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门垭摩崖造像
2 龙门垭摩崖造像 隋至唐 绵阳市盐亭县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文通镇藏着一处秘境——龙门垭摩崖造像。造像开凿于隋大业年间,造像主要为道教题材,有三尊、五尊两组合像,属省级保护文物。三尊像的组合为天尊坐像居中,两侧弟子立像,尊像下方中央置香炉,两侧为二狮子像;五尊像的组合为天尊坐像居中,两侧弟子立像,弟子像下方为二力士像,下方中央二狮子像 ...
2 龙门垭摩崖造像 隋至唐 绵阳市盐亭县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文通镇藏着一处秘境——龙门垭摩崖造像。造像开凿于隋大业年间,造像主要为道教题材,有三尊、五尊两组合像,属省级保护文物。三尊像的组合为天尊坐像居中,两侧弟子立像,尊像下方中央置香炉,两侧为二狮子像;五尊像的组合为天尊坐像居中,两侧弟子立像,弟子像下方为二力士像,下方中央二狮子像 ...
1 芭蕉湾造像 唐至宋 自贡市荣县芭蕉湾造像,四川省人民政府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唐至宋代文物。位于自贡市荣县。荣县度佳镇芭蕉湾造像由佛耳湾摩崖造像、佛耳坝摩崖造像、棚石岩摩崖造像组成。
97 低保伸臂桥 民国 凉山州木里县
96 四干普彝族瓦板房 清 凉山州美姑县
95 关帝庙 清 凉山州甘洛县
94 沙坝青龙寺 清 凉山州冕宁县
93 芽根寺 清 凉山州木里县
92 文昌宫 清 凉山州西昌市
91 乡城白色藏房 清 甘孜州乡城县
90 佳仁古屋 清 甘孜州理塘县
88 芒康民居 清 甘孜州理塘县
89 俄曲阿觉故居 清 甘孜州理塘县室内分别存放着红色柏木雕花床和简单的衣柜桌凳。北转角是邓家饭厅,存放着一张普通的方桌和凳子,当年邓家十几口人在这里用餐,饭厅后侧是厨房和猪牛圈。东南转角处是邓家的作坊屋,很宽大,一分为二,一半是粉坊,一半为酒坊。简介粉坊内至今还存放着一副石磨。南北厢房造型格局基本相同。南厢房一共三间,两边是客厅, ...
87 黄正清将军故居 清 甘孜州理塘县
84 俄支寺 清 甘孜州德格县
86 麻达寺 清 甘孜州石渠县、建寺于1428 年,属于格鲁教派。 1983年经甘孜州石渠县人民政府批准开放,1998 年7月按《宗教活动场所管理条例》依法登记,登记编号:宗场证字(川)F141140046。寺庙属依法正式登记。 寺庙位于石渠县真达乡麻达村,离县城 207 公里,通公路。
85 白玉寺 清 甘孜州白玉县白玉寺,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县城西南的白玉山,为康藏地区三个最大的宁玛派寺庙之一(另两个是白玉县的甘拖寺和德格县的竹庆寺)。为德格土司供养的五大家庙之一。寺庙简介白玉寺,为德格土司供养的五大家庙之一。白玉寺依山而建,始于清康熙年间,有“灵鹫莲花院,人间明镜台”的美称。白玉寺清康熙14年(1675)选址 ...
81 郭东古碉 明 甘孜州理塘县
83 旺达寺 清 甘孜州炉霍县建寺于1417 年,属于笨波派。1988年经甘孜州炉霍县人民政府批准开放,1997年5月按《宗教活动场所管理条例》依法登记,寺庙位于炉霍县泥巴乡旺达村,离县城20公里。
82 化林坪总兵府旧址 清 甘孜州泸定县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80 向阳寺 明 甘孜州理塘县向阳寺,位于国道227线公路沿线的甲洼乡,是前往云南和稻城亚丁的必经之路,距理塘县城30公里。寺庙始建于1403年,属于格鲁教派。2019年1月,入选四川省人民政府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36年6月3日,肖克、王震率红六军团与红四方面军三十二军在理塘县甲洼乡向阳寺会师,受到向阳寺僧侣群众的欢迎,在向阳寺停留33天,寺院僧 ...
79 麻通寺 明 甘孜州理塘县麻通寺,全称“嘛通甘丹谢珠确括林”,译为“下坝兜率讲修法轮洲”,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县觉吾乡卡达村,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占地面积1850平方米。2019年1月,入选四川省人民政府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麻通寺是在公元1303年(藏历第七绕逈)由萨迦派第十代达钦元朝国师喇嘛桑布巴(上师吉祥贤)自元大都返回拉萨 ...
78 阿坝县伸臂桥群 清 阿坝州阿坝县
77 永丰殷家大院 清 阿坝州九寨沟县
范家大院占地3500平方米,背枕青山,前绕清流,整个建筑以中龙门为轴线,南北对称,呈复式四合院,石木结构,是德阳市境内至今保存最为完整、规模最为宏大的清代民居、客家院落。范家大院院落内部设置了五个展陈:追本溯源 寻根问祖——正院场景复原陈列、胸怀天下 先忧后乐——范仲淹生平事迹展、崇尚廉俭绍家风——范氏家风家训陈列、家 ...
(千佛崖崖壁窟龛局部)广元千佛崖摩崖造像位于广元城北4公里,嘉陵江东岸,金牛古蜀道上,历史悠久,雕刻技艺精湛。石窟始凿于北魏晚期,兴盛于唐朝,止于清代,历经千年,从而形成一座佛崖长388米,高45米,造像950座龛窟,7000余尊的佛教石刻艺术宝库。佛龛层叠分布,密如蜂巢,是四川规模最为宏伟的石刻摩崖造像保护单位。1961年被国家公布为第一批全 ...
(千佛崖窟龛局部)广元千佛崖摩崖造像位于广元城北4公里,嘉陵江东岸,金牛古蜀道上,历史悠久,雕刻技艺精湛。石窟始凿于北魏晚期,兴盛于唐朝,止于清代,历经千年,从而形成一座佛崖长388米,高45米,造像950座龛窟,7000余尊的佛教石刻艺术宝库。佛龛层叠分布,密如蜂巢,是四川规模最为宏伟的石刻摩崖造像保护单位。1961年被国家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 ...
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碑于1983年建成。纪念碑高6.26米,宽3.7米、厚3.2米,碑体正面为半圆雕红军战士塑像,炯炯双眼凝视对岸,下半部为十七勇士驾着当地特有的翘首木舟乘风破浪,飞渡天险的浮雕;右侧为巨手执大刀浮雕,象征红军必胜的信心;背面上部嵌有2.4米宽、1米高的黑色大理石,刻有邓小平同志题写的“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碑”镏金大字 ...
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指挥楼系晚清时期民间居住的碉楼建筑,其结构为木骨石墙,顶为歇山式,盖小青瓦,二楼一底。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时,刘伯承、聂荣臻两位元帅曾经在这栋楼中指挥红军强渡大渡河,粉碎了蒋介石要让“朱、毛成为石达开第二”的梦想。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指挥楼在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11年利用5.12 ...
一九三五年六月下旬,红一方面军自小金两河口出发,翻越长征途中的第二座大雪山-梦笔山,冲破反动土司的阻扰,抵达卓克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同志在此停留一周,在藏族群众中广泛进行中国共产党的纲领和红军的政治主张及北上抗日的爱国宣传。在此期间,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曾在这几棵白杨树下拴过军马。为纪念红军途经此地,故称 ...
位于马尔康县梭磨乡木尔溪村二组,东距乡政府驻地约2000米,地处梭磨河北岸山坡台地上,坐北向南,石木结构,逐层渐收,平面呈正方形,底边长7.3米,墙厚1米,通高21米,共九层。碉顶内卷翘四角,碉檐为木制兽头衔铜铃;碉楼东墙有三处入口以及1个“1”字形了望孔和2个“十”字形了望孔;最下层入口和地面平行,该入口高1.25米,宽1.55米;第二层入口宽1.3 ...
  位于四川省阿坝州马尔康县卓克基镇西索村一组,是嘉绒藏族最典型的村寨,依山傍水,建筑群占地面积约25705平方米,完整的保持了“众皆依山居止、累石为室”的建筑特色和风格。西索民居分布在南北长约200米,东西宽约150米的范围内,建筑群落由民居、西索寺庙、村委会活动室等构成。整体依山势布局,村寨中心区域为空地,原为卓克土司出 ...
位于卓克基镇查米村,梭磨河北岸山坡处,相传是公元8世纪左右藏传佛教著名“七觉士”之一、藏族著名译师麦若扎拉在此修行的地方,留下多处圣迹,当地信教众为纪念麦若扎拉大师便将此山称为麦若神山,其修行洞称为麦若扎拉圣窟。该洞坐北向南,洞口宽36米,洞深17米,洞最高处达36.62米,呈喇叭状, ...
万佛寺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怡心街道三江悦府东北侧,毗邻江安河双流段,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佛教古刹。万佛寺与华阳二江寺、华阳通济桥(老桥已于2010年8月19日被暴涨的河水冲毁)、道教万缘宫(牧马山麓十八口)、古蜀古城墙(已损毁)并称老华阳古迹。 古万佛寺原址位于成都市通锦路,名称被广泛使用,目前成都辖区内称为万佛寺的为四川省成 ...
76 嘎达山悬空寺 明 阿坝州金川县嘎达山悬空寺,位于阿坝州金川县,年代明,2019年1月,入选四川省人民政府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寨子城,又名太平砦(寨),是一处清代古城寨遗址,位于长楸山脉中段的寨子山上,距离眉山中心城区约28公里。寨子山,东、南、西三面为深涧,北面为悬崖,山顶较为平坦,前后各有一条小道通向山顶,道路崎岖难行,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城池依山势而建,由低向高,呈倒葫芦状,前寨门位于最南葫芦口位置,为寨子的主要出入口,北城墙为葫芦底。寨 ...
苟王寨摩崖造像苟王寨摩崖造像苟王寨摩崖造像苟王寨摩崖造像,位于四川省眉山市洪雅县将军镇清凉村九组,八面山东北山麓,悬岩峭壁上天然石窟廊内,分布面积7200平方米。据崖上题刻记载,宋代建寨,明代造像。苟王寨凭借八面山中险道上一座长约2000米,进深3-8米的石窟廊修建,石壁间有多处题刻记述建寨年月及领兵人姓名,乃南宋末抗击蒙军的寨城遗址。造 ...
大旺寺白塔位于眉山市东坡区金花乡白塔村大旺山山顶,始建于唐,毁于明,现存白塔为清朝年间所建造,是一座四方砖塔。白塔坐东向西,砖石结构,塔身呈方形,外立面为13级密檐式,层层内收,塔顶为穹窿顶。白塔台基高0.75米,最底边长6.05米,通高逾45米(含塔刹),塔刹高1.86米(含近代添加避雷设施)。白塔内空7层,第一层楼面为火砖叠涩八角藻井楼面, ...
周家祠位于洪雅县洪川镇城西文塘村,建筑占地面积901.68平方米,始建于清嘉庆十二年(1807),由县城居民周鹤亭考中秀才时而建。民国三十四年(1945),县绅李良知在周家祠创立修文初级中学,建国后改为洪雅师范学校,改革开放后,改为洪雅职业中学。现存周家祠坐北向南,为清同治元年(1862)培修,由前堂、正厅、后堂三个主体建筑配以左右对称厢房组成二 ...
蟆颐山重瞳观,位于眉山市东坡区崇礼镇蟆颐村4组。始建于唐,为蜀中三大名观之一。林峦奇秀,江水碧透,楼阁漫布,古眉州八景独占其二,“蟆颐晚照”“江乡夜月”宛若仙境。现存山门建于清代,抬梁结构,庑殿屋面,檐下如意斗拱,乃川滇传统样式;大殿在明成化十三年(1477)重建,平面方 ... ... ... ...
眉州武庙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东坡区多悦镇正山口村二十三组,雍正、乾隆年间重建培修,原位于眉山城区内,1993年迁建于寨子山。中轴布局,二进院落,体量适中,现存新建山门、城隍庙、斗姥殿、三清殿等,均为砖木结构,多有前廊,石雕柱础、木雕构件、灰塑泥脊饰、彩画等建筑形式,内容丰富、工艺高超,具有较高的文物、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
阿吒寺摩崖造像位于洪雅县槽渔滩镇徐嘴村6组,位于阿吒寺遗址左侧约50米处,分布面积62平方米。造像具有晚唐风貌,宋、明、清陆续有补刻,俗称“千佛岩”。在一高4.4米、长7米、厚2.8米,前后左三面突兀崖石上,造像2龛147尊。正面龛1造像141尊,敞口平顶龛;分列6层,上4层造7佛座莲台围座罗汉,共108尊;七佛像高0.5米、肩宽0.14米,戴螺髻、披双领僧衣 ...
丈六院摩崖造像,位于眉山市东坡区广济乡,距中心城区45公里,原有唐代寺庙丈六禅院,俗称大佛寺,现不存。清彭遵泗《重修丈六院记》云:“隶眉之西鄙而界吾丹之北郭,众山盘薄中旧有佛院曰丈六院,亦名大佛寺。创自李唐盛于两宋,世传东坡先生及少师仁甫父子题咏在焉”。据记载,原来寺院规模相当宏伟,毁于明末,乾隆二年重修,数十年前再毁,今仅存寺后 ...
黑龙滩水库纪念碑,位于眉山市仁寿县黑龙滩镇,建于1976年,是一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为三角塔碑。碑,坐西向东,通高20余米,座落于高2.5米的六边形平台上,四方有石阶可上平台。整个碑由碑体和碑座组成,呈三棱柱形,外表镶嵌大理石,顶端雕塑一右手掘钻,左手抡锤的力量型男性。碑东面:由郭沫若题跋的“黑龙滩水库纪念碑”,字体行书,碑座 ...
老鹰岩摩崖造像,位于彭山区城东北7.5公里的江口街道老鹰岩,为唐代石窟寺及石刻类文物,在长约40米、高约30米、距地表约5米的崖壁上,随崖凿造大佛两尊,小像16龛和老鹰洞一个。大佛两尊,又名齐山双佛,座南向北,采用高浮雕,均为释迦牟尼佛。左为一站佛通高30米,头饰螺髻、着双领下垂衣,左手前置施品印,右手上举施无畏印,赤脚站于莲花台上。右为一 ...
立石子摩崖造像位于洪雅县中保镇踏水村龙王沱西300米,分布面积20平方米,为清光绪十九(1893)年赵庭芳所造,位于一高4.75米、底宽4米类三角形岩石上,离地面1.5米高,品字型排列造像3龛3尊。K1长方型敞口平顶拱形龛,高1.28米,阔0.7米,深0.13米,造净瓶观音,左右侍立童子;K2敞口平顶,高1米,阔0.62米,深0.1米,造山王神像,右手执鞭,足踏猛虎;K3 ...
江口石龙,位于眉山市彭山区江口街道,是一处宋代石刻。石龙依山凿造,头朝下,尾朝上,身盘踞在石壁上,长17米,径0.7米。石刻采用高浮雕刻法,鳞甲披露,张牙舞爪,曲折盘环,龙鳞、龙爪清晰显目,活灵活现。石龙嘉庆《彭山县志·杂识》载:“石龙,彭山县治东十五里。其形肖龙,首仄蜿蜒,髻髭迸露,鳞甲峥嵘,有持雨拿云之势,长三、四丈许,若经神工鬼 ...
仁寿奎星阁位于仁寿县文林街道,始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被安下乡民团焚毁,同治二年(1863年)重建,新中国成立后进行过多次修缮,最近一次维修于2015年完成。全阁由须弥座、阁身、宝顶三部分组成,为四重檐八面体攒尖式木结构建筑。琉璃瓦屋面,檐额雀替、爪头、撑弓等均精工雕饰,或花卉、卷草纹、或兽、或善财童子,无一 ...
75 新木底寺佛塔 明 阿坝州马尔康市2019年,新木底寺佛塔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74 三江庙古建筑群 清 眉山市洪雅县2019年,三江庙古建筑群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三江庙位于洪雅县三宝镇川江社区,占地面积1290.13平方米,属木结构建筑,始建于唐,现建筑建于清道光四年(1824),坐西南向东北,原为四合院布局,现存大殿、山婆殿、马门殿。 古建筑群保存较为完好,前殿两根石柱上刻楹联一副,每个建筑物屋梁 ...
73 文幼章旧居 清 眉山市仁寿县渊文幼章旧居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与仁寿县本城的华英中学和天主教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同期相建,原为华英小学旧址,是加拿大神职人员住宅和传教之地,文幼章在少年时期于二十世纪20-30年代随其传教士父亲文焕章居住于此。新中国成立后均为仁寿武装部驻地,两幢建筑结构完整稳定,体量较大,改造较少。现存2幢 ...
72 永寿报本寺 清 眉山市东坡区四川东坡区报本寺位于眉山市东坡区永寿镇高丰村五组,报本寺旁是因具有重要的宋元建筑艺术价值而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的报恩寺。东坡区报本寺又叫纯阳宝殿,建寺年代不详,清宣统元年(1909年)重建,是典型的清代四合院建筑。报本寺坐北朝南,占地580平方米, 通高6.5米。大殿是木结构单檐歇山式屋顶 ...
71 二龙庙大殿 明 眉山市丹棱县二龙庙大殿坐北朝南,是始建于明代的古建筑类坛庙祠堂。后经多次修缮维护保存至今。千百年过去了,透过古朴的建筑脉络,仿佛依稀还能见到当年庙内人来人往、香火不断的热闹场景。走进占地面积约165平方米的二龙庙大殿,可以看到,二龙庙大殿主体为独栋木结构古建筑,采用悬山式屋顶,抬梁式梁架,八架橼,屋前后乳木伏割牵同 ...
70 陈家碥和尚塔 明 眉山市仁寿县陈家碥和尚塔,眉山版“比萨斜塔”,又名“和尚斜塔”,俗称“斜塔”“和尚塔”,位于仁寿县虞丞乡反封村4组,是一座建于明代的石塔。石塔,坐西向东,石质仿木结构,四重檐,六面体,攒尖式顶,由塔座、塔身、塔顶三部分组成,塔身底层中空,其余均为实心。通高8.55米,塔座高1.65米,每边长1.8米,共计4层。第一层高2.35 ...
69 盘鳌弥陀寺 明 眉山市东坡区盘鳌弥陀寺位于眉山市东坡区盘鳌乡,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重修于明天顺五年(1461),现仅存大殿。大殿坐北向南,面积88平方米,木结构悬山式屋顶。前檐下施斗拱8朵。抬梁式梁架,8架椽屋前后乳袱搭牵用4柱。面阔三间11米,进深三间8.1米,通高6.5米。殿堂后靠东边的穿坊上有“成化五年”题记,殿堂前靠西穿坊上有 ...
68 杨家上祠堂 民国 雅安市天全县
67 杨家大院建筑群 清 雅安市雨城区
65 节孝总坊 清 雅安市雨城区
66 陈家山石牌坊 清 雅安市雨城区 陈家山石牌坊位于雅安市雨城区上里古镇东部陈家山犀牛望月处(又称生基茔)。牌坊计两座,分别为“九世同居坊”和“陈翟氏节孝坊”。两坊沿东西向呈一字形排列,坐北向南。坊前共有单斗桅杆一对,与两坊各距3.5米和4.85米,桅杆通高11米,两杆相距43米,总分布面积约为280㎡。 因其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先 ...
64 张君贞节牌坊 民国 巴中市南江县
63 吴氏宗祠 清 巴中市南江县吴氏宗祠。吴氏宗祠座落于油榨坪村,2012.9月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现正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吴氏宗祠是吴氏族人祭祖、聚会议事之地。砖木结构建筑,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前后经过三次重建,至今保存完好,宗祠东西宽24米,南北纵长60米、占地1440平方米。建筑主体呈四合院布局,前高桅杆一对、石狮两对。其建筑形制充分展现 ...
61 木顶寨张家祠堂 清 巴中市通江县木顶寨张家祠堂位于通江县云昙乡木顶寨村,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2019年,木顶寨张家祠堂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祠堂本体四周向外延伸30米为保护范围。建筑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四周外延20米为建设控制地带。
62 龙潭嘴何氏宗祠 清 巴中市南江县龙潭嘴何氏宗祠,位于巴中市南江县,年代清,2019年1月,入选四川省人民政府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60 文笔塔 清 巴中市平昌县文笔塔位于四川省平昌县岩口乡方山村,坐西南朝东北。石结构,形状如毛笔,实心塔。塔通高17米。塔基为四边形,边长3.1米,塔身为六边形锥体,底边长1.65米,塔顶为攒尖顶,东北面塔身开一拱形门,拱门高1.35米,宽0.6米。塔均用条石砌成,素面,无图案。此塔规模较大,是平昌县境内保存最完整的石塔。
59 向氏宗祠 清 巴中市恩阳区
60 文笔塔 清 巴中市平昌县文笔塔位于平昌县岩口乡方山村,坐西南朝东北。石结构,形状如毛笔,实心塔。塔通高17米。塔基为四边形,边长3.1米,塔身为六边形锥体,底边长1.65米,塔顶为攒尖顶,东北面塔身开一拱形门,拱门高1.35米,宽0.6米。塔均用条石砌成,素面,无图案。此塔规模较大,是平昌县境内保存最完整的石塔。
58 步月塔 清 巴中市恩阳区步月塔,又名渔溪白塔,是恩阳区渔溪镇远近闻名的古迹,矗立在渔溪镇场镇南面一公里处的山岗上。像这样历经100多年风雨的古塔,在巴中已不多见。步月塔建于清光绪庚子年,塔高39米,坐东南朝西北,共11层,建筑雄伟,砖石结构严密。整个塔体为6方6角,每层塔角系有碗大铜铃,一有风吹,铜铃响声不断、优雅悦耳。步月塔底层有一个 ...
56 梨园坝民居建筑群 明至清 巴中市通江县
55 三汇王爷庙 清 达州市渠县
54 蒲氏宗祠 清 达州市渠县
57 柳岗坪翰林院 清 巴中市巴州区年代:清2019年,柳岗坪翰林院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53 竹北聚奎阁 清 达州市大竹县聚奎阁 又称“文峰塔”。位于竹北乡白塔村红岩头。清光绪九至十一年(1883~1885),官民集资修建。塔体皆白色,故名“白塔”。坐东向西,正六棱形,砖石结构,九级楼阁,钻尖塔刹,通高33.1米。底层塔门上方,阴刻“聚奎阁”三字。白塔,乃大竹县城名胜风景之一。成为双休、节假日人们游览休闲娱乐之地。 ...
49 罗哲文故居 清 宜宾市叙州区
52 周家颜杨氏节孝坊 清 达州市大竹县
51 一佛寺双塔 清 达州市达川区一佛寺塔又名双石塔,位于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东南40公里的景市镇一佛塔村,东到真佛山庙群约5公里,西至景市镇约1.5公里,周围树林茂盛,风景宜人,是真佛山至雷音铺旅游线上的一大景点。历史沿革据民国《达县志》记载:一佛塔及一佛寺是为了纪念真佛山创始人蒋德化“善人”而修建的。一佛寺建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其建 ...
50 伏虎寺 清 广安市华蓥市伏虎寺,位于今广安华蓥山溪口镇觉庵村境内(原燎原机械厂山后),现仅残存部分遗址,在明清时期,伏虎寺规模宏大,是华蓥山中巨刹。 查阅相关资料,伏虎寺在历史上多有记载,其中一名叫释昌言的高僧曾在此写下了《华银山志》,成为今天人们研究华蓥山清代以前风土人文的重要历史资料。 释昌言,号虎溪,22岁时入伏虎寺为僧,拜 ...
48 第一山牌坊 明 宜宾市南溪区明代石坊位于宜宾市南溪区南溪街道茶花村,人称“第一山牌坊”,也被老百姓称为玉皇观牌坊。第一山牌坊始建于明代,由于损毁严重,在清光绪元年(1875年)进行了修葺。南溪明代石坊整个牌坊矗立在田野中,通体为石质仿木结构,四柱三间石坊,重檐歇山顶,坐东北而面西南,巍峨挺拔。檐下施仿木斗拱,使得牌坊的整体形态更为 ...
47 蓝家大院 清 南充市蓬安县
45 仪陇奎星阁 清 南充市仪陇县
46 柳垭禹王宫 清 南充市仪陇县柳垭禹王宫始建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坐北朝南,建于清代,由戏楼、左右厢房和正殿组成四合院式群体建筑,正脊两端施吻兽,风火墙紧靠四周后壁,占地面积870平方米。戏楼底层是正门,夯土台基高0.15米,面阔17.2米,进深14.3米,穿斗结构,第二层是戏楼楼台建筑,悬山式屋顶,小青瓦屋面;正殿台基高1.4米,面阔15.9米 ...
44 严家大院 清 南充市西充县
42 贺圣寺 清 南充市西充县
41 松林包民居 清 南充市南部县
40 宋家院子 清 南充市南部县
43 蒲氏家祠 清 南充市西充县西充县双江乡长渠沟蒲氏祠堂建于清光绪十九年。祠堂背靠米丹山,左边是马鞍山,右边是清水山,整个布局就像一把椅子形状,而祠堂正好“端坐”其中。据戏台前梁上文字记载,蒲氏祠堂的修建缘于蒲氏家族蒲坤武,他参加潼川府科试中了武秀才,后又应乡试再中举人,被赐为“武魁”封号。蒲氏族人为报谢神明和先祖恩德,激励教化后 ...
39 雷家湾民居 清 南充市南部县在南部县伏虎镇,坐落着一座古老且保存完整的民居,名曰:“雷家湾民居”,所见之处布满了出神入化的雕刻精品,木雕、石雕,它们风华绝代,底蕴深厚,变化无穷,每一处细致深入的刻画,都透露着古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与祝福。2月初,在一个乍暖还寒的午后,记者跟随南部县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员的脚步,走进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37 湖广会馆 清 南充市阆中市
36 阆中文庙 清 南充市阆中市
38 黄家祠堂 清 南充市南部县南部县有一座黄家祠堂,它坐落于建兴场镇外,在一片平凡的村居之中显得极具特色。据考证,该祠堂建成于清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距今已有126年历史。风云变幻、历史变迁,如今祠堂依旧偏安一隅,保存良好,极具文物价值,是黄氏族人心中的“根”,也是外出游子魂牵梦萦的所在。2019年,黄家祠堂被列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 ...
35 阆中精兰院 明至清 南充市阆中市
34 朱氏节孝坊 清 乐山市井研县
32 内江报恩寺 明至清 内江市东兴区
31 长安寺 清 遂宁市安居区
30 徐家祠堂 清 广元市苍溪县徐家祠堂属清代古建筑,位于苍溪县龙洞乡茅坪村南500米,坐南朝北。该建筑北靠元山山脚,前邻巴中县,西往黄猫垭尖包梁,保存基本完好。该祠堂呈四合院布局,系穿逗木结构,面阔16.4米,进深27米,建筑面积442.8平方米。正殿单檐烽火墙,面阔16.4米,通高13米,进深11.1米。如意踏道三级,长0.9米,宽1.2米,高0.7米,前殿单檐 ...
29 松盖村陈家大院 清 广元市青川县
28 王家镇方山寺 明至清 广元市昭化区
27 盐亭字库塔群 清 绵阳市盐亭县
26 秦家桥 清 绵阳市三台县
25 柳池九龙桥 清 绵阳市三台县
24 蓝家宅 清 绵阳市三台县
23 平基寺 清 绵阳市三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