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蜘蛛山遗址
蜘蛛山遗址..新石器时代至秦、汉.古遗址.赤峰市红山区.内蒙古自治区第四批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蜘蛛山遗址位于赤峰市红山区西北赤峰北大桥西侧,面积约2万平方米,1963年发掘4条探沟,面积100平方米,有红山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夏家店上层文化、战国、汉4个时期文化遗存,文化层厚3~6.5米。红山文化陶系以泥质红陶最多,其次是夹砂褐陶,泥质灰陶最少 ...
蜘蛛山遗址..新石器时代至秦、汉.古遗址.赤峰市红山区.内蒙古自治区第四批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蜘蛛山遗址位于赤峰市红山区西北赤峰北大桥西侧,面积约2万平方米,1963年发掘4条探沟,面积100平方米,有红山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夏家店上层文化、战国、汉4个时期文化遗存,文化层厚3~6.5米。红山文化陶系以泥质红陶最多,其次是夹砂褐陶,泥质灰陶最少 ...
三个锅庄井遗址位于大庄子乡永丰村东南9.9千米处的风蚀台地与软戈壁相间地带,南北宽320米,东西长330米,总面积105600平方米。地表散见夹砂红陶片及素面灰陶片。考为新石器时代—汉代遗址,该遗址为研究我县新石器时代-汉代历史文化提供了实物依据。2010年12月被金塔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23年8月15日被酒泉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市级文 ...
西梁所遗址位于温县城北2公里处的温泉镇西梁所村西北500米处的岗地上。遗址东西长300米,南北宽250米,总面积约7.5万平方米。文化层夺取约1--2米。60年代初多次调查并彩集,以后又多次发掘,证明该遗址分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早商文化等类型。大量的红胎磨光陶片上多施黑褐彩;器形有罐、钵等;纹饰有网状纹、几何纹、睫毛纹等,部分上施有白 ...
高红遗址(第五批省保) 时代:新石器—商 地址:吕梁市柳林县薛村镇高红村南三川河南岸二级台地上 该遗址又称寺枣垣遗址,发现于1983年,东西长约250米,南北宽约217米。属新石器-商代文化遗存。地表采集有龙山文化的燕类型质夹沙灰陶片,其纹饰有绳纹、篮纹,器形有瓮、钵、罐、鬲、甗等。 2004-2006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 ...
盐池禁墙及虞坂古盐道 (第四批省保) 时代:新石器至清代 地址:盐湖区东郭镇磨河村至平陆县张店镇坪头铺南界的中条山北麓 运城盐池是我国最古老的盐湖之一,《水经注》载:“池水东西70里,南北17里。”为防止盗盐走私,保护税收,唐时在盐池周围一百二十里修筑禁墙(亦称禁垣)。宋元明清补修,现存禁墙多为清代所筑。现禁墙主体大多已毁,但依 ...
裴介遗址(第四批省保) 时代:新石器时代――商 地址:夏县裴介镇裴介村 位于裴介村“芦河”两岸台地之上,文化层厚2――3米,遗址面积约36万平方米,属仰韶文化至商代时期的古文化遗址。2001年对一座商代陶窑遗址进行了发掘。出土器物有陶制鬲、钵、折肩罐、大口尊、瓮、罐、盆等。 ...
河云遗址(第三批省保) 时代:新石器—周 地址:翼城县西南约12公里的南唐乡河 云村四周 地处浍河下游北岸之阶地上,地势较平,东与南丁遗址,西与下阳遗址几乎相接,东西长约1900米,宽约900米,总面积171万平方米。遗址包括居住区和墓葬区。村东为聚落区,断崖上随处可见暴露的灰坑、灰层和文化遗物,文化堆积层厚约0.6—2.5米,主要为仰韶、 ...
义尖——安坪遗址(第三批省保) 时代:新石器—西周 地址:吉县中垛乡安坪和义尖两个自然村范围 义尖遗址系新石器时代晚期聚落遗址,总面积为6平方公里。村西村东沟畔有陶窑灰坑及黄土小窑洞遗迹,村西至村北为墓地。调查时发现器物有双耳陶罐,拆肩盆等,墓地曾出土玉壁、陶盆等物。 安坪为西周时期墓地,曾出土青铜等青铜器,现存台湾故宫博 ...
吴城遗址(第二批省保) 时代:新石器至汉 地址:偏关县南楼沟乡吴城村 又名“吴王城”,文化内涵包括庙底沟二期、龙山晚期、东周、秦、西汉时期。城垣南北1000米,东西500米,残高3.5米,夯层9――12厘米。地表采集物有陶片、瓦和瓦当,可辨器型有罐、盆、鬲、瓮等,纹饰有篮纹、绳纹、方格纹和附加堆纹等。城周围有秦、汉时期墓地,出土物有铜镞 ...
东段景遗址(第二批省保) 时代:新石器至战国 地址:代县聂营镇东段景村东南100米处 遗址位于滹沱河南岸,大丘陵地上,东西长800米,南北宽500米。未调查发掘。据遗址断层观察,第一层为耕土层,厚二十厘米,第二层灰黄土层,是文化层,厚一米以上。部分地段文化层距地表0.7厘米,文化层厚度达2.5米。 在遗址中部发现有墓葬,陪葬器物有陶罐 ...
东太堡遗址 (第二批省保) 时代:新石器至汉 地址:太原市迎泽区郝庄乡东太堡村 遗址分布在太原东山山麓下的台地上,面积约2-3平方公里,保存较完整。1975年,在狄村东南侧平整土地时发现了一批陶器,距地表深1--2米,与陶器共存的还有人骨残骸。陶器出土时分为两层,排列整齐,其种类有、鼎、鬲、、豆、罐、角、盆等,共计20件。1980年东太堡村 ...
高都遗址(第一批省保) 时代:新石器至殷商 地址:泽州县城东北21公里的高都镇保伏村北寨上附近 1955年曾出土新石器时期的陶片、瓦片、骨针等物品。 面积约420平方米。1996年调查,断面上可看到灰坑5座及文化层。文化层距地表深50厘米左右,厚度约2米。从采集的陶片看,时代单纯,均属龙山文化遗存。陶片的陶质有夹砂灰陶、泥质灰陶和少量红陶 ...
马塘遗址位于淮滨县王店乡宋营村马塘村民组王店至期思公里北侧。1981年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发现,1982年公布为淮滨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公布为信阳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大致呈椭圆形中部隆起呈龟背状,遗址南北最长200米,东西最宽160米,面积24000平方米,堆积层高3.5米。为一处新石器晚期遗址。马塘遗址东距期思镇国保单位蒋国故城和同 ...
古遗址:时庄遗址 时庄遗址位于河南周口市淮阳区时庄村,总面积约10万平方米。遗址南部是一处距今4000年-3700年的夏代早期粮仓城。 该遗址是我国年代最早的粮仓城,对研究中原地区早期国家的粮食管理、可能存在的贡赋制度和国家治理能力等具有重要价值。 2021年3月19日,荣获“2020河南五大考古新发现”之一。4月13日,荣获“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 ...
韩滩遗址,为新石器时代至周代遗址,位于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2023年4月,入选甘肃省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怀珍坊遗址位于蓝田县西的白鹿塬上,东距 县城约10公里,西距西安市约20公里。白鹿塬地 处浐灞两河之间,属秦岭山前黄土台塬,海拔高 度600~800米。塬上地势平坦,清泉密布,沟谷 水源丰富,并汇成京鱼河西流入浐,自然条件相 当优越。遗址就分布在京鱼河畔怀珍坊村南和村 东,总面积约5万平方米。1973年怀珍坊村民在农 田基本建设中,发现商代青铜器7件及石磬1件, ...
7-0546-2-030.石棚沟石棚.夏、商.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市.古墓葬..第七批
7-0545-2-029.东山大石盖墓.夏、商.辽宁省丹东市凤城市.古墓葬..第七批
7-0544-2-028.马城子墓地.夏至西周.辽宁省本溪市本溪满族自治县.古墓葬..第七批
7-0473-1-473.东灰山遗址.夏、商.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古遗址..第七批
7-0472-1-472.砂锅梁遗址.夏、商.甘肃省酒泉市玉门市.古遗址..第七批
7-0304-1-304.孟庄遗址.夏、商.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古遗址..第七批
7-0242-1-242.照格庄遗址.夏、商.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古遗址..第七批
7-0148-1-148.佘城遗址.夏至周.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古遗址..第七批
7-0085-1-085.五连城城址.夏至商.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古遗址..第七批
7-0064-1-064.太平庄遗址群.夏至商.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松山区.古遗址..第七批
7-0063-1-063.二道井子遗址.夏至商.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红山区.古遗址..第七批
7-0062-1-062.三座店石城遗址.夏至商.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松山区.古遗址..第七批
7-0014-1-014.顶子城遗址.夏至周.河北省承德市平泉县.古遗址..第七批
7-0015-1-015.龟地遗址.夏至周.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古遗址..第七批
7-0016-1-016.北放水遗址.夏、东周、汉.河北省保定市唐县.古遗址..第七批
7-0303-1-303.南顿故城.夏、商、汉.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古遗址..第七批
二里头遗址.夏商.河南省偃师县.古遗址..第三批
7-0300-1-300.八里桥遗址.夏.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古遗址..第七批
7-0301-1-301.南洼遗址.夏、商至唐、宋.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古遗址..第七批
7-0302-1-302.望京楼遗址.夏、商.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古遗址..第七批
Ⅰ-138.大师姑城址.夏至商.河南省荥阳市.古遗址..第六批
8-0113-1-113.东莞村头遗址.夏商.广东省东莞市.古遗址..第八批
Ⅰ-189.龙岗寺遗址.旧石器时代至汉.陕西省南郑县.古遗址..第六批龙岗寺遗址位于南郑县石拱乡爱国村西北, 西北距中梁山(梁山主峰)约5公里,东与汉中 市区隔汉江相望,距离亦约5公里,西南距南郑 县城(周家坪)约16公里,其地理坐标为东经 106°58′ ,北纬33°03′ 。遗址东西长约150 米,南北宽约50米,总面积约7500平方米。该遗址是考古工作者1959年首次调查发现 ...
8-0147-1-147.西灰山遗址.夏商.甘肃省民乐县.古遗址..第八批
8-0084-1-084.西史村遗址.夏商.河南省荥阳市.古遗址..第八批
8-0051-1-051.苦寨坑窑遗址.夏商.福建省永春县.古遗址..第八批
其多山洞穴岩画,位于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班戈县,是新石器时代至唐的洞穴岩画。其多山洞穴岩画位于纳木错的西岸。是D型赭色涂绘风格岩画中最为重要的岩画点之一。岩画分布在其多山上的两个天然洞穴中。全部岩画均用红色颜料绘制。其一号洞穴共计绘有动物、人物、符号等图像200余个,为多次绘成。 其多山洞穴岩画有许多已成经典的图像,其中一幅狩猎野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