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丝绸之路上的服饰画廊
素有“衣冠王国”美誉的中国,服饰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敦煌石窟壁画和彩塑保存了丰富而珍贵的中古时代服饰图像和资料,从北朝至宋元,时代跨越千年。可以说任何一本研究中国服饰史著作的图像资料列举都离不开敦煌石窟。敦煌石窟的服饰图像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供养人服饰。供养人就是开窟造像的捐资人。莫高窟现存供养人画像9000余身,其服饰既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衣着风貌,又能从服饰中看出丝绸之路上各民族交流融合的侧影; ...
素有“衣冠王国”美誉的中国,服饰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敦煌石窟壁画和彩塑保存了丰富而珍贵的中古时代服饰图像和资料,从北朝至宋元,时代跨越千年。可以说任何一本研究中国服饰史著作的图像资料列举都离不开敦煌石窟。敦煌石窟的服饰图像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供养人服饰。供养人就是开窟造像的捐资人。莫高窟现存供养人画像9000余身,其服饰既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衣着风貌,又能从服饰中看出丝绸之路上各民族交流融合的侧影; ...
“有金像辇,去地三尺,施宝盖,四面垂金铃七宝珠,飞天伎乐,望之云表。”——《洛阳伽蓝记》汉语“飞天”一词,最早见于东魏成书的《洛阳伽蓝记》。飞天是佛教造型艺术,他的形象源自古老的印度神话,为婆罗门教中的二位小神灵乾达婆和紧那罗。天,在佛教概念中,不仅指天国、天宫,还是对神的尊称,如吉祥天、三十三天等。因此,汉译佛经,用“飞天”这两个字是很贴切的,它专指天宫中的供养天人和礼佛、舞乐的天人。乾达婆和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