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显示子项
丝绸之路文化遗产 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 丝绸之路:泽拉夫尚-卡拉库姆廊道 丝路预备遗产点 丝路相关世界遗产 丝绸之路:费尔干纳—锡尔河廊道
文物保护单位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 哈萨克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 乌兹别克斯坦 土库曼斯坦 塔吉克斯坦
世界遗产 跨国遗产
遗产专题 海上丝绸之路遗产点 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 长城及烽燧 万里茶道
中国历史时代
考古时期 青铜时代 铁器时代

• 金塔西古城

金塔西古城 : 汉会水县城。位于甘肃金塔县五星二社。东西二城相连,东城南北76米,东西95米; 西城南北76米,东西78米。北垣尚存,残高2.5米。其余三垣均成土垄,宽10米许,高1米许。四座角墩残存,长宽各约3米,残高1.5米。散落灰陶片、碎砖块等物。

• 双井子堡

双井子堡 : 明堡。位于甘肃嘉峪关城楼西20公里,为关外前哨营地。堡周708.3米,现存残垣586米,底宽2.8米,顶宽1.6米,残高4.2米。东西开门,门洞深10.5米,宽4米。西门内侧筑斜坡马道,长9.5米,宽2.6米。

• 新城堡

新城堡 : 明堡。位于甘肃嘉峪关市新城乡新城村。城垣所存无几,仅余残墙一段,长85米,厚1.5米,高5米许。夯层厚15厘米。

• 野麻湾堡

野麻湾堡 : 明堡。位于甘肃嘉峪关市新城乡野麻湾村。万历四十四年(1616)筑,驻守兵马。遗迹尚存,周长476米,北、西二垣较完整,底厚7.7米,顶宽2.7—3.8米,残高9.9米。东、南垣残缺严重。夯层厚14—17厘米。东垣内侧置斜坡马道,长17米,西垣内侧置木梯马道。东开门,有瓮城,长17.4米。西垣外侧筑贴墙墩台一座,高与城齐,底部长23.3米,宽11.3米,顶部边长均12米。

• 紫金城

紫金城 : 明中河清堡。位于甘肃酒泉市下河清乡紫金村。原驻防守官军,并设驿递站。万历三十一年(1603),驿站改设双井堡; 四十四年(1616)官兵撤调野麻湾,此堡遂为民堡。堡周约800米,东置门。今仅存东北隅残垣一段。

• 下古城堡

下古城堡 : 明堡。位于甘肃酒泉市三墩乡古城村。嘉靖二十八年(1549)筑。明季设守备,清设把总。周长约900米,东置门,有瓮城。今尚存残迹。

• 酒泉古城

酒泉古城 : 汉酒泉郡治禄福县、唐肃州、明酒泉卫、清酒泉县城。在甘肃省酒泉市。汉城为地震摧毁。前凉谢艾重筑,南北950米,东西约630米,东南开门,即今之西半城。西凉李暠都酒泉,建酒泉宫、恭德殿等。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展筑东半城。全城周长8.3里,厚2丈,高3.5丈,新建东、南、北三门,皆有瓮城,并将旧城东门楼改建为鼓楼。成化二年(1466)增筑东关厢土城,南 ...

• 羊蹄鼓城

羊蹄鼓城 : 汉唐城址,唐为祁连戍城。位于甘肃高台县红崖子乡东大村南。有内外两道城垣,呈“回”字形。内垣已残,断续相连,南北约80米,东西70米,残高2—7米。唯西北角墩高大,约10米许。北开门,有瓮城。外垣残损严重,大段无存,南北206米,东西160米,残高3—5米。夯层厚12厘米。北开门,有瓮城。城中散落红、灰陶片。

• 天城

天城 : 明镇夷守御千户所城。位于甘肃高台县天城村。天顺八年(1464)始筑,故名天城。城垣大部残损,南北596米,东西621米,基宽10米,顶宽3.5米,残高8.5米。夯层厚15—20厘米。北垣残长180米,东垣大段坍塌,西、南已成颓垄。东北角墩留存,长宽各约15米。有马面残迹。周环护城河,阔14.5米,深3.6米。城西北存明建普济寺、观音寺台基。

• 新墩子城

新墩子城 : 汉城。位于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明海乡西南13公里、草沟井城东北2.5公里处。残垣断续留存,南北174米,东西150米。基宽3—4米,顶宽0.5—1米,残高1.5—4米,大段墙垣已成颓垄。四角有角墩,残高约5米。北垣正中存圆台形大墩,底径约7米,高5米。南开门,有瓮城,瓮城周长35米。散落大量灰陶片、红陶片、残铜片、铜箭头、石磨,并发现汉半两钱等。

• 明海城

明海城 : 汉唐城址。位于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明花区明海乡上井村。残垣尚存,正方形,每边155米。基宽10米,顶宽3米,残高约10米。四角有突出成扇形的角墩。南开门,有瓮城,门宽6米,瓮城三面周长76米。城北、城西分布灌丛沙堆,高1—2米。城南为积水湖泊,城垣下半部受潮水浸泡,呈绿白色,颇疏松。发现灰陶片、残砖、铜箭头、五铢币等物。

• 张掖东古城

张掖东古城 : 汉屋兰县城。位于张掖市碱滩乡古城村。城垣已荡然无存,仅余西城门墩残迹,其上有明代建门楼。城址原周长1500米许,基本方形,东西开门。

• 甘州古城

甘州古城 : 唐至清代城址。在今张掖市。元大德中扩修,至大二年(1309 )重修。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再次扩建,于旧城东面增筑3里327步,城周合长12里多,高2.2丈,厚3.7丈,四垣皆开门,都有重阁。四角建角楼。四面各置巡铺6个。三面设城廊,南廊2里多,高2.2丈,厚2.1丈; 东廊垣4里多,高厚如南廊; 北廊高厚如东廊垣半之。无西廊。城中心有钟鼓楼,城周掘护城河,阔3.7 ...

• 秺侯堡

秺侯堡 : 时代待考。位于张掖市党寨乡新沟村东2公里处。又名驼皇堡,俗传为汉秺(du)侯金日䃅(midi)的居处。城垣仍存, 南北172米,东西152米,基宽6.8米,顶宽约2米,残高2—7米。四角筑角墩,角墩长、宽各8米,高9米。南、北开门,有瓮城。瓮城长24米、宽22米。夯层厚12—14厘米。散落碎砖块、瓦片。

• 四堡

四堡 : 清筑。位于甘肃民乐县六坝乡四坝村北端。正方形,每边长270米。城墙大部拆毁,仅存西垣部分断壁,残高4米许。堡东北筑一座16×18×10立方米的夯土台。南开门。周环护城壕。

• 明沙堡

明沙堡 : 明堡。位于甘肃临泽县板桥乡土桥村。城垣较完整,南北110米,东西46米,基宽16米,残高16米。堡内存古井1眼和排水洞1处。

• 五坝堡

五坝堡 : 明堡。位于甘肃民乐县六坝乡五坝村。南北142米,东西138米,基宽5米,残高9米。夯层厚14—18厘米。西垣中部筑一座12.7×14.7×9立方米的夯土台,台上原建庙宇,今毁。东开门。城周环护城河,宽约10米,残深1—2米。散落青瓷片、夹砂黑釉粗瓷片、残砖瓦等。

• 六坝堡

六坝堡 : 明堡。位于甘肃民乐县六坝乡驻地。天顺八年(1464)建,清同治五年(1866)补修。正方形,周长约1200米,仅存部分墙垣,残高约6米。南北开门。有护城壕。早年城中有三寺、三庙、一塔(圆通寺塔),今仅塔存。

• 洪水城

洪水城 : 明清城址。在今甘肃民乐县城。明初始筑,嘉靖八年(1529)缩原城2/3重筑,周长2.6里,基宽1.8丈,顶宽7尺,高3.1丈。东西开门,筑隐门墩。城周掘壕,宽3丈,深1.5丈。城内四街八巷,并建钟鼓楼。1932年县衙从东乐迁置洪水。今存部分残垣。

• 新河城

新河城 : 明堡。位于甘肃山丹县陈户乡东、西门村。明清两代为新河驿、递运所。正方形,面积129600平方米。残存墙段仅50余米,基宽9米,残高3米许。东西开门。四周环护城河。

• 东乐城

东乐城 : 明至民国城址。位于山丹县东乐乡驻地。明清置东乐驿、递运所,清乾隆八年(1743)移驻县丞,补修,民国设东乐县。矩形,面积130640平方米,基宽5.5米,残高6米。墙垣大部留存,四角角墩突兀。东西开门,有瓮城,西筑关城。四周掘护城河。

• 南古城

南古城 : 始建年代待考。位于甘肃民乐县南古乡驻地。清乾隆年间增筑廒房,咸丰、道光年间又建福德宫、三官庙。光绪十九年(1893)重筑城。周长2里,墙高2.4丈,东开门。今存部分残垣,庙宇楼阁大部被拆。有人认为系前凉临松郡、北凉临松县城。

• 暖泉城堡

暖泉城堡 : 明堡。位于甘肃山丹县位奇乡暖泉村。正方形,面积115663平方米。存部分残垣,基厚4.5米,顶宽1.5米,残高9米。城内东北隅套筑小城一座,小城南北60米,东西50米,基宽6.5米,顶宽1.5米,残高9米。四角筑角墩,宽14米。南垣存马面残迹两座。周环护城河,阔25米,残深0.5米。散落青瓷片、黑釉瓷片等。

• 山丹马营城

山丹马营城 : 明堡。位于甘肃山丹县马营乡驻地。洪武八年(1375)始建,弘治十五年(1502)重筑。方形,面积160000平方米。存部分墙段,基宽6米,残高12米。北垣正中筑楼墩一座。四周有护城河。

• 霍城

霍城 : 明清城址。位于甘肃山丹县霍城乡驻地。方形,面积124609平方米。明正德十三年(1518)始建,明清两代设游击、守备。现存东南角墩及部分墙段,残高10米许。东西开门。

• 双湖古城

双湖古城 : 汉删丹县城。位于甘肃山丹县霍城乡双湖村邓家庄北侧。南北330米,东西320米,墙垣多已无存,仅余西南墙角和东北城角各一段,分别残长20米、5米,残宽4.5米,残高1.5米。其余墙段仅见底基。发现灰陶罐、石磨残片、汉五铢币、货泉币等物。

• 山丹古城

山丹古城 : 在今甘肃山丹县城。西夏置甘肃军,元设州,明置卫,清建县。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扩建城垣,万历中增筑南关城。含瓮城共12道城门。今残留部分墙段,基宽10.5米,残高13米。北垣正中存无量殿一座,在今山丹中学校内。

• 五里墩古城

五里墩古城 : 汉日勒县、北魏永宁县、西魏弱水县城。位于甘肃山丹县位奇乡十里堡村二社居民区。方形,面积约4万平方米。墙垣几被夷平,仅存3段残垣。南垣两段,分别长5米、16米,基宽8.5米,残高4.5米。北垣一段,残长12米,基宽6米,残高4米。发现汉灰陶罐、瓮、盆、汉五铢币、北朝五铢币、石臼、石础、骨器等。

• 营盘台子古城

营盘台子古城 : 明堡。位于甘肃山丹县陈户乡阜昌堡滩。方形,面积16900平方米。墙垣已成颓垄,底宽4米,残高1.5米。北置门。西南角墩突兀,残高5米。四周掘壕沟。

• 花草滩城

花草滩城 : 明堡。位于甘肃山丹县老军乡丰城堡村东1.5公里花草滩。正方形,面积14762平方米。墙垣已坍成土棱状,残高一般1.5—3.5米。南开门。四周掘护城壕。散落黑釉粗瓷片、青瓷片等。

• 丰城堡

丰城堡 : 明堡。位于甘肃山丹县老军乡丰城堡村。残垣犹存,长方形,面积39200平方米,基厚6米,残高6米。门一,有瓮城。

• 峡口城

峡口城 : 明堡。位于甘肃山丹县老军乡峡口村。城址东北与明长城连接。略呈方形,面积198400平方米。残存西南和东北角墩、北门西侧马面及部分残垣。南、北开门,城门砖砌,并筑瓮城。北门外连接外城,南门外有厚3米、面积3000平方米的火硝废渣堆积。明清两代于此置游击营,后设守备、驿站、递运所。城中央存清建关帝楼,楼东南关帝庙(今村小学)存光绪七年(1881)所 ...

• 回归城

回归城 : 时代待考。位于甘肃永昌县六坝乡政府西300米处,国道312线南侧。又名回回城。残垣尚存,南北210米,东西260米,残高一般1.5—3.5米,基宽6米。西垣有两处折角,四角置角墩,东南角墩基宽8米,残高6米。四周掘护城河,河阔8—12米,外沿加筑夯土矮墙,墙基宽2米,残高0.5—1.5米。城中遍布卵石,居住遗迹仍存。散落碎砖块、瓦片、着釉瓷片、白瓷片等。有人认为 ...

• 错凿城

错凿城 : 宋城。先为吐蕃所据,元符二年(1099)宋军收复,寻弃之。崇宁二年(1103)再收复,改称怀羌城,“东至南川砦六十里,西至循化城六十五里,南至洮州界一百七十余里,北至安疆砦一百一十七里。”金置怀羌县。明清于左近设土门关,当在今临夏县双城村。

• 吹莽城

吹莽城 : 宋城。又作“吹麻城”。先为吐蕃所据,崇宁三年(1104)收复,更名来羌城。《宋志》: “东至安乡关七十里,西至大通城界三十八里,南至南川界四十八里,北至黄河二十里。”即今甘肃积石山吹麻滩。

• 永靖古城

永靖古城 : 时代待考。位于甘肃永靖县城西刘家峡上、下古城村黄河北岸。据当地尤氏家谱记载,明初城已废,但遗址尚存,城垣完整,基厚3丈,东西开门。1931年前后渐被挖毁。今残迹依稀可辨。城内发现地壕,出土灰陶罐、彩陶罐、铜钱等。

• 大河家城

大河家城 : 前凉至明代城堡。位于甘肃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大河家乡驻地。前凉置临津县,宋设茶马司署,元立积石州,明置长宁驿。嘉靖七年(1528)城堡重修。清顺治十八年(1616)裁废。今仍保存较好,长宽各约300米,厚2米许,残高5米。北、东、南各开一门。

• 讲朱城

讲朱城 : 宋城。亦称“嘉木卓城”。先为吐蕃所据,元符二年(1099)宋军收复,寻弃之。崇宁二年(1103)再收复。“扼青唐咽喉”。约在今甘肃积石山自治县大河家一带黄河南岸。《中国历史地图集·北宋秦凤路图》标在夏河县完尕滩东。

• 河州卫城

河州卫城 : 明城。位于临夏市区内。洪武十年(1377)筑,弘治十三年(1500)重修。周九里三分,南北二里半,东西二里一百步。四垣开门,北曰镇边,东曰平秩,南曰安远,西曰定羌。皆置门楼。城高五丈,上阔三丈,池深二丈,阔三丈。城中建谯楼。今东北、东南、西南角墩基址尚存。

• 双城古城

双城古城 : 秦汉魏晋枹罕县城。位于甘肃临夏县韩集镇双城村大夏河北岸台地上。其地三水汇集,四山对峙,为土门关、槐树关、老鸦关三关口咽喉地带和古代通往西番的要地。城址依稀可辨,墙垣毁损殆尽。散落大量秦汉砖瓦、灰陶片等,出土汉五铢币、箭镞等物。城北墩子山存古烽燧残址。

• 打拉池城

打拉池城 : 明堡。位于白银市平川区共和乡。有新旧二城堡,旧城在新城外,已坍毁。新城呈长方形,南北478米,东西305米。夯筑,夯层厚14—16厘米。墙基宽11.4米,上厚3.4米,残高8.2米。东、西垣各设一门及半圆形瓮城。四垣均筑马面,东3座、西5座、南北各2座。马面长8.6米,宽6.7米。四角建墩台,长16.4米,宽5.3米。城内散落大量砖瓦及瓷缸碗碟残片。城东北部原有古 ...

• 新泉寨

新泉寨 : 宋寨。旧名东北冷牟,元符元年(1098)赐名,属秦凤路。故址在今甘肃靖远县黑城子。

• 靖远三角城

靖远三角城 : 西夏城堡。位于甘肃靖远县糜滩乡红砂岩山上。略呈三角形,北垣约200米,西垣250米,东、南垣均400米。底宽12米,残高10米。开北、南2门。北门置瓮城,南门临黄河,门外左侧有禹王庙遗址。城内发现古墓、钱币、陶器和西夏砖等。

• 缠州城

缠州城 : 汉城。位于甘肃靖远县水泉乡陡城村。略呈方形,南北274米,东西305米。西、南二垣保存较完整,北垣东段残毁,东垣大部残毁。基宽11米,顶宽1.6米,残高8米许。北、南二垣中央开门。城内全为耕地,散落大量绳纹板瓦片,又有少量绳纹夹砂粗黑陶片和绳纹灰陶瓮。有人认为是西汉安定郡鹑阴县城,东汉改为鹯阴,属武威郡。

• 当标城

当标城 : 宋城。亦作“丹巴城”、“丹贝城”、“敦巴城”、敦波城、踏白城等。先为吐蕃所据,元符二年(1099)收复,寻弃之。崇宁二年(1103)再收复,改称安疆寨。《宋志》云: “东至来同堡三十三里,西至通津堡五十里,南至循化城一百一十里,北至黄河二十里。”约今循化县东小积石山西侧。

• 柳州城

柳州城 : 时代待考。位于甘肃靖远县水泉乡陡城村, 东北至緾州城420米。夯筑, 四垣保存较完整,南北333米,东西347米,高11米。基宽15米,顶宽2米。夯层厚10—19厘米。每垣各筑马面4座。马面长11米,宽7米。西北角有折角,西墙南段向西拐出30米。四角筑角墩,圆台形。南、北二垣各开一门,皆建瓮城,瓮城门均东开。城西北50米外存方形土墩一座,宽12米,高11.5米。城内 ...

• 踏白城

踏白城 : 宋元城堡。位于甘肃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癿(bie)藏乡旧城。北宋吐蕃首领唃(gu)厮啰从子木征筑。元为蒙古军驻地。南北约160米,东西270米,基厚10米,高12米。北、东、南开门。

• 静安堡

静安堡 : 清堡。位于甘肃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大河家乡大墩村。咸丰十一年(1861 )筑。南北200米许,东西约100米,厚2.5米,残高6米。堡内又筑小堡一座,为驻守官员居处。

• 银川驿故堡

银川驿故堡 : 明筑。位于甘肃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银川乡驻地。残垣尚存,长宽各约150米,残高1.5—4米。

• 大芦塘古城

大芦塘古城 : 明城。位于甘肃景泰县芦阳镇驻地。景泰年间始筑,万历二十七年(1599)扩建。呈正方形,周长1353米,基宽4米,连同女墙高7米,后又向南扩展,城周2000米。开东西2门。周环护城河,宽8米,深2米。现仅存东南墙角和北垣一段。

• 老虎城

老虎城 : 时代待考。又名旧城子。位于甘肃景泰县寺滩乡永泰村老虎山麓,在永泰城南。呈正方形,每边250米许。已坍塌,城内夷为平地。4座角墩和东、北、西三垣残痕可辨。

• 红水堡

红水堡 : 明堡。位于甘肃景泰县红水乡红水村西。万历二十七年(1599 )筑。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移宽沟县丞驻此,遂为皋兰县红水分县治。道光以后县治复移宽沟。南北300米,东西230米。墙体倾圮严重,唯四角墩台保存较好,残高7米许。

• 宽沟城

宽沟城 : 清皋兰县红水分县城。位于甘肃景泰县寺滩乡宽沟口。咸丰三年(1853)筑。长方形,周长1400米,基宽5米,残高6米。夯层厚14—19厘米。东西开门。墙垣坍毁严重。

• 吊沟古城

吊沟古城 : 汉媪围县城。位于甘肃景泰县芦阳镇吊沟村大树梁沙河北岸。东距黄河8公里。呈不规则形。北半城筑在山梁上,残垣断续留存。北垣138米,西垣225米,东、南垣各95米。基宽5—7米,残高1.5—2米。城中筑东西向隔墙一道,残高1—2.5米。东、南、北面山势陡峭,墙垣多以草泥涂面石头垒砌,唯西垣全系夯筑。依山沟方向开东、南2门,上建墩台。南半城在河谷中,矩 ...

• 玉山古城

玉山古城 : 汉城。位于甘肃永登县红城镇玉山村西500米,东距庄浪河500米。大段墙垣被毁,断续残基可见,四边各长约400米。西北角墩突兀,长约20米,残高9米,上宽4米。夯层厚8—10厘米。东垣中段亦存,残高7米许。墙垣中见三排柱洞。城外见城壕遗迹,阔30米许,残深0.8—1.5米。

• 正路堡

正路堡 : 明堡。位于甘肃景泰县正路乡驻地。原名镇虏堡,万历三十六年(1608)建。周长667米,基宽5.5米,高14.3米。东开门,门外筑甬城,门顶建玉堂阁,悬报警大钟一口。城周有护城河,宽8米,深约6米。墙垣今多残毁。

• 罗城滩古城

罗城滩古城 : 时代待考。位于甘肃永登县中堡镇大营湾村罗城滩社、庄浪河西岸。略呈方形,每边长约400米。仅西垣残存,残长百米,残高0.7米。地面散落碎瓦片、石磨残块,并出土莲花纹瓦当、残铁铲等,似为唐宋时遗物。城址东面残存烽燧遗址1座,方形,底边宽约8米,残高1.5米,周围散落瓦块、砖块甚多。

• 连城古城

连城古城 : 汉至唐宋城址。位于甘肃永登县连城镇连城村水磨沟口、大通河西岸。城址依山面河,分山城、川城两部分。山城高出川城约百米,有内外城郭。外郭南北320,东西680米; 内郭南北240米,东西约600米。城垣已大段无存。南垣残存约50米,残高2米; 北垣断续残存约40米,残高1—2.5米。底宽5米,顶宽1.5米。夯层厚10厘米。城中为鲁土司墓地,俗称上享堂。川城南北 ...

• 等等城

等等城 : 时代待考。位于甘肃永登县民乐乡卜洞村水磨沟北端。依山而筑,呈阶梯状,故称等等(蹬蹬)城。城址面积约10万平方米,墙垣大段倒塌。东、南、北垣筑大小不等的马面10座。马面突出墙体7—10米,底宽18—20米,顶宽约2—2.5米,残高4—6米。墙垣底宽6—8米,顶宽约2—3米,残高2—5米。夯层厚10—12厘米。地面暴露碎瓦片、砖块和石块。城外北侧山头残存两座墩 ...

• 丰乐山城

丰乐山城 : 时代待考。位于甘肃永登县连城镇丰乐村李家旱台、大通河西岸。城址呈阶梯形,居大通河二三级阶地上,与连城古城隔河对峙。今见残迹南垣长约200米,顺山势而上,基宽6—7米,残高5—10米,夯层厚10—11厘米。城北为天然陡壁。东西二垣亦大段无存。城内全为耕地,散落碎瓦片、陶片。

• 羊胸子城

羊胸子城 : 时代待考。位于甘肃永登县民乐乡政府西约300米山梁上。顺山而筑,形似羊的胸部,故名。分坡城、平城两部分。坡城略呈三角形,南北约210米,东西80米许。平城呈矩形,南北约110米,东西200米许。总面积近4万平方米。城墙残高1—3米,底宽4—5米。夯层8—10厘米。西开门。地面暴露零星瓦片、石块。

• 中川三角城

中川三角城 : 时代待考。位于甘肃永登县大有乡中川村三角城社。依山而筑,形近三角形。城址面积约2万平方米,四周墙基断续遗存。底宽6—8米,顶宽2—4米,残高3—8米。夯层8—12厘米。墙体多见柱洞。地面散落碎砖瓦片、石块。城东1公里处,存一道关封山口的墙垣,残长20米许,厚7米,高5米,多见柱洞。

• 永登县城故址

永登县城故址 : 元明城址。位于甘肃永登县城、庄浪河东岸。元至元初建,明洪武十年(1377)重筑。据县志,呈长方形,周8里20步,高连女墙3.8丈,底阔3.5丈,收顶2.8丈,内外8门,随城角楼16座。墙垣砖包。今仅存东垣一段,长50米许,残高9米。墙垣上筑一棱台形土质空心墩,底宽11米,高约10米,俗称望月墩。

• 平城堡

平城堡 : 明堡。位于甘肃永登县平城乡政府驻地。万历二十七年(1599)筑。分内外城。外城南北778米,东西536米,四面开门。墙体较薄,底厚1.2米,顶宽0.4米,残高4米。夯层厚16—18厘米。西、北垣保存较好。内城偏居外城中西南部,南北70米,东西60米,仅见残基。底宽6米,残高1—3米,夯层厚10—16厘米,俗称马号。内城外又见一圈墙基痕迹,约180米见方。共有内中外三重 ...

• 通远堡

通远堡 : 明堡。位于甘肃永登县通远乡牌楼村。四周断续残垣留存,南北130米,东西200米,底宽5米,顶宽3米,残高5—8米。夯层厚12—16厘米。开东西二门。城北300米处山顶存烽火台1座,底宽10米,顶宽7米。

• 永登满城

永登满城 : 清城。位于甘肃永登县城南3公里、庄浪河东岸。乾隆三年(1728 )筑。保存完好,南北752米,东西527米。底宽10米,顶宽8.5米,高11米。四垣有马面。开4门。解放前后一直为军队驻地。

• 大鱼沟古城

大鱼沟古城 : 西夏至明代城址。位于甘肃古浪县干城乡大鱼沟村。南北约百米,东西120米,基宽4米,顶宽2米,残高10米许。暴露黑釉瓷片、青瓷片等。

• 古城头古城

古城头古城 : 汉扑 (huan)县、北魏魏安郡、北周白山县、唐白山戍城。位于甘肃古浪县大景镇北1公里。大部已坍,被辟为耕地,仅北垣、东垣因分别用作地埂和渠埂而保存了部分墙体。北垣残长330米,基宽6.5米,残高1.6米。夯层厚10厘米。外侧城壕显见,宽50米许,残深1.5米,俗名古城壕。东垣正中开挖农渠一道,残长300余米,外侧亦见城壕。散落汉唐灰陶片、黑陶片、明 ...

• 黑松驿城

黑松驿城 : 汉城。位于甘肃古浪县黑松驿乡驻地、古浪河西岸。南北400米许,东西约200米。多被拆毁,仅存西垣,残高1.2—3米,基宽约5米,顶宽2米。夯层厚12厘米。俗传原有8个城门,今无存。出土大量汉灰陶罐、陶壶、小铜镜等。城西南存汉墓群。

• 凉州城

凉州城 : 汉至明清城。在今武威市。汉设姑臧县,曹魏置凉州,前凉定都姑臧,起谦光殿等殿阁,城外筑四城厢,各千步。后凉、南凉、北凉均于此建都。唐亦置凉州,有“凉州七城”的记载。明设凉州卫,洪武十年(1377)改建重筑,周长11里180步,厚6尺。后用砖包砌。清末城垣上尚有24座楼阁,多毁于1927年地震。1958年拆除,现仅存几处残迹。南门残址,基厚35米,残高11米许。

• 高沟堡古城

高沟堡古城 : 汉城。位于武威市长城乡西北3公里。墙垣断续相连,南北130米,东西145米,残高5—7米,基宽6米许。南垣外78米处又见残垣一段,断续残长70米许。四角筑角墩,唯东北角墩特别高大,残高16米,底宽12米,顶宽4米。北垣偏西段,存清筑高庙残迹。地面散落红陶片、灰陶片、白瓷片等物。城周遍布新月形沙丘和沙丘链。

• 南乐堡

南乐堡 : 明堡。位于甘肃民勤县薛百乡薛百村西北500米处沙丘中。方形,每边各长200米许。仅存西北角墩和部分残垣。夯层厚13—18厘米。

• 文一古城

文一古城 : 汉宣威县、唐明威戍城。位于甘肃民勤县大坝乡文一农科队东北侧灌丛沙丘中。甚残破,南北250米,东西280米。墙垣大多坍倒,唯北垣被明长城利用,保存较好,残高5米许,基宽6米,墙体表面被风蚀成条条凹槽。东垣仅余三段断续墙体,残高1.5—2米。南垣存30米一段,残高1.2米许。西垣皆成颓垄,残高0.5米。城中距北垣80米处又存残垣一道,东西延伸,残宽4米许, ...

• 高家沙窝破城

连城 : 汉唐武威县城。位于甘肃民勤县泉山镇西北约10公里的沙漠中。墙垣残破,大部被沙丘壅压。南北420米,东西370米,基宽6米,残高一般2—3米,最高6米。四角筑角墩。四垣各设马面2座。门一,西开。由西南城墩西延,亦有一段370米的墙垣,较厚,其内地面平整,似为练兵场。暴露大量灰陶片、红陶片等。城内西门南侧铜甲、铁甲残片、铁箭头甚多,似为兵器库。城中东部 ...

• 朵浪城

朵浪城 : 时代待考。位于武威市永丰乡朵浪村周家小庄。仅余残基,每边长约200米。基宽8米许,残高0.5—1.5米。夯层可辨。城周掘壕沟,宽20米许; 壕外筑土楞,残高1米许。散落碎砖块、瓦块、石磨残片、粗瓷片等。1958年城垣被掘作水库。

• 三岔古城

三岔古城 : 匈奴休屠王城,汉休屠县城。位于武威市四坝乡三岔村。城垣多倾,南北约400米,东西200米许,仅存三段墙迹,残高2米许。散落夹砂红陶片、灰陶片、碎砖块等,并掘出匈奴瓦当、汉五铢币、铜器等。

• 高古城

高古城 : 西晋至北魏焉支县城、明高古城堡、清高古城营城。位于甘肃永昌县红山窑乡高古城村、大黄山(焉支山)东南麓。南北311米,东西328米,墙垣多残,仅存数段。东垣一段残长约40米,基宽6米,残高2.5米。西、北垣残存2段长仅数米,基宽3米,残高5米,呈墩台状。南北置门。粘土夹卵石夯筑,夯层厚18厘米。周有护城河,宽4米,深1—2米。散落灰陶片、黑釉瓷片、青瓷片 ...

• 北古城

北古城 : 唐城。位于甘肃永昌县焦家庄乡河滩村西北大山顶上,在南古城北2公里处。此山系花岗岩突起块体,范围1000×400平方米,相对高度50米许。该城南北250米,东西346米。墙垣多无存,残基宽3—5米,残高0.4—0.5米。南置门。距地表0.3米下有厚约50厘米的文化层,掘出灰陶片、五铢币、开元币。地面散落大量碎砖块。

• 南古城

南古城 : 位于甘肃永昌县焦家庄乡杏树村南高地上。南北320米,东西380米。墙垣多圮,仅北垣残存15米,基宽4.5米,残高5米。夯层厚12厘米。南置门。散落灰陶片、碎瓦片、砖块等。

• 沙城子

沙城子 : 汉鸾鸟县、唐嘉麟县城。位于甘肃永昌县水源乡北地村北2公里。近方形,轮廓基本完整,南北288米,东西300米。底宽12米,顶宽4米,残高3.7—4.6米。四垣各筑马面两座,四角置角墩。南北开门,有瓮城。沙丘侵入城内,西墙南段沙与城齐。散落红陶片、灰陶片、夹砂粗陶片、菱形纹残瓦片、开元币、残砖块等。

• 西寨古城

西寨古城 : 汉番禾县、唐天宝县城。位于甘肃永昌县焦家庄乡水磨关南1公里。墙垣多毁,南北240米,东西260米。散落少量灰陶片、唐三彩残片、铜箭头等物。

• 上房寨子古城

上房寨子古城 : 汉城。位于甘肃永昌县西南70公里的西大河水库西侧高地。为不规则长方形,南北约300米,东西250米,残高4—6米。夯层厚8—12厘米。西垣多弯曲,南墙一段被水库淹没。向南开门。出土石臼、铜扣、铁犁、汉陶罐、五铢币、铁钟残片等。《永昌县志》认为系汉鸾鸟县城。

• 破古城

破古城 : 北魏武安郡、唐武安戍城。位于金昌市双湾乡岳家沟村。清代曾在破城内筑高台建庙,又名高庙古城或大庙古城。残垣尚存,南北175米,东西165米,基宽约7米,顶宽2米许,残高一般3米。夯层厚10厘米。城正中又筑东西隔墙一道,将城分为南北两部。北、东、西三垣中部各筑马面一座。南垣开门,有瓮城。城内西北部存一夯土台基,50×60平方米,残高0.6米,原为庙宇基 ...

• 沙山堡

沙山堡 : 明堡。位于甘肃民勤县薛百乡治沙站东北200米处。堡墙尚完整,呈菱形,每边各长100米许。散落青瓷片、黑釉粗瓷片等。

• 青松堡

青松堡 : 明堡。位于甘肃民勤县薛百乡宋和村林场北。较完整,方形,边长百米许。城垣上垛墙犹存。东开门。四角筑角墩。散落青瓷片等物。堡周沙丘环绕。

• 战国秦长城遗址——志丹段

战国秦长城遗址——志丹段,古遗址秦昭公二十五年(282)修筑,在今县北与吴旗县交界处。由西南向东北延伸经金鼎、纸坊两乡的8个自然村,全长15公里。现存烽火台6座,多依山构筑。

• 明长城——饶阳水堡遗址

明长城——饶阳水堡遗址,明,榆林,定边县姬塬镇饶阳村,古遗址 离辽阳村不远的饶阳堡旧址,北宋时称作饶阳水堡,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改为饶阳堡。饶阳堡旧址南临深沟,北依山坡,地势险峻,扼守川道。饶阳堡东北半部在山坡上,西南半部在平川,门设在东北。现在,山坡处尚存墙体,墙体高3—6米,基宽8—10米,平地中不见墙体,遗址内多见明代砖瓦残块及 ...

• 明长城——石涝池堡遗址

明长城——石涝池堡遗址,明,榆林,定边县樊学镇石涝沟川,古遗址石涝池堡 在定边县南50公里,石涝池河上游,属樊学乡。北宋设立石涝池寨,"地皆碱卤,东有石涝池,潴雨雪水,人赖汲饮,故名。"明成化十一年(1475)余子俊改设石涝池堡。《延绥镇志》载:"石涝池堡,东至新兴堡四十里,西至三山堡六十里,北至定边营一百里。"

• 明长城——定边营遗址

明长城——定边营遗址,明,榆林,定边县城 ,古遗址

• 明长城——盐场堡遗址

明长城——盐场堡遗址,明,榆林,定边县盐场堡镇,古遗址盐池堡,即西路参将所统十二营堡也。明成化11年始筑。弘治4年增修,万历3年扩建,该堡系长城线上地理位置最西之城堡。盐场堡为延绥镇西路所辖十四营堡之一,西至花马池20里,驻兵125名,马118匹,把总一员。

• 明长城——新安边堡遗址

明长城——新安边堡遗址,明,榆林,定边县新安边镇新安边村,古遗址

• 明长城——安边堡遗址

明长城——安边堡遗址,明,榆林,定边县安边镇,古遗址

• 明长城遗址——定边段

明长城遗址——定边段,明,榆林,定边县盐场堡镇、定边街道办事处、贺圈镇、砖井镇、安边镇、学庄乡、郝滩镇、红柳沟镇、冯地坑乡、姬塬镇、白湾子镇、樊学镇、油房庄乡、新安边镇、杨井镇,古遗址明长城遗址  定边境内明长城防御体系,由252.37千米墙体、339个单体建筑(敌台、马面、烽火台)和附属建筑(营堡等)构成。途经定边、贺圈、盐场堡、白泥 ...

• 隋长城遗址——定边段

 隋长城遗址——定边段,隋,榆林,定边县盐场堡镇北畔村,古遗址定边境内的隋长城遗迹,远不如明长城分布广泛、为人所知,证明它存在的更多是史书记载,以及历史学者们的调研结果。下图中鱼脊状墙体即隋长城遗存,2019年4月摄于定边盐场堡东畔村郝家墩一带。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七十六·陈纪十记载:隋开皇五年,隋文帝杨坚派遣司农少卿崔仲方修筑 ...

• 明长城——龙洲堡遗址

明长城——龙洲堡遗址,明,榆林,靖边县龙洲镇龙洲一村,古遗址明长城——龙洲堡遗址位于靖边县龙洲镇龙洲一村,时代为明,类别为古遗址。明长城——龙洲堡遗址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 明长城遗址——靖边段

明长城遗址——靖边段,明,榆林,靖边县黄蒿界镇、海则滩镇、杨桥畔镇、龙洲镇、镇靖镇、杨米涧镇、王渠则镇、中山涧镇、天赐湾镇,古遗址靖边县境内所辖长城全长81公里,烽火台70余座。保存较好的遗址有307国道五台段长城和镇靖明长城。

• 隋长城遗址——靖边段

隋长城遗址——靖边段,隋,榆林,靖边县天赐湾镇,古遗址隋长城遗址——靖边段位于靖边县天赐湾镇,时代为隋,类别为古遗址。

• 战国秦长城遗址——靖边段

战国秦长城遗址——靖边段,战国—秦,榆林,靖边县周河镇、王渠则镇、杨米涧镇、镇靖镇、杨桥畔镇、龙洲镇、小河镇、天赐湾镇、中山涧镇,古遗址 战国秦长城遗址——靖边段位于靖边县周河镇、王渠则镇、杨米涧镇、镇靖镇、杨桥畔镇、龙洲镇、小河镇、天赐湾镇、中山涧镇,时代为战国——秦,类别为古遗址。战国秦长城遗址——靖边段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

• 明长城——平邑堡遗址

明长城——平邑堡遗址,明,榆林,横山区白界镇平邑堡村,古遗址

• 明长城遗址——横山段

明长城遗址——横山段,明,榆林,横山区波罗镇、横山街道办事处、雷龙湾镇、赵石畔镇、塔湾镇、白界镇、党岔镇、响水镇,古遗址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