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恩斯墓
经恩斯墓 : 位于吉木乃县托斯特乡东南约9公里。东经80°13′48″,北纬47°13′25″。在铁恩铁克沙特沟南端的一小谷地中,墓为圆形拱拜顶,直径8米,高6米。门呈拱形,而朝东南,系土坯结构建筑。
经恩斯墓 : 位于吉木乃县托斯特乡东南约9公里。东经80°13′48″,北纬47°13′25″。在铁恩铁克沙特沟南端的一小谷地中,墓为圆形拱拜顶,直径8米,高6米。门呈拱形,而朝东南,系土坯结构建筑。
金将军营盘 : 位于乌苏县西湖乡。东经84°37′20″,北纬44°22′11″,海拔380米。遗址位于西湖乡政府西北500米处,为清代伊犁将军金顺的营盘。遗址地表上无任何遗物,曾出土陶片、瓷片等物。
金顶寺遗址 : 又称固勒扎寺,维吾尔族称“孔塔已”,位于伊宁市东北4.5公里的一个高冈上,为著名的喇嘛庙。相传始建于明末清初,因寺屋顶金碧辉煌,故称“金顶寺”。传说金顶寺的地面(一说为庙檐)是用公羊角镶铺而成,故又称固勒扎寺。全盛时期供养喇嘛6 000余众,兴隆宏壮,胜过漠北地区的蒙古寺庙。1757年阿睦尔撒纳败逃伊犁时,放火烧毁了此庙。现建筑遗址已不存 ...
羯饭馆 : 唐代驿站名。亦称作双渠。《新唐书·地理志》:“碛南州又西北经苦井、黄渠,三百里至双渠,故羯饭馆也。”故址在今新疆英吉沙县东南约50公里处之戈壁中。为古丝绸之路交通的重要驿站之一。
解放村墓群 : 位于霍城县水定镇北偏东9公里解放村东侧的山梁上。东经80°57′,北纬40°07′30″,海拔858米。在南北约2公里,东西1公里范围内分布着约40座外观皆为土墩的墓葬。有的封堆表面铺一层小卵石,少量顶部塌陷,个别封堆局部已遭破坏,从断面看,填土中含卵石。其中,大型墓1座,封堆高2米,直径25米;中型墓13座,高约1米,直径约15米;余为小型墓,封堆微凸,直 ...
碣石 : 西辽城名。耶律楚材《西游录》碣石,《隋书·西域传》史国,《大唐西域记》羯霜那,新、旧《唐书·西域传》史国,《长春真人西游记》渴石,《明史》渴石。故址在今乌兹别克斯坦之沙赫里夏勃兹地方。
劫米克拜岩画 : 位于尼勒克县阿吾拉勒山南麓的劫米克拜沟谷西侧的高岗上,东经83°01′10″,北纬43°36′,海拔1 240米。岩画有十余幅,有动物图、车辆图、居室图、生殖崇拜图、狩猎图等,构思新颖,形象生动,充满了浓郁的草原游牧生活气息。以其中的男性生殖崇拜岩画推测,劫米克拜岩画约凿刻于公元前3~5世纪前后。
结勒得巴依萨依墓地石人 : 位于青河县阿热勒托别乡喀拉沃愣村的结勒得巴依萨依沟中。东经90°22′28″,北纬46°32′48″。在一组石棺墓的东面有一尊石人。腰部以上缺失,残高1.16米,宽0.4米。雕刻有腰带、袋囊和兵器、手。腰带饰以带扣,呈半圆状。兵器横置于腹部,直柄,鞘上饰以半圆扣饰。鞘延至体侧。腰带右侧垂以袋囊,为圆形,饰以垂饰。
结托巴土墩墓 : 位于托里库甫乡。东经83°13′30″,北纬45°16′40″,海拔1 557米。在库甫乡南5公里的平坦草原上,有土墩墓7座。用黄土和砾石堆积而成,其分布形状似北斗七星。封堆高度在1.7~4米之间,直径在25~40米之间,个别封堆有呈环状排列的石块,可能做祭祀之用。
杰布尔苏石围石堆墓 : 位于托里县多拉图乡米玛拜村。东经83°42′,北纬45°47′,海拔1930米。有石堆墓2座在加依尔山中的一个山顶开阔地中,石堆高1米,直径8米左右,外围用石块围成一个圆形的石围,直径10米,石围到石堆的距离为1米,两座石堆东西排列,间距100米。
交勒布拉克岩画 : 位于额敏县喀拉也木勒乡交勒布拉克沟,东经84°15′30″,北纬46°46′36″,海拔1 050米。岩画分布在交勒布拉克沟东侧100米处的山梁上,沿沟南行是东西向的喀拉也木勒河。岩画雕刻在岩面向西南的黑色石头上,面积100平方米。内容有人物、动物,尤其是以人物雕刻最具特色。
将军克孜勒山岩画 : 位于阿勒泰市红墩乡低山带一山顶上,此地在市东约 5公里。东经88°12′13″~88°12′14″,北纬47°50′39″~47°50′40″。在山顶岩石上,画面朝上凿刻一只羊,羊长0.2米。
将军布拉克岩画 : 位于阿勒泰市东南约6公里处的低山沟坡上。东 经 88°10′30″~ 88°10′31″,北 纬47°47′51″~47°47′52″,在1000平方米的范围内分布有10余幅岩画,凿刻有羊、盘羊等动物。
将军庙 : 位于乌苏县赛力克提牧场境内,西距牧场场部约7公里。此庙建于100多年前,据说建庙时有一位将军路过此地,为该庙题过字,故名。又传说此庙是贝子三苏木之神庙,又称三苏木喇嘛庙。此庙庄严肃穆,古刹钟声,建筑面积80平方米,大殿的前方建有两座梵炉,顶部立两尊狮子,昂首圆目,涂成金色。现有喇嘛7人,主持着香火。该庙香火最旺盛是50年代,当时有喇嘛80人,土 ...
将军布拉克墓葬 : 位于阿勒泰市红墩乡东南约6公里的低山带山沟中。东经88°10′33″~88°10′34″,北纬47°47′46″。有石堆墓两座,呈东北一西南向排列,一座直径5.6米,石堆上用较大石块围成矩形;另一座直径8.5米。两座石堆高0.8米。
江布塔斯墓葬 : 位于青河县查干郭楞乡东北部的查干沟东岸的坡地上。东 经90°45′,北纬46°34′55″~46°34′56″。在坡地上较大的范围内,散布着50座墓葬,分为石棺墓和石堆墓。石堆墓均呈圆形,直径为6~10米之间;石棺墓呈长方形,长2米,宽0.8米。
甲朗聚龙佛寺 : 位于哈密市五堡乡四堡村北300米,东经90°54′26″,北纬42°56′37″,海拔664米。佛寺坐落在白杨河西岸的黄土丘地上,一条便道将其分成东西两部分。构筑形式由下部的土墩基座和上部土坯建筑组成。 路东部分保存较好,基座为长方形,南北长17.3米,东西宽12米,高3米。上部有前后两室的佛寺,以甬道相连,四周设回廊。两室均以草泥抹墙,内壁绘有壁画 ...
迦舍 : 中亚古城名。《孔雀王经》迦舍,《新唐书·吐火罗传》羯师,《资治通鉴》笯师。故址在今巴基斯坦北部奇特拉尔城。
伽色尼 : 西域古国名、城名。 《北史·西域传》伽色尼国,都伽色尼城。《大唐西域记》鹤悉那,《岭外代答》卷三和《诸蕃志》吉慈尼,《元史·地理志》哥疾宁。故址在今阿富汗喀布尔西南40公里之加尼兹城。
加衣达克布拉克墓群 : 位于察布查尔县城西南42公里的乌孙山北麓加衣达克布拉克沟谷和沟谷东南的山前草原上,东北山坡下是索墩布拉克村。东经80°54′~80°55′,北纬43°30′,海拔1400~1530米。在东西长约2公里,南北宽约1公里的范围内有约200座墓葬。其中,沟谷中60余座皆为石堆墓;山前草场上的140余座多呈土墩状,高0.5~0.8米,直径5~10米。有的顶部铺有圆 ...
加音塔拉石棺墓群 : 位于和布克赛尔县加音塔拉水库北边高地。 东经85°27′,北纬46°40′,海拔1 020米。有300多座墓葬,有梯形状、矩形状和圆形状。
加依尔套石堆墓群 : 位于托里县多拉图乡朱玛拜村夏牧场。东经83°39′20″,北纬45°44′20″,海拔2000米。墓葬分布在托里县城南,加依尔套山中的山顶开阔地上,有石堆墓20余座,大致呈东西向链状排列,间距不等,大小不同,均用石块堆积而成,其中,大者高1米,直径10米,小者高0.4米,直径2米左右。
加勒特尔塔斯墓葬 : 位于青河县查干郭楞乡东4公里。东经90°47′33″~90°47′34″,北纬46°28′29″~46°28′30″。在查干河谷地山坡前地带较大的范围内,散布着10座墓葬。其中,多为石堆墓,有的环绕有石围圈,有的布祭祀坑。石堆直径5~10米,高0.3~0.5米;石围直径15~20米,石围圈除圆形外,还有方形的,石围长22米,宽20米,四角布向石堆方向的单条辐射石刻 ...
加尔塔斯阔腊岩画 : 位于哈巴河县萨尔布拉克乡加朗阿什村东北5.3公里的阿尔泰山低山带。东经86°01′39″~86°01′40″,北纬48°21′04″~48°21′05″。在2 000平方米的范围内,有近40幅岩画。内容主要是动物,有马、骆驼、盘羊、鹿、北山羊、山羊等,有少数人物岩画。
加克别依特墓 : 位于吉木乃县托普铁热克乡西南约11.5公里拉斯特沟叉间稍高的一处台地上。东经85°49′,北纬47°20′17″。墓为土坯结构,呈六角形,边长3.8米,顶部已毁,壁上残存壁画及浮雕图案。
加买清真寺 : 位于于田县城区东艾提卡尔街,县人民医院的对面。 寺院大约建于1 200年前后,曾经过多次扩建、修葺。1980年后,国家拨专款整修一新,典雅肃穆,气势壮观。寺院占地面积6 666.7平方米,有南北两大门,前门朝北开,由内门、前门组成,横跨大渠的水泥桥与公路相接。寺内建有丧葬祈祷场和呼拜台各一处。每逢居玛日,伊斯兰教徒纷纷来此朝拜。
加麦清真寺 : 位于库尔勒市团结南路西侧,1834年修建,占地0.8公顷,建筑面积405平方米。寺内还有734平方米的地下室,寺两侧有高15米、长5.5米、宽5米的对称住宅楼,近年又新建了一栋高20米、长宽各9米、面积136平方米的召唤楼。“文化大革命”中该寺被毁,1984年开始重新修建,喀什、吐鲁番等地的伊斯兰教徒每年来此朝拜。
加玛礼拜寺 : 位于和田市城区加玛北侧大巴扎(市场)旁边。又称加米阿礼拜寺,俗称大堂,是和田地区最大的礼拜寺,在中外宗教人士中颇有影响。1990年12月定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礼拜寺大约建于清光绪二年(1876),是由和田阿奇木伯克尼牙孜艾克木主持修建的。寺院占地面积5 002平方米,建筑面积976平方米。礼拜寺坐北朝南,气势宏伟。在黄砖砌筑、石膏勾缝、 ...
加尔苏墓葬 : 位于霍城县伊车嘎善乡加尔苏村内。东经80°39′,北纬44°11′。土墩墓3座,分布在长200米,宽30米的农舍院落间,呈南北方向排列,残高1~1.5米,直径10~20米,封堆表面或内部均可见到小卵石。多遭破坏。
佳木故城 : 位于温宿县佳木乡南3.8公里,东经80°31′10″,北纬40°16′30″。故城用黄泥土堆筑,呈不规则方形。北墙长234米,东墙长207米,西墙长222米。城门设在东墙中央,宽7米。城墙残高5~7米不等,四墙均有马面,其中南墙有六个。墙中段有一个长30米、宽6米、高7米的土台(观望台或点将台)。西墙有四个马面,马面的规模一般为基宽5~6米,突出约57米,马面间距1 ...
夹皮泉岩画 : 位于木垒哈萨克自治县照壁山乡学房村南约600米的夹皮泉沟,散布在东山坡的褐黑色岩石上,有10余组。第一组画面是羊,羊角作了夸张。第二组是三只奔跑的羊。第三组由一猎人、两只猎犬和一只鹿构成狩猎图。第四组有三个人,其中一人生殖器突出,三人上方有两只羊、两只鹿、一只狐狸。第五组是一人作舞蹈状,双腿叉开半蹲,性器明显。
疾陵城 : 唐代城名。《新唐书·西域传》龙朔初(661~663),“以疾陵城为波斯都督府”治所。亦作陵城、疾凌城。故址在今伊朗与阿富汗交界处萨瓦兰湖附近,锡斯坦首府Zarng城。又《西突厥史料》以为是哈芒湖(又作哈蒙湖)附近。
吉尔特喀拉土墩墓 : 位于额敏县霍吉尔特乡。东经83°50′,北纬46°20′,海拔640米。有土墩墓14座,呈南北链状排列,数个一组,大小基本相同,直径约10米,高1.5米左右,用黄土、砾石堆积而成。
山羊堡滩墓群全貌 山羊堡滩墓群封土堆 位于山丹县东乐乡西屯村南1公里。面积约750万平方米。可见封土堆200余座,排列不规则,底径1--20、高1--6米。地表散布有灰陶罐和子母砖等。墓葬保存较好,对甘肃汉代考古和河西汉代史的研究有重要价值。
上深沟堡墓群全景 上深沟堡墓群 上深沟堡墓群采集标本 位于肃南县明海乡南沟村西5公里。是一处汉墓群。面积约2万平方米。俗称“东五个疙瘩”。可见圆丘形封土5座,高1--3米,底径5--10米。地表散见大量子母砖、画像砖碎块。采集有陶壶、罐、灶和五铢钱等。墓葬保存较好,对甘肃汉代考古和河西汉代史的研究有重要价值。
青石湾墓群 青石湾墓群出土草碟纹罐 青石湾墓群出土规矩铭文镜 位于古浪县土门镇和乐村东1公里。是一处汉墓与唐墓共存的墓区。面积约50万平方米。地表可见圆丘形封土10处,高1--3米。曾清理7座土洞墓,出土汉代彩绘灰陶罐、壶、素面灰陶罐、灶、井及铜弩机、铁剑、石砚、五铢钱等100余件随葬品。另有唐代墓葬,大部分被早期被盗。墓葬保存较 ...
李氏家族墓地现状及保护标志 李氏家族墓地现状 李氏家族墓地地表遗物 位于临潭县新城乡张王堡村北2公里。是一处家族墓地。占地面积约8000平方米,为明代“镇守洮州荣禄大夫佥右军都督”李达家族墓地。地表原有陵园建筑,已毁,封土夷为平地。原有“奉敕镇守洮州荣禄大夫佥右军都督李公之墓”墓碑,已毁。墓葬保存较好,对研究明史有重要价值 ...
洪祥滩墓群 洪祥滩墓群 位于武威市凉州区洪祥乡天泉村西南2公里。面积约100万平方米。大部封土堆已夷平为耕地。1982和1989年先后清理已暴露的砖室墓4座,出土有有绿釉陶器、灰陶罐、红陶器、铜弩机、五铢钱等遗物数十件。墓群保存较好。对研究河西汉代史和墓葬的特征及分期断代有重要价值。
东山坡墓群 东山坡墓群 东山坡墓群采集标本 位于武威市凉州区南营乡南营村东1公里。面积约15万平方米。暴露有土洞墓,出土有灰陶罐及绿釉陶碗等。地表可见暴露的棺木。保存情况较好,对我省两汉考古有重要价值。
北新墓群 北新墓群 位于民勤县大滩乡北新村南1000米。面积约6万平方米。封土多被夷平,现存1座,圆丘形,底经30米,高3米。暴露砖室墓多座,出土有绿釉陶壶、灰陶罐、碟、壶、仓及五铢钱等。地表散见绿釉陶片、灰陶片、红陶片和残砖。墓葬保存较好,对甘肃汉代考古和河西汉代史研究有重要价值。
潘家嘴墓群全景 潘家嘴墓群盗洞 潘家庄墓群墓砖 位于古浪县民权乡长岭村东侧和南侧。是一处汉代和唐代墓共存的墓葬区。面积约50万平方米,在历次调查中发现有20多座封土,直径8米,高3--3.5米。曾清理汉代券顶单室砖墓1座,出土灰陶罐、釉陶壶、盘、耳杯、红陶灶及五铢钱等。另外暴露有唐代砖室墓,采集有三彩器残片、白瓷片及“开元通宝”钱 ...
将军山墓群全景 将军山墓群出土五铢钱 将军山墓群出土汉代木虎 位于永登县中堡镇邢家湾村南500米。面积约4000平方米。有圆丘状封土堆6座,东西向排成两行,底径4--10米,高2--2.5米。曾暴露砖室墓1座,出土有釉陶壶、陶奁和木雕镇墓兽等。墓葬保存较好,对我省汉代考古有重要价值。
汪家湾墓群远景 汪家湾墓群全景 汪家湾墓群局部 位于永登县中堡镇汪家湾村东北2公里。面积不详。有封土堆5座,平面呈圆形,坐北向南,最大者底径20米,高10米,最小者底径10米,高5米。暴露有砖、瓦和绳纹灰陶片,器形有罐、盆。墓葬保存较好,对我省汉代考古有重要价值。
魏家庄墓群 魏家庄墓群 位于皋兰县石洞乡魏家庄村南400米。面积约2.5万平方米。曾暴露并清理砖室墓1座,系男女合葬墓。出土有陶灶、小铜刀、玉器各1件、五铢钱币1枚。另有大量的陶器残片。墓葬保存较好,对甘肃汉代考古和汉代史研究有重要价值。
傅介子墓全景 傅介子墓侧景 傅介子墓墓前石马 位于庆城县庆城镇石马坳村南。傅介子(?mdash;前65),汉北地郡义渠(今庆阳县西北)人,因西通西域,北遏匈奴有功,官拜义阳侯,死后葬于庆阳县西塬。占地面积约100平方米,圆丘形封土高1.8、底径4.5米。明正德年间吏部郎中都穆立有石碑1通,颂其通西域功德。现存石马、石虎各1对。马呈立式, ...
燕氏家族墓地 燕氏家族墓地神道碑 燕氏家族墓地石像生 位于正宁县周家乡燕家村。燕庆安(1212--1279),元代陕西五路西蜀四川行中书省申命署巩昌延安管民提领。卒后与家属同葬于此。墓地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原有4座封土,已夷平,墓前现存石碑、石人、石虎、石羊等分左右两行排列。墓葬保存较好,对研究元代史有重要价值。
长沙岭墓群地貌 长沙岭墓群北侧墓葬 位于安西县桥子乡北桥子村东北10公里。是一处汉墓群。面积约1260万平方米。有墓葬781座,其中大墓11座,小墓770座,封土平面多为椭圆形。大墓封土直径12.5--16.5、高1.2--2.5米,墓道长16--22米,宽1.2--1.6米。地表散见绳纹、水波纹灰陶片。墓葬保存较好,对我省汉代考古和河西汉代史的研究有重要价值。
乱古堆墓群远景 乱古堆墓群局部 乱古堆墓群墓砖 位于酒泉市金佛寺镇红寺村东北2公里。是一处汉代与晋代墓葬共存的大型墓地。面积约40万平方米。地表可见砾石垒筑的封土堆200多座,平面呈圆形和方形,曾暴露有砖室墓,出土有灰陶仓等。地表散见残砖、灰陶片。墓葬保存较好,对甘肃汉晋考古和河西汉晋史研究有重要价值。
财神阁东侧全景 财神阁南侧全景 财神阁底层内穹顶 image004 image005 image006 image007 image008 image009 image004 image005 image006 image007 image008 image009 财神阁位于古浪县大靖镇大靖街什子中心。始建于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砖木结构,平面呈正方形,建筑
大云寺 大云寺 大云寺铜钟 位于武威市凉州区东北隅。前凉张天锡始建,原名宏藏寺,唐武则天天授元年(690)改名大云寺,西夏称护国寺,北宋景德年间及明代日本僧人志满曾维修。毁于民国初,占地面积约1万平方米。现存钟楼一座,为清代重建,建于砖砌墩台上,墩台高10米,正方形,边长15米。钟楼为二层重檐歇山顶,高12米,下层面阔三间,进深三 ...
下双大庙 下双大庙魁星阁 下双大庙三清殿 位于武威市凉州区下双乡下双寨东侧。大庙建在高3--5米的双层夯筑土台上。魁星阁建在大庙东南角2米高的土筑台基上,为二层八角式圆顶建筑,自下而上由覆钵、露盘、圆光构成,顶部为绿色琉璃瓦,上有葫芦形宝瓶。有清嘉庆时八角藻井匾额一块,上书“笔点青天”。建筑保存较好,对研究明清建筑风格和工 ...
东镇大庙山门 东镇大庙文昌阁 东镇大庙魁星阁 位于民勤县东湖镇西北侧红英村北200米。坐北向南,南北长94、东西宽76米。由关帝殿、大成殿、雷祖殿、土地祠、文昌阁、魁星阁、廊房等组成,其中中大殿关帝殿面阔三间11.5米,进深二间12.3米,歇山顶,前接卷棚,殿内有三国历史人物壁画;后殿大成殿面阔五间17.5米,进深二间10.9米,歇山顶,前 ...
二分大庙双楼北楼正面 二分大庙双楼背面 二分大庙双楼南楼内顶架构 位于民勤县双茨科乡二分村南350米。始建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嘉庆十二年(1807)重修,现存山门和两侧钟鼓楼,建筑总面积480平方米。山门面阔三间9米,进深二间5.2米,五檩单檐歇山顶。钟鼓楼均高15米,俗称“姐妹楼”,为木结构,平面呈方形,面阔7.1米,进深7.3米,二层, ...
镇国塔远景及周边环境 镇国塔中景 镇国塔近景 位于民勤县县城城关区内。始建于明正统五年(1440),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重修,光绪十年倾圯,邑人胡先绪倡议修复。覆钵式砖塔,外表涂抹白灰,通高12米,塔基为八角形,塔身为覆钵式,上为十三重相轮,塔刹为华盖宝顶,华盖上置葫芦形塔顶,上镌“康熙某年制造”字样。1986年维修。保存较好,对 ...
罗汉楼005 罗汉楼006 罗汉楼007 罗汉楼008 罗汉楼009 罗汉楼010 罗汉楼011 罗汉楼012 罗汉楼013 三义殿山门 三义殿大殿 三义殿背面 山陕会馆004 山陕会馆005 山陕会馆006 山陕会馆007 山陕会馆008 山陕会馆009 山陕会馆010 山陕会馆011 山陕会馆012 山陕会馆013 山陕会馆014 山 ...
辑宁楼正面 辑宁楼背面 辑宁楼斗拱 位于宁县县城。康熙年间在五代刺史牛公建修州衙的旧址上重修。楼原为州署谯楼,后屡有修葺,占地面积300平方米,座北朝南。东西长20、南北宽15米。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出檐廊, 有明柱16根。单檐歇山顶。楼保存较好,对研究清代建筑制度和建造史有重要价值。
莫高窟第409窟 五代第409窟开凿于五代时期,回鹘时期和清代重修过。形制为前部人字披顶,后部平顶,西壁开一内外层方口龛,内塑的一趺坐佛、一菩萨、二天王在清代经过重修,清代还塑了二弟子、一菩萨;龛下南侧塑的乘象普贤一身、北侧塑乘狮文殊一身也是经过清代重修。南、北壁上部画垂幔,中部绘制有千佛。西壁佛龛洞窟东壁门两侧绘供养人像。南侧为男 ...
平凉隍庙 平凉隍庙局部 位于平凉市崆峒区东南隍庙巷。始建于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补修。隍庙其余建筑已毁,寝宫位于隍庙建筑群中轴线的北端,座北向南,歇山顶,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建筑面积约166.17平方米。保存较好,对研究明清建筑史和技术有重要价值。
主办单位:甘肃省文物局 技术支持:甘肃省文物信息资料中心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静宁路323号 电话:0931-4538522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6200000041 备案编号:陇ICP备18002567-2号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578
华亭盘龙寺塔(搬迁前) 华亭盘龙寺塔(搬迁后) 华亭盘龙寺塔底部 位于华亭县西华乡贺寨村北50米。塔原在云峰山后盘龙寺旧址,寺已毁。现被迁至现址。塔通高3.87米,共十层,通体用十块石料套装组成,塔基呈四方形,四面刻鹿、麒麟等。第二层呈八角形,五层、七层呈圆形,三层均刻仰莲纹花瓣,第三层呈椭圆形,刻有纹饰,第六层呈四方形,四 ...
建沟石佛群原址全景 建沟石佛群佛像1号 建沟石佛群3号佛像头 位于华亭县河西乡建沟村西北1.6公里。均系佛寺遗存,始建于金元时代。分布在建沟村的刘家沟和易家沟。刘家沟现存一佛二菩萨石造像一尊。通高1.7--1.8米。一佛一菩萨颈部断裂,另一菩萨手部断裂。易家沟另有造像15尊,除一佛一菩萨外,东西两边为12尊罗汉像,高0.55--0.9米,头部多 ...
昌马岩画全景 昌马岩画局部 昌马岩画图案 位于玉门市昌马乡南、北山岩石上,已发现7处。多为单线条,凿刻而成,亦有刻出轮廓后再在中间平涂研磨而成的。内容多为羊、狗、豹、马、骆驼及狩猎图等。其中有一块2平方米的青石面上,共刻有21只动物,轮廓清晰,笔法古朴,形象粗犷生动。保存较好,对研究河西地区古代民族文化有重要价值。 .
灰房底子岩画 象牙台子岩画 象牙台子岩画 位于肃南县韭菜沟乡东北9公里榆木山内。凿刻于黑石头沟和寡妇房山崖的青石壁上。两处相距500米,共23组,内容为射猎等生活场景和牛、羊、狗、鹿、豹等动物形象,多为单线系凿刻而成,亦有轮廓后再在中间平涂研磨而成的。另有个别奇特的原始文字。主要采用线刻法和剔地法,构图粗犷,手法简洁明快。保 ...
北山岩画 北山岩画 北山岩画 位于永昌县焦家庄乡陈家寨村北400米的青山石壁上。分布于长10、高9米的北山脚下石壁上,面积90平方米,画幅略呈三角状。计有个体图案32个,多为动物图形,内容有放牧、单人骑鹿等,动物有鹿、狗、羊等。岩画均为石头砸刻,采用凿点成线勾勒画面的技法,手法简洁,构图明快。保存较好,对研究河西民族文化有重要价 ...
红山寺石窟全景 红山寺石窟主体建筑 红山寺石窟万佛塔 位于白银市平川区共和乡共和村西300米。又名开元寺,据载:元至正十九(1359)年凿窟修殿,明万历十二(1584)年扩建,清乾隆二(1737)年创建窟前木建,古建筑大多已毁,现存1窟,坐北面南,石窟前有雕凿门阙,进深8、宽6米,券顶,门宽2米,崖前木建为砖木混合结构,硬山卷棚顶殿堂建筑,窟 ...
法泉寺全景 法泉寺达摩洞外景 法泉寺达摩祖师造像 位于靖远县东湾乡杨梢村西5.5公里。又名红山法泉寺。占地面积约5万平方米,窟开凿于红粘土山崖的断面上,初开于北魏,兴盛于隋唐,历代多次维修扩建。原凿洞窟为支提式及平顶窟两种,有四面开龛、三面开龛、一面开龛三种形式。龛中有圆雕、高浮雕、浮雕(彩塑)等,圆雕主要有佛像,浮雕则多为 ...
王仁裕神道碑全景 1268T00006-00018王仁裕神道碑刻纹 王仁裕神道碑碑首(正面)刻文拓片 位于礼县石桥乡斩龙村。墓已毁,神道碑且存,并出土墓志铭一方。王仁裕(880--956),字德辇,秦州西南(今礼县境内)人,五代时期著名学者,以文辞知名,入蜀为翰林学士。《新五代史》有传。碑为砂石质,通高3.05米,首高0.8、宽1.25、厚0.43米,上凸雕六龙 ...
丈地均粮碑 丈地均粮碑(拓片局部) 位于舟曲县城北街。大理石质,圆首,座佚,碑高1.7米,宽0.76米,厚0.17米。大明万历十年(1582)立。碑阳额篆“丈地均粮碑记”,边刻麒麟图案。碑文楷书竖行20行,每行38字,记载巩昌府策奉陕西地方都察院右佥都御之命,在西固境内丈量田亩和依规纳粮的情况,详载了面积和富地、民地各纳粮的数额。碑阴额篆“ ...
雷台观山门 雷台观雷祖殿 雷台观三星殿 位于武威市凉州区金羊乡新鲜村内。建在高8.5米、南北长108、东西宽60米的夯筑土台上,台始建年代不详。明代在台上始建雷台观,现存建筑雷祖殿、配殿、三星殿等,为民国二十二年(1933)重建,1981年对台上建筑进行大规模加固维修,并搬迁城内火神庙大殿前卷棚为雷祖殿过殿。雷祖殿为土木结构重檐歇山顶式 ...
福音堂医院旧址外景 福音堂医院旧址大门 福音堂医院旧址前墙 福音堂医院旧址会客室 福音堂医院旧址院长休息室 福音堂医院旧址正门 福音堂医院旧址病房 福音堂医院旧址后墙 福音堂医院旧址后门 福音堂医院旧址保护碑 位于张掖市甘州区北水桥街。1937年,为营救八路军战士,八路军驻甘办事处指示高金诚在此开设福音堂医院 ...
临泽红西路军烈士陵园大门 临泽红西路军烈士陵园烈士公墓 临泽红西路军烈士陵园熊厚发烈士纪念亭 汪家墩红军战斗旧址 汪家墩红军战斗旧址保护标志碑 汪家墩红军战斗旧址墩体全景图 汪家墩红军战斗旧址射击孔 汪家墩红军战斗旧址外景图 位于临泽县城东南1.5公里。面积约4000平方米。为纪念1936--1937年红西路军在此的悲壮历程 ...
艾黎捐赠文物陈列馆主陈列室与东、西侧陈列室布局整体现状 东侧陈列室整体现状 西陈列室北侧山墙 主陈列室与西侧陈列室 主陈列室与东侧陈列室 艾黎捐赠文物陈列馆主体建筑2层楼陈列室整体现状 艾黎捐赠文物陈列馆大门口标志牌 艾黎与何克陵园整体外貌 艾黎与何克陵园碑亭 艾黎与何克墓碑 西侧陈列室整体现状 位于山 ...
下城子城址远眺 下城子城址建筑构件 重修武安君祠碑记全貌 位于张家川县恭门乡下城子村西1.5公里。是一座土筑古城。俗名“凰翔府”,城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600米,南北宽500米,面积约30万平方米,城墙夯土版筑,残高2--6米,基宽5.2--5.5米,断面呈梯形,夯层厚约0.08米。北墙开门,宽4、高5米,墙内侧文化层堆积厚2--7米,并有房基。地表 ...
莫高窟第407窟 隋 覆斗顶及洞窟内景第407窟为隋代窟,主室覆斗形顶,垂角幔帷铺于四披,窟顶四披绘制千佛。西壁开一内外双层方口佛龛,龛内隋代塑佛二身(其中一身为清代重修)、弟子一身、菩萨四身,菩萨为清代重修。内层龛顶画八飞天;龛壁画忍冬火焰佛光,两侧各画四弟子。外层龛顶画莲花化生摩尼珠龛楣、飞天四身,龛内西壁两侧画龛梁、龛柱 ...
东汉晚期的两座大型砖室壁画墓。位于河北省望都县所药村东。1952、1955年河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先后发掘。1955年出版了《望都汉墓壁画》,1959年出版了《望都二号汉墓》。▲ 河北望都东汉墓壁画 门下小史1号墓的墓主,据壁画内容推测,曾由河南尹升任三公。2号墓的墓主,据所出朱书买地券和玉衣残片,为中山国蒲阴助所博成里人,姓刘,曾任太原太守,可能 ...
苗圃园遗址全景 苗圃园遗址全景(自南向北) 苗圃园遗址保护标志 位于张家川县龙山镇西川村西100米。是一处仰韶文化半坡类型遗存。面积约1.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5mdash;3米,暴露有灰坑等遗迹。曾出土有彩陶葫芦瓶、绳纹尖底瓶、夹砂深腹罐、细劲壶、盆、圆底钵和碗等30余件完整陶器。多夹砂红陶,彩陶次之,彩陶纹样有鱼纹、宽带纹,多黑彩 ...
碉堡梁遗址中心堡子 碉堡梁遗址中心堡子 位于张家川县梁山乡杨渠村西南1公里。是一处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与齐家文化共存的遗址。面积约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1--5米,暴露有红烧土遗迹、窑址。采集有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有黑彩平行线纹、变体鸟纹彩陶片,器形有碗;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红、黑两色相间的锯齿纹、平行带纹彩陶片,器形 ...
川口遗址全貌 川口遗址暴露灰坑现状 川口遗址出土石斧 位于镇原县曙光乡川口村西北1公里。属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面积约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1米。采集有泥质红陶重唇口尖底瓶和夹砂红陶绳纹深腹罐、曲腹瓮等器物残片。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庙底沟类型的分布与内涵有重要价值。
东关遗址全景 东关遗址中心区 东关遗址采集标本 位于合水县太白乡东100米。属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面积约8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1.5米。采集有彩陶盆、钵,泥质红陶盆、罐、钵、重唇口尖底瓶、夹砂红陶绳纹罐等器物残片。彩陶施黑彩,纹样有宽带纹、变形鱼纹、变形叶纹等。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甘肃东部地区仰韶文化的发展有重要价值。
周家遗址 周家遗址标本 位于正宁县周家乡周家村南400米。属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面积约5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4米,暴露有灰坑、窑址。采集有泥质红陶钵、线纹尖底瓶、夹砂红陶绳纹罐及泥质红陶黑彩圆点纹盆等残片。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甘肃东部地区仰韶文化有重要价值。
卜家崾岘遗址全景 卜家崾岘遗址中心区 卜家岘子遗址标本照片 位于合水县店子乡卜家岘村西南50米。面积约4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1.3米。采集有: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泥质红陶钵、盆等;齐家文化夹砂红陶敞口单耳罐等。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庙底沟类型与齐家文化的分布和文化内涵有重要价值。
段家坪遗址全貌 段家坪遗址采集标本 位于镇原县曙光乡徐沟村东300米。属齐家文化。面积约30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2--3米,暴露有房址、窑址、窖穴。采集有夹砂红陶绳纹罐、夹砂灰陶鬲、泥质灰陶篮纹罐残片及磨制石刀等。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齐家文化的分布与内涵有重要价值。
老庄沟遗址 老庄沟遗址 老庄沟遗址陶片 位于宁县和盛镇庙底村北500米。属齐家文化。面积约18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5--1.5米,暴露有灰坑、房址、墓葬。采集有泥质灰陶素面单耳、双耳罐和夹砂灰陶篮纹高领瓮、盆、豆等残片。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齐家文化的内涵有重要价值。
石岭子遗址 石岭子遗址 石岭子遗址采集标本 位于宁县石鼓乡石岭子村内。是一处齐家文化遗存。面积约14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5--3米,暴露有灰坑、房址。采集陶片有泥质灰陶和夹砂红褐陶,器表纹饰多见绳纹、锥刺纹,可辨器形有单耳罐、侈口罐、袋足鬲等。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齐家文化的内涵有重要价值。
瓦岗川遗址全景 瓦岗川遗址中心点 瓦岗川遗址采集标本 位于合水县板桥乡柳沟行政村柳沟自然村309国道南侧瓦岗川口台地一带。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面积约1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1.5米。采集有黑彩叶纹彩陶罐、盆,鱼纹彩陶钵、泥质红陶杯口尖底瓶及夹砂红陶绳纹罐等器物残片。
张堡遗址近照 张堡遗址灰坑 张堡遗址采集标本 位于宁县南义乡张堡村。内涵分属仰韶文化和齐家文化。面积约12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5--3米,暴露有灰坑、房址、窖穴、墓葬。采集有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泥质红陶黑彩鱼纹敛口钵、细绳纹重唇口尖底瓶等残片。另有齐家文化泥质红陶篮纹高领折肩罐、盆残片及骨锥等。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仰韶文化的发 ...
张义堡城址 张义堡城址 位于武威市凉州区张义乡张义堡村内。是一座中型土筑古城。有大城和小城。大城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东西长328、南北宽300米,面积约98400平方米。墙体夯筑,多有残损。残高3--7.3米,顶宽0.5--2.5米,夯层厚0.10--0.12米,四面筑角墩。城外有宽10米的护城壕。开东西二门,门外有瓮城,瓮城门向南。大城内西北部有小城,平 ...
王景寨城址保护标志 王景寨城址 王景寨城址采集标本 位于武威市凉州区东河乡王景寨村东100米。是一座土筑古城。城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250、南北宽150米,面积37500平方米。仅西面隐约有残垣遗迹。采集遗物有绳纹灰陶片、残砖瓦和石器,出土有有石磨盘、石碾子、铜镞、五铢钱币等。五坝山3号汉墓木牍记:“张掖西乡定武里田升宁,今归黄泉hel ...
武威锁阳城城址 武威锁阳城城址 锁阳城城址残砖 位于武威市凉州区金羊乡赵家磨村南200米。是一座大型土筑古城。又名三骡城。城平面呈长方形,东西宽1000米,南北因被沙河冲断,具体长度不详。城垣皆毁,门址不详。现存明代庙址2处,仅有夯筑土台,残高2米。地面散布灰陶残片和汉砖等,曾出土有泥质灰陶等器物多件。据《后汉书middot;窦融传》 ...
武威满城保护标志 武威满城城内 武威满城城墙及马面 满城位于武威市凉州区金羊乡新鲜村窑沟北侧。是一座大型土筑古城。城平面呈正方形,边长1060米,城墙夯土版筑,高10米,基宽4.6米,夯层厚0.15--0.18米,四角各有一正四棱台体角墩,边长均为11.4米,另有马面4个。开东、南、西三门,东西二门门宽8米,门外各有一瓮城,呈半圆形,半径35米 ...
茂林山遗址 茂林山遗址 茂林山遗址采集标本 位于武威市凉州区新华乡李府村西1公里。是一处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遗存。面积约6万平方米,文化层厚2.50米。采集有彩陶片、夹砂红陶片,饰附加堆纹,彩陶纹样有圆圈纹、波折纹,器形有单把筒形杯、小口广肩双耳瓮等。另采集有砍砸器、刀、斧等石器。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马家窑文化的分布与发展有重 ...
瓦罐滩遗址 瓦罐滩遗址 位于武威市凉州区下双乡蓄水村东1.4公里。是一处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遗存。面积约2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2--0.5米。地表散布大量彩陶片,采集有夹砂和泥质红陶片,彩陶纹样有鸟纹、鱼纹、三角纹、草叶纹,器形有。另有石刀、石斧、石磨、石铲等。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马家窑文化的分布与内涵有重要价值。
告王河墓群全貌 告王河墓群出土黄釉陶壶 告王河墓群出土灰陶鼎 位于灵台县吊街乡告王村西北500米。面积约10万平方米。暴露土坑墓多处,地表有厚0.3--1.5米的灰层。曾出土灰陶罐、灶、仓和铜镜等。墓葬保存较好,对甘肃西汉墓葬的分期断代和西汉史的研究有重要价值。
靳寺墓群全景片 靳寺墓群局部 靳寺墓群局部 位于静宁县靳寺村东的龚龙山半山腰。1958年普查时有10-12个墓冢。1976年普查时仅存8个墓冢。墓冢高10-12米,底部直径17-24米。墓区内有零星汉代瓦片及绳纹灰陶片。
石阳墓群远景 石阳墓群近景 石阳墓群采集墓砖 位于庄浪县南湖镇高房村北800米。汉代。面积约2万平方米。发现圆丘形土堆6座,高4—7米,底径9—17米,底边周长8—25米,封土为夯土堆筑,夯层厚0.08—0.1米,地表暴露砖室墓1座,为券顶子母砖室墓,早期被盗,仅出土少量灰陶明器。
东庄墓群全貌 东庄墓群出土并伯甗 位于灵台县新集乡崖湾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暴露有竖穴土坑墓数座。1982、1983年先后清理墓葬2座,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出土“并伯作宝彝”铜甗等40余件。地表散见绳纹红陶片和灰陶残片。
景村墓群全貌 景村墓群暴露残墓 景村墓群出土青铜戈 位于灵台县独店乡景村西300米。面积约8000平方米。1988年清理墓葬2座,相距5.8米,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出土陶鬲、陶罐和铜簋、鼎、鬲、觯、戈多件以及蚌饰、海贝等器物50余件,其中蚌饰海贝用绸缎包裹,蚌饰用细绳穿联。地表散布黑灰色夹砂细绳纹陶片。墓葬保存较好,也是我省发现保存 ...
刘家沟墓群 刘家沟墓群出土“卤市”灰陶鼎 刘家沟墓群出土方格纹灰陶釜 位于崇信县锦屏镇刘家沟村。是一处西周、战国、西汉墓共存的墓葬区。面积约2.5万平方米,曾发掘20多座墓葬,形制有竖穴土洞墓和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深2--8米。出土陶器有鬲、罐、盂、盆、茧形壶、釜、斝、鼎、盉,铜器有敦、鍪、壶,以及各种玉饰等。其中有西周泥质灰 ...
泉子东墓群全景 泉子西墓群局部 泉子东遗址标志碑 位于玉门市玉门镇泉子村西北300米。是一处魏晋墓群。面积不详。地表可见7座圆形封土堆,其中最大者高1.5、底径3米,周围散见灰陶片及碎砖块。墓葬保存较好,对我省魏晋考古有重要价值。
旧南干渠北石滩墓群远景 旧南干渠北石滩墓群近景 旧南干渠北石滩墓群墓砖 位于酒泉市总寨镇单长村西南2公里。面积约30万平方米。地面有石块堆筑覆斗形和圆丘形封土堆10余座及长墓道。墓葬分布密集,散见少量残青砖。墓葬保存较好,对甘肃两晋考古和两晋史的研究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