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东南地区距今5000年的瓷石质高温硬陶技术——来自福建南山、岩仔洞遗址的证据
摘要:本研究关注中国印纹硬陶技术在新石器晚期的起源问题。基于全覆盖式采样,通过包括吸水率与维氏硬度测试、陶器岩相学、能量色散 X 射线荧光光谱分析(ED-XRF)、热膨胀、X 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在内的综合性方法,本研究对福建明溪南山遗址(5300—4300 cal. BP)、将乐岩仔洞遗址(5000—4300 cal. BP)出土陶器样品共计160个进行了制作 ...
摘要:本研究关注中国印纹硬陶技术在新石器晚期的起源问题。基于全覆盖式采样,通过包括吸水率与维氏硬度测试、陶器岩相学、能量色散 X 射线荧光光谱分析(ED-XRF)、热膨胀、X 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在内的综合性方法,本研究对福建明溪南山遗址(5300—4300 cal. BP)、将乐岩仔洞遗址(5000—4300 cal. BP)出土陶器样品共计160个进行了制作 ...
2023年是水洞沟遗址和“河套人”化石发现100周年,近年旧石器时代考古新发现层出迭现,持续丰富我们对人类演化最早阶段的历史认知;持续开展的新研究则不断深化我们对早期人类特质特征、行为模式、生计模式的了解,为探索人类演化规律提供新的注解。▲水洞沟遗址考古新发现东北地区是我国近年来旧石器发现最持续、丰富的地区之一,尤其是大量旧石器时代晚 ...
作者:周振宇来源:《光明日报》(2024年4月28日 第11版) 壳丘头遗址群包括福建平潭岛的壳丘头、西营、东花丘、龟山等遗址,距今7500年至3000年。福建沿海地区被认为是南岛语族早期人群形成和向我国台湾地区扩散的重要出发地。壳丘头遗址群的考古发现,深化了对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史前人群利用海洋资源,以及史前农业文化向东南亚岛屿地区扩散历程的认识 ...
【编者按】又是一年“考古时”。即日起,“考古2022”系列稿件将陆续见刊,这是澎湃新闻·私家历史连续第四年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合作,邀请8位学者撰写总结性稿件,对过去一年中国的重大考古发现做全时段、全方位梳理,以飨读者。新发现东北是我国近年来旧石器发现最持续、丰富的地区之一,尤其是大量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发现,丰富了我们对晚更新世 ...
2021年的新年钟声敲响之时,世界各国政要的新年致辞不约而同地提到,新冠疫情导致2020年成为人类历史上最艰难的时段之一。在痛苦焦虑继而奋斗克坚、充满希望之余,天灾还是人祸、人类未来命运如何、怎么与自然和谐相处等并不新鲜的话题,被重提并热烈讨论。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但随着文明的出现和扩张,人类不自觉地认为自己是这个家园的主人。数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