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资料库

新书·保护与发展——文化遗产学术论丛(第2辑)

摘要: 本书共收录学术文章32篇,一部分文章来自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考古遗址与出土文物保护专业委员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筹)携手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科技保护专项基金共同组织的文物保护“优青学术论文”计划——2021年度“遗址保护与利用方向”所遴选的建筑遗址保护、国外石质建筑保护、墓葬保护、出土文物保护、石质文物保护、遗址研究、考古科技、保护规划、 ...
 新书·保护与发展——文化遗产学术论丛(第2辑)原创 本书编委会 赛博古 2025年05月27日 07:30 北京



《保护与发展——文化遗产学术论丛》结集的初衷是搭建一个探索和研讨文物保护与发展的学术平台,搭建一座保护中发展、发展中保护的和谐之桥。第一辑从策划、筹稿到付梓出版至今已逾五年,恰逢“十四五”规划的全面实施阶段,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党和国家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积极开拓、锐意进取,不断开创文物保护工作的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论述,对文物保护事业作出了一系列的重要指示,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高度重视、对于切实做好文物事业的坚定决心,体现了新时代文化自信、文化强国的国家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心任务出发,对新时代新征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作出新的部署,明确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2024年7 月15~18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其中“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培育形成规模宏大的优秀文化人才队伍,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建立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协调机构,建立文化遗产保护督察制度,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等一系列涉及文化遗产的决策部署,这是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历届三中全会内容中,关于文化遗产表述最丰富、最系统的一次,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定决心和强烈使命担当,为新形势下纵深推进文物领域各项改革,推动文物事业发展呈现新气象、开创新局面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我国是世界文物大国,文物资源丰富厚重,所蕴含的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是我们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重要源泉和深厚支撑。我国拥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铸就了文化自信自强的底蕴和底气。


新时代十年来,文物工作坚持正确导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保护文物资源守护文化根脉、提供优质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等方面积极作为、释放活力,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中国式现代化理念、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发挥了独特作用。文物保护意识持续深化,服务大局成效明显。“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要求全面贯彻落实;文物保护力度持续加大,保护状况有力改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总数达到505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数量分别增加115%、58%、88%,长城、大运河、丝绸之路、传统村落等重大文物保护工程相继竣工;文物博物馆改革持续推进,影响力大幅提升。类型丰富、主体多元、普惠均等的现代博物馆体系基本形成,全国备案博物馆6565家,免费开放率超过90%,年度举办展览增长144%、接待观众数量增加119%,“大美亚细亚”“唐宋八大家”“万年永宝”“何以中国”等展览成为社会文化热点;文物治理能力持续增强,治理水平不断提高。国务院颁布《博物馆条例》、修订《水下文物保护管理条例》,各地出台200多部地方性文物保护法规,113项文物保护领域国家和行业标准发布实施。文物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文博人才培养体系更加健全。


在文物考古研究成果方面,十年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成果丰硕,8800多项考古发掘项目陆续实施,良渚、陶寺、石峁、二里头、殷墟、三星堆等重大考古取得新发现,边疆考古、水下考古稳步推进,科技考古、公众考古、涉外考古快速发展,实证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为丰富全社会的历史文化滋养提供了有力支撑。


《保护与发展——文化遗产学术论丛》(第2辑)为遗址保护专辑,其策划、结集正是关注新时代十年来考古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编辑委员会希望能够为推动探索未知,揭示本源,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尽微薄之力。

本书共收录学术文章32篇,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考古遗址与出土文物保护专业委员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筹)携手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科技保护专项基金共同组织的文物保护“优青学术论文”计划——2021 年度“遗址保护与利用方向”所遴选的建筑遗址保护、国外石质建筑保护、墓葬保护、出土文物保护、石质文物保护、遗址研究、考古科技、保护规划、展示利用、预防性保护等方向的“优青学术论文”,代表着新时代青年学者的风采;另一方面来自于文博行业专家学者的专业论文,涉及考古遗址保护的理念、理论与方法,保护技术与实践,预防性与数字化保护以及遗产管理与活化利用等方面。衷心感谢所有作者,在各自的专业领域耕耘不辍,提供了优质的稿件,发表了真知灼见。


《保护与发展——文化遗产学术论丛》(第2辑)的编辑出版是探讨考古遗址保护和发展的一次阶段性小结,为广大读者尤其是文物保护、预防性保护、信息化、活化利用等方面的相关专家学者和爱好者提供了参考和借鉴。感谢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考古遗址与出土文物保护专业委员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的大力支持,感谢编委会各位专家学者的不吝赐教,感谢科学出版社文物考古分社编辑团队的辛苦付出。本书编写过程中难免存在一些不足和缺憾,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我们诚邀更多的专家学者、同仁、有志之士参与进来、共同努力,不断研讨、总结,深化、推动相关的研究工作,积极探索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




本书目录





本文由杨烁  王蕾  摘自 滕磊、王时伟 主编《保护与发展:文化遗产学术论丛》(第2 辑)之“序言”。内容有删节、调整。
(审核:孙莉)

ISBN:978-7-03-082007-5
定价:238.00元



内容简介

本书共收录学术文章32篇,一部分文章来自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考古遗址与出土文物保护专业委员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筹)携手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科技保护专项基金共同组织的文物保护“优青学术论文”计划——2021年度“遗址保护与利用方向”所遴选的建筑遗址保护、国外石质建筑保护、墓葬保护、出土文物保护、石质文物保护、遗址研究、考古科技、保护规划、展示利用、预防性保护等方向的“优青学术论文”,代表着新时代青年学者的风采;另一部分文章来自于文博行业专家学者的专业论文,涉及考古遗址保护的理念、理论与方法,技术与实践,预防性与数字化保护以及遗产管理与活化利用等方面。这些学术文章为广大读者尤其是考古遗址保护、预防性保护、信息化、活化利用等方面的相关专家学者和爱好者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分类: 中文 研究 书籍资料库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