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资料库
走向公开-近现代中国的文物论述、保存与展示
摘要: 走向公开-近现代中国的文物论述、保存与展示 作者:王正华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副标题: 近现代中国的文物论述、保存与展示出版年: 2025-1-1页数: 270定价: 198装帧: 精装丛书:中青年艺术史学者论丛ISBN: 9787308256346内容简介 “近现代中国的展示文化”是艺术史学者王正华着力甚深的一大研究课题,本书即为其具体成果之展现。书中着眼于在清末民初中国近 ...
走向公开-近现代中国的文物论述、保存与展示
作者:王正华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近现代中国的文物论述、保存与展示
出版年: 2025-1-1
页数: 270
定价: 198
装帧: 精装
丛书: 中青年艺术史学者论丛
ISBN: 9787308256346
内容简介
“近现代中国的展示文化”是艺术史学者王正华着力甚深的一大研究课题,本书即为其具体成果之展现。书中着眼于在清末民初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巨变中,出自传统的文物、艺术品或艺术实践,有着什么样的命运?如何被赋予民族文化遗产的新意义?又如何接轨世界,与“中国”作为一个立足于国际的现代民族国家相连结?作者在立论上全然跳脱艺术品风格与形式的讨论,转而从展示与观看行为审视中国在20世纪初期的种种转变;所注目的面向,亦不以博物馆研究为限,而扩及诸如博览会、摄影技术、珂罗版印刷和现代出版等多种展示空间与论述场域。通过本书所揭示的个案研究,我们看到了在20世纪初期的中国,展示的行为与概念相形重要,有的是为了塑造个人、群体或国家形象,影响舆论;有的则是以建立文化遗产保存意识、教育大众为目的。此时的展示文化,不仅积极参与公共空间与大众意识的形成,更在“走向公开”的过程中成为国族认同与文化建构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走向公开的创作者
王正华作者
作者简介
王正华,耶鲁大学艺术史博士,曾任职于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台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现为普林斯顿大学艺术与考古系副教授,出版专著《艺术、权力与消费:中国艺术史的一个面向》。研究方向为中国绘画史、视觉文化与物质文化。
目录
导 言白谦慎 / 001
第一章 艺术史与文化史的交界
——关于视觉文化研究 / 009
第二章 呈现“中国”
——晚清参与1904 年美国圣路易斯万国博览会之研究 / 023
第三章 走向“公开化”
——慈禧肖像的风格形式、政治运作与形象塑造 / 073
第四章 清宫收藏(约1905—1925)
——国耻、文化遗产保存与展演文化 / 139
第五章 国族意识下的宋画再发现
——20 世纪初中国的艺术论述实践 / 159
第六章 新印刷技术与文化遗产保存
——近现代中国的珂罗版古物复印出版(约1908—1917) / 191
第七章 罗振玉的收藏与出版
——“器物”、“器物学”在民国初年的成立 / 227
作者:王正华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近现代中国的文物论述、保存与展示
出版年: 2025-1-1
页数: 270
定价: 198
装帧: 精装
丛书: 中青年艺术史学者论丛
ISBN: 9787308256346
内容简介
“近现代中国的展示文化”是艺术史学者王正华着力甚深的一大研究课题,本书即为其具体成果之展现。书中着眼于在清末民初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巨变中,出自传统的文物、艺术品或艺术实践,有着什么样的命运?如何被赋予民族文化遗产的新意义?又如何接轨世界,与“中国”作为一个立足于国际的现代民族国家相连结?作者在立论上全然跳脱艺术品风格与形式的讨论,转而从展示与观看行为审视中国在20世纪初期的种种转变;所注目的面向,亦不以博物馆研究为限,而扩及诸如博览会、摄影技术、珂罗版印刷和现代出版等多种展示空间与论述场域。通过本书所揭示的个案研究,我们看到了在20世纪初期的中国,展示的行为与概念相形重要,有的是为了塑造个人、群体或国家形象,影响舆论;有的则是以建立文化遗产保存意识、教育大众为目的。此时的展示文化,不仅积极参与公共空间与大众意识的形成,更在“走向公开”的过程中成为国族认同与文化建构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走向公开的创作者
王正华作者
作者简介
王正华,耶鲁大学艺术史博士,曾任职于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台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现为普林斯顿大学艺术与考古系副教授,出版专著《艺术、权力与消费:中国艺术史的一个面向》。研究方向为中国绘画史、视觉文化与物质文化。
目录
导 言白谦慎 / 001
第一章 艺术史与文化史的交界
——关于视觉文化研究 / 009
第二章 呈现“中国”
——晚清参与1904 年美国圣路易斯万国博览会之研究 / 023
第三章 走向“公开化”
——慈禧肖像的风格形式、政治运作与形象塑造 / 073
第四章 清宫收藏(约1905—1925)
——国耻、文化遗产保存与展演文化 / 139
第五章 国族意识下的宋画再发现
——20 世纪初中国的艺术论述实践 / 159
第六章 新印刷技术与文化遗产保存
——近现代中国的珂罗版古物复印出版(约1908—1917) / 191
第七章 罗振玉的收藏与出版
——“器物”、“器物学”在民国初年的成立 / 2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