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丝绸之路上融贯古今的 文明驿站(一)
新疆如沙漠上的一片绿洲,接纳每一位旅人,在丝绸之路上吸收东西文化,融贯古今文明。
对于古代中国而言,大自然将新疆摆放得恰到好处。
一谈起新疆的地理,人们总会说“三山夹两盆”。新疆的三条大山脉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并排而立,夹住了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其实新疆很大,面积有160万平方公里,新疆的山脉也很巨大,就拿天山来说,它并不是一道线性的山脉,而是由20多条长短不等的小山脉共同组成的大山系,在小山脉之间,夹杂着许多大致东西排布的菱形的盆地和谷地。
阿尔泰山系
三条巨大的山系中,最北面的阿尔泰山大体上西北-东南走向,而中部的天山和南部的昆仑山基本上是东西走向的。在地理上,东西走向的山系被称为“纬向山系”,即沿着地球纬线的方向延伸。
新疆的纬向山系对于中华文明意义重大。在四大文明古国中,古代中国偏处于欧亚大陆的最东部,而且被北方的蒙古高原、西方的青藏高原以及西南的云贵高原所包围,从文明交流的角度讲,中华文明的地理环境是最糟糕的。
幸亏有了天赐的新疆,天赐的纬向山系。在干旱的欧亚大陆内部,三条巨大的山系挺拔向苍天,从大气环流中截留了宝贵的水汽,化作山间的涓涓溪流,在山脚下滋润了如珍珠一般的点点绿洲。
天山山系
古代新疆经济基础其实也是农业,具体来说是利用高山雪融水进行灌溉的精耕农业,一般来说,一块绿洲物产较为单一,人口也只有几万到十几万。因此,绿洲居民欢迎商贾的到来,通过商业来获得外界的物产,改善生活。
需要注意的是,沿着山脚分布的这些绿洲是东西方向排列的。于是,古人们紧贴着新疆的山系,沿着东西方向如蛙跳一样从一个绿洲到另一个绿洲,实现远距离的旅行,变得相对容易多了。如此一来,中华文明的高原包围圈上就出现了一条至关重要的通道,中亚、南亚、西亚甚至更为遥远的欧洲的思想、文化、物产源源不断地从这一通道流入华夏大地。反方向的交流也得以实现,中华文明的物质、非物质的成果也经由这条通道输入到欧亚大陆的其它地方。
昆仑山山系
我们无法预测,假如新疆的三大山系扭转90度,变成南北走向,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将会是怎样的面目。但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如果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是经向山系而不是纬向山系,东西方的阻隔会变得更厉害,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都将因为交流大减而黯淡很多。
幸亏上天把新疆摆放对了。
谈到新疆在中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人们往往会想到张骞“凿空西域”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想到陆上丝绸之路。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曾经多次考察中国内陆地区,并在自己的著作中,把汉朝时期中国与中亚之间的贸易道路冠名为“丝绸之路”,这个词汇迅速流行开来,逐渐指代了古代中国与中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之间沟通彼此的漫长道路。
“三山夹两盆”中的“两盆”便是塔里木盆地
其实起初,世上本无丝路,有的是草原之路,有的是玉石之路。新疆北部草原就是草原之路的途经地,而昆仑山的玉石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从和田等玉石产地到中原的道路已经存在了几千年。
先来看草原之路。欧亚大陆是地球上最大的一块陆地,面积足有5000多万平方公里。在这片巨大的陆地中央偏北,横亘着一条绿色的“飘带”,这就是欧亚草原带,游牧民策马驰骋的舞台。
欧亚草原带西起欧洲的多瑙河下游及黑海北岸,向东蔓延,直至中国东北地区的大兴安岭,跨度达到了上万公里。这条草原带的形成,要归因于地理和气候,远离海洋、干旱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令土地不适合耕种,却适合草的生长。一旦一些大型动物,比如马、牛、骆驼驯化成功后,草原就变得非常诱人了,因为这些动物可以作为草原上的运输工具,甚至可以和人类一起并肩作战。东西方向延伸的草原因为有了大型家畜的使用,变成了一条宽阔的古代“高速公路”。
罗布泊
新疆北部草原恰好处在这条巨大草原“高速公路”的中央,而且在古代,这里还坐拥阿尔泰山的金矿资源。阿尔泰山在俄罗斯叫做金山。实际上,“阿尔泰”的意思也是金。历史上,阿尔泰山就被冠以“金山”“金微山”之名。这条山脉是许多草原族群的摇篮。
在我国新疆北部中蒙边界的草原上,有三道湖泊群分布在三处谷地中,当地人称呼这里为三道海子。在这里,考古学家发现了三道海子遗址,有巨型石堆遗址3座、中型4座,小型百余座,以及鹿石和岩画。
准噶尔盆地
文章来源:中国周刊
新疆如沙漠上的一片绿洲,接纳每一位旅人,在丝绸之路上吸收东西文化,融贯古今文明。
对于古代中国而言,大自然将新疆摆放得恰到好处。
一谈起新疆的地理,人们总会说“三山夹两盆”。新疆的三条大山脉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并排而立,夹住了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其实新疆很大,面积有160万平方公里,新疆的山脉也很巨大,就拿天山来说,它并不是一道线性的山脉,而是由20多条长短不等的小山脉共同组成的大山系,在小山脉之间,夹杂着许多大致东西排布的菱形的盆地和谷地。
阿尔泰山系
三条巨大的山系中,最北面的阿尔泰山大体上西北-东南走向,而中部的天山和南部的昆仑山基本上是东西走向的。在地理上,东西走向的山系被称为“纬向山系”,即沿着地球纬线的方向延伸。
新疆的纬向山系对于中华文明意义重大。在四大文明古国中,古代中国偏处于欧亚大陆的最东部,而且被北方的蒙古高原、西方的青藏高原以及西南的云贵高原所包围,从文明交流的角度讲,中华文明的地理环境是最糟糕的。
幸亏有了天赐的新疆,天赐的纬向山系。在干旱的欧亚大陆内部,三条巨大的山系挺拔向苍天,从大气环流中截留了宝贵的水汽,化作山间的涓涓溪流,在山脚下滋润了如珍珠一般的点点绿洲。
天山山系
古代新疆经济基础其实也是农业,具体来说是利用高山雪融水进行灌溉的精耕农业,一般来说,一块绿洲物产较为单一,人口也只有几万到十几万。因此,绿洲居民欢迎商贾的到来,通过商业来获得外界的物产,改善生活。
需要注意的是,沿着山脚分布的这些绿洲是东西方向排列的。于是,古人们紧贴着新疆的山系,沿着东西方向如蛙跳一样从一个绿洲到另一个绿洲,实现远距离的旅行,变得相对容易多了。如此一来,中华文明的高原包围圈上就出现了一条至关重要的通道,中亚、南亚、西亚甚至更为遥远的欧洲的思想、文化、物产源源不断地从这一通道流入华夏大地。反方向的交流也得以实现,中华文明的物质、非物质的成果也经由这条通道输入到欧亚大陆的其它地方。
昆仑山山系
我们无法预测,假如新疆的三大山系扭转90度,变成南北走向,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将会是怎样的面目。但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如果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是经向山系而不是纬向山系,东西方的阻隔会变得更厉害,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都将因为交流大减而黯淡很多。
幸亏上天把新疆摆放对了。
谈到新疆在中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人们往往会想到张骞“凿空西域”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想到陆上丝绸之路。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曾经多次考察中国内陆地区,并在自己的著作中,把汉朝时期中国与中亚之间的贸易道路冠名为“丝绸之路”,这个词汇迅速流行开来,逐渐指代了古代中国与中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之间沟通彼此的漫长道路。
“三山夹两盆”中的“两盆”便是塔里木盆地
其实起初,世上本无丝路,有的是草原之路,有的是玉石之路。新疆北部草原就是草原之路的途经地,而昆仑山的玉石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从和田等玉石产地到中原的道路已经存在了几千年。
先来看草原之路。欧亚大陆是地球上最大的一块陆地,面积足有5000多万平方公里。在这片巨大的陆地中央偏北,横亘着一条绿色的“飘带”,这就是欧亚草原带,游牧民策马驰骋的舞台。
欧亚草原带西起欧洲的多瑙河下游及黑海北岸,向东蔓延,直至中国东北地区的大兴安岭,跨度达到了上万公里。这条草原带的形成,要归因于地理和气候,远离海洋、干旱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令土地不适合耕种,却适合草的生长。一旦一些大型动物,比如马、牛、骆驼驯化成功后,草原就变得非常诱人了,因为这些动物可以作为草原上的运输工具,甚至可以和人类一起并肩作战。东西方向延伸的草原因为有了大型家畜的使用,变成了一条宽阔的古代“高速公路”。
罗布泊
新疆北部草原恰好处在这条巨大草原“高速公路”的中央,而且在古代,这里还坐拥阿尔泰山的金矿资源。阿尔泰山在俄罗斯叫做金山。实际上,“阿尔泰”的意思也是金。历史上,阿尔泰山就被冠以“金山”“金微山”之名。这条山脉是许多草原族群的摇篮。
在我国新疆北部中蒙边界的草原上,有三道湖泊群分布在三处谷地中,当地人称呼这里为三道海子。在这里,考古学家发现了三道海子遗址,有巨型石堆遗址3座、中型4座,小型百余座,以及鹿石和岩画。
准噶尔盆地
文章来源:中国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