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显示子项
丝绸之路文化遗产 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 丝绸之路:泽拉夫尚-卡拉库姆廊道 丝路预备遗产点 丝路相关世界遗产 丝绸之路:费尔干纳—锡尔河廊道
文物保护单位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 哈萨克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 乌兹别克斯坦 土库曼斯坦 塔吉克斯坦
世界遗产 跨国遗产
遗产专题 海上丝绸之路遗产点 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 长城及烽燧 万里茶道
中国历史时代
考古时期 青铜时代 铁器时代

• 庙咀坪遗址(包括五代梁龙德二年碑)

庙咀坪遗址(包括五代梁龙德二年碑),仰韶、齐家、周,庆阳市宁县,古遗址,省保1-4批。古豳国文化遗址位于宁县县城庙咀坪,因夏商时周先祖公刘在此建立“北豳古国”而成为重要的农耕文化研究遗址。宁县古称宁州,夏商时期称雍州,是周族发祥之地。公刘,北豳(今甘肃宁县)人,古代周部落首领,鞠陶子,周文王的祖先。《庆阳府志》记载:“夏桀二十二年 ...

• 店子沟遗址

店子沟遗址,仰韶,庆阳市宁县,古遗址,省保1-4批。位于宁县新华乡店子沟村南。属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面积约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5--3米,暴露有房址、灶坑、窑址和灰坑等。采集有细泥红陶和夹砂红褐陶片,纹饰主要为细绳纹、黑彩鸟纹、花瓣纹,器形有敛口钵、曲腹盆、重唇口尖底瓶及罐。石器有石斧、石刀、石弹丸等。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甘肃东部地区 ...

• 康家岭遗址

康家岭遗址,仰韶、齐家、周,庆阳市宁县,古遗址,省保1-4批。位于宁县坳马乡康家岭村东。内涵分属仰韶文化和齐家文化。面积约1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5--3米,暴露有灰坑、房址、窖穴、灶坑和墓葬等。采集有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泥质红陶素面敛口钵、线纹重唇口尖底瓶残片。另有齐家文化泥质红陶划纹单耳、双耳罐等器物残片。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东部地区 ...

• 草庵摩尼光佛造像

  【性质】草庵摩尼光佛造像是本系列遗产中体现世界海洋贸易中心多元社群的代表性要素。作为宋元泉州摩尼教传播的重要见证,是世界上唯一保存下来的摩尼教教主石刻造像,显示世界海洋贸易中心强大的文化包容力。    【位置】在1000多年前,泉州摩尼教徒特地选址在远离城区和海边的深山里,因为摩尼教宣扬“否定现实社会,寄希望于未来”的宗教思想, ...

• 伊斯兰教圣墓

  【性质】伊斯兰教作为世界性宗教之一,早在7世纪就随着穆斯林传播到世界各地。据《闽书》记载,相传在唐武德年间(618年~626年),穆罕默德门徒4人到华,一贤传教广州;二贤传教扬州;三贤、四贤传教泉州,卒葬于东门外灵山南麓,故又称三贤四贤墓。因深受穆斯林敬重,这两位先贤入土安眠之墓也就被称作“圣墓”,这是伊斯兰教传入中国最早的历史物证 ...

• 清净寺

清净寺坐落在泉州市涂门街中段上。涂门街是泉州文化遗产最丰富的一条街,从西往东,分别坐落着代表儒家文化的府文庙、代表伊斯兰文化的清净寺,同时还有锡兰侨民旧居、民间信仰的重要代表——关帝庙,千年以来,各种宗教信仰和谐共处于一条街道上,可见泉州文化的包容融合与多元性。    【性质】泉州清净寺是在本系列遗产中体现世界海洋贸易中心多元社 ...

• 老君岩造像

    泉州有两处非常伟大的遗产点,因为它们分别与中国古代两位最伟大的思想家有关。一是道家学说创始人老子的大型石刻造像;二是儒家学说创始人孔子的祭祀建筑群。老君岩造像位于泉州城北3公里的清源山南麓。    【性质】老君岩造像是体现世界海洋贸易中心多元社群的代表性遗产要素。老君岩造像是道家学说创始人老子的石雕像,也是中国现存最大的 ...

• 杨庄小坡遗址

杨庄小坡遗址,仰韶、齐家,庆阳市宁县,古遗址,省保1-4批。位于宁县和盛镇杨庄村,有两处遗址,一处在村西100米,是一处多时代复合型遗址。面积约12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4米,暴露有房址、窑址和墓葬。采集有: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泥质红陶黑彩鱼纹敛口钵、细绳纹重唇口尖底瓶残片;齐家文化泥质红陶划纹单耳罐残片;周代灰陶罐、豆、簋;汉代灰陶盆、甑、罐 ...

• 楼房子遗址

楼房子遗址,旧石器时代,庆阳市环县,古遗址,省保1-4批。在甘肃省庆阳市环县曲子镇楼房子村,合道川柏林沟口北面支沟甘(乾)水沟东岸庄塌洼山第二台阶一带,属环县曲子镇楼房子大队楼房子生产队,东南距乡政府十五公里。

• 刘家岔遗址

刘家岔遗址,旧石器时代,庆阳市环县,古遗址,省保1-4批。位于环县虎洞乡龚家塬村西北2公里。1978年试掘约150平方米。在距地表深约20米的灰褐色、灰蓝色粘土中出土有石核、石片及龟背状刮削器、尖状器、砍斫器等石器,1000余件和披毛犀、蒙古野马、河套大角鹿、赤鹿、羚羊、原始牛等动物化石。石器石质多为各色石英岩砾石,少量为火石、硅质灰岩、脉石英 ...

• 巨家原遗址

巨家原遗址,旧石器时代,庆阳市庆阳县,古遗址,省保1-4批。位于庆城县温泉乡巨家塬村东北1公里。面积约5万平方米。1963年局部发掘,在厚约7米的灰绿色淤泥层与黄土质粉砂层相间的河湖相沉积物中出土有纳玛象、野马、野驴、披毛犀、赤鹿、普氏羚羊、原始牛等动物化石和砍斫器、刮削器、尖状器、石片、石核等石器。石器多用石英岩砾石或硅质灰岩打制而成。 ...

• 长务城故址(包括仰韶、齐家、周遗址)

长务城故址(包括仰韶、齐家、周遗址),宋,平凉市泾川县,古遗址,省保1-4批。

• 齐家岭遗址

齐家岭遗址,仰韶、齐家、周,平凉市 灵台县,古遗址,省保1-4批。位于灵台县百里镇稔沟村东北600米。是一处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与齐家文化共存的遗址。面积约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2--2.5米,暴露有灰坑、居址和墓葬。采集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陶片为细泥红陶和夹砂红陶,饰细绳纹、附加堆纹,彩陶纹样主要为黑彩弧线三角纹、勾叶圆点纹,器形有敛口钵、盆、 ...

• 蒋家咀遗址

蒋家咀遗址,齐家,平凉市灵台县,古遗址,省保1-4批。位于灵台县百里镇稔沟村南400米。是一处齐家文化与周代文物共存的遗址。面积约1.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4米。采集有齐家文化泥质红陶和夹砂红褐陶及少量灰陶片,饰绳纹、篮纹、附加堆纹,器形有罐、瓮、斝;另有周代泥质、夹砂灰陶片,饰绳纹,器形有罐、鬲、盆。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陇东古文化的发展 ...

• 姚李遗址

姚李遗址,齐家、周,平凉市灵台县,古遗址,省保1-4批。位于灵台县吊街乡姚李村南侧。是一处齐家文化遗址。面积约2万平方米,文化层厚4--5米,暴露有灰坑、墓葬、居址。采集有泥质红陶和夹砂红褐、灰陶片,器表素面或饰篮纹、粗绳纹、附加堆纹、锥刺纹,器形有敞口双耳罐、平底盆、鬲,并采集到石斧、石凿。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齐家文化的内涵与发展情况 ...

• 寺山遗址(包括间沟河)

寺山上遗址(包括间沟河),仰韶、齐家、周 ,平凉市平凉县,古遗址,省保1-4批。

• 东沟遗址(包括黑刺山和庙坪)

东沟遗址(包括黑刺山和庙坪),齐家、安国林,平凉市平凉县,古遗址,省保1-4批。东沟遗址位于平凉市崆峒区安国乡黑刺洼村西800米。包括黑刺洼和庙坪两部分,是一处齐家与寺洼文化共存的遗址。面积约6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50--3米,暴露有灰坑、白灰面居址、墓葬。

• 苏家台遗址

苏家台遗址,仰韶,平凉市平凉县,古遗址,省保1-4批。位于平凉市崆峒区柳湖乡吊庄村西600米。是一处河南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与甘肃齐家文化共存的遗址。面积约2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5--3米,暴露有灰坑、白灰面居址。采集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陶片为泥质和夹砂红陶,饰细绳纹,彩陶纹样有弧线三角纹、网格纹,器形有尖底瓶、碗、罐、钵等;齐家文化陶片为 ...

• 葩地坪遗址

葩地坪遗址 ,马家窑,定西市岷县,古遗址,省保1-4批。葩地坪遗址位于岷县中寨镇葩地村。东依固堆山,西临中寨村,南为珠子沟,北靠中寨河。南北宽 200 米,东西长 500 米。内涵石器和陶器,彩陶的比例大。北面山脚处多墓葬,出土的文物有长颈鼓腹,饰火焰纹彩陶壶,为甘肃"仰韶文化"马家窑类型, 1982 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山那树扎遗址

山那树扎遗址,马家窑,定西市岷县,古遗址,省保1-4批。山那树扎遗址位于岷县县城北10公里茶埠镇洮河西岸的一级台地上。东临洮河,南为将台小学、西为树扎村,北为山那村。遗址东西长1000米,南北宽500米,文化层距地表0.5-3米,地表有丰富的彩陶片,黑色彩绘,并有少数的变体鸟纹和写实蛙纹图案。还有较多的石器、骨器和陶器出土。据暴露的器物分析,有 ...

• 马家坬遗址

马家坬遗址,马家窑、马厂、半山、齐家,兰州市榆中县,古遗址,省保1-4批。位于榆中县连搭乡马家坬村西北500米。内涵分属马家窑文化与齐家文化。面积约4000平方米,文化层厚约0.5米。采集有属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的泥质红陶和夹砂红陶和彩陶片,彩陶纹饰有黑、红色宽带纹、锯齿纹、网格纹,器形有小口双耳壶、双耳瓶和高领折肩罐;齐家文化饰有篮纹的夹砂红 ...

• 大沙沟遗址

大沙沟遗址,马厂,兰州市永登县,古遗址,省保1-4批。大沙沟遗址,位于中国甘肃省永登县,为一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类型为古遗址。位中堡镇邢家湾村南约1公里的大砂沟口南侧,属庄浪河西岸第二台地。大沙沟遗址的历史年代为新石器时代。

• 杜家坪遗址

杜家坪遗址,马家窑,兰州市永登县,古遗址,省保1-4批。位于永登县连城镇明家庄村西北约800米。内涵分属马家窑和马厂两个类型及辛店文化。面积约2.4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1.5米,暴露有灰坑、白灰面居址。采集陶片有泥质橙黄陶、红陶和夹砂红陶,纹饰有附加堆纹。另采集有彩陶片彩陶纹样有属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的黑彩弧线纹,器形有钵、瓶等;属马厂类型 ...

• 团庄遗址

团庄遗址 ,马厂,兰州市永登县,古遗址,省保1-4批。遗址在独山村北的一座东西山梁上,北侧为大冰沟,南临庙儿湾,山梁地势起伏不平。遗址面积约10万多平方米,文化层距地表深0.5~1.5米、厚约1~1.5米。遗址内遗迹和遗物十分丰富,在断崖上可见到较多的灰土层和木炭渣,地面上有很多陶片、石核。1989年4、5月间,遭盗掘,出土有各种陶石器200多件。主要是 ...

• 红大坡坪茅道岭坪遗址

红大坡坪茅道岭坪遗址,马家窑、马厂 ,兰州市,古遗址,省保1-4批。

• 西坡坬( guà )遗址

西坡坬( guà )遗址,马家窑,兰州市,古遗址,省保1-4批。西坡坬遗址位于兰州市七里河区黄峪乡陆家沟村南80米。属马家窑类型。面积约1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5--2米。1960年试掘发现房址、窑址、灰坑等。出土陶器有盆、壶、罐、碗等,彩陶纹样多见螺旋纹、宽带纹、弧线三角纹;石器有刀、斧、锛;另有陶刀、陶环。

• 曹家咀遗址(包括黑毛岭、青岗岔)

曹家咀遗址(包括黑毛岭、青岗岔),马家窑、半山、马厂、齐家,兰州市,古遗址,省保1-4批。曹家咀遗址位于兰州市西果园乡沙滩磨村,遗址面积东西250米,南北约300米。1971年甘肃省博物馆对此遗址进行了第一次发掘,开一南北长3.7米、东西宽2米的探方,发现有马家窑类型的陶窑1个,窑为横穴式。

• 王家遗址

王家遗址,齐家,临夏回族自治州康乐县,古遗址,省保1-4批。位于康乐县虎关乡下王家村东北400米。属齐家文化。面积约6000平方米,文化层厚0.5--3米。采集有泥质和夹砂红陶片,器表素面或饰篮纹、绳纹、划纹,可辨器形有鬲、盆和单、双耳罐等。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齐家文化的内涵有重要价值。

• 杏树台遗址

杏树台遗址,半山、马厂,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古遗址,省保1-4批。位于永靖县陈井乡水沟岘村东南约200米。面积约3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0.30米,暴露有墓葬、灰层。采集有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的泥质和夹砂红陶片,多饰绳纹,彩陶纹样有黑、红彩圆圈网格纹、菱形纹、变体蛙纹及彩绘符号,器形有钵、壶和双耳罐等;齐家文化的泥质红陶和夹砂红褐陶片,多饰 ...

• 小茨遗址

小茨遗址,马家窑、马厂,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古遗址,省保1-4批。位于永靖县盐锅峡镇小茨村东南1公里。面积约15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5--2米,暴露有灰坑。采集有泥质红陶和橙黄陶片,彩陶纹样主要有平行线纹、弧线三角纹,器形有小口尖底瓶和罐、盆、钵、壶等。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马家窑类型的文化内涵有重要价值。

• 瓦罐咀遗址

瓦罐咀遗址,半山,临夏回族自治州广河县,古遗址,省保1-4批。

• 赵家遗址

赵家遗址,半山、马厂、齐家,临夏回族自治州广河县,古遗址,省保1-4批。位于大荔县伯士乡赵家村西,面积4800平方米,现多为新居覆压。l983年8月试掘面积50平方米,发现文化层呈灰褐色,最大厚度2.4米。出土有陶罐、盆、瓮、缸、大口尊、鬲、陶纺轮及石斧、刀、铲和骨锥、簪、镞、匕等文物,其中陶器以泥质灰陶和夹砂灰陶为主,纹饰有绳纹、阴纹。

• 杨家河遗址

杨家河遗址,马家窑、半山,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县,古遗址,省保1-4批。杨家河遗址位于临夏县桥寺乡朱家墩村杨家河自然村,距临夏市15公里。遗址东西宽约400米,南北长约1200米,面积48万平方米。1976年由临夏州文物调查队发现,1981年9月10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文化层暴露于崖面,从采集的陶片分析,该遗址属马家窑文化类 ...

• 王坪遗址

王坪遗址,马家窑、齐家,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县,古遗址,省保1-4批。位于临夏市罕乡王坪村北300米。面积约6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3米,暴露有灰坑、墓葬和房址。采集有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的泥质和夹砂红陶片,多饰划纹、绳纹,彩陶纹样有黑、红彩圆圈纹、方格纹、波浪纹,可辨器形有罐、瓶、盘;齐家文化的泥质红陶和夹砂红褐陶片,多饰绳纹、附加堆纹, ...

• 崔家庄遗址

崔家庄遗址,齐家,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县,古遗址,省保1-4批。崔家庄遗址位于临夏县北塬乡崔家村,距临夏市2公里,总面积百万平方米以上。1974年由裴文中先生首次发现,1963年被公布为甘肃省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甘肃省人民政府重新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遗址因地表平坦,保护完好,文化层达2--3米,从征集的文物和暴露遗迹来 ...

• 北城滩城堡遗址

北城滩城堡遗址,唐,白银市靖远县,古遗址,省保1-4批。北城滩城遗址位于双龙乡北城村西南黄河东岸石崖上,扼险据要,东面山上有明代所筑的军事设施明长城遗址及烽火台遗址,西北与景泰县的五佛寺(五方寺)对峙,南临黄河,北为北城村民宅和耕地。南门外横波汹涌,惊涛拍岸,对岸峰峦叠嶂,岩壑横峙,地势险峻,气象峥嵘,昔日有浮桥可达彼岸,为黄河上交 ...

• 西山坪遗址

西山坪遗址,仰韶、马家窑、齐家、周 ,天水市天水县,古遗址,省保1-4批。位于天水市秦城区太京乡葛家新庄村北1公里。是一处仰韶文化早期的大型居住遗址。面积约2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5米,暴露有灰层、灰坑、墓葬和白灰面居址。1986--1987年发掘,下层为西山坪一期,上层为西山坪二期。一期石器为砾石打制,有尖状器、斧形器、铲、砍砸器、石坠等;骨器 ...

• 罗家湾遗址

罗家湾遗址,仰韶、马家窑、齐家,天水市天水市,古遗址,省保1-4批。位于天祝县东坪乡罗家湾村西北2公里。是一处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遗存。面积约2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1.2米,暴露有泥质、夹砂红陶片。曾出土方格纹彩陶双耳罐、筒状杯、尖底瓶和红陶罐多件,并有石刀、石斧等。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马家窑文化的分布和文化内涵有重要价值。

• 马跑泉遗址

马跑泉遗址,仰韶、齐家、周,天水市天水县,古遗址,省保1-4批。位于天水市北道区马跑泉镇什字坪村北侧。面积约7.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5--3米。采集有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泥质绳纹红陶片和漩涡纹彩陶片,器形有罐、盆、钵。另有齐家文化泥质橙黄陶和夹砂灰陶片,饰绳纹、篮纹,器形有单耳圆腹罐、折肩罐等。另出土有周代夹砂灰陶鬲等。遗址保存较好,对研 ...

• 樊家城遗址

樊家城遗址,仰韶、齐家、周,天水市 天水县,古遗址,省保1-4批。樊家城又名番家城,位于天水市西约四十公里的中滩乡(现为中滩镇)雷王集、背湾两村西边渭河北岸的第一台地上。遗址高出河床40米左右,其范围为东临断崖,崖下为雷王集,西至山根约60米,南为张沟,北至背湾村边断崖约250米。中滩中心小学坐落其东部边缘。遗址境内现有城堡断墙,高约3米、长 ...

• 柴家坪遗址

柴家坪遗址,仰韶、齐家、周,天水市天水县,古遗址,省保1-4批。柴家坪遗址是新 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原始公墓和村落遗址。位于北道区伯阳乡柴家坪村东的东坪河沿一带第一台地上。其保护范围和控制地带:东起渭河畔,西至山脚,长约250米,南至断崖,北到渭河冲击断崖约650米。总面积:16万平方米。坪上地势平坦开阔,背风向阳,负山临水,适宜原始先民定居生 ...

• 亿池国故址

亿池国故址,南、北朝 ,陇南市西和县,古遗址,省保1-4批。

• 高寺头村遗址

高寺头村遗址,仰韶、马家窑、周,陇南市礼县,古遗址,省保1-4批。高寺头遗址位于礼县石桥乡高寺头村,面积约60000衬,文化层厚处达4米,历年有石、陶、骨器出土。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永清堡遗址

永清堡遗址,仰韶、齐家,天水市清水县,古遗址,省保1-4批。永清堡遗址,位于中国甘肃省清水县,为一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类型为古遗址。永清堡遗址的历史年代为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

• 礼辛镇遗址

礼辛镇遗址,仰韶,天水市 甘谷县,古遗址,省保1-4批。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和半山文化类型遗存。位于甘谷县礼辛乡礼辛镇村。其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东临双庙沟,西至箩卜沟约800米,南自太平山下二台地上,北到礼辛镇村边约200米。总面积:16万平方米。 遗址负山临水,地势开阔面积较大,文化内涵丰富,其文化堆积厚达1--3米。 断崖、地面暴 ...

• 灰地儿遗址

灰地儿遗址(包括尚家坬( guà ) ),仰韶、齐家,天水市甘谷县,古遗址,省保1-4批。灰地儿遗址位于甘谷县新兴镇头甲村西北1公里。属马家窑文化。面积约1.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2--1米,暴露有灰坑和白灰面居址。1959、1972年局部发掘,出土有平行带纹平底瓶、叶纹彩陶壶、同心圆纹白彩盆、泥质红陶素面钵、敛口碗、卷沿盆、侈口细颈瓶、罐、杯及泥质陶屋 ...

• 渭水峪遗址

渭水峪遗址,仰韶,天水市 甘谷县,古遗址,省保1-4批。渭水峪遗址,位于新兴镇渭水峪村。该遗址1956年由甘肃文物工作队调查发现,1957年、1963年、1981年三次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甘肃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西旱坪遗址

西旱坪遗址,周,天水市武山县,古遗址,省保1-4批。位于武山县洛门镇吉家庄西南1公里。是一处史前和商周遗物共存的遗址。面积约2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1--1米,暴露有灰坑、白灰面居址等。采集有泥质和夹砂红陶陶器,饰绳纹、附加堆纹、篮纹,器形有单、双耳罐,另采集有磨制石斧、石刀、石镰等生产工具,均属齐家文化。另有周代夹砂灰陶绳纹鬲、豆、细颈 ...

• 关儿下遗址

关儿下遗址 ,仰韶,天水市武山县,古遗址,省保1-4批。

• 付家门--种谷台遗址

付家门--种谷台遗址 ,仰韶、周 ,天水市武山县,古遗址,省保1-4批。种谷台遗址在武山县马力镇付家门村。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为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遗存。其保护范围和建设地带总面积25.5万平方米,遗址负山临水,地势开阔,易于原始人繁息,文化内涵丰富,文化遗存堆积厚达0.5-3米。断面上暴露有灰层、灰坑、白灰居住面等。文化层 ...

• 上坪遗址

上坪遗址 ,齐家,定西市,渭源县,古遗址,省保1-4批。位于渭源县路园乡双轮磨村西南800米。内涵分属马家窑和齐家两种文化。面积约28.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2米。采集有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泥质橙红陶和夹砂橙红陶、灰陶片,器表素面或饰绳纹,彩陶纹器表素面或饰有黑彩竖条纹、同心圆纹,可辨器形有彩陶罐、盆、尖底瓶等;另有齐家文化泥质红陶和夹砂红 ...

• 坬( guà )口村遗址

坬( guà )口村遗址(包括墓群),汉,定西市定西县,古遗址,省保1-4批。

• 寺坪遗址

寺坪遗址 ,仰韶、马家窑、齐家,定西市渭源县,古遗址,省保1-4批。寺坪遗址位于渭源县路园乡双轮磨村南300米。内涵分属马家窑和齐家两种文化。面积约5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3--2米,断面暴露有灰层。采集有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泥质和夹砂红陶片,彩陶纹器表素面或饰有黑彩勾叶圆点纹、黑色竖条纹、带纹、旋涡纹,可辨器形有彩陶双耳罐、钵、盆、尖底瓶 ...

• 梁家坪遗址

梁家坪遗址 ,齐家文化,定西市陇西县 ,古遗址,省保1-4批。位于陇西县首阳乡蔡子坪村东北1公里。是一处齐家文化遗存。面积约6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3--1.8米,暴露有灰坑、白灰居址。采集有泥质红陶和夹砂红、灰陶片,饰绳纹、篮纹、刻划纹、附加堆纹,器形有高领折肩罐、双耳罐、盘、杯等。采集有磨制石斧、石环。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齐家文化的内涵有 ...

• 暖泉山遗址

暖泉山遗址 ,仰韶、马家窑、齐家,定西市陇西县,古遗址,省保1-4批。位于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文峰镇东铺村暖泉山渭河南岸高约30米的二级台地上。东临暖泉沟,西至崖窑沟,南依石家梁,北至台地边沿。东西长400米,南北宽450米,面积约180000平方米,遗址中心区东西长100米,南北宽150米,中心区面积15000万平方米。

• 胡土乎尔城堡

胡土乎尔城堡 : 位于昭苏县城西南61公里,处在天山北麓胡尔乎尔沟口前的草原上。东经80°42′30″,北纬42°41′41″,海拔1 815米。城堡两座,均为方形,南北并列,间距20米,皆为夯城,夯层厚0.2米。北城,北墙长52米,南墙45米,东墙55米,西墙52米。墙基皆存,残高0.5米,宽约4米。城中心有直径约6米,高0.7米的圆形台基;南城,北墙长52米,南墙54米,东墙49米,西墙55米 ...

• 胡土乎尔墓地石人

胡土乎尔墓地石人 : 位于昭苏县境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七十五团场部南约2.5公里的胡土乎尔沟内。 石人面向东,高1.3米。刻石为长方形条石,在上部雕刻了人的面部,用阴刻和浮雕技法混合雕刻,面部呈卵圆形,眉毛弯曲,鼻子挺直,翼部渐宽,髭呈八字形。颏下雕刻的纹饰因剥蚀严重模糊不清。

• 华土儿空拐沟岩画

华土儿空拐沟岩画 : 位于霍城县萨尔布拉克乡华土儿空拐沟正北的一块长2.2米的花岗岩上。画面上刻有形态各异的大头羊、马鹿。正面图内有领头公鹿回首翘望,母鹿、幼鹿紧随其后。画面上还刻有许多颇似古文字的符号。

• 葫芦沟遗址

葫芦沟遗址 : 位于哈密市西山乡葫芦沟沟口东侧的台地上,东经93°30′36″,北纬43°13′13″,海拔1 710米。该遗址南北长200米,东西宽40米,一道小沟将遗址分为东西两部分。 地表残存有长方形或圆形石屋墙垣,直径8米左右,残高0.5~0.8米。遗址西部有面积较大的石砌平台,遗址北部有直径约5米,高约1.5米的石堆墓分布。地表采集较多的陶器残片和大型石磨盘,为铁 ...

• 桦木沟墓群

桦木沟墓群 : 位于昭苏县阿克牙孜牧场桦木沟口。东经81°05′52″,北纬42°47′35″。在长宽50米的范围内分布石堆墓10座。石堆用卵石堆成,分两排呈南北向排列,皆为高约0.5米,直径3~5米的小型墓。

• 呼图壁回族寺

呼图壁回族寺 : 位于呼图壁县县城内,共有19座,规模较大的有3座。一个是回族本地寺,位于县防疫站的南侧,最初建于1862年,后经战乱被毁,再建于1898年和1935年。 1950年迁现址重建,是本县最大的一座回族寺。一个是回族南方寺,位于县老兽医站旁,初建于1935年。1985年迁现址重建。一个是回族陕西寺,位于县邮电局的东侧,现占地约840平方米,最初由陕西籍回民大约建 ...

• 洪纳海麻扎

洪纳海麻扎 : 位于察布查尔县西南琼博拉乡洪纳海沟谷,距中哈边界约1.5公里。东经80°46′17″,北纬43°27′48″,海拔1 360米。据传陵主为色拉吉丁·玉素甫·艾比伯里·赛克喀(1160~1228)。系西辽时期著名的突厥学者,曾著有《知识之钥》一书。他曾追随成吉思汗西征,后因获罪于察合台被囚至察布查尔致死。洪海麻扎系伊犁地区四大麻扎之一,始建年代无考。191 ...

• 洪纳海沟墓群

洪纳海沟墓群 : 位于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县城西南60余公里,琼博拉乡洪纳海麻扎旁。东经80°46′17″,北纬43°27′10″。海拔1 400米。约有墓葬20座,分布在洪纳海麻扎院墙内外,少量分布在沟谷河滩旁,均为土墩墓,表面铺卵石,封堆高0.2~0.5米,直径3~5米。

• 洪古尔活愣石堆墓群

洪古尔活愣石堆墓群 : 位于和布克赛尔县和丰国营牧场内。东经86°22′40″,北纬46°48′10″,海拔1080米。 在平坦的戈壁滩上,有10座石堆墓,呈点状分布,直径4~8米,高0.5米,用赭色的卵石堆积成石堆。

• 后堡子古墓群

后堡子古墓群 : 位于吉木萨尔县北庭乡境内,东临大河坝,西倚著名的北庭故城的护城河,建在故城东南方的三叉墩鸡心梁上,是北庭故城周围发现的最大的一片古墓群。在一片高出地面大约6米的土梁上,有40余座墓葬,为斜坡墓道偏室墓和长形、方形竖穴墓,还有数处上下两层的丛葬墓,占地面积约1.33公顷。这里曾出土过古尸,当地农民在此挖土积肥时,发现了这个古墓群。

• 红墩喀喇塔斯墓葬

红墩喀喇塔斯墓葬 : 位于阿勒泰市红墩乡萨热喀默斯村东南5.5公里 的克兰河西坡地。东经88°14′14″~88°14′15″,北纬47°40′32″~47°40′33″。有石堆墓6座。其中,除一组3座较集中外,其余均较分散,排列无一定规划,石堆均较小,直径3~4米间,高0.6米。

• 灰咀坬( guà )遗址(包括祁家坪、石家坪)

灰咀坬( guà )遗址(包括祁家坪、石家坪),辛店文化,定西市临洮县,古遗址,省保1-4批。位于临洮县太石乡沙塄村东北1公里。是一处辛店文化居址和墓葬共存的遗址。面积约1.2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5--1.2米,断面暴露有房址、墓葬。采集有夹砂红褐陶片,器表施白或紫红色陶衣,饰绳纹、划纹,彩绘纹样有黑彩犬形纹、双勾纹、波折纹、回纹,可辨器形有盘、 ...

• 红山嘴石堆墓

红山嘴石堆墓 : 位于霍城县城西北42公里。东经80°25′30″,北纬44°17′,海拔1000米。墓群北倚别珍套山红山嘴南山坡,西约1公里是中哈界河——霍尔果斯河。在东西600米,南北100米范围内散布约50座石堆墓。 其中,部分墓葬封堆用长0.3~0.5米的较大的卵石堆积而成,封堆较大;而另一部分则用小卵石夹沙土堆积,微微隆起于地表。

• 红山煤矿土墩墓

红山煤矿土墩墓 : 位于乌苏县巴音沟牧场东约10公里。东经85°,北纬44°03′,海拔1 507米。墓群位于安集海河(又称巴音沟河)西侧高地上,有50余座墓葬沿河呈南北向排列。墓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由黄土夹杂少量砾石的圆形土墩墓,一般直径在15米左右,高约1.4米,每组大小基本一致,数量不等,顶部平坦,这类墓葬沿安集海河西岸高地呈南北链状排列;另一种是黄土夹少量 ...

• 黑疙瘩故城遗址

黑疙瘩故城遗址 : 位于焉耆县城南约8公里的永宁乡境内。遗址范围较大,原有大小疙瘩十多座,可能为当时建筑基址。当地居民以黑疙瘩统称该处遗址,故城原名未详。我国考古学家黄文弼在《塔里木盆地考古记》中初步考证,认为黑疙瘩遗址可能为汉代之员渠城。

• 黑太克尔唐代遗址

黑太克尔唐代遗址 : 位于轮台县南偏西约15公里的第纳尔河西岸。 维吾尔语,为“汉人渠坝”之意。有一土垣若城圈,周长约216米。西南有干渠二道,一南行,一东南行,为古时垦殖遗址。城内拾有“乾元”钱,证明为8世纪之遗物。

• 黑阿什拜墓葬

黑阿什拜墓葬 : 位于富蕴县库尔特乡喀勒巴尕依村,东经89°18′07″~89°18′08″,北纬47°10′28″~47°10′29″。 有10座石堆墓,大者直径为12米,高0.8米,小的直径5米左右。其中在一石堆的东南有一条宽约0.5米的石道,石堆两侧各有一石圈。

• 赫那亚提岩画

赫那亚提岩画 : 位于托里县库甫乡布勒克斯台村,北距庙尔沟镇11公里的玛依力山间的一条小沟中,布尔沙克斯马河在其东3公里。岩画点周围有许多泉眼,汇成小溪东流入布尔沙克斯台河中,岩画就刻在小溪边的大石头上,面积约10平方米,画面多垂直向阳,石质为花岗岩。岩画内容有:牛、骆驼、野山羊等。

• 黑沟驿

黑沟驿 : 驿站名。位于米泉县城东北10公里。这里是古丝绸之路北道的重要驿站,清统一新疆后,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设黑沟驿,道光六年又设黑沟营塘,与对站并存。光绪年间,阿古柏入侵新疆,派兵据守黑沟驿,又在黄田扎下营垒,与古牧地互为犄角。清军进新疆,佯攻黑沟驿,偷袭黄田,取得首战胜利。

• 黑水守捉

黑水守捉 : 唐代驻军戍所名。《新唐书·地理志》黑水守捉。故址在今新疆乌苏市境内之老西湖附近。

• 黑山头岩画

黑山头岩画 : 位于阿勒泰市红墩乡境内的低山带沟坡上,在阿勒泰市东南5. 5公里。东经88°10′52″~88°10′53″,北纬47°48′04″。在2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有15幅岩画,主要凿刻有羊、鹿、骆驼等动物和一些变形动物图像。另外还有树枝状和几何形图案。

• 和田回族清真寺

和田回族清真寺 : 位于和田市城区,约建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是和田的五大清真寺之一。占地面积1 277平方米,建筑面积598平方米,由礼拜堂、伊玛目房和接待室、商店等具有浓郁伊斯兰风格的建筑组成。礼拜堂正殿长20米,宽12米,陈设华丽讲究,由十多根雕花木柱支撑。寺院大门高7米,由黄砖垒砌,两旁各有塔楼一座。该寺曾于1937年由伊斯兰教徒出资进行修复。1985 ...

• 和布克赛尔王爷府

和布克赛尔王爷府 : 位于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县城的西北角。“和布克”,蒙古语,意为“梅花鹿”或“盆地”;“赛尔”,蒙古语,意为“马背”,因此地山形似马背而得名。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县境内现存多处文化遗迹,是一个有着悠久文明史的地方。明崇祯七年(1634)起,这里成为准噶尔巴图尔洪台吉及继承者僧格的王廷,准噶尔汗国的政治、经济中心。清乾隆 ...

• 合坊清真寺

合坊清真寺 : 位于米泉县古牧地乡大破城村,距离县城8公里。清真寺坐落在大破城故城内,又称大破城合坊清真寺。该寺建于清咸丰五年(1855),是此地建筑面积最大和惟一联坊形式的清真寺。现可同时容纳600人做礼拜。原为土木结构,多次进行过维修、重建,最大的一次是1985年,由政府出资,坊民集资,重建了寺院。登上门前的四级台阶即可步入大殿,在三座拱形殿门的两旁 ...

• 合孜勒莫伊纳克墓群

合孜勒莫伊纳克墓群 : 位于昭苏县城东南57公里,阿克达拉乡合孜勒莫伊纳克村东侧,地处特克斯河谷北岸,北依马山,东与特克斯县相邻。东经81°37′42″,北纬43°05′19″,海拔1 340米。在东西高至2米,直径20 ~25米的大型土墩9座,大致为两列,互相稍有交错地排列在草原上,土墩间距约30米,在大型土墩墓西南的山坡上,草丛中散布着许多小型墓葬,有些亦南北排列。

• 和丰故城遗址

和丰故城遗址 : 在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城南约5公里,故城方圆约0.5公里,基本成正方形。城墙为土夯,墙内外用土坯砌筑,土坯为0.42×0.26×0.09米,外土坯护墙宽约1.7米,内土坯护墙宽约1.2~1.5米。城墙残存最高处约5米,城墙上部最宽达7米。城内有砖瓦建筑物被火烧坍塌的残迹数处,砖瓦上有兽头、花卉、植物等图案装饰。这座故城四周水草丰茂,极便于放牧牲畜。 ...

• 和布克赛尔古渠

和布克赛尔古渠 : 位于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的鱼窝铺,西北距县城160公里。为唐代遗迹。在今已干涸的玛纳斯湖东岸,有一条荒废的古渠道,长约数十公里,宽约3米多,渠旁有一座佛庙遗址。当年庙内有5尊木质佛像,身高丈余,已被流沙掩埋。清代曾在此设驿站,北接阿勒泰南境官道。

• 和田城墙

和田城墙 : 为清光绪十三年(1887)修建,周长1 617米,高6米,建有四门,现存城墙底宽9米,顶宽6米,周长1 302米,是目前新疆的旧城墙中保存最完整者之一。

• 和墨城

和墨城 : 中亚古城名。《汉书·西域传》:“休密翕侯,治和墨城。”故址在今阿富汗东北之瓦罕。休密的故址,大致在今阿富汗东北法扎巴德及卡拉查延地区周围。

• 河源卡伦(三道河子卡伦)

河源卡伦(三道河子卡伦) : 清代戍所名。位于霍城县境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六十三团八连以西边防站西侧。东经80°32′,北纬43°51′。卡伦设置于清光绪八年(1882),驻守索伦营官兵。为方形夯土建筑,边长20米。现存墙垣,高2.6米,宽1.8米,门朝南开。

• 杭买里墓群

杭买里墓群 : 位于察布查尔县扎格斯台乡杭买里村东侧。东经81°11′,北纬43°32′,在扎格斯台河东岸长200米,宽150米的山前坡地上,分布土墩墓约60座。墓葬分布密集,间距10~20米。封堆表面铺卵石或铺宽带形石圈,石圈边宽0.5米左右。封堆高0.5~1米,直径5~10米。

• 汉墩霍加木阿勒迪古墓群

汉墩霍加木阿勒迪古墓群 : 位于鄯善县连木沁乡汉墩寺霍加木阿勒迪村西北约1公里,东经89°58′~89°59′,北纬42°55′~42°56′,海拔420米。墓群坐落在一个由洪水冲刷形成的高约1.5~2米的船形砾石岛上,东西长120米,南北最宽处15米。共21座墓葬,全部被盗掘,墓葬形制多数为长方形竖穴墓,还有圆形竖穴墓。墓口长约2~2.3米,宽0.8~0.9米,深1.5~2米,地上散 ...

• 阿克热克戍堡

阿克热克戍堡 : 位于新疆轮台县策大雅西南约24公里的戈壁中。戍堡平面呈一不规则圆形,总面积约20100平方米。东南角有一缺口,可能是门; 由西墙向中央伸入一舌形高台,高台宽55米,长约102米,残高约10米,高台上残留有土块房屋建筑遗址。城墙倒塌严重,高低不一,高处达10米,低处仅1米许,倒塌底部厚度宽2.45—6米不等。堡内采集到的遗物有陶片、石器、玻璃器和铜 ...

• 汉都夏大墩塔

汉都夏大墩塔 : 位于吐鲁番地区鄯善县连木沁乡汉都阿克都村东南约1.3公里,东经90°01′~90°02′,北纬42°53′~42°54′,海拔约429米。此塔坐落于火焰山前狭长走廊的一道梁上,通体由土坯砌成,基部呈方形,边长约19米,残高9.5米。剖面呈梯形,顶部原貌已被破坏。建筑结构与二唐沟墩和连木沁大墩相似。在塔前发现3块棉麻织物残片,初定为唐代建筑。

• 旱沟岩画

旱沟岩画 : 位于木垒哈萨克自治县照壁乡学房村东约700米的平顶山旱沟,散布在沟东北面山坡上的褐色晒岩上。画面分为多组,内容有骑射者、步射者等人物形象及相互抵角的羊、昂首翘尾的野牛、蹲立的狗等动物。

• 哈尔阿德日格山石堆墓

哈尔阿德日格山石堆墓 : 位于和布克赛尔县铁普克苏乡哈尔阿德日格山北坡草原地带。东经85°12′10″,北纬46°51′30″,海拔1650米。有石堆墓9座,高0.3米,直径6~8米,用黑色的石块堆积而成。

• 海努克古城

海努克古城 : 位于伊犁州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东南海努克乡海努克村东北6.6公里。东经81°21′40″,北纬43°45′38″。古城原为内外两重,外城城墙早已不存,仅存一土埂,周长2公里。内城略呈长方形,尚存城墙之残垣,夯土筑成,残高约2米,城北残留建筑遗迹,其余皆被早年的挖金者破坏,已呈条沟状。城中曾出土元、明时期的陶片及铜铁件,陶片以红胎面涂青色陶衣的陶 ...

• 海努克墓群

海努克墓群 : 位于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县城东南33公里的海努克乡海努克村北3公里,东经81°17′,北纬42°45′10″。在县城至海努克公路东侧长250米,宽40米范围内,约有30座土堆墓,封堆呈圆丘形,大致呈南北排列,高0.2~0.5米,直径5~15米不等。

• 海子沿村遗址

海子沿村遗址 : 位于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海子沿村北500米,东经92°48′05″,北纬43°35′42″,海拔1 608米,为青铜时代文化遗存。遗址高出地表约1米,直径约30米,呈丘状。 文化层基本暴露在外,在0.85米以上。遗物采集有陶片、石器等。陶片均为夹砂红陶,石器有石球、石勺等。其中石勺直壁,壁厚约0.015米,圆底,通体磨制,腹部有柄,手可持。

• 海努克城郊墓群

海努克城郊墓群 : 位于察布查尔县城东南19公里海努克古城东南的农田旁。其西南6.5公里是海努克乡所在地,东经81°21′45″,北纬43°45′30″,海拔690米。在农田边的路旁1公里范围内,分布土墩墓约50座,封堆直径3~5米,封堆微微隆起于地面。

• 哈日土甫勒格唐墓群

哈日土甫勒格唐墓群 : 位于鄯善县连木沁乡尤吐克村西南约1.5公里,东经89°54′~89°55′,北纬42°51′~42°52′。“哈日土甫勒格”维吾尔语,意为“黑色的土地”。墓群地处火焰山北山间沟地,因被盗掘而暴露出来。由于雨水冲刷,墓上封土多被破坏,仅有几座封石堆尚存。墓道均为斜坡墓道,下宽上窄,墓口宽0.72米,距地表2.6米。从墓葬形制观察,与吐鲁番阿斯塔 ...

• 哈拉木登旧城遗址

哈拉木登旧城遗址 : 位于和静县哈拉木登南约5公里的开都河北岸,南距河岸2公里,东距焉耆县城76公里,与开都河南岸之阿拉尔旧城遥遥相对,相距不过5公里。该城属古焉耆国一城址,分内城、外城。内城墙高约1米,周长约360米。外城周长约1 140米。城内街衢巷陌已荡然无存,内城有隆起土堆,似为建筑遗存,地表间有红陶片。城北约2.5公里左右有土阜四处,地名蒙古语为“ ...

• 哈尔巴勒其格墓葬

哈尔巴勒其格墓葬 : 位于青河县查郭楞乡东北约15.5公里。东经90°52′33″~90°52′34″,北纬46°34′。在肯莫纳克沟与哈尔巴勒其格河相汇处的沟谷中,有10座石堆墓。石堆周围环围石圈,石堆直径10米左右,高0.3~0.8米,石围为方形。墓地中还立有一刻石,高1.06米,刻有圆圈、连点、刀、剑等图案。

• 哈吉·喀热巴提墓

哈吉·喀热巴提墓 : 位于阿克苏市城区之南5~6公里的依干其乡乔格塔勒村。哈吉·喀热巴提于17世纪初生活在乔格塔勒村,他是维吾尔族诗人、文学家。

• 哈尼喀大清真寺

哈尼喀大清真寺 : 位于皮山县城的西北角,约建于清道光十九年(1839)。原名为“美其特阿勒迪”,维吾尔语“大清真寺”的意思。后由依禅派将其更名为“哈尼喀”,意即维吾尔语“讲经堂”。该寺院长67米,宽57米,占地面积3 819平方米,建筑面积1 216平方米。建有内、外两院。祈祷大厅和外院的正门上镶嵌着具有维吾尔族特色的各种图案的浮雕。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