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资料库
有灵-中国史前艺术
摘要: 有灵-中国史前艺术 作者:谢崇安出版社:浙江古籍出版社副标题: 中国史前艺术出版年: 2025-4页数: 230定价: 98.00元装帧: 精装ISBN: 9787554033517内容简介跨越人类学、考古学、艺术学,中国艺术溯源的必读书本书分“艺术的起源”“艺术史的巡礼”“美学观与民族风格的形成”三章内容介绍了中国史前艺术形成发展的过程及其特征。中国史前艺术具有鲜明的自身 ...
有灵-中国史前艺术
作者:谢崇安
出版社:浙江古籍出版社
副标题: 中国史前艺术
出版年: 2025-4
页数: 230
定价: 98.00元
装帧: 精装
ISBN: 9787554033517
内容简介
跨越人类学、考古学、艺术学,中国艺术溯源的必读书本书分“艺术的起源”“艺术史的巡礼”“美学观与民族风格的形成”三章内容介绍了中国史前艺术形成发展的过程及其特征。中国史前艺术具有鲜明的自身特色,作者用浅显朴实的文字配合大量史前艺术作品图片来表达中国史前艺术的成就和大概面貌。面向社会大众和相关领域的考古学研究者,兼顾可读性和学术性,内容翔实、逻辑清晰、图文并茂,借助考古材料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帮助读者通过这本书可以基本了解中国史前艺术的基本情况,是中国史前艺术研究领域的重要作品。有灵的创作者
谢崇安作者
作者简介
谢崇安,男,汉族,1953年9月生于广西柳州,祖籍广东郁南。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历史学学士。广西民族大学历史系二级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考古学会会员。曾兼任广西区学位委员会学位授权学科评议员、广西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长期从事中国与东南亚考古、文化艺术史、艺术人类学的教学与研究。代表作有《雨林中的国度——追踪东南亚古代文明》《壮侗语族先民青铜文化艺术研究》《滇桂地区与越南北部上古青铜文化及其族群研究》《泛北部湾地区秦汉时代的古族社会文明》等专著;发表论文50余篇;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曾获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国家民委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广西高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三等奖等学术奖励。
目录
第一章 艺术的起源
一、艺术的定义
二、史前艺术的界定和内涵
三、艺术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四、艺术起源学说的“统一场论”
第二章 艺术史的巡礼
一、史前艺术史的分期
二、萌芽成长期的艺术(约距今20万年至7000年前)
三、繁荣期的艺术(约距今7000年至5000年前)
四、嬗变期的艺术(约距今5000年至4000年前)
第三章 美学观与民族风格的形成
一、象征性的规范和谐
二、稳定的节奏韵律
三、现实与幻想的统一
四、善的追求
五、中庸的个性
六、民族风格的形成
后记
作者:谢崇安
出版社:浙江古籍出版社
副标题: 中国史前艺术
出版年: 2025-4
页数: 230
定价: 98.00元
装帧: 精装
ISBN: 9787554033517
内容简介
跨越人类学、考古学、艺术学,中国艺术溯源的必读书本书分“艺术的起源”“艺术史的巡礼”“美学观与民族风格的形成”三章内容介绍了中国史前艺术形成发展的过程及其特征。中国史前艺术具有鲜明的自身特色,作者用浅显朴实的文字配合大量史前艺术作品图片来表达中国史前艺术的成就和大概面貌。面向社会大众和相关领域的考古学研究者,兼顾可读性和学术性,内容翔实、逻辑清晰、图文并茂,借助考古材料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帮助读者通过这本书可以基本了解中国史前艺术的基本情况,是中国史前艺术研究领域的重要作品。有灵的创作者
谢崇安作者
作者简介
谢崇安,男,汉族,1953年9月生于广西柳州,祖籍广东郁南。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历史学学士。广西民族大学历史系二级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考古学会会员。曾兼任广西区学位委员会学位授权学科评议员、广西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长期从事中国与东南亚考古、文化艺术史、艺术人类学的教学与研究。代表作有《雨林中的国度——追踪东南亚古代文明》《壮侗语族先民青铜文化艺术研究》《滇桂地区与越南北部上古青铜文化及其族群研究》《泛北部湾地区秦汉时代的古族社会文明》等专著;发表论文50余篇;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曾获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国家民委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广西高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三等奖等学术奖励。
目录
第一章 艺术的起源
一、艺术的定义
二、史前艺术的界定和内涵
三、艺术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四、艺术起源学说的“统一场论”
第二章 艺术史的巡礼
一、史前艺术史的分期
二、萌芽成长期的艺术(约距今20万年至7000年前)
三、繁荣期的艺术(约距今7000年至5000年前)
四、嬗变期的艺术(约距今5000年至4000年前)
第三章 美学观与民族风格的形成
一、象征性的规范和谐
二、稳定的节奏韵律
三、现实与幻想的统一
四、善的追求
五、中庸的个性
六、民族风格的形成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