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资讯

• 中国西南陆海走廊-先秦汉晋南方丝绸之路东线出海通道研究

中国西南陆海走廊-先秦汉晋南方丝绸之路东线出海通道研究 作者:赵晓东出版社: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副标题: 先秦汉晋南方丝绸之路东线出海通道研究出版年: 2023-3定价: 398.00元装帧: 平装ISBN: 9787564392314内容简介本书从西南古人类遗迹、古民族生活迁徙、古方国迭变、古城邑布局、文物分析、古水陆道功用、古军事利用、小语种语言分布、古文化孑遗等方面 ...

• 洛阳西汉画像空心砖发现与研究

基本信息:编著:洛阳市考古研究院主编:赵晓军 徐婵菲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年9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3年9月印次:1ISBN:9787573208309内容简介:  画像空心砖墓是汉代墓葬中一种重要类型,是研究汉代历史、生活和艺术珍贵资料。洛阳是汉代画像空心砖墓的主要发现和分布地区。洛阳画像空心砖大多发现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均为盗掘出土 ...

• 守护亚洲文化遗产 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发布时间: 2023年05月15日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 赵晓霞2022年,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下,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援助尼泊尔工作队经过近5年努力,圆满完成尼泊尔加德满都杜巴广场九层神庙建筑群文物本体维修。图为2022年7月,工人在尼泊尔加德满都进行九层神庙建筑群修复工作。哈里·马哈尔詹摄(新华社发)4月26日,参加亚洲文化遗 ...

• 仰韶与龙山之间:公元前3千纪前半叶中原社会的变革

  摘要:公元前3千纪前半叶是中原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段,也是在仰韶和龙山文化这两个传统的时空坐标下备受考古学研究关注的时段。本文着重从文化谱系、社会发展和绝对年代三个方面对这个过渡阶段进行综述。庙底沟晚期,仰韶文化内部开始发生变化,大汶口文化的礼制从各个方面对中原社会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仰韶晚期,整个中原地区形成了东、西、西南和东 ...

• 发现黄帝城:涿鹿故城及周边遗址考古工作报告(2014-2018)

  基本信息:  主编:魏东  副主编:赵晓芳 邵会秋 王春雪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12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21年12月  印次:1  ISBN:9787573202079  内容简介:    本书是吉林大学考古团队在涿鹿县所做工作的阶段性总结。内容以报道基础材料为主,还包括对一些问题的初步认识和专题研究。其中的部分材 ...

• 考古百年路:实证5000年文明史 重建中国史前史

  在河南三门峡市仰韶文化博物馆旁的“考古百年”大型浮雕墙前,沿着标注的时间轴前行,从1921年“起步”,走过河南渑池仰韶村遗址、北京周口店遗址、山西夏县西阴村遗址……搜寻贾兰坡、袁复礼、郭宝钧、梁思永、李济、夏鼐等在中国百年考古史上熠熠生辉的前辈学者,历史的脚步在此回响。殷墟位于河南安阳市西北殷都区小屯村周围,是中国商朝晚期都城遗 ...

• 赵晓芳|论唐朝对西州佛教的管理

内容提要:贞观十四年唐平高昌后,在西域形势逆转、西州基层社会矛盾交织的背景下,西州佛教整顿与建立户籍、勘查土地一样,于该年九月逐步落实。具体措施包括还宅还田、减少寺院数量、改换寺名、推行试经制度、建立以寺院手实为基础的僧籍管理制度、放良奴婢部曲等。此外,政府扶持下西州道教的迅猛发展对佛教势力也是不小的威胁。由是,伴随着政治转变, ...

• 探访济南元代墓葬群:砖雕壁画保存较好经考证为家族墓

  近日,山东济南东部地区发现35座连片墓葬,目前已知的有1座汉代墓、12座元代墓、12座清代墓,其余墓葬年份有待进一步确定。在发现的12座元代墓中,有11座保存较为完好的砖雕壁画墓和1座石室墓,是山东地区已知的最大规模元代壁画墓群。站在高处俯瞰,墓葬排列有序。 赵晓 摄考古现场领队介绍墓室内的壁画。 赵晓 摄  站在高处俯瞰,12座元代墓葬 ...

• 赵晓霞:再看十大考古新发现

  招果洞遗址文化堆积分为四期6个阶段,从第一期晚段开始,加工精美的磨制骨角器大量出现,加工原料主要是动物的骨骼和鹿的角。这些磨制骨器揭示了中国南方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技术更新。图为招果洞遗址部分出土磨制骨角器。  西藏札达桑达隆果墓地出土的银质鎏金面饰。  江苏徐州土山二号墓共出土封泥4500余件,主要是西汉楚国官印封泥,这是继齐国封 ...

• 保利艺术博物馆藏神面卣初探

一 何为神面卣    西周早期 神面卣 保利艺术博物馆    保利艺术博物馆藏有一件广为人知的神面卣,是该馆20世纪90年代从香港收购而来。由上海博物馆原馆长马承源、清华大学李学勤教授鉴定,将此件神面卣推断为西周早期康王、昭王时期陕西宝鸡一带的器物。1997年英国牛津大学鉴定中心的碳14鉴定结果与之一致。由于其特别的造型、高超的制作工艺和简 ...

• 山东2019年开展考古发掘项目45项 发掘墓葬近千座

  山东2019年共开展45项考古发掘项目,发掘面积超3万平方米,发掘墓葬近1000座,考古新发现不断,考古“朋友圈”进一步扩大。7月9日从2019年度山东省考古新发现颁奖仪式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上述消息。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王廷琦在现场介绍说,从滕州西孟庄遗址发现龙山时代的重要环形聚落遗址,到青岛琅琊台遗址发现秦汉时期的大型建筑和陶水管 ...

• 讲座通讯|赵晓星:敦煌莫高窟第361窟研究

2019年9月26日下午,敦煌研究院文献研究所副所长、研究馆员赵晓星在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111会议室,为川大师生做了一场题为“敦煌莫高窟第361窟研究”的讲座。本次讲座由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张延清副教授主持,董华峰副教授担任评议人。讲座同时吸引了川大藏学研究所以及西南民大的师生到场聆听。讲座伊始,赵晓星老师从“洞窟的概况和研究史”讲起,第361窟面积并不大,为8.99平

• 敦煌宝藏|驿置道里簿:大汉帝国的邮驿系统

上下滑动查看全图驿置道里簿 《甘肃敦煌汉简》西汉晚期或东汉初年 甘肃简牍博物馆藏军情速递张骞第一次从西域返回时,为了避开匈奴,本打算改道从青海的羌中回来。结果没成功,又被匈奴人给逮了,但还是亲身体验了羌中道一样难走这一残酷的现实。张骞被困匈奴时听说的羌中道,以鲜水海(今青海湖)为中心,东至陇西,称河湟道;西至鄯善,称婼羌道。汉代羌中道示意图 来源网络为啥叫“羌中道”

• 宁夏、内蒙古境内的西夏石窟调查——西夏石窟考古与艺术研究之一

现在的宁夏、内蒙古境内分布着多座石窟,其中与西夏有关的主要是山嘴沟、须弥山、阿尔寨三座石窟群。通过实地调查,结合前辈的研究成果,初步整理了这三座石窟的西夏遗存。笔者认为,山嘴沟石窟是西夏中心区最为重要的石窟遗存,最能代表西夏中心区的石窟艺术,既有与敦煌石窟一脉相承的艺术作品,也有同时期敦煌石窟所不见的十牧牛图等佛教题材;固原作为长期处于西夏和宋金争夺的地区,虽然保存了规模巨大的须弥山石窟群,但仅能 ...

• 敦煌宝藏|敦煌牍:大而盛的丝路重镇

敦煌牍 敦煌市博物馆藏 汉 《敦煌文物》敦煌设郡  建元六年(前135)的某一天,占惯大汉便宜的匈奴又来提亲了。汉武帝看看大汉攒了快七十年的家底儿,感觉是时候好好跟匈奴掰扯掰扯了。但具体怎么操作,还是得找大伙商量一下。大行令王恢主张公主不嫁了,不如痛痛快快地干一仗。御史大夫韩安国认为治住匈奴不是件容易事儿,不如继续以公主换安定。好不容易过上安生日子的大臣们普遍赞同韩安国的意见,汉武帝于是决定继续跟

• 吐蕃统治时期敦煌密教研究

赵晓星著《吐蕃统治时期敦煌密教研究》一书,于2017年3月由甘肃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全书分为上下两篇,共二十四章,62万字。上篇为“综合研究”,整理了与吐蕃统治时期敦煌密教有关的大量文献与图像资料,对汉藏文献和图像进行了初步的分类与比对,讨论了吐蕃时期敦煌密教的特点与发展阶段,总结了中唐密教在整个敦煌密教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意义。下篇为“ ...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