绍】与动物为伴
摘要: 基本信息:著者:吕鹏主编:陈星灿出版社:大象出版社出版时间:2025年6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5年6月印次:1ISBN:9787571121501内容简介: 本书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陈星灿主编的“写给青少年的考古书”系列中的一本,为有关动物考古方面的科普读物。全书分别介绍了动物考古的方法、意义、发展历史,以及和动物考古有关的我国六 ...
基本信息:
著者:吕鹏
主编:陈星灿
出版社:大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5年6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25年6月
印次:1
ISBN:9787571121501
内容简介:
本书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陈星灿主编的“写给青少年的考古书”系列中的一本,为有关动物考古方面的科普读物。全书分别介绍了动物考古的方法、意义、发展历史,以及和动物考古有关的我国六畜的起源、动物的驯化,不同种类的动物遗迹遗物如卜骨、骨器、贝丘等,并表达了作者对人与动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性探讨,以及对青少年与动物考古未来发展的希望。全书配有大量一手图片,图文并茂,写作手法不拘一格,既有严谨的科普讲解,也穿插了考古工作日记、考古小故事等,书中还设有“知识链接”小栏目,以期丰富读者对动物考古相关问题的认识。文风娓娓道来,通俗有趣,适合青少年读者阅读。
目 录
一根骨头的故事
什么是动物考古
骨头的千变万化
慧眼识骨
神秘的工作日记
骨头里的密码
动物好伙伴
改变历史的动物驯化
“六畜”的起源
与神灵交会
一、献给神灵的礼物——祭牲
二、征兆吉凶的灵器——占卜
俗世之骨
古人的匠心——骨器
贝壳的馈赠——贝丘
万物生长的困境
生物大灭绝
和谐共生
动物考古的希冀
附 录
中国动物考古遗址之最
图片来源
总 序
亲爱的青少年朋友,当你翻开这套丛书时,或许你会想到考古学家头戴草帽、挥动手铲的画面,也或许脑中会闪过电影里惊险刺激的“寻宝”场景。但真正的考古远比你想象的更酷——它是科学与历史的交汇,是技术与人文的共舞。在这套丛书中,我们将带你走进一个全新的考古世界:在这里,显微镜能解码一粒古稻的生命之路,DNA 能复原一位 3000 年前战士的容颜,卫星影像能勾勒沙漠下失落城池的轮廓,同位素能揭示人和动物的食物来源,花粉能分辨出远古的气候波动和环境变迁。是的,这还只是考古学很少的一部分内容。现代考古学早已不再是“挖土”的艺术,而是一场跨越时空的科技探索之旅。
你是否想过,一块破碎的人骨能讲述什么故事?通过同位素分析,我们能判断古人一生迁徙的轨迹;扫描牙齿的微痕,我们能还原古人的饮食与健康状况;而颅骨的三维建模技术,能让千年前的古人在屏幕上重新微笑。不只人骨,动物骨骼也不再是博物馆里冰冷的展品,它们身上的切割痕迹昭示着远古的屠宰技术甚至古代社会的礼仪行为,残存的胶原蛋白则可能是揭示气候变迁的密码。就连一粒炭化的植物种子,也能在植物考古学家的实验室里,重现农业革命的壮阔历程。
考古学家就像侦探一样,但他们从不孤军奋战。在这套丛书中,你会看到化学家从陶片的残留物中分析古人的食谱;计算机专家用虚拟现实重建古代城市的繁华街市;物理学家通过金相分析不仅能鉴别出金属生产的不同阶段,也能分辨微妙的冶铸过程;动物考古学家通过动物的性别和年龄鉴定等分析手段,发现仰韶时代的中原地区开始了公猪阉割,而龙山时代的华北地区已经开始剪羊毛了。这些发现告诉我们:科学与人文,从来都是人类认知世界的双翼。
科技手段让考古变得愈益精密,但考古学的灵魂始终是对“人”的关怀。我们分析新石器时代儿童的骨骼发育时,是在追问营养与文明的关系;我们在良渚古城的水利工程中看到现代工程的雏形时,是在思考人类如何与自然共生;我们在敦煌星图中发现唐代天文学家的宇宙观时,是在触碰人类对未知永恒的向往。考古不仅关乎过去,更是一面镜子——照见我们的来处,也映出未来的可能。
考古学家是拿着放大镜的诗人,他们能从破碎的陶片中感知整个文明的体温,在锈蚀的铜剑上触摸工匠或战士掌心的老茧。当你翻开这些书页,埋藏在土层或沉没于水下的故事就会苏醒:某位新石器时代工匠留在陶器上的指纹、南海沉船里尚未开封的越窑青瓷,甚至是被泥石流定格在惊恐瞬间的喇家遗址居民……所有被时光深埋的碎片,都在等待着你们新一代的破译者。
亲爱的青少年朋友,这套书不是一份“标准答案”,而是一封邀请函。它邀请你以科学家的严谨审视证据,以探险家的热情追问未知,以哲学家的胸怀思考文明。那些被深埋的故事,正等待着你们新一代人重新讲述。现在,请随着我们推开这扇时空之门——你手中的这套丛书,或许就是照亮前路的火种。
愿你在考古的星河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光芒。
陈星灿
2025年4月
责编:昭晣 韩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