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论内蒙古伊和淖尔M1出土人物纹银碗
关于内蒙古伊和淖尔M1出土的人物纹银碗,学界历来说法不一,但多数都强调了萨珊风格的重要影响。本文结合国内外的类似发现,认为这件鎏金银碗明显带有希腊、罗马烙印,但又展现出了自身独特性的一面。其来源应与大同出土的3件鎏金银器相一致,即属于巴克特里亚的产品。伊和淖尔银碗并未受到萨珊影响,故与萨珊或嚈哒制品无关。不排除它是先从域外传至平城 ...
关于内蒙古伊和淖尔M1出土的人物纹银碗,学界历来说法不一,但多数都强调了萨珊风格的重要影响。本文结合国内外的类似发现,认为这件鎏金银碗明显带有希腊、罗马烙印,但又展现出了自身独特性的一面。其来源应与大同出土的3件鎏金银器相一致,即属于巴克特里亚的产品。伊和淖尔银碗并未受到萨珊影响,故与萨珊或嚈哒制品无关。不排除它是先从域外传至平城 ...
付承章(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近年来对丝绸之路北线,即草原丝绸之路的研究正逐步受到学术界的重视。这其中,辽与西方伊斯兰世界的文化交流无疑应被看作是整个草原丝绸之路文化脉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陶瓷器为例,埃及福斯塔特、伊朗西拉夫、伊拉克萨马拉等伊斯兰遗址出土的辽白瓷和辽三彩,从一个侧面证明了这些器物很有可能是在辽地制作完成,并经由陆 ...
编者按:原文引自付承章:《齐东方唐代金银器研究》,中山大学艺术史研究中心编:《艺术史研究》第三十辑,中山大学出版社,2023年,页195~199。(待刊)
在青海都兰热水墓群2018血渭一号墓中出土了一件鋬指金杯。本文通过将其与唐、粟特艺术中的同类器物进行比较,认为它可能是一件7世纪的粟特输入品,反映了吐谷浑同粟特之间密切的商贸往来。这样的发现在当时并非孤例,共同验证了吐谷浑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由此也进一步证明,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是吐蕃时期青藏高原东部十分普遍的文化现象 ...
1981年9月,在山西省大同市小站村封和突墓出土了一件鎏金波斯银盘,墓葬年代为北魏时期。这件器皿的发现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我们对中古时期域外文化的认知,在整个中西文化交流史上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关于这件器皿中一些相关问题的争议却一直存在。近年来,随着物质材料的不断增加,笔者认为已有必要对银盘中的人物形象、来源等问题作出进一步的 ...
基本信息: 作者:鲍里斯·艾里克·马尔沙克 著 李梅田,付承章,吴忧 译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4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19年4月 印次:1 ISBN:9787532591633 内容简介: 本书为“中亚考古之父”马尔沙克先生经典著作,该书一经出版,便在英语世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作者图文并茂地整理归纳了粟特银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