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乌江布拉克古墓群
乌江布拉克古墓群 : 位于吐鲁番胜金乡木头沟西侧的高地上。墓群分两片,北片为东经89°31′~89°32′,北纬42°58′~42°59′;南片为东经89°31′~89°32′,北纬42°59′~43°,海拔200米。北片墓地为封土石堆墓,共有20余座,10余座已被盗掘。南片墓地最宽处200米,绵延1.5公里,墓葬成片,有土石堆墓,也有石围石堆墓。
乌江布拉克古墓群 : 位于吐鲁番胜金乡木头沟西侧的高地上。墓群分两片,北片为东经89°31′~89°32′,北纬42°58′~42°59′;南片为东经89°31′~89°32′,北纬42°59′~43°,海拔200米。北片墓地为封土石堆墓,共有20余座,10余座已被盗掘。南片墓地最宽处200米,绵延1.5公里,墓葬成片,有土石堆墓,也有石围石堆墓。
乌尊达坂拱拜孜 : 位于鄯善县吐峪沟乡吐峪沟夏村沟口。维吾尔语,意为“长达坂上的拱北”。据说,以前人们常骑牲畜去吐峪沟朝拜阿吾力开裴圣地,为维护圣地尊严,在此修了一座拱拜孜,表示让人们徒步进入圣地。拱拜孜占地6平方米,高2米,泥土结构,下部已被埋没。现无人在此进行宗教活动。
乌特布拉克墓葬 : 位于阿勒泰市切木尔切克乡西北15.3公里。东经87°45′45″~87°45′46″,北纬47°49′4″~47°49′5″。有8座墓葬。其中石堆墓7座,石圈墓1座,排列无一定规则。
乌苏镇古城遗址 : 位于乌苏县城内。东经84°40′30″,北纬44°26′,海拔472米。遗址原为一方形城址,现仅存几段东西向的残墙,残长57米,底部宽3.5米,顶部宽2.5米,残高4.3米,用黄土夯筑而成。
乌求布拉克石人 : 位于布尔津县乌求布拉克墓地,刻石呈长方形,为花岗岩质。通高3.1米,肩宽0.68米,石人主要雕刻了上半部分,头上圆雕了双立耳帽饰,以浮雕表现出圆形面部轮廓,双眉微弧,直鼻,眼睛呈圆形。颈部表现出倒三角纹,胸部凸起呈连弧状。右臂向下斜屈,手执镰刀;左臂屈胸腹间,手势不清。
乌里雅苏图卡伦 : 清代戍所名。位于沙尔巴托海卡伦西南40公里,今哈萨克斯坦特克缅一带。为锡伯营驻守添撤小卡伦,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设,驻锡伯营官1员,兵10名,厄鲁特营兵10名,光绪七年(1881)划人俄境。
乌拉斯台土墩墓 : 位于乌苏县巴音沟牧场东南10公里。东经85°03′,北纬44°,海拔1 900米。墓群位于山口前平坦的草原上,有50座,分成几组呈链状南北向排列,每组四五或十几座不等,大小基本一致,黄土堆积,有些表面铺有卵石,顶部平坦或稍有凹陷,其中一座高0.2~0.3米,直径5米,另一座高1.5米,直径10米。
乌拉斯太土墩墓 : 位于霍城县芦草沟乡乌拉斯太沟口。东经80°51′25″,北纬44°19′44″。有土墩墓2座,分布在长100米、宽30米的农田中,呈南北排列,间距约70米。封堆高约1米,直径20米。其中1座被水渠劈分为二。从剖面看封堆中含卵石。
乌江布拉克古城 : 位于吐鲁番市胜金乡木头沟内。东经89°31′~89°32′,北纬42°59′~43°。古城坐落在火焰山木头沟东高地上,东、北两面利用陡峭山壁作天然屏障,地势险要。依山傍水,木头沟河自北向南流去,地理环境十分优越。古城为东西走向,总面积约8 415平方米,最长处约131米,最宽处约65米。现在古城的早期建筑已荡然无存,仅见断墙或墙基痕迹。残墙均是 ...
乌付德特沟岩画 : 位于裕民县城西北、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九师一六一团一营三连境内。东南距县城约28公里。在海拔约900米的乌付德特沟里的一片岩石上,有多组岩画,由于附近群众进山采石,多数岩画被破坏。现存的岩画为一组放牧图,畜群肥壮,人物活跃,表现了当时牧民的生产、生活情景。画面上有18匹马、11只羊、15个人,还有一个印记,男女两两相对,以表现生殖崇 ...
乌宗塔克遗址 : 位于策勒县境内,南距县城30公里。遗址在一片沙漠中,南北长约1 500米,东西宽约500米,可见房屋的断墙残壁,地面遗物最多的是陶片,还有古钱币。英国人斯坦因曾到此考察。
乌尔塔克尔墓群 : 位于巩留县城东南23公里,吉尔格郎乡库科尔森村西北,处在阿扎吉尔格郎河谷西侧的乌尔塔克尔山梁上。东经82°31′,北纬43°16′,海拔1 132米。在南北2公里,东西1公里范围内分布墓葬约160座。以卵石封堆的石堆墓为主,有少量的土墩墓,表面铺卵石。其中,有大型墓10座,封堆高2~3米,直径约35米;中型墓约20座,封堆高约1米,直径15米左右;多数为封 ...
乌什水土墩墓 : 位于额敏县境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九师一六八团垦区。东经84°2′30″~ 84°7′30″,北纬46°43′30″~46°43′47′,海拔700米左右。有8座土墩墓,其中一座在一六八团场部西南6.7公里,高20多米,直径191米,利用山包并经再堆积形成的大型土墩;一座在场部西南10公里,高3米,直径15米,用黄土夹少量砾石堆积而成,顶部平坦;另有6座在场部南2.5公里, ...
乌什哈特古城 : 位于新和县西约35公里,城有两重,外城部分已被挖平,内城保存较好,东西408米,南北451米,高4米。据附近农民说,曾在这里拾到金十字架一枚。
乌恰沟口石人 : 位于富蕴县城附近的乌恰沟口,处于山前地带。石人高1.1米,宽0.12~0.20米。石人由鹿石改刻而成,其背面残留鹿纹图案。刻石为花岗岩质,剥蚀较为严重,五官清晰,两臂置于腹部,双手作抱器皿状。
乌弩古特卡伦 : 清代戍所名。位于新源县那拉提乡西北。驻守厄鲁特营官1名,兵25名。
乌兰达坂岩画 : 位于和静县城东北20公里处的城关乡乌布鲁克村。海拔1 626米,总面积12平方米。上刻动物22只,有山羊群和梅花鹿,羊群后似有1条狗。岩画刻绘年代不明。
乌拉泊古墓葬 : 位于乌鲁木齐市南郊10公里处的乌拉泊水库南坡,西南距乌拉泊古城2公里,为战国至西汉时期车师人的文化遗存。乌拉泊古墓葬是1983年发现并进行发掘的。这片古墓葬有石棺墓室17座,土坑墓室27座,单人葬34座,合葬墓9座。
乌兹肯特城 : 中亚古城名。故址在今哈萨克斯坦土尔克斯坦州东北卡腊山区,具体地址不详。
乌库尔齐墓群 : 位于察布查尔县城南偏西33公里处的乌库尔齐沟谷东侧的台地上,顺沟南上可通扎格斯台沟口 (又称努拉洪山口)。东经81°03′30″,北纬43°32′~43°33′,海拔1 350米。在南北约2公里,东西200米的范围内有大约110座墓葬。其中,沟西10余座为较大的土墩墓;沟东有100座,村北20余座,村南约80座。皆为土墩,封堆较小,顶部铺卵石。少数仅有石圈,中心铺 ...
乌贪訾离国 : 汉代国名。亦作乌贪国。初本单桓国地,后属车师,汉又将其与车师分开,同归西域都护府管辖。三国时属车师后部,王都治于娄谷。故址在今新疆昌吉市南部山中。一说在今呼图壁县境内。
乌什水石人 : 位于额敏县乌什水。石人高1.2米,雕刻了人的头、颈肩和两臂。头上有发饰,椭圆形脸形,雕刻了双耳及耳饰,眉毛弯曲,眼睛突出,鼻子挺直,胡须曲翘,颈部饰有坠饰。右臂曲置胸前,作托杯状;左臂垂于腹部,握刀。
乌吐兰墓群 : 位于尼勒克县胡吉尔台乡乌吐兰村东北1公里。地处喀什河吉林台峡谷口东南的山坡地上。东经82°47′,北纬43°49′30″,海拔1 300米。在约500米的范围内分布土墩墓约150座。封堆表面铺有卵石,有的四周环绕卵石圈,大多呈南北方向排列,尤以墓地中部一排排列规整。其中高约1~2米,直径20~40米的大中型封堆20余座,其余均为微隆起于地表的小型墓葬, ...
乌鲁江岩刻 : 位于哈密市小堡乡二村东南4公里处四面环山的便道两侧。岩画共有两处数十幅,一处在便道北侧山腰的黑色岩壁上,以动物图像为主,有北山羊、狼、鹿等;一处在便道南侧的山下岩石上,岩画分布面积约100平方米。画面除动物外,还有骑者、武士、放牧等。画面中的动物或静立,或腾跳,姿态各异,形象生动。岩刻中还有少数图形难以识别,岩晒极重,估计年代较为 ...
乌刺塔白城 : 《长春真人西游记》城名。即唐时之东曹国。今塔吉克斯坦乌腊提尤别城。
乌拉台遗址 : 位于哈密市乌拉台哈萨克民族乡乌拉台村附近。东经94°27′29″~ 94°28′15″,北纬42°53′~42°53′23″,海拔2 120~2 240米。遗址共有三处,均为石垒建筑。一处位于村西南约500米处的台地上,面积约2 000平方米。台地南部有一方形石围,东西约12米,南北约6米,残高1.7米,墙宽约1.2米;北部有一方形屋址,边长4米,残高约1米。遗物有夹砂红陶为主 ...
乌拉台岩刻 : 位于哈密市乌拉台哈萨克民族乡乌拉台村南部。东经94°28′15″,北纬42°53′,海拔2120米。 这里除了岩刻外,还有大型的石结构建筑遗址。岩刻多分布在建筑遗址南、北两侧,范围较大,计有画面数十幅。题材丰富,内容为动物、骑者、狩猎、武士、人物、车辆、动物争斗、争战及刻画符号等。动物包括北山羊、盘羊、羚羊、鹿、马、蛇、狼、骆驼等; 狩猎 ...
乌铎迦荼城 : 中亚古地名。《大唐西域记》乌铎迦荼城,今名ohind,在喀布尔河与印度河汇合口东北,阿托克河上游约26公里的地方。该城是印度河主要的渡口。
乌尔坦墓群 : 位于察布查尔县城东南约36公里处阔洪奇乡乌尔坦村附近。东经81°21′,北纬43°32′~43°34′,海拔约1 400米。乌尔坦村处在乌孙山北麓的乌尔坦河谷中,在乌尔坦村的河谷中和村东西两侧的河谷台地上共有约150座墓葬。河谷以西台地上,在南北约1公里,东西近百米地段,有卵石堆成的石堆墓约50座。其中,大型墓4座,南北排列,封堆高2~2.5米,直径30米 ...
乌孙古墓 : 又称土墩墓或乌孙土墩墓,广布于伊犁草原,有上万座之多,为公元前161年至魏晋时期乌孙人的文化遗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已将此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墓有的三五成排,有的几十、几百座为群。坟堆大者高20米,底部周长230多米;小者高2.5米左右,直径近4米。坟堆有的是土堆,有的是石堆,有圆形、方形、梯形等多种形制。新中国成立以来,考古工作者在伊犁 ...
乌弋山离 : 汉代国名。《汉书·西域传》乌弋山离,《魏略》乌弋国。故址说法有二:一以为今阿富汗西部之赫拉特,一以为今阿富汗坎大哈省赫尔曼德河沿岸。
乌刺秋别 : 明代城名。故址在今塔吉克斯坦之乌腊提尤别城。
葡萄沟西旁景教寺院遗址,隋-元,吐鲁番地区,吐鲁番市,古遗址,省保第七批在德国人的考察报告中,记载了一个名叫西旁的景教教堂遗址,而德国人在这里,出土了大量的景教文献。但由于当时的德国人记载的具体位置不详,西旁遗址的位置一直是一个未解之谜。直到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时,考古工作者根据德国人留下的照片进行反复比对,终于在高昌区葡萄沟附近 ...
色格孜库勒烽火台,南北朝-元,吐鲁番地区,吐鲁番市,古遗址,省保第七批
拉木帕公相城址,清,吐鲁番地区,吐鲁番市,古遗址,省保第七批
克克勒玛佛教遗址,唐-元,图木舒克市,古遗址,省保第七批
骆驼房子遗址,唐-元,图木舒克市,古遗址,省保第七批
铁列克卡伦遗址,清,克州,乌恰县,古遗址,省保第七批
克孜勒塔克石板城遗址,清,克州,阿克陶县,古遗址,省保第七批
吾曲古城遗址,汉唐,克州,阿合奇县,古遗址,省保第七批
巴勒根地卡伦遗址,清,克州,阿合奇县,古遗址 ,省保第七批
英吉沙县古城墙,清,喀什地区,英吉沙县,古遗址,省保第七批
乌拉曷 : 唐代国名。亦作乌那曷,王都摩揭喝城。唐高宗龙朔元年(661)置旅獒丹都督府于此。故址在今阿富汗西北部之安德胡依。
乌骨道 : 唐代道路名。《西州图经残卷》、《新唐书·突厥传》、《资治通鉴》乌骨道,是一条从西州至庭州的交通大道,即由今新疆吐鲁番的高昌故城,经胜金口、木头沟出火焰山,过胜金台,再东北越萨尔勒克达坂,转西与他地道会合去吉木萨尔庭州故城。
米尔扎阿巴拜克里库尔干遗址,清,喀什地区,叶城县,古遗址,省保第七批
塔什库尔干县城宗教建筑遗址,唐,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县,古遗址,省保第七批
阿克塔拉遗址,新石器时代,喀什地区,疏附县,古遗址,省保第七批
阿克塔木烽火台,清,喀什地区,疏附县,古遗址 ,省保第七批
乌孙 : 西域古国及部族名。乌孙最初游牧于甘肃敦煌、祁连间,约在公元前139年西迁至今伊犁河和伊塞克湖一带,都赤谷城。西汉时人口63万,从事游牧业。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张骞使乌孙,结和好,汉武帝先后两次以宗室女为公主,下嫁乌孙昆弥。汉宣帝立汉外孙元贵靡为昆弥,遣长乐侯常惠将三校尉屯赤谷,后属西域都护府。乌孙最盛时的领地,东至今新疆玛纳斯河,北至 ...
依列孜艾列克库尔干遗址,清末,喀什地区,莎车县,古遗址 ,省保第七批
远去的大漠孤烟 编者按:汉代伽师大地属于疏勒国辖地,唐代归安西都护府管辖,在历史上,新疆伽师县历来是丝绸之路南道上的重镇,同时也是通往中亚、西亚以及南亚地区的重要驿站。伽师县得名于伽师河,维吾尔语称“排孜阿瓦提”,意为天赐昌盛。莫尔通故城遗址,离伽师县城40公里,总面积长25公里、宽15公里,北与阿图什市、西与疏附县接壤,古城内有佛 ...
英阿瓦提喀拉墩古城,公元前3世纪-公元13世纪,喀什地区,伽师县,古遗址,省保第七批
吉格代库都克遗址,汉-宋,和田地区,于田县,古遗址 ,省保第七批
欧吐拉克尔古驿站,清,和田地区,洛浦县,古遗址,省保第七批
普基城堡,唐,和田地区,和田县,古遗址,省保第七批普基城堡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和田县朗如乡奥塔克萨依村南侧的台地上。地处喀拉喀什河东岸山前丘陵地带,地势平坦,南高北低,南部为昆仑山,植被较少。城堡东南8千米为乌里瓦提水库,东北距和田县城52千米,东距朗如乡政府20千米。城堡内外有新、旧金矿。城堡主要由残存的城垣和外侧壕沟组成 ...
乌苏 : 清代地名。古称盟鹿。汉为乌孙国地,北魏属高车,隋属西突厥,唐置双河都督府,元属西州回鹘,明属卫拉特,清初为准噶尔布尔古特台游牧地,乾隆时置喀喇乌苏办事大臣,城名庆绥。光绪间置喀喇乌苏直隶厅。民国改为乌苏县。今新疆乌苏市。
乌秅 : 汉代国名。王治乌秅城。故址在今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东南喀喇昆仑山脉之塔什库祖克山南麓。又一说是在克什米尔之拉达克地区。
乌垒 : 汉代城名。《史记》称仑头。两汉时以其地为西域政治、军事中心,西域都护府置于此。唐代为乌垒州。故址在今新疆轮台县东小野云沟附近,旧名布古尔庄。乌垒国 : 汉代国名。汉时莎车国王分龟兹国部分为乌垒国,王都乌垒城。两汉时属西域都护府管辖。故址在今新疆库尔勒市库尔楚至轮台县策达雅一带。
洿林城 : 西域城名。高昌国属城之一,隶交河郡。故址在今新疆吐鲁番之葡萄沟。
沃沙城 : 唐代城名。《新唐书·地理志》沃沙,《大唐西域记》镬沙。唐置高附州都督府之治所。故址在今塔吉克斯坦西南部库尔提尤别北瓦赫什河畔的拉瓦坎德城。
窝依巴扎哈纳喀清真寺 : 位于塔城市市区,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集资兴建者为以乌孜别克族人艾则孜阿吉为首的穆斯林,由维吾尔人孜亚乌东设计监造。清真寺由礼拜殿、塔楼、沐浴室和经堂组成。塔楼高25米,塔身为八角形,每面有五组砖刻浮雕。塔顶为三角形,带有哥特式建筑的风格。
窝阔台汗国 : 中亚古国名。是以蒙古成吉思汗给其第三子窝阔台的封地建立的封建汗国,国都也迷里城(今新疆额敏县旧城),为蒙古四大汗国之一。其辖境有中亚巴尔喀什湖以东地区和额尔齐斯河上游地区。汗国在窝阔台与忽必烈争元朝帝位失败后,于元武宗至大三年(1310)并入察合台汗国。
窝依塔木墓群 : 位于巩留县东买里乡窝依塔木村四组西侧。东经82°16′48″,北纬43°28′19″。在东西1公里、南北0.4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约150座土墩墓。其中,封土高1~1.2米,直径15~20米的中型墓约10座;其余为直径5~8米的小型墓。封顶均铺有卵石。
翁古尔塔斯墓地石人 : 位于托里县沃雷特乡牧业三队牧业点,铁厂沟镇西南10公里。东经84°21′40″,北纬46°5′20″,海拔1 042米。石人立于石堆墓中央,用花岗岩制成。高1.13米,宽0.44米,厚0.27米,面向西北。头部雕刻出了帽饰,无胡须,鼻子以下剥蚀。
文昌阁 : 位于乌鲁木齐市解放北路春风巷。建于清代,为两跨式砖木结构建筑,面积260平方米。原为乌鲁木齐市最早的一座回族清真寺,刘锦棠进疆时将其改为“文昌阁”。1925年前后将文庙迁到此处。现仅存一座大殿,破旧失修。
温鹿州都督府 : 唐代军府名。《新唐书·地理志》温鹿州都督府,唐高宗显庆二年(657)置羁縻州都督府,隶昆陵都护府,总隶于安西大都护府。后改隶北庭大都护府管辖。其地在今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西部及哈萨克斯坦东部与中国接界地段的伊犁河流域一带。
温宿老城遗址 : 位于温宿镇中心偏北的于台克巴扎处。地处东经80°14′12″,北纬40°16′35″。老城遗址现仅保留东西两残墙,西段墙长8米,底宽2.5米,顶宽1.7米,高2.6米。东段残墙长约30米,基宽2.2米,顶宽1.4米,残高2.5米,其余墙已荡然无存。
温宿王子坟 : 位于温宿镇北300米,属苏力塔尼木买合木提布祖尔尕古墓群之一。地处东经80°14′55″,北纬41°16′44″。陵墓系伊斯兰式建筑,用青砖砌墙。墓祠平面呈长方形,南北墙6.05米,东西墙7.77米。墓祠四隅有直径约0.6米的圆柱,其中南墙东西隅为邦克楼,东隅邦克楼内有砖砌台阶,可盘旋登至墓祠顶部,墓顶部为拱拜孜(弧形圆顶),直径3.8米,高2.2米。东西墙设 ...
温泉石人墓 : 在温泉县阿尔夏提草原、乌拉斯泰草原和米尔其克草原上,分布着比较密集的古代突厥的石人墓,墓葬时间约在6~7世纪。在阿尔夏提石人墓中,有座东西相距500余米的石人墓。一个石人面向东偏北5度,高1.45米,为白砂岩石的全身雕像;另一石人面向正东,高出地面0.96米,除无胡须外,其余与上述石人略同。这两座墓葬已于1973年发掘,石人现陈列在新疆博物馆 ...
温宿 : 汉代国名、地名。西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始属西域都护府。唐太宗贞观年间,阿史那社尔平龟兹,以其地置温肃州,又名于祝,隶龟兹都督府。元代作倭赤、乌赤。故址在今新疆乌什县。温宿国 : 汉代国名。都温宿城。汉西域三十六国之一。故址在今新疆乌什县境内。
维吾尔夏热遗址 : 位于哈密市黄田农场下庙尔沟村东3公里。遗址面积约1平方公里,地表遗存分为三类。一类为边长2~6米、高不足1米的方形石围建筑和直径2~10米、高约0.4米的圆形建筑。第二类为长数米至数十米的石墙建筑,有弧形建筑、房屋残段等遗迹,还有部分环形石墙。第三类为边长约5米的较大长方形石台。该遗址内涵较为丰富,附近还有古墓葬和岩画分布。在 ...
苇湖 : 西域古地名。在今新疆轮台县境内。《西域释地》:“《汉书》,焉耆国有苇桥之险,当即此。”
苇关 : 唐代地名。《新唐书·地理志》:“于阗西五十里有苇关。”故址在今新疆墨玉县属之扎瓦附近。
苇子峡墓地 : 位于伊吾县苇子峡乡东北约1公里。东经94°51′28″,北纬43°27′50″,海拔11.45米。墓葬分布较为密集,破坏严重,地表有直径1~4米的石堆分布。墓室结构有三种:一种为圆形、椭圆形石室,以卵石、石块堆砌,此种墓最多见;一种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一种为长方形石棺墓,石室以石板立砌。墓区内遗物散见于各处,主要有手制夹砂红陶片和石器等。
王庭州都督府 : 唐代军府名。唐高宗龙朔元年(661)置羁縻州都督府,治步师城,隶安西都护府管辖。8世纪中叶废。其辖地范围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南部,塔吉克斯坦西南,卡菲尔尼甘河与阿姆河汇流处之库巴底安。
王母坟 : 位于温宿镇东北坎坡上。东经80°15′40″,北纬41°16′34″。 坟墓面积45平方米,建于清朝前期。传称王母坟坟主为霍集斯家族成员,由3个坟组成。主坟堆面积16平方米,高4.5米。墓祠平面为方形,顶部为穹窿形,用土坯筑成,内外壁抹有墙泥。祠内及顶端均有壁画,以黑、红、棕、绿、蓝等色,绘以花卉及生活用具。其余两坟与主坟相连,面积29平方米,建筑形式 ...
弯沟墓地 : 位于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城西南约4公里的南山北坡。墓葬依沟谷分布,因峡沟走向似月牙形得名。1984年,有关部门在此进行了考古发掘,清理墓葬4座。墓葬地表为直径4~5米的块石石圈,形制为竖穴土坑墓,长1.4~2米,宽0.5~1.4米,深1.5~2米。葬式有仰身曲肢、仰身直肢两种。墓内的木质葬具已腐朽,随葬品有陶器、骨器、铁器、贝、料珠等,另有羊、马等家 ...
外兴德 : 中亚古城名。《世界境域志》外兴德,古犍陀罗国首府乌铎迦荼城。故址在今巴基斯坦阿托克附近。
瓦萨尔尼克 : 《世界境域志》古地名。即萨伏尼克。在今新疆罗布泊地区古楼兰遗址附近,该地曾发现唐、宋钱币。
瓦什基尔德 : 中亚古城名。故址在今塔吉克斯坦伊扎巴德市附近。瓦什基尔德公国 : 中亚古国名。故址在今塔吉克斯坦境内卡菲尔尼甘河与瓦赫什河中游之间,都城为瓦什基尔德。
瓦力哈卡伦 : 清代戍所名。位于察布查尔县爱新色里镇西南13公里的戈壁滩。设置于清光绪八年(1882),后因打井不出水而废弃,遗址尚存。“瓦力哈”,锡伯语,“废弃”之意。
瓦里安堡 : 中亚古地名。在今阿富汗喀布尔市北之恰里卡尔以北。蒙古军西征中亚时,曾在此地与花刺子模扎阑布丁打了一场著名的战役。
瓦布坎 : 中亚古地名。故址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市西。
瓦罕 : 中亚古地名。《后汉书》休密,《魏书》、《宋云行纪》钵和、《往五天竺国传》、《新唐书》护密,《孔雀王经》朴柯那,《大唐西域记》达摩悉铁帝,《梁书·西北诸夷传》胡密丹,《新疆识略》瓦罕。即今阿富汗东北之瓦罕帕米尔地区。该地区与中国、巴基斯坦和塔吉克斯坦接壤,号称瓦罕走廊。
陀拔斯单 : 中亚古地区名。《新唐书·波斯传》陀拔斯单,又作陀拔萨惮。贾耽《四夷路程》陀拔思单,又作陀拔。《旧唐书·大食传》陀拔斯。本属波斯萨珊王朝,651年萨珊王朝亡于大食后,这个地区仍保持独立。在744~754年之间,与中国唐王朝保持着友好的交往关系。大约在765年间,为大食帝国所并。
陀历 : 西域古国名。道宣《释迦方志》陀历,又作陀罗陀。《大唐西域记》、《新唐书·摩揭陀传》达丽罗,《通典》卷一九三陀罗伊罗。陀历在古代中国对印度交通中是必经之地,为南北交通的重要山道。故址有几种说法:一说是在今巴基斯坦境内印度河上游之达迪斯坦附近;又一说是在巴基斯坦北部之奇特拉尔以南地区;另一说是《中国历史地图集》将其划在巴基斯坦控制 ...
托马艾日克古城(托木里克) : 位于柯坪县城北3公里,东经79°03′,北纬40°31′,为汉至唐时期遗址。古城坐落在柯坪河西岸隆起的河床台地上,台地黄土层厚约5~10米。 由于农民在城内遗址上种地,致使城垣和城内遗物严重破坏。古城呈长方形,城墙为土筑,每层厚约0.08~0.1米。城墙残宽0.8~0.02米,残高0.8~5米。东南城垣尚存“马鞍”建筑遗址,东南、西南城垣紧 ...
托也勒萨依墓葬 : 位于青河县查干郭楞乡玉什库勒村玉什库勒山前盆地中,东经90°54′29″~90°54′30″,北纬46°47′01″~46°47′02″。有墓葬若干,均遭彻底破坏,仅有不完整的石围石。
托斯巴斯陶墓葬 : 位于阿勒泰市西北约8.5公里。东经88°01′02″~88°01′03″,北纬47°52′11″~ 47°52′12″。 在山口处有20座墓葬,有石堆墓和石棺墓两种,排列无规则。其中石堆墓最大直径10米,石棺墓最大者长2米,宽1.72米。
托务其古城遗址 : 位于库尔勒市西偏南23公里通轮台的大路旁。古城城墙已毁,现仅存墓址,高约2米,其上布满荆棘。城呈方形,周长约480米。在南城墙有一个不大的缺口,或是古城的门道。城内完全变为碱地,苇草丛生,看不出有任何建筑痕迹,年代无法肯定。
托帕协海尔古城 : 位于新和县西北约10公里,地处尤鲁都斯托帕协海尔村境内。古城地处海拔1 000米,呈方形,面积约3.8万平方米,南北宽190米,东西长200米,最高处6米,共有6个缺口,估计为古城门。城墙均用土坯筑成,经多年风雨侵蚀,现已坍塌,仅存残壁。城四周及城内长满骆驼刺、红柳、芦苇、苦豆子、“胖姑娘”等。古城东部有一个长宽各25米、高6米的土台墩,因城体 ...
托格拉克布拉克岩画 : 位于托克逊县城西北约58公里的天山前山地带。“托格拉克布拉克”,维吾尔语,意为“野梧桐泉”。可能是当地有野梧桐和泉水而得名。岩画共有4个分布点,均在泉水周围不远的地方,多刻画在侵蚀山体坠落下的大块砂岩石上。 从岩画的内容、“岩晒”和古遗存分析,它的时代上限不超出春秋战国时期,下限大约在突厥时期前后。1985年8月,有关人员 ...
托仑巴斯陶墓葬 : 位于吉木乃县托斯特乡西北约8公里。东经85°48′19″~ 85°48′20″,北纬47°13′04″~和当地居民以及外国的“探险家们”曾多次从这里挖掘出壁画、塑像、木雕等各种佛教艺术品,出土了一批婆罗米文、粟特文、龟兹文、佉卢文、汉文文书和大量的棉、麻、丝、毛织物,还有钱币、钱范、陶器、铜器、农作物种子以及其他生活用品和装饰品,其中 ...
托乎提皮兴墓葬 : 位于阿勒泰市红墩乡托乎提皮兴村西北约3.9公里的克兰河西南高坡上。东经88°10′06″~ 88°10′07″,北纬47°44′03″~47°44′04″。有石堆墓4座,呈南北向排列,两端的较大,中间的较小。其中大者直径10米,高0.8米。
托乎拉克店石窟 : 位于温宿县东南阿克苏至拜城公路148公里,石窟开凿在黄土质山丘上,有洞窟7个,其中形制较好的仅剩4个,均属僧房窟,窟内均无壁画。石窟为魏晋之初的佛教遗址。7号窟是阿克苏地区发现的石窟中最完好的一个洞窟。横卷顶,分主室和耳室两部分。在主室表层中清理出遗物有骨器1件,残棉布1块,已退色。另有兽骨、木炭、陶片等。
托普拉克卡拉 : 中亚古城名。在今乌兹别克斯坦西北部之咸海南,阿姆河东,乌尔坚奇北。
托万霍加木墓 : 位于鄯善县鲁克沁镇西1公里。“托万霍加木”,维吾尔语,意为“下面的圣裔”。这是一座土木结构、占地面积约0.3公顷的陵园,大约建于唐代,为纪念在此病故的阿拉伯伊斯兰教首领希都勒赛以德瓦哈斯而建。
托呼其墓地 : 位于哈密市西柳树泉农场托呼其村西约30米,东经92°55′30″,北纬43°1′42″,海拔765米。墓葬破坏严重,墓区现存面积东西长约50米,南北宽约30米,中部被挖出一深约1米、长约10米的大沟,采集到人骨、陶片等遗物。该墓葬形制、陶器器形、彩绘纹饰与焉不拉克墓地相同,是一处早期铁器时代墓地。
托干拜石人 : 位于哈巴河县加依勒玛乡东北约15公里。东经86°36′17″~86°36′18″,北纬48°10′38″~48°10′39″。石人通高2.54米,肩宽0.53米。雕刻出了帽饰,为双圆立耳形式,脸呈宽圆形,较扁平且显得很胖,颈肩分界明显。为女性石人。现存阿勒泰地区博物馆。
托干拜墓葬 : 位于哈巴河县加依勒玛乡东北约 15公里,东经86°36′17″~ 86°36′18″,北纬48°10′38″~48°10′39″。有石堆墓27座,其中,大者直径18米,高1.5米,一般直径在5~10米间,高0.5~0.8米。内有一石堆被掘,露出石棺,长2.23米,宽1.8米,深1.65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