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炳灵寺文物保护研究所全力开展抗洪抢险工作
8月9日晚21时,炳灵寺石窟遭受特大暴雨灾害,暴雨引发的山洪对炳灵寺石窟文物安全和窟区值班人员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该所值班领导组织全所在家职工开展安全有序的抗洪抢险工作,确保石窟文物安全和值班人员安全。全力排水 暴雨灾害性天气发生后,该所及时启动应急抢险预案,安排专人负责即时观察洪水动向以及石窟上方崖壁安全状况,防止次生灾害发生,启用抽水泵进行排水作业,并组织干部职工投入排水工作,抗洪抢险工作
8月9日晚21时,炳灵寺石窟遭受特大暴雨灾害,暴雨引发的山洪对炳灵寺石窟文物安全和窟区值班人员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该所值班领导组织全所在家职工开展安全有序的抗洪抢险工作,确保石窟文物安全和值班人员安全。全力排水 暴雨灾害性天气发生后,该所及时启动应急抢险预案,安排专人负责即时观察洪水动向以及石窟上方崖壁安全状况,防止次生灾害发生,启用抽水泵进行排水作业,并组织干部职工投入排水工作,抗洪抢险工作
8月9日晚21时,炳灵寺石窟迎来了一场特大暴雨,暴雨引发的山洪对炳灵寺石窟文物安全和窟区值班人员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炳灵寺文物保护研究所值班所领导组织全所在家职工开展安全有序的抗洪抢险工作,确保石窟文物安全和值班人员安全。职工排水的场景当晚21点左右,炳灵寺石窟上空电闪雷鸣,暴雨倾盆。炳灵寺石窟所在的大寺沟内,滚滚山洪携带着大量泥沙汹涌直下,水位不断上升,最高时距离石窟防护坝不足一尺,同时,大量的雨水积聚 ...
历史,文化,考古,收藏;民俗,古建,风土,文章。石窟中的建筑痕迹炳灵寺石窟的唐代勾栏与北宋石塔炳灵寺石窟 ,位于临夏永靖县以西50公里的群山中。(图1-2)为世界文化遗产、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甘肃省三大石窟之一。石窟分上寺、下寺、洞沟三处。其中下寺规模宏大,至今保存着大小窟龛183个,雕塑近800尊,壁画900平方米。171窟高达27米的唐代弥勒坐像和169窟西秦建弘元年的墨书题记让其声名
宝鸡是我们离开西安后的第一站,我们把第一个问候送给周文化之乡,宝鸡给我们了们第一个通关文牒,并且送给我们三样礼物:一酝西凤酒,一付剪纸,展示宝鸡的“姑娘手”。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块车轱轳大、一扎厚的锅盔馍,引得光明日报胡斌主任、主持人王出和凤凰卫视主持人田桐拍了又拍,馋涎欲滴。在宝鸡去天水的路上,一队三菱公司组织的“色友”(摄影之友)追上车队,一阵猛拍猛扫,得意而去。我第一次遇见“好色族”如此的疯狂, ...
炳灵寺石窟位于甘肃永靖县西南约四十公里的积石山中,据说始建于西晋,在第169号窟中发现有十六国时期的西秦建弘元年(420年)墨书题记,这也是我国众多石窟中年代最早的题记。 【炳灵寺石窟】 五六十年代建造的刘家峡水库离炳灵寺不远,水库的修建使河道水面抬高,现在去炳灵寺最方便的路线是坐船走水路。【去炳灵寺的水路】 从刘家峡大坝乘快艇疾行五十多公里才能到达,沿途山河壮丽,自然风景也是绝佳。
《中国美术报》第65期 美术副刊公元前6世纪,佛教在古印度恒河流域创立,公元前3世纪,孔雀王朝阿育王时期,佛教向周边国家传播,向北传入大夏(阿富汗)、安息(伊朗)及大月氏(阿姆河流域),越葱岭(帕米尔高原)传入中国新疆地区,继而进入内地。在佛教传入中国的过程中,汉代对西域交通的开辟起到了促进作用。公元前2世纪,张骞及其使团两次出使西域,到达大宛(锡尔河上游)、康居(锡尔河下游)、大月氏(阿富汗境内)、大 ...
世界文化遗产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其突出的普遍价值超越了国家界限,对人类文明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当今,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从以抢救为主的被动式保护转向以预防为主的主动式保护。建立科学的监测体系是预防性保护工作的核心内容。科学的监测体系是缓解遗产面临风险,实现文化遗产预防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本文就炳灵寺石窟的监测预警体系的发展、面临的问题等进行了简单分析。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 ...
从刘家峡水库大坝乘船西行约35公里,进入小积石峡口的寺沟峡,水色天光蔚蓝,两岸青山如画,浩渺烟波处,峰回水转,一对形如姊妹的石峰耸立云天,紧紧守护着炳灵寺。下寺、洞沟、上寺悬崖峭壁上,一座座雕塑佛像蔚为壮观,一幅幅壁画引人入胜。历经1700多年的风雨,借着甘肃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东风,炳灵寺石窟联合申报“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项目,有序推进重点文物保护工程,使旅游文化建设与历史遗迹保护相得益彰。炳灵 ...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作者:陈吉吉CHANJIJI(来自豆瓣)来源:https://www.douban.com/note/566996660/时间久了,喧嚣够了,终于安下心来,想好好写点东西了。蓦然回首,却发现自己欠下的“帐”已然堆积如山。但既然决定开始写了,就总要起个头。这堆积如山的千言万语该从何说起呢,是从初识的平城云冈,还是伊河两岸的龙门,亦或是大力山下的巩县,还是巴山蜀水入梦中的广元、邛崃、夹江、乐山……。突然发现 ...
炳灵寺石窟,位于中国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西南约四十公里处的积石山的大寺沟西侧的崖壁上,西晋初年(约公元3世纪)开凿在黄河北岸大寺沟的峭壁之上,正式建立于西秦建弘元年(420年),上下四层。最早称为唐述窟,是羌语"鬼窟"之意,唐代称龙兴寺,宋代称灵岩寺,明朝永乐年后称炳灵寺,"炳灵"为藏语"仙巴炳灵"的简化,是"千佛""十万弥勒佛洲"之意。 存有窟龛183个,共计石雕造像694身,泥塑8
听去过炳灵寺的朋友说,黄河石林景色非常壮观,于是心中就有了这样一个念头:一定要去炳灵寺看一看。乘车从市中心一路向西,向西行驶了一段路程,西固岸门车子往左一拐,就开始爬坡了,行至一座牌坊式的跨路大门时,才从上边的楹联上知道,我们已经进入永靖县境内。然后从山顶顺新修的人行栈道台阶沿弯弯的山路走了一个小时下到山下。山下峡谷很深,路似乎没有尽头。但这只是瞬间的直觉,在峡谷中穿行了约半小时后,视野开阔了许多 ...
早晨在兰州西站购票,前往炳灵寺石窟。车出兰州,沿黄河一直往上。左上一条山路,进入黄土石山。山路崎岖,山中可见前几天下的还未融化的积雪。上到山顶,右拐下山。又行驶一小时,司机喊炳灵寺到了,于是下车。炳灵寺石窟位于今天甘肃临夏刘家峡水库峡口内,丝绸之路甘肃段南线和唐蕃古道必经之地。炳灵寺最早名“唐述窟”,为羌语鬼窟之意。西秦都临夏时,开始在此营建石窟。唐时随着交通要道的打通和商贸发展,大量石窟开凿,炳 ...
6月25日,国内媒体临夏行来到最后一站临夏州永靖县。永靖县地处黄河上游,境内黄河呈独特的“S”形流经县域107公里,造就了炳灵峡、刘家峡、盐锅峡“十万顷高峡平湖,两百里碧水黄河”的奇特景观,2017年以来先后入列“丝绸之路十佳旅游景区”、“中国黄河十大美景”、“神奇西北100景”、“中国最美县域”等榜单,成为游客触摸历史、品味文化、游历山水、感受风情,实现旅游梦想的胜地。近年来,永靖县充分依托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 ...
小积石山丹霞地貌本期摄影:刘迪炳灵寺石窟位于甘肃省永靖县西南约52公里处的小积石山中,这里是中原、河西走廊、青藏高原交界地带。自汉代以来,这里是丝绸之路从中原进入河西走廊的必经之地,又是各民族政权争夺的军事要地。群峰像一道屏障屹立在炳灵寺东方 炳灵寺最早称“唐述窟”,是羌语“鬼窟”之意。《水经注·河水》记载:“彼羌目鬼曰唐述,复因名之为唐述山,指其堂密之居,谓之唐述窟。其怀道宗玄之士,皮冠净发之徒
在“5·18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炳灵寺文物保护研究所与甘肃临夏州博物馆、永靖县博物馆在临夏市新华广场联合举办了“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主题宣传活动。2018年5月18日是第42个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是“超级链接的博物馆:新方法、新公众。”5月12日三家文博单位利用周末时间在临夏市新华广场联合举行了系列宣传日活动,意在提高广大青少年以及民众自觉保护文物意识,激发人们保护文物,弘扬文化遗产,积极向人们宣传文物保护 ...